劳动力调查报告4篇 .docx
《劳动力调查报告4篇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力调查报告4篇 .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劳动力调查报告4篇一、现状:成效比较明显全区劳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村第一经济目标,突出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和服务管理三大重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一)农夫就业实力得到提高。我区始终把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实力作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环节来抓,依托各类培训资源,全区对15080名农夫进行了引导性培训,比上年增加50%;对6765名农夫实施了职业技能中期和短期培训,将1939名新增劳动力纳入中等职业教化。自实施阳光工程以来,全区共对2.6万农夫工实施了技能培训,占已转移总数的22%,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1.36万人,占培训人数的52%。(二
2、)劳务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区实现劳动力转移11.92万人,比上年增加2.8%,劳务总收入5.6亿元,比上年增加7.7%,农夫工人均劳务收入4698元,比上年增加216元,农夫人均劳务收入1294元,占农夫人均纯收入的45.8%,劳务收入已成为我区农夫收入的重要来源。(三)基地建设取得成效。由区劳务办牵头,先后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到市外考察劳务市场,走访用工单位,洽谈劳务协作,多层次、多渠道、多工种开展劳务合作,建立了上海、深圳(中山)、浙江、陕西、新疆、厦门等劳务输出基地,吸纳了籍农夫工5.8万余人。(四)农夫工返乡创业发展较快。全区农夫工返乡创业2620人,其中:从事生猪养殖1230人,个体经营
3、1052人,从事蔬菜、中药材、茶叶、水产等种养殖338人。二、问题:成为影响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虽然取得了肯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一)管理体制分散、综合效能难以体现。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管理体制和培训经费分散,转移工作农业局、劳动局和社会保障局都在管,而农业、劳动、扶贫、教化等部门都有培训资金,都出台了管理方法,而培训的对象都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这种条块分割、经费分散、多头管理在客观上影响了培训质量和有序转移综合效能的提高。(二)培训资源难以满意农夫工培训的须要。一是培训学校小而弱,目前除职教中心能够担当中职长期培训外,其他学校仅能担当中、
4、短期培训。二是培训学校专业设置、调整跟不上市场改变的需求。由于在农夫求学盲目性和学校条件差的影响下,竞争激烈、就业困难的计算机专业成为农夫工技能培训学校和农夫工选择专业的首选,而市场需求大且简单就业的专业却因办学设备和农夫择业意识的影响而不能形成规模。三是市场需求技术水平高的专业,区内难以开展技能培训。四是培训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意浩大的农夫工群体培训的需求。除了已培训的2.6万名农夫外,还有12.9万名须要转移的富余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5%,而每年还有4000多新增劳动力不断涌现。(三)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盲目外出务工队伍较浩大。由于受地处边远山区、居住分散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用
5、工信息收集渠道少,发布信息难以延长到农村及村民,致使部分农夫想外出又因缺少信息而举棋难定,即使外出务工也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四)转移渠道单一,组织有序劳务输出面临较大困难。目前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主要依靠培训机构和劳动力市场,有序输出比重较小,没有形成市场主体,中介培育力度不大,难以形成市场品牌效应。尽管每年有关部门都要联合举办1-2次企业用工聘请会,但胜利率并不很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夫工对有序劳务输出的用工单位缺乏了解和信任,他们仍选择亲带戚、邻带里、师带徒、父带子等自发转移方式。二是输出后的工资收入与农夫自身的期望值存在差距,收入较低的工作不愿做,工资高的工种自身技能又达不
6、到岗位要求,造成了部分农夫不情愿远离家乡而外出务工的局面。(五)服务管理跟不上快速发展的劳动力转移的须要。一是在对外出农夫工的服务管理方式上,还不能满意外出务工农夫的须要。全区外出务工农夫人数多,分布较广,服务管理难度大,农夫工在外的医疗、子女入学等诸多问题没有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法。二是维权工作步履艰难。一些用人单位不依法与农夫工鉴定劳动合同,拖欠农夫工工资,不缴社保费,不支付或不足额支付农夫工加班工资的现象仍较突出。三是返乡创业上还不能满意农夫工创业的要求。全区除发展生猪制定了一系列实惠政策外,在其他领域创业缺乏详细的扶持措施,还没有形成农夫工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六)经济发展滞后,就地转移劳
7、动力较难。尽管近几年我区经济发展提速,步伐加快,但比市内主城区及市外经济发达的地方,仍旧差距甚大;目前当地无大、中型企业带动,富余劳动力就地务工较难。(七)土地流转程度不高,肯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是农业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劳动力不能从土地上有效解脱出来。二是部分农夫想将土地流转出去后外出务工,但无流转接受对象。三是部分农夫想把土地流转出去又存在胆怯收不回来的担忧,不愿流转。四是部分农夫两头兼顾,农闲外出务工,农忙回家种地,来回奔波于家庭和务工之间,形成了务工连续性差,岗位不稳定,流淌性大,务工收入不高的特点。三、对策:理体制建机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须
