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143-2017: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pdf





《JGJ-T143-2017: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GJ-T143-2017: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pdf(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UDCP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匿JJGJ/T143-2017备案号Js 90-2017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T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m u l t i-c h a n n e 11i a n s i e n ts u r f a c e w a v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2017-03-23 发 布2017-09-01 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住 房 和 城 乡建设部 发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Te c h n i c a I s p e c 沮c a
2、u o n f。r m d 刂-c h a n n e l La n 蚯e n 1s u f a c e w a v e i n v e s g a u o nJGJ/T10s-217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 日 期:2 0 1 7 年 9 月 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北 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Te c 肮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r n u l t c h a n n e l t r a n s i e n ts u 亻a c e w a v e 攵n v e s t 1g a“o nJGJ/
3、T143-201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海淀三里河路9号)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廊坊市海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开本:s s O 11s s 毫米 V 印张:1%字数:千字2017年8月第一版 2017年8月第一次印刷定价:10。00元统一书号:15112 300B7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田本社网址:h t t p:/呐。c a b c o m c n网上书店:h t t p:/呐。c h i n b u i l d i n g。c o m。c n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 土口第1505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
4、业标准 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 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1焖-z O17,自17年9月 1日起实施。原 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JC,J/T143-z O同时废止。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7年3月 日口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Ez O13169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 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
5、4。仪器设备与处理软件;5。现场采集;6.资料处理和解释;7.成果报告。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修订了采集仪器的电气参数指标,增加了仪器 自检功能的要求;2。增加了处理软件中对剖面处理的要求;3。补充了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内容;4.修订了成果报告应提供的内容;5.对原“仪器设备与处理软件”和“现场采集”两章中的重复内容进行了合并调整。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北京市水电物探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北京市水电物探研究所(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中街58号美惠大厦A902,邮政编码:100027)。本 规 程 主 编 单 位:北京市水电物探研究所本
6、规 程 参 编 单 位: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4前槿淋矿产蝴质研究畹宥限公司中嫉第互澍察谖计镜绱鼯眼公副蹒碧土亚程勘察谡计研究院:有隈公司本鞭圭蘖趄草八员6刘云祯苏强张虽池粒规程童要审查人员|粱金国朱向黍鲁志强梅汝夤 挛哲生刘巍对运平撷 懒|陈康|谢昭 眸 马文薨单鄹琳 康景文-杨俊蜂圭殿广张建清 胀海东化建新:邱韫奎次目1 总则 l2 术语 和符号 22.1 术语 22.2 符号 33 基本规定 54 仪器设备与处 理软件 64.1 仪器设备 64,2 处理软件
