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预习复习重点及习题.doc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预习复习重点及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预习复习重点及习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期中复习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3. 药品的取用(1)取用原则:“三不”原则:不摸、不闻,不尝;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 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2)取用方法: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小颗粒
2、状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斜、二送、三立” 取用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时应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缓立” 液体药品的取用:取少量液体时,可用滴管吸取。使用时要注意: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玷污试剂或腐蚀胶头;不要把滴管放在桌上,以免玷污滴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 。用滴管取液体时应先挤压胶头,赶走空气,再伸入瓶中取用较多量时,可用倾倒法, 倾倒时要注意:a瓶塞要倒放;b试管要倾斜且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c试剂瓶上的标签要朝手心(防止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4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应用外焰
3、部分加热;(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给物质加热时,若被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擦干再加热,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容器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也不能离得太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容器炸裂) ,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防止烫坏实验台) ,要垫上石棉网;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先预热,后集中在有药品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匀而炸裂试管) 。预热的方法: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来回移动试管(若试管已固定,可来回移动酒精灯) ,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火焰固定在放药品的部位加热;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药品平铺于试管底部,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给液体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
4、与桌面约成 45角。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管口切勿朝人。5量筒的使用:量筒放平,倒液体到接近刻度时,用滴管逐滴滴至刻度线。读数时量筒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小,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仰视和俯视读数都不准确6仪器的洗涤: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玻璃仪器已经洗涤干净。7检验装置气密性|练习1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生锈 B光合作用 C水结冰 D木炭燃烧2 “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洗菜 B酿酒 C碾米 D淘米3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
5、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锭轧成钢板、木棍受力被折断,B汽油燃烧、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液态水凝成冰 D铁受热熔化、石蜡燃烧4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 B轮胎爆炸 C蜡烛融化 D蜡烛燃烧5下列叙述中,属于酒精化学性质的是 ( )。A酒精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B酒精易挥发C酒精能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D酒精的密比水的密度小6镁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可燃性 D延展性7、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下列物质的应用决定于它的物理性质的是( )A用天然气做民用燃料 B用铜做金属导
6、线C用氧气供给病人呼吸 D用双氧水制氧气8右图表示的是某同学用 50 mL 量筒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请你仔细观察该图,判断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实际是_ _(填“ 大于”、 “等于”或“ 小于”)25mL。9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10图 2 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1根据实验规范,图示操作中正确的是( )用手捂住烧瓶(试管) ,产生气泡手松开后,导管内水柱上升|12下列仪器中,能作为物质之间反应容器的是( )试管 烧杯 烧瓶 量筒 集气瓶A. B. C. D. 13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向上排空气法收气体A B C D1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
7、确的是( )1、物质的分类: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氧化物一定是化合物)1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是 ( ) A. 一定是纯净物 B. 一定是混合物 C. 不可能是化合物 D. 一定是单质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汽水 B大理石 C氧气 D澄清石灰水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澄清的石灰水 B空气 C冰水混合物 D红墨水5以下是氧化物的是 ( )AO 2 BKCl CKClO 3 DMnO 2空气、氧气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 78% 21%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氮气
8、 D氧气2食品袋中充入氮气用于防腐,主要是因为氮气 ( )A没有颜色 B没有气味 C化学性质不活泼 D不易溶于水3下列物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 )几种物质一种物质混合物(如:空气、矿泉水、汽水)纯净物 一种元素几种元素 单 质:如氢气( H2) 、铁(Fe) 、氮气(N 2) 化合物:如氯酸钾 (KClO3)、氯化钾(KCl)、五氧化二磷(P 2O5) 物质|A氮气 B氧气 C氦气 D氢气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用富氧空气供登山者呼吸、点燃蜡烛照明、烧煤用以取暖、点燃乙炔(一种可 燃 气 体 )产 生 高 温 用 以 切 割 金 属 、 用 红 磷 作 烟 幕 弹 原
9、 料 、 燃 烧 硫 磺 进 行 杀 菌 消 毒A B C D5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6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B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7 同 学 设 计 了 测 定 空 气 中 氧 气 含 量 的 实 验 , 如 右 图 。 该 同 学 的 实 验
10、步 骤 如 下 :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 5 等份,并作好标记。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人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 ;(2)该实验的原理 ;(3)该实验整个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4)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氧气的性质和制取1.以拉瓦锡为代表的早期科学家对空气研究后确认,空气中约有 1/5 的气体比较活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化学 上学 期期 中考 预习 复习 重点 习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