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药理学.ppt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药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药理学.ppt(2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药理学 总论药动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其血浆药物浓度动态变化规律 药物体内过程包括 药物转运包括 与药物转运无关的是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是 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不存在吸收的给药途径是 在碱性环境中吸收增多的药物 可加速弱酸药物排泄的方法 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 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吸收、分布、排泄吸收、分布、排泄吸收吸收小肠小肠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弱碱性药物弱碱性药物碱化尿液碱化尿液肝脏肝脏肾脏肾脏代谢代谢总论影响吸收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剂型、首过消除、吸收环境(给药部位状况)腹腔注射吸入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首过消除(首关效应):某些口服药物在通过胃
2、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被代谢失活,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有明显首过消除的药物:硝酸甘油、普萘洛尔、利多卡因、丙咪嗪、吗啡、维拉帕米、氯丙嗪总论影响分布的因素: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体内屏障(血脑屏障、血睾屏障、胎盘屏障)血浆蛋白结合率:血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结合型药物的竞争现象:双香豆素-保泰松药物药物血浆蛋白血浆蛋白结合型结合型游离型游离型总论药物的代谢(经典考点):总论药物的排泄:肝肠循环意义使药物排泄减慢,作用维持时间延长肝肠循环明显的药物:洋地黄毒苷(地高辛)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 总论药物代谢动力学:t1/2表观分布容积VdKe清除率Cl 生物利用度F药-时曲线下面积
3、AUC 反映药物吸收的:AUC、F反映药物分布的:Vd反映药物消除的:t1/2、Cl、Ke总论p按照半衰期恒量、恒速给药,经5个t1/2后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Css)p停止给药经过5个t1/2后体内药物基本全部消除p当口服给药时间间隔为1个t1/2时,首次剂量加倍可立即达到Css已知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上午9时测得的血药浓度为100mg/L,晚6时测得的血药浓度为12.5 mg/L,推算该药的半衰期为 有一种催眠药的t1/2为2小时,给予200mg入睡,当体内剩下12.5mg时病人便醒来,问病人睡了多长时间12.52550100(3个半衰期,个半衰期,9小时)小时)12.5255010020
4、0(4个半衰期,个半衰期,8小时)小时)药效学三致阿托品引起口干、便秘、心悸 药效学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次晨出现乏力、困倦激素、降压药突然停药琥珀胆碱、磺胺、伯氨喹、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引起溶血;氯霉素引起再障、灰婴综合征应用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属于()应用四环素类药物引起鹅口疮属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患者,服用磺胺类药时出现溶血属于()A.特异质反应 B.变态反应 C.继发反应 总论药物的量效关系:量反应:药物的效应可用量分级表示者质反应:药物的效应以全或无的方式表示者总论斜率:量效曲线几成一直线时,直线的倾斜程度最小有效量:引起药物效应的最小剂量最大效应(效能):药物的最大效应效价
5、: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或浓度半数有效量ED50/半数有效浓度EC50:引起50%阳性反应或50%最大效应的浓度或剂量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50%受试动物死亡的剂量,评价药物毒性治疗指数TI:LD50/ED50,评价药物安全性安全范围:ED95与LD5之间距离,越大越安全总论药物的作用机制类型:1.作用于受体 2.影响酶活性:酶促或酶抑制剂3.影响核酸代谢:抗代谢和促代谢药4.影响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转运:神经递质、激素转运5.影响离子通道6.影响免疫功能:免疫增强或抑制药7.非特异性作用:主要与药物理化性质相关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与受体受体的特性:1.饱和性2.特异性3.可逆性4.高灵敏度5
