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复习资料.ppt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复习资料.ppt(1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自动控制原理复控制原理复习资料料第二章第二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的定义: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一一.传递函数的定义传递函数的定义说明(1)传递函数由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决定,与输入信号的具体形式和大小无关。(2)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增益模型(3)系统的特征方程系统传递函数分母等于零所得的方程,即特征根:特征方程的根,也是传递函数的极点。matlab二二.求电路系统的传递函数求电路系统的传递函数无源网络无源网络:由:由无源元件无源元件组成的电气网络。组成的电气网络。不含电源的器件:不含电源的器件:R、L、C等等。有源网络有源网络:包含:包含有源元
2、件有源元件的电气网络。的电气网络。含电源的器件:运算放大器。含电源的器件:运算放大器。列微分方程法列微分方程法 复阻抗法复阻抗法电气系统电气系统 列写电气网络的微分方程要用到以下规律:列写电气网络的微分方程要用到以下规律:KCLKCL电流定律:电流定律:KVLKVL电压定律:电压定律:元件的伏安关系:元件的伏安关系:理想运算放大器:虚短、虚断理想运算放大器:虚短、虚断2-1.2-1.试求图示电路的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试求图示电路的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作业讲解+-整理得:整理得:对微分方程两边进行拉氏变换对微分方程两边进行拉氏变换+-整理得:整理得:对微分方程两边进行拉氏变换对微分方程两边进行拉
3、氏变换用运算阻抗(复阻抗)法求电路的传递函数用运算阻抗(复阻抗)法求电路的传递函数运算电路运算电路RR LSLC 作业讲解2-5.2-5.求如图所示运放电路的传递函数。求如图所示运放电路的传递函数。(c)(c)三三.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比例环节比例环节惯性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积分环节纯微分环节纯微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二阶振荡环节二阶振荡环节典型环节典型环节传递函数传递函数 四四.已知系统各环节微分方程组画方框图已知系统各环节微分方程组画方框图(1 1)方框图形式要规范,前向通路、反馈通路要清晰)方框图形式要规范,前向通路、反馈通路要清晰明确,左边为系统总输入明确,左边
4、为系统总输入R(s)R(s),右边为输出,右边为输出C(s)C(s)。注意(2 2)方框图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是典型环节。)方框图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是典型环节。(3 3)若遵循前一个环节的输出为下一个环节的输入,)若遵循前一个环节的输出为下一个环节的输入,则容易画图。则容易画图。系统的微分方程为: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式中式中T1、T2、K1、K2、K3均为正的常数,系统的输入均为正的常数,系统的输入为为r(t),输出为,输出为c(t),画出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画出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例题例题 五五.方框图的化简方框图的化简1.比较点和引出点的移动(1)比较点前移 R1(S)G(S)C(S)R
5、2(S)R1(S)G(S)C(S)R2(S)G(S)1(2)比较点后移 R1(S)G(S)C(S)R2(S)G(S)R1(S)G(S)C(S)R2(S)(3)相邻比较点之间的移动 R1(S)R3(S)-R2(S)-C(S)R1(S)R2(S)-R3(S)-C(S)R1(S)R3(S)-R2(S)-C(S)(4)引出点前移 G(S)R(S)C(S)C(S)G(S)R(S)C(S)C(S)G(S)(5)引出点后移 G(S)R(S)C(S)R(S)G(S)R(S)C(S)R(S)G(S)1(6)相邻引出点之间移动 X(S)X(S)X(S)X(S)X(S)X(S)X(S)X(S)X(S)X(S)说明比
