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302-2013: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技术规范.pdf





《JGJ-T302-2013: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GJ-T302-2013: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技术规范.pdf(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UDCP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匿JJGJ/T s CI2-2013备案号J1598-20n s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技术规范Te c h n i c a l c o d e f o r c o n s 汪 u Ct i o n p r o c e s s a n a l y z i n ga n d m o n i t o 五n g o f b u d i n g e n g i n e e n g2013-06-24 发 布2014-01-01 实 施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住 房 和 城 乡建设 部 发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技术规范%c h n
2、i c d d e h r c m s 面o n p r o c e s s a n a l y m n ga n d m o 耐t o n g o f b u i i n g e n 茁n 五n gJGJ/T302-z C,13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4 年 1 月 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北 写 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工程施王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技术规范Te c 肮c a l c o d e f o r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r o c e s s a n a 1y z l n ga n d:n o n i
3、t o r i n g o f b u d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JGI/T302-201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应)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北京同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开本:s s 0 11GB毫米 1/印张:2%字数:s z 千字2013年9月第一版 2013年9月第一次印刷定价:l z.00元统一书号:15112 z 3忽6版权所有 涠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本社网址:h t t p:/|灬 c a b c n网上书店:h t t p:/i 灬 c h i n 犷 b 讧1d i
4、n g.c o r r L c n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 生田第63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302-13,自14年1月 1日起实施。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3年6月 24日口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 z O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Ez O0988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5、上,编制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 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施工过程结构分析;5变形监测;6应力监测;7温度和风荷载监测;8成果整理。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15号中建大厦;邮政编码:100037)。本 规 范 主 编 单 位: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本 规 范 参 编 单 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新兴保信建设总公司中建华海测绘科技有限公司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
6、京银泰建预应力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拉特激光精密仪器有限公司4前本柳豳蛳 毛志具 彭黝祥 剌军遴 壬 建啪睽良 秦家顺:i|9i i|l 丨!i 诛鄣圜驵铡 鳓 赵:静潘胛陈翩戴卖先刘/JNWl l 圭 畏 圭 槊 匝 诟 霆 豪 步 莆 司F、屋 旨戴避双 谇躇东 膦馀代艟Rl I i|;99I莽觑艟芏要审查八员:许溶翻 龈渫立漩 过蘩痴濉 黼 冯 跃 胡堇镘 趟 重朱憋义 陈揪噙次目l2 总贝 刂 1术语 和符号 22.1 术语 22.2 符号 3基本规 定 43.1 一般规定 43,2 变形监测精度要求 73.3 监测仪器管理 7施工过 程结构分析 84.1 一般规定 8犭.2 分析内容和方法
7、 9茌.3 荷载与作用 94.4 计算模型及参数 104,5 分析结果及评价 10变形监测125.1 一般规定 125.2 观测仪器 135.3 监测控制网 145.4 水平变形监测 155.5 垂直变形监测 175.6 监测周期 195,7 数据处理及分析 19应力监测216.l 一般规定 216.2 监测仪器及方法 2166.3 监测点布设与安装 6.4 量测及记录 6.5 应力监测结果及分析 7 温度和风荷 载监测 7.1 温度监测 7.2 风荷载监测 8 成果 整理 附录A 建筑物垂直位移记录表 附录B 建筑物水平位移记录表 附录C 应力应变传感器安装记录表 附录D 应力应变观测记录表