7、 65 现场采集 85.1 一般规定 85,2 现场试验 85.3 测线、排列的布设 95.4 采集要求 105.5 采集记录质量评价 116 资料处理 和解释 136.1 资料整理 136.2 数据处理 136.3 分析解释 147 成果报告 16本规程用词说 明 17附:条文说 明 191 夕0 乃牡Co n t e n t sGe n e r a l Pr o v i s i o n s Te r m s a n d Sy m b o Is 2.1 Te r r 11s 2.2 Sn m b l s Ba s i c IRe q u i r e m e n t s In s t r u
8、m e n t a t i o n a n d So f t、v a r e 4,l In s t r u m e n t a t i o n 4.2 s o f t w a r e Fi e l d Ac q u i s i t i o n 5.1 Ge n e m l Re q u i r e m e n t s 5.2 Fi e l d Te s t 5.3 Ii n e、Ar r a y La y o u t 5.4 Ac q u 1s l t In Re q u:r e m e n t s 5.5 Re c o r d Qu a h t y As s e s s m e n t Da
9、 t a Pr o c e s s i n g a n d I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6.1 Da t a Co l l a t i n g 6,2 Da t a Pr o c e s s i n g 6.3 An a l y s i s a n d I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7 Re s u h Re p o r t Ex p l a n a t i o n o f Wo r d i n g i n h i s Sp e c i f i c a t i o n Ad d i t i o n:Ex p l a n a t i o n o
10、f Pr o v i s i o n s 122356668889101113131314161719l 总 Rl j迅。n 为 搌s J箍缬嚓鼹 蠊 嶷癖魅l 觏范多鬻瞬悉南波勘察擞术”制寤粒舰毽。卫o 泓勿 夺觏程适用亍硬用爹逋瞬态厕镳撰术遁行s g=程勘雾及锺 堇 搠 La 爹眢瓯麴鳓幽嗨瀑 术馀箧待合本删氵尚应符俞国礓 毒 吾 勇 蟊 雁 子讠笮 霰 髁。2 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1.1 面波 r f a c e w a v e沿介质 自由表面传播的波,称为表面波,简称面波。2.1.2 剪切波 s h e a r w a v e波的传播方向与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垂直的波,又称横波、
11、s 波。2.1.3 压缩波 c o m p r o n w a v e波的传播方向与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一致的波。又称纵波、疏密波、P波。2。1.4 基阶面波 r s m o d e s u r f a c e w a x/e多个传播模态中以第一阶振型传播,在各阶振型中速度最低的面波。2.1.5 高阶面波 h i g h e r m o d e s u r f a c e w a v e多个传播模态中以高阶振型传播的面波。2.1.6 面波频散 f r e q u e n c y d i 叩e r s o n o f 洳r f 捉e w 胛e面波各频率组分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的现象。2.1.7 频散
12、曲线 d i 叩s o n c t】r v e频散波的波长与波速间关系的曲线。2.1.8 基阶面波的频散 d 叩e r o n o f r s t-m o d e s u r f a c e w a v e基阶面波各频率成分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的现象。2.1.9 多道瞬态面波勘察 m u l t k h a m e l t r 臼m l e n t 刈浼c e w a v e i n-v e s t l g a t 1o n利用瞬态震源,采集多通道面波进行工程勘察的一种方法。2.1.10 面波速度 a c e w a v e 诧l o o t y面波在介质中传播的平均相速度。22.1。剪切波层速
13、度 l a y e r v d o o t y o f 盅e a r w a v e剪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2.1.12 爿0歹刂 a r r a y为完成一个面波采集记录,布置在一条测线上接收震动信号的检波器组合。2.1.13 排列长丿芟 s p r e a d l e n g t h为完成一个面波采集记录,布置在一条测线上的接收检波器组合的长度。2.1.14 测点 e x p l o r a t o r y p o i n t面波勘察中的勘探点。2.1.15 多道 m u l 砟c h a n n d在面波勘察中获取面波频散的过程,采用多个检波器和仪器多个通道采集面波的传播。2.1.16
14、 偏移距 o f f s e t面波采集时,震源与仪器第一通道所连接 的检波器之间的距离。2.1.17 1蔓l 习罡 巨 c h a n n e l d i s t a n c e排列中相邻检波器之间的距离。2.I。18 源检距 u r c e o f f t震源位置到检波器的距离,最大源检距指震源位置到最远检波器的距离2.1.19 瞬犭 孓 t r a n s i e n t v i b r a t i o n震源以冲击式或脉冲式震动。2.I.z O 瞬态面波 t r a n 盂e n t-访b r a t i o n s u r f a c e Wa v e利用瞬态震源条件采集的面波。2.