8、要各级各部门亲密协作,改革培训方式,培育市场主体,开拓劳务基地,打造劳务名牌,拓展服务内容,创新工作方式,促进城乡统筹。(一)理顺管理体制,统筹城乡就业。为了更好地体现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效能。依据市编委渝编()31号文件精神和市劳务办职能已划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实际状况,尽快将现由区农业局负责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移交给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利于上下工作连接,提高办事效率。详细工作由就业局担当。以便建立劳动力资源调查、信息收集发布、组织培训、技能鉴定、基地建设、转移输出、社会保障、执法监督、争议仲裁一条龙的服务管理体系。(二)摸清状况,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机制。以区就业局为龙头,乡(镇
9、)社会保障服务所(农业服务中心)为中心,村(居)委为基础,建立纵向到村、横向到培训机构、用人单位的劳动力资源调查体系,精确驾驭全区劳动力总量、已培训和转移的人员数量、本人情愿转移而没有转移的人员及这些人员的技能状况、培训状况,每年调查1-2次,逐步推行一户一卡、一村一档的档案体制,实现由目前的无序静态管理向科学动态管理转变。(三)以突出提高技能为主,建立农夫工培训机制。一是培训管理上,由劳动局统筹协调。长期培训(毕业时发两证: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由教委负责;中期培训由教委、劳动局共同负责,以劳动局为主;短期培训由劳动局负责。二是在培训方式上,坚持市场运作,强化订单培训,实行农夫订单、学校接单、
10、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培训。三是在培训内容上,除长期培训的以外,少讲理论课,多上实践课,中短期培训的至少应做到半耕半读;同时要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纳入培训内容。四是在培训质量上,要以市场用工需求设置培训科目,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以胜利输出和稳定就业为考评培训机构的主要内容。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培训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政府投入资金的平安有效运用。(四)建立收集渠道广泛、发布快速的企业用工信息服务机制。加强信息沟通是确保富余劳动力有序输出的重要因素之一,区就业局除与市劳动力市场信息联网外,还应在劳务输出基地和劳务输出人员较为集中地方的人员中聘请信息员,广泛收集和反馈各种劳务用工信息。各村
11、(居)明确12名信息联络员,形成市、区、乡(镇)、村、社五级劳务信息网络体系,为订单培训供应信息支撑,为富余劳动力有序输出供应信息保障。(五)拓展劳务基地,培育劳务中介,建立多渠道劳务输出机制。一是在巩固现有劳务基地的基础上,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型企业联络对接,开发建立技能型成规模的劳务定向输出基地,拓展基地规模。二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立劳务公司,外来用工单位招收农夫工,由劳务公司统一规范劳动合同,实施全程跟踪服务。三是培育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能人的带动作用。四是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作用,为农夫的转移搭建好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从自由型向组织型,分散型向规模型,季节型向
12、常年型,流淌型向稳定型转变。(六)加大宣扬力度,开展联合执法,建立农夫工维权机制。一是加大对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宣扬力度,提高劳资双方学法遵守法律的意识;二是企业要实事求是的建立劳动用工台帐;三是建立联合执法检查制度,由公安、劳动、司法、工会、工商联等部门组成联合维权组,每年开展12次联合执法检查;四是接着实行劳动合同签证制度,以确保劳动合同的合法性;五是劳动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执法。(七)制定激励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引导性培训,建立扩大就地转移规模的激励机制。一是通过引导性培训,转变输出观念,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步伐,逐步引导农夫工就地转移当产业工人
13、。二是通过创业培训,增加农夫工的创业意识,引导农夫工自主创业。三是通过围绕农村土地资源招商引资,加大政策宣扬力度,引导农夫自愿将土地流转出来,实现由农夫向产业工人的转变。四是通过政策激励和宽松的环境吸引,引导一批有实力、懂技术、善管理的农夫工返乡创业并实行嘉奖,实现由走出去到引回来的转变。(八)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建立考评奖惩机制。一是区政府向已成规模的劳务基地派驻办事处,负责招商引资、企业用工信息收集反馈、农夫工的维权及相关协调工作。二是增加投入,首先是整合教化、农业、扶贫、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培训资金,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同协作的工作机制;其次是负责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主管部门加大向上级