8、 附录E 环境条件记录表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 23242425252527293031323334353712Co n t e n t sGe n e r a l Pr o v i s i o n s Te r m s a n d Sy m b o l s 2.1 Te r In s 2.2 s 叨b o l s Ba s i c Re q u i r e m e n t s 3.1 Ge n c r a l Re q u k e m e n t s 3.2 Pr e c i s i n Re q u i Fe m e n t s o f De f o n a t i
9、o n Mo n i t o r i n g 3,3 Ma n a g c m e n t o f M。n i t o r i n g In s t r u m e n t s t r u c t u r e 丿 n a l y s i$i n Co n s t r u c t i o n Pr o c e s s 4.1 Ge n e r a l Re q u i r e n e n t s 4.2 /n a l y s i s Co n t e n t a n d Me t h o d 4.3 I.o a d a n d Ac t i o n 4,4 An a l y s i s Mo d
10、 e I a n d Pa r a m c t e r s 4.5 n a l y z i n g Re s u 1t s a n d Ev d u a t l o n 1223447788990022rm5 De f o n a t i o n Mo n i t o r i n g 5.1 Ge n c r a l Rc q u i r e m e n t s 5.2 0b s e r v a t i o n In s t r u m e n t 5.3 h Io n i t o r i n g a n d Co n t r o l l i n g Gr i d 5.4 Mo n i t o
11、 r i n g o f Ho r 讫n t a l De f o m 咀t o n 5,5 Mo n i t o r i n g o f Ve r t i c a l De o r r n a t i o n 5,6 Ti m e In t c w a l o f NIo n l t o Hn g 5.7 Da t a Pr c e s s i n g a n d m 耐y s i s 6 St r e s s Mo n i t o r i n g ”6.1 Ge n e r a l Re q u i r e m e n t s 6,2 Mn i t o r i n g In s t r u
12、 m c n t a n d Mo n i t o r i n g 6,3 La y o u t a n d In s t a l 1a t i n o f Mo n i t r m g Po i n t 236.4 Me a s u r e m e n t a n d Re c o r d i n g 246,5 Re s u l t s a n d An a l y“s f s t r e s s Mn h o Hn g 247 T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Wi n d Mo n i t o r i n g 257.1 Te m p c r a t u r e M
13、n i t o r l n g 257.2 人n d M血t o r l n g 258 Re s u l t s Pr o c e s s i n g 27Ap p e n d i x A Ve r t i c a l Di s p l a c e r n e n t Re c o r d i n g Ta b l e o fBu i l d i n g 29Ap p e n d i x B Ho Hz On t a l Di s p l a c e m e n t Re c o r 山n g Ta b l e o fBu d i n g 。30 p p e n d i x C In s t
14、 a l l a t i o n Re c o r d i n g Ta b l e Qf St r a i nSe n s o r 31Ap p e n d i x D Re c o r d i n g a b Ie o f St r e s s a n d St r a i n 32Ap p e n d i x E Re c o r d i n g Ta b l e o f En v i r o n m e n t a lCo n d i t l o n s 33Ex p l a n a t i o n o f Wo r d i n g i n Th i s Co d e 34Li s t
15、 o f Qu o t e d s t a n d a r d s 35Ad d i t i o n:Ex p l a n a t i o n o f Pr o v i s i n s 37蕊 则】a 】为髁虫 鳓分析与监测中傲刭窦筮适蕊、黢量、技恭莞遴、-篷屡 踮 囵 孓 砟 筝f 廑塑”莺 帮 形 羲 鼙力澄 丐 狰 怼 菹雯。习 奉姗舾遣崤乎建筘王翟拖=逮槿缭构分析与盥涮】。建篓工程瀚主过榉结鹳翁析亳 醺瞧应符旮奉规范卦。濑噬搿畲圆家鲫饷有类标淮蜥翻走。2 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1.1 施 工 过 程 c o n s t r u Ct i o n p r o c e s s为完成建
16、筑工程建造而进行的施工活动。2.1.2 施工过程结构分析 哎m d t 1r e 濒”o h t r u“o n p r o c e s对工程结构从开始施工直至竣工这一时间段内的全过程或局部过程所进行的结构分析和计算工作。2.1.3 设计 目标位形 d e g n o 妫 e c t i v e s h a p e在设定荷载状态下,设计期望的建成结构的实际位形。2.1.4 预变形技术 p r d e f o r m a t i o n t e c h“q u e为使建造成型的结构实现设计 日标位形所采取的结构分析技术、构仵加工尺寸预调以及现场安装定位预调等施工技术。2.1.5 施工过程监测 m
17、 o“t o r i n g h c o m t r u 山o n p r o c s为掌握施工期间建筑结构受力及位形状态、保证结构安全而开展的监测活动。2.1.6 监测技术 m o 血t o h n g t e c h 血q u c针对变形、应力、环境影响等内容开展的各种人工或 自动化测量技术。2.1.7 变形监测 d e f o r m a o o n m o n 1t o n n g为获得关注的结构、构仵或节点的变形位移而开展的测量工作。2.1.8 应力监测 s t r e s S m o h t o r 1n g为获得关注的结构、构件或节点的应力或应变而开展的测量工作。2.1.9 监测