15、2 符 号Ed 动弹性模量;y 一频率;Gd 动剪切模量;空踊 瞍-【刽 匾 纳h劭一调鹑翮蜘豳邕弓鲡一T地层面漩骥蘧”饱瓤蹁涮瞰羰蘧哙一司涮姗翮鲫勤钿一一面漩裥剪切波波鏊换算菜魏o 与鸥撅鲑有翔a 丁癜攥予掷松比扌盯质量密蟥3基本 规 定3.0.1 采用多道瞬态面波进行勘察前,应收集相关资料,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 多道瞬态面波勘察任务委托书或勘察要求说明文件等;2 已有场地工程勘察资料;3 场地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图等资料;4 场地及其邻近的干扰震源调查资料。3.0.2 采用多道瞬态面波进行勘察前,应制定勘察方案,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 勘察 目的及要求,勘察范围及工作量等;2 勘察场
16、地的地球物理条件;3 勘察内容、方法和测点、测线布置图;4 采用的相关仪器设备;5 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6 勘察工期、安全、质量保证及环境保护措施等;7 勘察成果报告的要求及提交时间。3.0.3 采用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方法,采集的地震波记录道不应少于12个通道。3.0.4 现场勘察时,仪器主机设备应有防风砂、防雨雪、防晒和防摔等保护措施。3.0.5 多道瞬态面波成果的综合分析与评价,宜与其他工程勘察方法相结合。3.0.6 多道瞬态面波勘察工作应编制勘察成果报告。4 仪器设备与处理软件4.1仪器 设 备4.1.1 多道瞬态面波采集仪器应符合下列规定:1 仪器放大器的通道数不应少于12通道;2 仪器
17、放大器的通频带应满足采集面波频率范围的要求,宜为0.5Hz 4.010l Hz;3 仪器放大器各通道的幅值偏差不应大于5%,相位时差不应大于所用采样时间间隔的一半;4 仪器采样时间间隔应满足不同面波周期的时间分辨,在最小周期内应采样(4 8)点;仪器采样时间长度应满足最大源检距采集完面波最大周期的需要;5 仪器动态范围不应低于120d B,模数转换(A/D)的位数不宜小于z O位;6 仪器应具有频响与幅度一致性的自检功能。4.1.2 多道瞬态面波检波器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采用竖直方向的速度型检波器;2 检波器的固有频率应满足采集最大面波周期的需要,宜采用不高于4.0Hz 的低频检波器;3 同
18、一排列检波器之间的固有频率差不应大于0.1Hz,灵敏度和阻尼系数差不应大于5%;4 同一排列检波器的幅值差不应大于5%,相位时差不应大于所用采样时间间隔的一半;5 检波器应具有方便竖直安置的部件。4.2处理 软 件4.2.1 多道瞬态面波处理软件主要功能应包括:选用基阶面波6生成频散曲线;进行频散曲线分层,反演计算剪切波波速和确定地层厚度;利用测线上的频散曲线生成速度剖面彩色图,绘制等速度图或岩土分层解释图。4.2.2 多道瞬态面波勘探点处理软件应具有下列功能:1 检查与改正采集参数,正确组合拼接采集文件,批量显示采集记录,分辨记录中的坏道与处理等功能;2 识别和剔除干扰波的功能;3 识别和利
19、用基阶面波的功能;4 提取面波频散曲线的功能;5 正反演功能,在速度递增及近水平层状地层条件下应能准确反演地层剪切波波速和层厚;6 分频滤波和检查各分频段面波发育及信噪比的功能;7 对比分析频散曲线的功能,供研究不同测点的速度变化或对比同一测点的处理结果。4.2.3 多道瞬态面波勘探剖面处理软件宜具有下列功能:1 能同时调人不少于3个测点的频散曲线,并自动进行拟速度计算;2 编辑测点坐标和成图比例,生成速度成果图;3 具有 自动绘制速度等值线的功能;4 具有图例填充功能。4.2.4 多道瞬态面波速度处理成图的文件格式,应采用计算机通用格式,便于报告编写中调用。5现场 采 集5.1一般 规 定5
20、.1.1 多道瞬态面波排列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采用线性等道间距排列方式,震源在排列的延长线上;2 道间距应小于最小探测深度所需波长的二分之一;3 偏移距的大小应满足勘探深度的要求;4 排列长度应大于预期面波最大波长的一半;5 排列的中点应为面波勘探点。5.1.2 多道瞬态面波激发震源应符合下列规定:1 震源频率与能量的选择应根据勘探深度确定,应满足面波勘察的要求;2 震源可采用人工锤击、机械冲击或爆炸等方式;3 当勘探深度小于20m 时,宜选择人工锤击;当勘探深度为m 5o m 时,宜选择落重或机械冲击激震;当勘探深度大于50m 时,宜选择爆炸激震或其他大能量激震方式。5.1.3 面波的激
