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75-2012: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
《JGJ75-2012: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GJ75-2012: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J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JGJJ 丁JGJ 75-2012 备案号J1482-2012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hot summer and warm winter zone!012-11-02 发布2013-04-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e s i g n s t a n d a r d f o r e n e r 窗e f l。i e n c y o f r e s i
2、 d e n t i a 1b u d i n g s1n h o t s u m e r a 11d w a r m m n t e r z o n eJGJ75-2012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 日期:2 0 1 3 年 4 月 I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 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e s i g n s t a n d a r d f o r e n e r g y e f f i c i e n c y o f r e s i d e n h a l b u d i n g s1n h o t s u n u n e r a n d
3、w a m w 1n t e r z o n eJGr 75-2o 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扌匕 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北京同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开本:85011o 8老米 V32 印张:2%字数:66千字2013年3川笫一版 z O13年11月笫三次印刷定价:13.00元统一书号:1511223甾o版杈所有 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本社网址:h t t p:/-.c a b p.c o m.c n网上书店:h t t p:/-w.c h i n 爹b u n d i n g c o m.c n中华人民共和国
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 告第1533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公告现批准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CJJ75-12,自13年4月 1日起实施。其 中,第4。0。4、4.0.5、4.0.6、4.0.7、4.0.8、4。0.10、4.o.13、6.0.2、6.0.4、6.0.5、6.0.8、6。0.1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03同时废止。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z O12年11月 2日口根据原建设部 关于印发 07
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E2007125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 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 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指标;4.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5.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评价;6。暖通空调和照明节能设计。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将窗地面积比作为评价建筑节能指标的控制参数;规定了建筑外遮 阳、自然通风的量化要求;增加了自然采光、空调和照明等系统的节能设计要求等。本标准 中以黑体字标 志 的条文为强制性 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
6、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本 标 准 主 编 单 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 标 准 参 编 单 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4前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海南华磊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厦门合道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杨仕超 林海燕 赵士怀 孟庆林彭红圃
7、刘俊跃 冀兆良 任 俊周 荃 朱惠英 黄夏东 赖卫中王云新 江 刚 梁章旋 于 瑞卓晋勉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屈国伦 张道正 汪志舞 黄晓忠李泽武 吴 薇 李 申 董瑞霞李 红次1 总贝 刂 12 术语 23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指标 砝4 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 55 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评价116 暖通空调和照明节能设计13附录A 建筑外遮阳系数的计算方法 15附录B 反射隔热饰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的修正系数 19附录C 建筑物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的简化计算方法 z o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25附:条文说明 27Co n t e n t s1 Ge n e r a l Pr o v i s i
