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资料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三套汇编.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资料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三套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资料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三套汇编.docx(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资料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三套汇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完整版)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2、怎样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首先回答实践的含义,然后实践的特点,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最后是回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社会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
3、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 答案:基本内容: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方法论:这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既不能完全肯定一切也不能完全否定一切。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尤其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因该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怎样理解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4、答案: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5、简述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
5、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深化和提高,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即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 6、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 答案:价值评价的特点: (1)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与知识性的认识以“求真”为目的不同,评价性的认识以“善”、“美”的认识为目的。 (2)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因此,对于同样的现象,不同的价值主体所形成的评价往往无法达成共识。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只有当人们对主体和客体都有了正确的知识性认识之后,人们才
6、能依据这种认识作出关于主客体间价值关系的正确评价。 价值评价的上述特点表明,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只有正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从马克思义主的观点来看,任何价值评价的结果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 7、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答案: 根据2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将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2)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意义: (1)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2)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
7、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实质? 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9、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革命实现的。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劳动群众所受的多重压迫和剥削格外深重,使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出现了很好的革命形势以及革命的主观条件的成熟,使这
8、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在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方面了。 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二、论述题 1、阐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基本含义和辩证关系,并论述这一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法论意义。 答案: 基本含义: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
9、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意义:一是要懂得斗争性贯穿矛盾始终,是绝对的。二是要看到二者的联系和不可分离。在斗争
10、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把保持稳定和寻求发展结合起来。 2、论述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以及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
11、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3、真理的有关知识。 答案: (1)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3)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
12、真理发展的规律。必须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一切科学真理,既反对绝对主义,又反对相对主义。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5)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答案: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
13、,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社会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第一,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第二,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长短的不同。一般来说,群众掌握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越多、越普遍,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越大;反之,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越小。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
14、求我们既要认识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又要认识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
15、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D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辩证思维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C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6
1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C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
17、践的关系界定的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D )。A、运动的绝对性 B、本质的可知性C、发展的规律性 D、客观实在性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B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说法:( B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C、都是诡辩论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14、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 D )。A、客观性 B、有限性 C、可知性 D、相对性
18、15、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 A )。A、庸俗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1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 A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C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19、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C )A、人的
19、心灵活动的反省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2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D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2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D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
20、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2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 A )。A、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B、个人知识都来自直接实践C、没有必要学习间接经验 D、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学到知识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D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 D、实践观点25、真理是( C )。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2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实践具有( D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自觉能动性 D、直接现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考试 资料 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 当代中国 政治制度 试题 套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