6、较点与引出点之间不要相互移动,等效关系太复杂!比较点与引出点之间不要相互移动,等效关系太复杂!关键:关键:找非独立回路,消除交叉结构,将方框图变成找非独立回路,消除交叉结构,将方框图变成串联、并联、反馈连接。串联、并联、反馈连接。2、梅森公式 所有各回路的“回路传递函数”之和。两两互不接触回路,其“回路传递函数”乘积之和。三个互不接触的回路,其“回路传递函数”乘积之和。回路传递函数 回路的前向通路和反馈通路的传递函数的乘积。包括反馈极性!相接触回路 在框图中具有共同的重合部分,包括共同的函数方框、或共同的相加点等。n 系统前向通路个数;Pk 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的第k条前向通路上各传递函数之积。五
7、五.闭环系统传递函数的求法闭环系统传递函数的求法R(S)C(S)G(S)H(S)B(S)E(S)正反馈正反馈 负反馈负反馈 单位反馈:单位反馈:H(S)1注意注意负反馈取负反馈取正反馈取正反馈取 2-7.2-7.求闭环传递函数。求闭环传递函数。方法要点:方法要点:一个输入作用,另一个输入为一个输入作用,另一个输入为0 0;关注一个输出时,与另外一个输出没有关系;关注一个输出时,与另外一个输出没有关系;化简时碰到比较器处的化简时碰到比较器处的“负号负号”时,一定要用时,一定要用-1-1代替。代替。(1 1)求)求 ,令,令R R2 2(s)=0(s)=0(2 2)求)求 ,令,令R2(s)=0R
8、2(s)=0(3 3)求)求 ,令,令R R1 1(s)=0(s)=0(4 4)求)求 ,令,令R R1 1(s)=0(s)=0第三章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1.1.动态性能指标动态性能指标 动态过程是系统从初始状态到接近稳态的响应过程,动态过程是系统从初始状态到接近稳态的响应过程,即即过渡过程过渡过程。动态性能指标通常根据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通常根据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来来定义。定义。一一.时域响应性能指标时域响应性能指标 最大超调量最大超调量Mp:阶跃响应曲线的最大峰值与稳态值的差再除以稳态值。阶跃响应曲线的最大峰值与稳态值的差再除以稳态值。调整时间调
9、整时间ts(过渡过程时间)(过渡过程时间)阶跃响应曲线进入允许的误差带阶跃响应曲线进入允许的误差带,并不再超出该,并不再超出该误差带的最小时间。误差带的最小时间。误差带误差带:一般取稳态值的:一般取稳态值的5或或2。2.2.稳态性能指标稳态性能指标 采用稳态误差采用稳态误差ess来衡量,其定义为:当时间来衡量,其定义为:当时间t趋趋于无穷时,系统输出响应的期望值与实际值之差。即于无穷时,系统输出响应的期望值与实际值之差。即 稳态响应过程是时间稳态响应过程是时间t时系统的输出状态。时系统的输出状态。二二.连续系统稳定性连续系统稳定性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是其本身固有的特性,与外界输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是
10、其本身固有的特性,与外界输入信号无关。入信号无关。说明说明 系统的特征根(闭环极点)位于的左半平面。系统的特征根(闭环极点)位于的左半平面。线性定常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线性定常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劳斯判据劳斯判据 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1)看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是否大于看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是否大于0,若有一个系数小,若有一个系数小 于于 0或等于或等于0,则系统不稳定。,则系统不稳定。(2)(2)(2)(2)列列列列劳斯表劳斯表劳斯表劳斯表。列表中,可以用一个正数去除或乘某个整行。列表中,可以用一个正数去除或乘某个整行。列表中,可以用一个正数去除或乘某个整行。列表中,可以用
11、一个正数去除或乘某个整行。a0 a2 a4 a6 a1 a3 a5 a7 b4 SnSn-1Sn-2Sn-3 .S2SS0 e1 e2 f 1 g1劳斯表劳斯表劳斯表劳斯表(3)(3)(3)(3)若若若若劳斯表第一列劳斯表第一列劳斯表第一列劳斯表第一列全为正,则稳定;若有正有负,则不全为正,则稳定;若有正有负,则不全为正,则稳定;若有正有负,则不全为正,则稳定;若有正有负,则不稳定,其元素符号改变的次数即为特征根在稳定,其元素符号改变的次数即为特征根在稳定,其元素符号改变的次数即为特征根在稳定,其元素符号改变的次数即为特征根在S S S S右半平面的右半平面的右半平面的右半平面的个数。个数。个