8、 o n s 12 Te r r n s 23 Ca l c u l a t i o n In d e x f o r Bu d i n g En e r g y Ef f i c i e n c yDe s i g n 44 Bu i l d i n g a n d Bu i l d i n g Th e r m a l De“g n 55 C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v a l u a t i o n f o r Bu d i n g En e r g yEf f i o e n c y De 盂g n 116 En e r g y Ef f i c i e n c
9、 y De“g n o n HAC Sy 哎e ma n d I11u n 1i n a t i o n 13Ap p e n d i x A Ca l c u l a t i o n Me t h o d f o r(Du t s i d e Sh a d i n gCo e f f i c i e n t 15Ap p e n d i x B Co r r e c t i o n Fa c t o r o f So l a r En e r g y Ab s o r p t a n c ef o r Re f l e c t i v e Su r f a c e 19Ap p e n d
10、i x C s h n p h e d Ca l c u l a u。n m e t h o d o f Bu d i n gAn n u a l c o o h n g a n d He a t i n g El e c t r i c i t yCo n s u m p t i o n Fa c t o r 20Ex p l a n a t i o n o f Wo r d i n g i n Th i s Co d e 24Li s t o f C1u o t e d s t a n d a r d s 25Ad d i t i o n:Ex p l a n a t i o n o f
11、Pr o v i s i o n s 271 总 贝 刂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改善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降低建筑能耗,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夏热冬暖地区新建、扩建和改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1.0.3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的建筑热工、暖通空调和照明设计,必须采取节能措施,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舒适的前提下,将建筑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1.0.4 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安仝可靠、经济合理和保护环境的要求,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使用适宜技术。1.0.5 夏热冬暧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
12、语2.0.1 外窗综合遮 阳系数 o v e r a l l s h a d n g c o e f f i o e n t o f w i n d o w用以评价窗本身和窗口的建筑外遮阳装置综合遮阳效果的系数,其值为窗本身的遮阳系数SC与窗口的建筑外遮阳系数SD的乘积。2.0.2 建筑外遮阳系数 o u t d e s h a d n g e f 伍c i e n t o f 诵n d o w在相同太阳辐射条件下,有建筑外遮阳的窗口(洞口)所受到的太阳辐射照度的平均值与该窗口(洞口)没有建筑外遮阳时受到的太阳辐射照度的平均值之比。2.0.3 挑出系数 o u t s t r e t c h
13、e f o e n t建筑外遮阳构件的挑出长度与窗高(宽)之比,挑出长度系指窗外表面距水平(垂直)建筑外遮阳构件端部的距离。2.0.4 单一朝向窗墙面积比 w h d o w t o w a l 1r a u o窗(含阳台门)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房间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的比值。2.0.5 平均窗墙面积比 m e a n o f 诵n d o w t o w a l l r a u o建筑物地上居住部分外墙面上的窗及阳台门(含露台、晒台等出人口)的洞口总面积与建筑物地上居住部分外墙立面的总面积之比。2.0.6 房间窗地面积比 诫n d o w t o n o o r r a t
14、。所在房间外墙 面上 的门窗洞 口的总面积与房 间地面面积之比。2.0.7 平均窗地面积比 m e a n o f 诚n d o w t o f l o o r r a u o建筑物地上居住部分外墙面上的门窗洞 口的总面积与地上居住部分总建筑面积之比。22.0.8 对比评定法 c u s t o m b u d g e t m e t h o d将所设计建筑物的空调采暖能耗和相应参照建筑物的空调采暖能耗作对比,根据对比的结果来判定所设计的建筑物是否符合节能要求。2.0.9 参照建筑 r e f e r e n c e b t 1d n g采用对比评定法时作为比较对象的一栋符合节能标准要求的假想
15、建筑。2.0.10 空调采暖年耗电量 a n n u a l o l i n g a n d h e a u n g e l e c t r i c i t y c o n s u m p t i o n按照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空调和采暖设备每年所要消耗的电能。2.0.11 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 a n n u a l o l i n g a l d k a t i n g d e c t r i c i t y c o n s u m p t i n f a c t o r实施对比评定法时需要计算的一个空调采暖能耗无量纲指数,其值与空调采暖年耗电量相对应。2.0.12 通风开口
16、面积 v e n Jl a u o n a r e a外围护结构上 自然风气流通过开口的面积。用于进风者为进风开口面积,用于出风者为出风开 口面积。2.0.13 通风路径 v e n o l a t o n p a t h自然通风气 流经房 间的进风 开 口进人,穿越 房 门、户 内(外)公用空间及其出风开口至室外时可能经过的路线。3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指标3.0.1 本标 准将夏热冬 暖地 区划分 为南北两个气候 区(图3.0.1)。北区内建筑节能设计应主要考虑夏季空调,兼顾冬季采暖。南区内建筑节能设计应考虑夏季空调,可不考虑冬季采暖。图3,0.1 夏热冬暖地区气候分区图3.0.2 夏季空调室