6、.多样性药物的作用机制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效应取决于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和药物的内在活性()A.激动药:亲和力高,内在活性高。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1)B.部分激动药:较强的亲和力,内在活性低,微弱的效应力药物(1)C.拮抗药:阻断药,亲和力高,无内在活性,无效应力(=0)反映拮抗程度:pA2 长期使用一种激动药后,受体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称为 长期使用一种拮抗药后,受体对拮抗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增强,称为受体脱敏受体脱敏受体增敏受体增敏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连续反复用药后,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需要加大药物剂量才能维持原有疗效,称为耐受性 病原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
7、至消失,称为耐药性/抗药性 某些药物,连续用药后,可使机体对药物产生生理的或心理的或兼而有之的依赖和需求称为依赖性 前者:身体依赖性/生理依赖性 后者:精神依赖性/心理依赖性/成瘾 长期使用具有依赖性的药物,停药会出现戒断症状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合并用药影响合并用药影响药物作用药物作用第二篇 化学治疗药物一一.常用术语常用术语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抑制细胞壁合成抑制细胞壁合成青霉素,头孢类青霉素,头孢类万古霉素万古霉素影响蛋白质合成影响蛋白质合成氨基糖苷,氯、氨基糖苷,氯、红、四环素类、克林红、四环素类、克林霉素类霉素类影响胞膜通透性影响胞膜通透性多粘菌素,制霉多粘菌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菌素,
8、两性霉素B抑制抑制DNA合成合成 喹诺酮类喹诺酮类影响叶酸代谢影响叶酸代谢磺胺类磺胺类影响影响RNA合成合成利福霉素类利福霉素类齐多夫定、阿昔洛韦、齐多夫定、阿昔洛韦、阿糖胞苷阿糖胞苷干扰核酸代谢干扰核酸代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时间依赖性药物:时间依赖性药物:内酰胺类、部分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分次均匀给药)内酰胺类、部分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分次均匀给药)浓度依赖性药物: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部分大环内酯类、浓度依赖性药物: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部分大环内酯类、两性霉素(较大剂量较少给药次数)两性霉素(较大剂量较少给药次数)抗菌机制:繁殖期杀菌药,抑制细胞壁合成天然青霉素(青霉素
9、G):敏感菌有G+球菌和杆菌、G-球菌、螺旋体临床应用:链球菌感染 脑膜炎 螺旋体感染(梅毒)破伤风、白喉、炭疽 (应加用抗毒素)-内酰胺类抗生素与抑菌药四环素、氯霉素、大环内酯类合用有拮抗作用天然青霉素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1.1.局部刺激局部刺激2.2.变态反应变态反应,青霉素最常见、最严重的不良反应青霉素最常见、最严重的不良反应 表现:表现:药疹、过敏性休克药疹、过敏性休克 急救:急救: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0.50.51.0ml 1.0ml -赫氏反应赫氏反应,用青霉素治疗梅毒或钩端螺旋体时,出现症状,用青霉素治疗梅毒或钩端螺旋体时,出现症状加剧的现象加剧的现象 表现
10、:表现:寒战、发热、咽痛、头痛、心动过速等寒战、发热、咽痛、头痛、心动过速等 -脑毒性,大剂量青霉素钾盐可发生脑毒性,大剂量青霉素钾盐可发生与青霉素联合应用有增效作用的药物是与青霉素联合应用有增效作用的药物是克拉维酸(克拉维酸(-内酰胺内酰胺酶抑制剂)酶抑制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酸、广谱、不耐酶耐酸、广谱、不耐酶双氯西林:双氯西林:耐酸、耐酶、用于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耐酸、耐酶、用于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替卡西林、美洛西林:替卡西林、美洛西林:不耐酸、不耐酶、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不耐酸、不耐酶、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伤寒、副伤寒伤寒、副伤寒首选首选氨苄西林或氯霉素氨