21、发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根据勘察任务要求和场地条件合理选择震源;2 使用人工锤击震源或机械 冲击震源时应在激震点敷设垫板;3 使用爆炸震源时药量应通过试验确定,触发方式宜采用回线记时法。5.2现场 试 验5.2.1 现场正式工作前应进行现场试验,试验范围应覆盖不同的地形地质单元。5.2.2 试验工作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仪器设备系统的频响与幅度召的一致性检查和采集试验工作。5.2.3 仪器设备系统的频响与幅度的一致性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1 仪器各道的一致性检查,宜采用在各道输人端并联后接人信号源,采集与工作记录参数相同的记录,分析仪器各道的频响与幅度的一致性;2 检波器的一致性检查,应选择介质均匀
22、的地点,将检波器密集地安插牢 固,在大于10m 地方激震,采集面波记录,分析检波器频响与幅度的一致性;3 仪器通道和检波器的频响与幅度特性,应符合本规程第4.1节的要求。5.2.4 采集试验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在场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干扰波调查,采用展开排列方式采集面波,根据基阶面波发育的强势段确定偏移距、道间距、排歹 刂 长度和记录长度,排列长度应与勘探深度相近;2 应根据勘探深度的要求,确定适用频率的检波器,检波器的频率可按下式计算:r=t,R/RR (5.2.4)式中:检波器的频率(Hz);蚀地层面波波速(m/s);R波长(m),可取勘探深度的2倍。3 应根据采集记录进行频谱分
23、析,确定满足勘探深度和分辨薄层需要的最佳激震方式。5.2.5 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满足勘察 目的和精度要求的采集方案、采集参数及激震方式。5.2.6 在具有钻孔资料的场地应在钻孔旁布置试验点,进行资料对比。5.3 测线、排列的布设5.3.1 测线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I 滑坡体、泥石流勘察,主测线应沿主滑方 向平行布设,辅助测线宜垂直主滑方向布设;2 构造破碎带勘察,主测线应与构造走向垂直布设;3 古河床勘察,主测线应与古河床方向垂直布设;4 岩溶、土洞或采空区勘察,测线应平行布设,测线间距应小于勘察对象的尺寸,发现异常时,应在异常点垂直布设辅助测线;对于重点勘察项 目应采取网格布线;5 地基
24、加固效果检测,测线布设采取通过加固点和在加固点之间两种方式,并应在加固前后,对同一测点采用相同参数进行检测;6 一般场地勘察,测线应根据勘探线和勘探点布设。5.3.2 排列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形较平坦且不存在固定干扰源的场地,排列应沿测线布设;2 地形起伏较大的场地,应调整排列方向,沿地形等高线布设;3 存在固定干扰源的场地,排列与激发震源和干扰源应布设在一条直线上,且激发震源和干扰源应在排列的同一侧;4 场地存在沟坎或处在建筑群中时,排列方向应规避千扰波影响;5 其他场地排列应沿测线布设。5.4采集 要 求5.4.1 应根据勘察 目的、要求、地形地质与介质的地球物理物性条件选用观测系
25、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所选用的观测系统,应满足主要 目的层探查的需要;2 简单地质地形条件下可采用单端激震法,复杂地质地形条件下宜采用双端激震法;3 在满足勘探点间距要求 的前提下,宜采用全排列移动、半排列移动或部分道移动。O5.4.2 面波的接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仪器应设置在无滤波状态,对定点仪器应设置各道增益一致;2 记录长度应满足最大源检距基阶面波的采集需要;3 记录的近震源道不应出现削波,排列中不宜有坏道;4 检波器安置的位置应准确;5 检波器应与地面(或被检测物表面)安置牢固,并力求埋置条件一致;检波器周围的杂草等易引起检波器震动之物应清除;在风力较大条件下工作,检波器应挖坑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JGJ T143 2017 多道 瞬态 勘察 技术规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