14、业务主管部门多争取培训指标的力度;再次是区级财政应根据上级有关规定,设立职业教化专项经费,专项用于农夫工技能培训。三是对培训质量高、转移输出稳定就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一次性转移50人以上的单位或个人赐予肯定的嘉奖。四是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对各乡镇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实现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协调发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既是当前增加农夫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还是实现城镇化战略目标的必经之路。各级各部门应紧紧围绕打造劳务品牌,创新服务机制,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夫收入这一主题,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部门服务、农
15、夫受益的原则,加强领导增加措施,推动劳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夫增收调查报告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夫工返乡现状。我县现有农业人口76.38万人,农村劳动力48.2万人,转移到非农产业26.1万人,输出到县外13.8万人。主要的外出务工地区为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地区,占总劳务输出人数的77%。据本次在全县范围内对外出务工返乡的调查结果,截止2022年1月底,我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共返乡36156 人,其中因此次金融危机导致裁员返乡13190人,占全县劳务输出总人数的9.6%。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已经影响我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改变,返乡农夫工的数量仍将有
16、扩大的趋势。二、实行措施,提前应对新形势下的就业压力。我们针对当前面临宏观经济影响就业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一方面加强调查探讨,亲密关注形势发展;一方面主动寻求对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成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为切实做好稳定就业工作,我们成立了*县返乡民工就业工作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驾驭我县农夫工返乡动态状况、人力资源供需变动状况,制订应急措施,帮助返乡民工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二)建立报告制度,实行动态监控为加强对劳动力转移的动态管理,我们建立了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返乡的长期监测制度。通过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村劳动保障服务站对本辖区的返乡民工随时进行摸底、登记,定期上报。随时驾
17、驭全县的农夫工返乡状况。对一次性返乡超过100人、一天内返乡超过1000人的,马上启动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将相关状况上报县政府和市劳动保障局。(三)主动搜集本地企业的用工岗位。实行走出去的工作方式,全面细致的驾驭本地企业,特殊是中小困难企业的用工需求状况,做好人力资源供求监测分析和用工调控工作。通过人力资源市场的优势和信息发布宣扬栏、电子大屏、手机短信发布等方式多渠道发布信息优势。依托*电视台、*广播电台、*新闻中心等新闻媒体发布单位聘请信息、个人求职信息和聘请会信息,让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能有更多机会和途径了解就业信息,使返乡的农夫工能与用工企业刚好对接。大力开展服务项目多、服务看法好、服务水平高
18、、服务质量优、服务效果实的大中型聘请会,春节前,我们召开了2次返乡民工的专项聘请会,共召集了86个企业,供应2022余个岗位,当场匹配胜利800余人。2022年2月24日,我们联合无锡、徐州市的劳动保障部门,组织了2022年春季返乡农夫工聘请暨南北劳动力沟通大会,此次聘请大会,182家用人单位供应了11211个就业岗位进场聘请,吸引了1.5万名求职务工人员,现场达成就业意向4612人,有效地促进了我县返乡民工的就业,得到了省、市劳动保障部门领导的充分确定。(四)全面实施特殊职业培训安排。一是对返乡民工和本地企业失业人员开展基本素养的培训。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聘请老师、发放教材,对现阶段企业经营
19、困难而被裁减的人员进行心理疏导,讲解择业学问和必备的务工常识、法律法规。二是以创业培训为重点,努力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格局。加强对返乡农夫工的创业培训,应当把金融风暴引发的民工返乡的不利影响看成是培训人员、提升素养的有利契机,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出击。从营造创业培训氛围、保证创业培训质量、强化创业培训服务三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创业者的创业水平和创业胜利率。通过培训返乡民工促进就业升级。(五)搭建创业孵化园,引导创业,促进返乡民工就近就地再就业。为提高创业者的胜利率,我们实行先易后难的方法,优先选择手中有肯定资金或门路的失业人员作为突破口,在经济条件相对好的镇建立农夫创业园。在园内设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劳动力调查报告4篇 劳动力 调查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