11、苄西林或氯霉素替卡西林:替卡西林:胆汁中浓度高,主要用于铜绿假单孢菌感染胆汁中浓度高,主要用于铜绿假单孢菌感染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的青霉素:美西林、替莫西林的青霉素:美西林、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常用药物临床应用第一代*头孢唑啉、羟氨苄、硫脒G+菌,耐药金葡菌,适用于轻中度感染第二代+头孢呋辛、丙烯、克洛G-和G+菌第三代头孢他啶、噻肟严重G-杆菌及混合感染第四代头孢匹罗、吡肟对第三代头孢耐药的G-菌重症感染*:对肾有一定的毒性,与氨基糖苷类或强利尿剂合用毒性增加+:对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无效各代头孢的作用比较(1)对G+菌:一代二代四代三代(2)对G-菌:四代三代二代一代(3
12、)抗铜绿假单胞菌:一、二代无,三、四代有(4)抗厌氧菌:一代无,二代弱有,三、四代有(5)对-内酰胺酶稳定性:四代三代二代一代(6)肾毒性:一代二代三代其它-内酰胺类抗生素一、单环类一、单环类氨曲南:氨曲南:对对需氧需氧G-G-菌菌作用强(如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如铜绿假单胞菌)对对G+G+、厌氧菌耐药(窄谱抗生素)、厌氧菌耐药(窄谱抗生素)作为作为氨基糖苷类的替代品氨基糖苷类的替代品,与氨基糖苷类合用可加强氨基糖苷类合用可加强对对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的作用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的作用二、二、-内内酰胺胺酶抑制抑制克拉克拉维酸,舒巴坦,他酸,舒巴坦,他唑巴坦巴坦 奥格奥格门汀:克拉汀:克拉维
13、酸酸钾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替替门汀:克拉汀:克拉维酸酸钾替卡西林替卡西林钠舒他西林:舒巴坦舒他西林:舒巴坦氨氨苄西林西林舒普深(舒巴舒普深(舒巴哌酮):舒巴坦):舒巴坦头孢哌酮他他唑西林:他西林:他唑巴坦巴坦哌拉西林拉西林三、碳青霉烯抗生素类三、碳青霉烯抗生素类 亚胺培南亚胺培南1.1.抗菌谱广,抗菌谱广,对对G+G+菌、菌、G-G-菌、厌氧菌有效菌、厌氧菌有效2.2.对对-内酰胺酶稳定性极高,有抑酶作用内酰胺酶稳定性极高,有抑酶作用 四、多肽类四、多肽类万古霉素万古霉素首选首选: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葡菌和肠球菌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葡菌和肠球菌对对克林霉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克林霉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很有效
14、很有效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静脉炎静脉炎恶心、药热、皮疹、皮肤瘙痒恶心、药热、皮疹、皮肤瘙痒症等症等耳毒性耳毒性肾毒性肾毒性“红人综合征红人综合征”和氨基糖和氨基糖苷类联合用药,引起耳毒性和肾毒性的风险增加苷类联合用药,引起耳毒性和肾毒性的风险增加替考拉宁替考拉宁第三节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红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克拉霉素一、大环内酯类共性一、大环内酯类共性易被胃酸破坏、窄谱抑菌剂、抑制蛋白质合成第三节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红霉素红霉素机制:机制:与与50S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1.1.首选用于首选用于军团菌病、军团菌病、百日咳、空肠弯曲杆菌肠炎、支原百日咳、空肠
15、弯曲杆菌肠炎、支原体肺炎(体肺炎(百支空军首选红百支空军首选红)2.2.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但略广,对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但略广,对G+G+有强大作用,对耐青有强大作用,对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有效霉素的金葡菌有效不耐酸,食物或碱性药物可增加其吸收的是同服NaHCO3,防止胃酸对其分解的是第三节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新一代大环内酯类特点耐酸、对G-作用强罗红霉素 对支原体、衣原体等较强,对G+菌、厌氧菌作用似红霉素,对流感菌弱阿奇霉素 对流感菌、淋球菌、弯曲菌作用强,对肺炎支原体最强,对G+球菌弱于红霉素克拉霉素 与奥美拉唑、替硝唑三联治疗胃溃疡第三节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克林霉素克林霉素机制:与核糖体
