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强化点题第二课时课件李晓菊复制.ppt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强化点题第二课时课件李晓菊复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强化点题第二课时课件李晓菊复制.ppt(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师从业资格中学教师从业资格环球网校 李晓菊第 二 章课 程 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流派与课程开发课程流派与课程开发 第二节第二节 课程类型及其特征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第三节第三节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 第四节第四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材章节教材章节4考纲要求考纲要求了解了解1、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理解理解2、基本课程类型及特征(重点)掌握掌握3、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含义及理论(重点)了解了解4、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实施状况第 一 节 课程流派与课程开
2、发6一、什么是课程一、什么是课程广义:科目及其进程的安排。包括科目总和、课内外活动、各学科设置、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狭义:某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二、现代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二、现代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1.学科中心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论:赫尔巴特和斯宾塞。即结构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2.活动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是杜威。经验中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生的发展。3.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三、课程开发三、课程开发1.儿童:直接因素儿童:直接因素2.社会:决定性作用社会:决定性作用3.学科特征学科特征:重要因素 单
3、项选择单项选择1.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A.唐B.宋C.元D.汉2.狭义的课程就是指()。A.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B.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C.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D.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3.课程开发的决定性因素是()A.儿童 B.社会 C.学科特征 D.教师4.主张以经验为中心课程的教育家是()。A.杜威B.斯宾塞C.赫尔巴特D.布鲁纳第二节 课程类型及其特征一、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一、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组织方式不同)分科课程:分科课程:易于知识连接,知识完整性、连续性和严密性。有利于教师的教学2.2.综
4、合课程:又称统整课程包括综合课程:又称统整课程包括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3.3.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过程的实践性、活动的自主性、内容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根本特征:强制性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发展个性。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最早涉及隐性课程研究是杜威,最早提出“隐性课程”概念是美国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杰克逊。一、单选1.中学的理综、文综属于()课程。A.广域课
5、程 B.融合课程C.相关课程 D.活动课程2.()指的是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A.广域课程 B.融合课程C.相关课程 D.活动课程3.最早提出“隐性课程”这一概念的学者是()。A.杜威 B.杰克逊C.博比特 D.苏格拉底4.校风、班风属于()。A.物质方面的隐性课程 B.制度方面的隐性课程C.文化、心理方面的隐性课程 D.学校管理制度5.以课程管理制度为依据,可以将课程分为()。A.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C.分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D.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6.()与活动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两种基本的课程类型。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C.校本课程 D.国家课程7.校本课程
6、开发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自主性原则、适宜性原则、补充性 原则、适应性原则和特色性原则。A.多角度原则 B.多方位原则C.多元化原则 D.单一性原则8.校本课程属于()。A.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B.必修课程C.选修课程 D.隐性课程二、辨析题二、辨析题1.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两种基本课程类型。2.权威性、多样性、强制性是必修课程的主要特征。3.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4.新课程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5.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的需要和条件,其中包括兴趣、爱好、接受能
7、力和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对课程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影响课程开发的根本因素。6.选修课程是指大学里的公共课程。三、简答:校本课程开发原则答案:科学性原则;多元化原则;自主性原则;适宜性原则;补充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特色性原则。答案:1.错。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按照课程表现形式、影响学生的方式分的,不是学校的基本课程类型。学校基本课程类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二者呈互补关系。2.错。权威性、多样性、强制性是国家课程的特征。必修课程根本特征是强制性。3.错。活动中心课程代表人物适杜威。4.对。5.错。学生需要、兴趣是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因素。社会对课程开发起着决定性作用。6.错。大学的
8、公共课程是必修课程。第三节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一、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依据:学生、社会、学科的研究。二、课程内容二、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选择的依据:课程目标、学生、社会、课程内容性质三、课程评价目标评价模式:目标评价模式:泰勒提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提出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评价模式CIPP 是美国教育评价家斯塔弗毕姆倡导的课程评价模式课程评价基本步骤:五个步骤课程评价基本步骤:五个步骤 第一步,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第二步,搜集信息;第
9、三步,组织材料;第四步,分析资料;第五步,报告结果。单选单选1.课程目标制定时要依据()、社会、学科的研究。课程目标制定时要依据()、社会、学科的研究。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师 D.学生学生2.被称为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是()的是()A.博比特 B.泰勒 C.布鲁纳 D.桑代克3.CIPP 是美国教育评价家斯塔弗毕姆倡导的课程评价是美国教育评价家斯塔弗毕姆倡导的课程评价模式,这个模式包括背景、输入、()、成果。模式,这个模式包括背景、输入、()、成果。A.目的 B.过程过程 C.行为 D.内容简答:课程评价基本步骤。简答:课程评价基本步骤。简答:课程内容选择