18、点 m。n i t o n g p o n t直接或间接设置在被 监测对象上能反映其某种变化 的观2测点。21.10 监测频次 m o n i t o i n g f r e q u e n c y单位时间内的监测次数。2.1.1I 限值 l i m i t e d v a l t l c施工过程中,对结构安全性和使用性相关指标设定的不应超出的界限值。21.1z 预警值 a h r m i t l g l u e依据规范规定、设计要求、工程经验或施工过程结构分析结果等,针对变形与应力监测项,设定的应引起相关单位以预警关注的参照值。2.1.13 柔性结构 e 妊b l e s t r u c t
19、 u r e纽成部件的弯曲刚度影响很小、主要以轴向刚度或者薄膜刚度形成的强几何非线性结构体系,如索膜结构、索网结构等。轴向力对组成部件横向变形的影响大于5%的结构体系,可看作强几何非线性结构体系。21.14 冈 刂 胆 圭 刍 占 构 r i g i d s t r u c t u r e组成部件的轴向刚度或者薄膜刚度影响很小、主要以弯曲刚度形成的弱几何非线性结构体系。轴向力对组成部件横向变形的影响小于5%的结构体系,可看作弱几何非线性结构体系。2.1.1s 监测周期 t 而e i n t e r v a l o f m o n i t o h n g前后两次监测的时间问隔。2.2 符 号D两
20、点间的距离;f 91-测距中误差;9Pz 测角中误差;,n 水准测量每千米往返测高差中数的中误差;昭z 测回垂准测量标准偏差。3基本 规 定3.1一般 规 定3.1.1 下列建筑工程应进行施工过程结构分析:1 建筑高度不小于250m 的高层建筑;2 跨度不小于60m 的柔性大跨结构或跨度不小于120m 的刚性大跨结构;3 带 有 不小 于18m 悬挑 楼 盖 或50m 悬挑屋 盖结 构 的工程;4 设计文件有要求的工程。3.1.2 下列建筑工程应进行施工过程结构监测:1 建筑高度不小于300m 的高层建筑;2 跨度不小于60m 的柔性大跨结构或跨度不小于120m 的刚性大跨结构;3 带有不小于
21、25m 悬挑楼盖或50m 悬挑屋盖结构的工程;4 设计文件有要求的工程。3.1.3 施工过程结构监测工作应按表3.1.3的监测内容,根据结构受力特点确定监测项 目。3.1.4 施工过程中宜对下列构件或节点进行选择性监测:1 应力变化显著或应力水平高的构件;2 结构重要性突出的构件或节点;3 变形显著的构件或节点;4 施工过程中需准确了解或严格控制结构内力或位形的构件或节点;5 设计文件要求的构件和节点。3.1.5 施工过程结构分析和施工监测应编制专项方案,并报相关单位审批。犭表3.1.3 施工过程结构监测内容变形监测力测应监环境监测础降基沉竖形构变结向结构平面变形温度风高层建筑刚性大跨结构柔性
22、大跨结构长悬臂结构高帘连体或大跨转换结构注:应监测项;宜监测项;可监测顼。3.1.6 监测作业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行业规定的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3.1.7 监测设备与仪器应通过计量标定,采集及传输设各性能应满足工程监测需要。3.1.8 监测设各作业环境宜满足下列要求:1 作业时监测电子设各、导线电缆等宜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输通道;2 采用卫星定位系统测量时,视场内障碍物高度角不宜超过15;3 监测接收设各宜远离强烈反射信 号的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金属网以及热源等。3.1.9 监测时应考虑现场安装条件和施工交叉作业影响,并应对监测设备、仪器和监测点采取可靠
23、的保护措施。3.1.10 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工作的程序,可按以下工作程序流程实施(图3.1,10)。3.1。建设单位负责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的管理作,并组织勘察、设计、施I、监测、监理等单位具体实施。设计文件等资料施工方案是否需调整施工过程结构分析及监澍结果跟踪分析施工方案、设计图局部调整图3.1.10 作程序流程图3.2 变形监测精度要求3.2.1 建筑工程变形监测测量精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建筑规模、建筑高度、结构类型、结构跨度、结构复杂程度和设计要求等因素确定。3.2.2 建筑工程变形监测不应低于现行行业标准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q 8中二级变形测量等级对应的精度要求。高层建筑和大跨结构
24、的变形观测精度宜按表3.2.2确定。表3.2.2 变形观测精度要求泣:l H为建筑物的结构高度;2 观恻点中误差,指观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的中误差。3.3 监测仪器管理3.3.1 监测仪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定期检定,计量合格后方可使用。3.3.2 监测仪器使用前应进行检验校准,使用的仪器应满是测量精度和量程需求。3.3.3 作业期间,使用监测仪器应严格遵守技术规定和操作要求。3.3.4 监测仪器应经常保养。监测项 目大跨绀构高层建筑H100m100m H(250mH25m水平位侈观测点坐标中误差.0m m1.5m m插值处理3.0m m竖向观测中误差建筑物主体承重构件竖向变形监测1.0m
25、m1,o m m插值处理十2.o n n水平构件竖向相对挠皮中误差1.0m m0.5n l m地基沉降观测中误差0,3m m(首层)、0,5m m(地下室底板o,3n l m(首层)、0,5m m(地下室底板)4 施工过程结构分析4.1一般 规 定4.1.1 施工过程结构分析应建立合理的分析模型,反映施工过程中结构状态、刚度变化过程,施加与施工状况相一致的荷载与作用,得出结构内力和变形。4.1.2 施工过程结构分析应依据设计文件、施工方案或现场施工记录。现场施工记录宜包括:1 施工期间各层的施工进度与各主要结构构件的安装过程记录;2 施工机械、施工设各或临时堆载等分布及变化;3 施工过程中模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JGJ T302 2013 建筑工程 施工 过程 结构 分析 监测 技术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