16、机制:与核糖体50s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质合成(可与红霉素、氯霉素竞争,不合用可与红霉素、氯霉素竞争,不合用)1.1.需氧需氧G+G+球菌感染球菌感染 金葡菌性骨髓炎的首选药金葡菌性骨髓炎的首选药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2.2.厌氧菌感染厌氧菌感染 口腔、盆腔、阴道感染口腔、盆腔、阴道感染不良反应:伪膜性肠炎,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治疗不良反应:伪膜性肠炎,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治疗第四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1.1.广谱杀菌剂,多环节广谱杀菌剂,多环节阻碍细菌蛋白质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合成 2.2.对需氧对需氧G-G-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治疗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治疗G
17、-G-杆菌严重感染的重要药物,杆菌严重感染的重要药物,也是治疗结核病不可缺少的药物也是治疗结核病不可缺少的药物 3.3.口服难吸收,适于胃肠感染或胃肠道消毒口服难吸收,适于胃肠感染或胃肠道消毒 4.4.杀菌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杀菌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5.5.属于属于静止期杀菌静止期杀菌药,药,PAEPAE明显明显 6.6.初次接触效应:细菌首次接触本类抗生素时,能被迅速杀死,再初次接触效应:细菌首次接触本类抗生素时,能被迅速杀死,再次或多次接触时,杀菌作用明显降低次或多次接触时,杀菌作用明显降低 7.7.在碱性环境中活性增强在碱性环境中活性增强第四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不良反应1.1.耳毒性耳
18、毒性前庭神经损害:前庭神经损害:耳蜗神经损害:耳蜗神经损害:2.2.肾毒性:肾毒性:3.3.神经肌肉阻滞:神经肌肉阻滞:可用新斯的明、葡萄糖酸钙解救可用新斯的明、葡萄糖酸钙解救 4.4.过敏过敏耳毒肾毒肌肉阻,过敏仅次青霉素(链)耳毒肾毒肌肉阻,过敏仅次青霉素(链)第四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机制抗菌机制抑制蛋白合成,对合成的起始、肽链延伸和抑制蛋白合成,对合成的起始、肽链延伸和终止三个阶段均有影响终止三个阶段均有影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变态反应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变态反应治疗治疗G G-杆菌首选杆菌首选庆大霉素庆大霉素土拉菌病和鼠疫首选土拉菌病和鼠疫首选链
19、霉素;与四环素合用链霉素;与四环素合用治疗鼠疫的最有治疗鼠疫的最有效手段效手段可用于治疗结核的可用于治疗结核的链霉素链霉素氨基苷类药物不宜合用药物氨基苷类药物不宜合用药物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顺铂(耳毒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顺铂(耳毒性)性)耳、肾毒性发生率最低的是耳、肾毒性发生率最低的是奈替米星奈替米星链霉素引起过敏休克抢救链霉素引起过敏休克抢救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钙剂钙剂对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稳定对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稳定阿米卡星、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第五节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一、四环素类一、四环素类天然四环素:四环素 半合成四环素:多西环素 米诺环素 美他环素第五节 四环素类及氯
20、霉素类四环素类的共性四环素类的共性1、特点:口服吸收不完全,受食物的影响;与钙、镁、铝、铁等多价阳离子起络合作用;易进入细胞内,不易通过血脑屏障(米诺环素除外);部分在肝脏代谢,绝大部分在小肠被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2、抗菌作用:快速抑菌剂对G+、G-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及某些原虫均有效第五节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四环素类的共性四环素类的共性3、临床应用:立克次体感染:斑疫伤寒、立克次体病、恙虫病(首选衣原体感染:多西环素为首选药物支原体感染:非典型肺炎螺旋体感染:慢性游走性红斑、回归热最有效的药物多西环素为首选药物。(比较:梅毒螺旋体首选青霉素细菌性感染:腹股沟肉芽肿、霍乱、布鲁