17、内设计计算指标应按下列规定取值:1 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计算温度:26C;2 计算换气次数:1.0次/h。3.0.3 北区冬季采暖室内设计计算指标应按下列规定取值:1 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计算温度:16;2 计算换气次数:1.0次/h。4 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4.0.1 建筑群的总体规划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和减轻热岛效应。建筑的平面、立面设计应有利于自然通风。4.0.2 居住建筑的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40.3 北区内,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体形系数不宜大于o.35,塔式住宅的体形系数不宜大于0.40。40.4 各朝 向的单一朝 向窗墙面积比,南、北 向不应大于o.仞;东、西向不应大于0。30。当
18、设计建筑的外窗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4.0.5 建筑的卧室、书房、起居室等主要房间的房间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当房间窗地面积比小于l/5时,外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00。4.0.6 居住建筑的天窗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4%,传热系数不应大于4。OW/(m z K),遮阳系数不应大于0。碉。当设计建筑的天窗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40.7 居住建筑屋顶和外墙的 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符合表4.0.7的规定。当设计建筑的南、北外墙
19、不符合表4。0.7的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教(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屋 顶靖2.0K2.5,D3。0或1.孓“2。0,D2.8或0.7(K 1.5,D2.5o.4(K0.9,D2.5表4。0.7 屋顶和外垴的传热系数KEW/(m 2)、热惰性指标D续 表4.0.7屋 顶外 埚 0.70.4注:1 D2.5的轻质屋顶和东、西墙,还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所规定的隔热要求。2 外墙传热系数K和热惰性指标D要求中:2.025,D30这-档仅适用于南区。4.0.8 居住建筑外窗的平均传热系数和平均综合遮阳系数应符合表4.0.s-1和
20、 表4.0.s-2的 规定。当设计建筑的外窗不符合表4.0.8-1和表4.0.s-2的规定时,建筑的空调 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表4.0.g-1 北区居住建筑建筑物外窗平均传热系数和平均综合遮阳系数限值外墙平均指标外窗平均传热系数KW/(】:i z K)外窗加权平均综合遮阳系数s w平均窗地面积比C r 0.25或平均窗垴面积比Gm 0.25平 均窗地面积比o.25(CIi F0.30或平均窗墙面积比0.25Cb t w0.30平 均窗地面积比.30Ch IF0.35或平均窗堵面积比0.30CMw 0.35平均窗地面积比o。35C昭0.40
21、或平均窗墙面积比0.35CMw 0.40K2.oD2g0.30.20.50.30.20.70.s0.40.30.80.60.60.4K1.D2.0.60.30.80.40.90.60.30.90.70.s0.2续表4。0.8-1外垴平均指标外窗平均传热系数K Ew/(PK)彐外窗加杈平均综合遐阳系数s w平均窗地面积比C.r 0.25或平均窗垴面积比CMw 0.25平均窗地面积o.25C 0.s o或平均窗垴面积比0.25CMw 0.30平均窗地面积o.30(C田0.35或平均窗坩面积比0.30(C、0.35平均臼地面积比o.35(Cb i F 0.40或平均窗蟠面积比0.35(CMw0.0o
22、1.D2.0.90.80.60.40.90.90.70.50.90.90.80.60.90.90.90.7K1.四D2.5或K0.70.90.90.60.20.90.90.70,45.o0.90.90.80.60.90.90,80.70.90.90.90.70.90。90.90.8表4。0。2 南区居住建筑建筑物外窗平均综合遮阳系数限值外墙平均指标(p 0.8)外窗的加杈平均综合遮阳系数s w平均窗地面积比C陋0.z s或平均窗坫面积比Cb m 0.25平均窗地面积比0.25(C F 0.30或平均窗坩面弱R比0.25(G唧0.30平均窗地面积比 0.30(C。a 0.35或平均窗坩面积比o.
23、30CMw 0.35平均窗地面积比0.3s(C盯0.0o或平均窗坫面积比o。35CMw 0.40平均窗地面积比o.40G盯0.45或平均窗垴面积比o.00(G叩0.0sK2.5D3.o0.50.40.30.2续表4.0.B-2外墙平均指标(p 08)外窗的加权平均综合遮阳系数s w平均窗地面积比C衄025或平均窗墙面积比Gm辽 0.25平均窗地面积比0.z s CIt 0.30或平均窗墙面积比0.25(G淝0.s o平均窗地面积比0.30C。IF0.35或平均窗墙面积 比0.30CMw0.35平均窗地面积比0.35Cb F 0.40或平均窗墙面积比o。35C卩 0.40平均窗地面积比o。40(
24、鲕0.45或平均窗墙面积比o。40(C。v0.452.oD2.80.60.50.40.30.2 I.5D2.50.80.70.60.50.4 1.oD2.5或K0,70,90.80.70.60.5注:1 夕 卜 窗包括阳台门。2 p 为外垴外表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4.0.9 外窗平均综合遮阳系数,应为建筑各个朝向平均综合遮阳系数按各朝向窗面积和朝向的权重系数加杈平均的数值,并应按下式计算:Sw=(4。0.9)式中:AE、As、Aw、AN东、南、西、北朝 向的窗面积;S./,E、Sw,s、Sw,w、Sw,N东、南、西、北朝向窗的平均综合遮 阳系数。注:各个朝向的权重系数分别为:东、南朝向取1.
25、0,西朝向取1.25,北朝向取0.8。4.0.10 居住建筑的东、西向外窗必须采取建筑外遮阳措施,建筑外遮阳系数s D不应大于0.8。84.0。居住建筑南、北向外窗应采取建筑外遮阳措施,建筑外遮阳系数SD不应大于0.9。当采用水平、垂直或综合建筑外遮阳构造时,外遮阳构造的挑出长度不应小于表4.0.11规定。表4。0.11 建筑外遮阳构造的挑出长度限值(m)4.0。窗口的建筑外遮阳系数SD可采用本标准附录A的简化方法计算,且北区建筑外遮阳系数应取冬季和夏季的建筑外遮阳系数的平均值,南区应取夏季的建筑外遮阳系数。窗口上方的上一楼层阳台或外廊应作为水平遮阳计算;同一立面对相邻立面上的多个窗口形成自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JGJ75 2012 冬暖 地区 居住 建筑节能 设计 标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