12、数。个数。a0 a2 a4 a6 a1 a3 a5 a7 b4 SnSn-1Sn-2Sn-3 .S2SS0 e1 e2 f 1 g1作业讲解3-11.3-11.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函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函G(s)G(s)如下,确定系如下,确定系统稳定时统稳定时K K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范围。解:特征方程解:特征方程 s(s+1)(0.5s+1)+K=0s(s+1)(0.5s+1)+K=0S3S2SS0 0.5 1 1.5 K 闭环稳定:闭环稳定:0K30K3系统系统类型类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0 0型型 阶跃输入阶跃输入r(t)=Ar(t)=A1(t)1(t)斜
13、坡输入斜坡输入r(t)=Atr(t)=At1(t)1(t)加速度输入加速度输入r(t)=Atr(t)=At2 21(t)1(t)1 1型型 0 02 2型型 0 00 0返回返回三三.求单位反馈系统在给定求单位反馈系统在给定r(t)和扰动和扰动n(t)作用下的稳态作用下的稳态误差误差 C(S)G(S)R(S)E(S)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G(s)可表示为可表示为 式中:式中:K K 开环增益(开环放大倍数);开环增益(开环放大倍数);积分环节的个数(也称系统的类型)积分环节的个数(也称系统的类型)典型干扰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典型干扰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0 0 阶跃输入阶跃输
14、入r(t)=Ar(t)=A1(t)1(t)斜坡输入斜坡输入r(t)=Atr(t)=At1(t)1(t)加速度输入加速度输入r(t)=Atr(t)=At2 21(t)1(t)1 1 0 02 2 0 00 0N N 总结总结2返回返回C(S)G1(S)G2(S)R(S)E(S)N(S)设设扰动点与误差点之间的传递函数为扰动点与误差点之间的传递函数为 K K1 1 G G1 1(s)(s)的放大系数的放大系数 N N G G1 1(s)(s)中积分环节的个数中积分环节的个数 例例 已知已知r(t)r(t)t,n(t)t,n(t)-0.5-0.5。计算该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该系统的稳态误差。0.5S
15、(3S+1)R(S)C(S)4 0.2S+1N(S)解解 (1)(1)判断稳定性判断稳定性闭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由劳斯判据可知,闭环系统稳定。由劳斯判据可知,闭环系统稳定。系统的特征方程:系统的特征方程:0.6s0.6s3 3+3.2s+3.2s2 2+s+2=0+s+2=0S3S2S1S0 0.6 1 0 3.2 2 00.625 02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I I型系统型系统,K=2 ,K=2 故故e essrssrr(t)r(t)t t 作用时,作用时,(2)(2)求稳态误差求稳态误差 0.5S(3S+1)R(S)C(S)4 0.2S+1N(S)n(t)n(t)0.
16、5 0.5 作用时,作用时,N=0,K1=4 N=0,K1=4 故故e essnssn所以,当输入和扰动同时作用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所以,当输入和扰动同时作用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故故e essss e essrssr e essdssd0.5+0.125=0.625 0.5+0.125=0.625 扰动点与误差点之间的传递函数为扰动点与误差点之间的传递函数为 0.5S(3S+1)R(S)C(S)4 0.2S+1N(S)E(S)E(S)四四.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闭环传递函数为:闭环传递函数为:说明:说明:二阶振荡环节传递函数:二阶振荡环节传递函数:用于二阶系统用于二阶系统 式中
17、:式中:阻尼比;阻尼比;n n 无阻尼自然振荡角频率;无阻尼自然振荡角频率;时间常数时间常数T1/n五五.如何判断二阶系统的四个工作状态?如何判断二阶系统的四个工作状态?1.0 1 特征根为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特征根为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系统处于系统处于过阻尼状态过阻尼状态。4.0 特征根为一对共轭虚根,特征根为一对共轭虚根,系统处于系统处于无阻尼状态无阻尼状态。六欠阻尼下的六欠阻尼下的MpMp、tsts的计算的计算 例题例题 4 S(0.25S+1)R(S)C(S)图示系统,求图示系统,求Mp、ts(5%)。)。对比标准式对比标准式 1 0N(N0为逆时针,为逆时针,N0N0为顺时针为顺时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 原理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