21、菌病(首选第五节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四环素类的共性四环素类的共性4、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二重感染:伪膜性肠炎影响牙齿和骨骼发育 肝毒性光敏反应:地美环素最常发生肾毒性:肾脏损伤患者仅能服用多西环素前庭反应:可出现头昏、眼花、恶心、呕吐等脑假瘤第五节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第五节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氯霉素氯霉素 1.1.易通过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可进入细胞内发生作用,对胞内感染有效易通过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可进入细胞内发生作用,对胞内感染有效 2.2.广谱抑菌药:广谱抑菌药:G+G+、G-G-、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第五节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3.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的可
22、逆性骨髓抑制:贫血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与剂量无关的骨髓毒性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致命)灰婴综合征(极其严重):早产儿和新生儿,40%的患者在症状出现后2-3日内死亡其他:溶血性贫血、末梢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视力障碍、视神经末梢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视力障碍、视神经萎缩及失明萎缩及失明 人工合成抗菌药一、喹诺酮类一、喹诺酮类 第一代:萘啶酸第一代:萘啶酸 第二代:吡哌酸、西诺沙星第二代:吡哌酸、西诺沙星 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G-G-、G+G+球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结核杆球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结核杆菌)菌)第四代:沙星,在第三代的基础上增加了抗厌氧菌活性第
23、四代:沙星,在第三代的基础上增加了抗厌氧菌活性 第三、四代有如下优点:第三、四代有如下优点:抗菌谱广抗菌谱广 杀菌力强杀菌力强 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吸收好)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吸收好)半衰期长半衰期长 不良反应少不良反应少 人工合成抗菌药抗菌机制:抗菌机制:抑制DNA回旋酶(G-)和拓扑异构酶IV(G+)对细菌作用选择性高 超螺旋 人工合成抗菌药抗菌作用:广谱杀菌剂抗菌作用:广谱杀菌剂 对G-球菌和杆菌强大抗菌活性:尤其对需氧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有强大杀菌作用,以环丙沙星活性为强 对G+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结核杆菌有效,左氧氟沙星对肺炎链球菌在内的G+菌作用最强 (左氧氟沙星为喹
24、诺酮类不良反应最小者)人工合成抗菌药二二.磺胺类磺胺类抗菌机制: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TMP抗菌机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二氢蝶啶二氢蝶啶 L L谷氨酸谷氨酸二氢叶酸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合成酶二氢叶酸合成酶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二氢叶酸还原酶二氢叶酸还原酶磺胺类磺胺类TMPNH2PABAPABASO2NH2NH2COOH(人及动物人及动物)外源性叶酸外源性叶酸叶叶酸酸还还原原酶酶人工合成抗菌药二二.磺胺类磺胺类用于全身性感染的磺胺药中效类:中效类:磺胺嘧啶磺胺嘧啶(SD)(SD)、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噁唑(SMZ)(SMZ)SDSD:磺胺类中血浆蛋白结合率:磺胺类中血浆蛋白结
25、合率最低最低、血脑屏障通过率、血脑屏障通过率最高最高的药物,治的药物,治疗脑脊髓膜炎(流脑)疗脑脊髓膜炎(流脑)首选首选以以乙酰化代谢物乙酰化代谢物从尿药排除,从尿药排除,需需服用碳酸氢钠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碱化尿液三三.其它合成抗菌药其它合成抗菌药TMP:TMP:单用易产生耐药性。常与磺胺甲恶唑或磺胺嘧啶合用或制成复方单用易产生耐药性。常与磺胺甲恶唑或磺胺嘧啶合用或制成复方制剂(制剂(复方新诺明: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2.抑制细胞膜功能两性霉素3.抑制蛋白质合成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4.干扰核酸代谢喹诺酮类、磺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执业 药师 药学 专业知识 药理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