10、的依据?答案:课程目标、学生、社会、课程内容性质第四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改革核心:基础教育改革核心: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第八次大的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核心理念: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为了每位学生发展。基本理念:基本理念:1.关注学生作为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整体的人”的发展的发展2.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3.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4.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六个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六个经历准备、启动、推进、总结、调整等阶段。进行了四次评价一、单选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包括()阶段
11、。准备 启动 推进 总结 调整A.B.C.D.2.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A.国家统一管理课程 B.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C.学校自主管理课程 D.各地区集中管理二、辨析题二、辨析题1.新课程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对2.长期以来,全国中小学一直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错。我国在本次新课程改革之前是国家国家管理课程。简答: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1)课程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形成积极主动 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 技能的过程
12、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过程。(2)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课程内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 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 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课程实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课程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 教学实践的功能。(6)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 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隐性课程内容包括
13、什么?答案。物质方面的隐性课程 制度方面的隐性课程 文化、心理方面的隐性课程三、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北京精神”地方课程将成北京市中小学必修课。据悉,北京市在充分用好现有的我爱北京、志愿服务精神等地方课程教材同时,已开始开发“北京精神”地方课程,将来要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内容。而弘扬和培育“北京精神”也将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每学期“国旗下讲话”和每年新学年开学典礼上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课,都要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中一项重要内容。问题:运用课程理论对材料进行简要评析。答案:(1)地方课程是指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政策,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
14、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开发、设计、实施的课程。“北京精神”地方课程就是北京市教委开发地方性课程。(2)地方课程的特征是:地域性、民族性、针对性、适切性、灵活性、探究性和开发性。“北京精神”地方课程是针对北京中小学生开发的,具有地域性和针对性。它弘扬的是爱北京爱祖国的精神,正是民族性体现。(3)作为地方课程,“北京精神”地方课程采用灵活的方式让北京的中小学生在了解北京的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的同时,增强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新课改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制,鼓励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北京市教委开发的这一地方课程正是这一精
15、神的具体体现。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萧山欢潭是大岩山云雾茶的故乡,是萧山有名的茶乡。欢潭小学就坐落于欢潭白竹湾的山坳里,与大岩山咫尺之遥,学生生活于此,耳濡目染到浓郁的茶文化之香。学校有劳动实践基地“四园一池一田”(茶园、果园、中草药园、竹园、养鱼池、试验田),其中茶园规模最大。学校因势利导,开发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把茶艺引入课堂,融入学生的生活,以此引导学生认识茶、了解茶、制茶、泡茶等,从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类课程开发最大的一个亮点是浓郁的地域特色,真正实现了“人无我有”的境界。它的开发成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充分挖掘了区域资源,让地域文化与学校教育融合在一起。他们既是社区资
16、源,又是教育资源;既是经济,又是文化;既是课程资源,又是课程形态;既囊括了区域文化特征,又渗入了学校文化底蕴。问题:(1)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是什么?(2)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校特色,给你曾就读的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一个构想。2答案(1)开发校本课程要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一是要保证课程体系结构的合理性。二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的科学性。三是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多元化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追求差异性、个性化和特色,强调社区需求和学生的兴趣、需要、选择。自主性原则。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活动基础,以学校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由学校自主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适宜性原则。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必须根据当地
17、的地域特点、文化背景、学校的师资力量正确评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要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尽量突出学校的优势,以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效率。补充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尊重学校、社区、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适应性原则。一是要与科技迅速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二是要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三是要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特色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特色性体现在要有区域特色、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三个方面。(2)【答案提示】:要分析当地的区域特色、文化背景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以上七条原则提出合理建议即可。第 三 章中学教学第一节第一节 教学概述:教学概述:教学概
18、念、教学意义、教学过程本质教学概念、教学意义、教学过程本质第二节第二节 教学过程规律:教学过程规律:5个。个。直接与间接统一、知识与智力统一直接与间接统一、知识与智力统一知、情、意统一、主导与主体统一、知、情、意统一、主导与主体统一、知识与思想统一知识与思想统一第三节第三节 教学实施:教学实施:基本环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基本环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第四节第四节 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改革主要观点、改革趋势改革主要观点、改革趋势 33考纲要求考纲要求理解、理解、了解了解1、教学的意义、教学过程的本质熟悉并熟悉并运用运用2、教学过程的规律掌握掌握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中
19、学常用教学原则 中学教学方法 组织形式内容及要求了解了解4、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第一节第一节 教学:教学:教学:教学:教育目的规范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组成的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意义教学意义(1)是严密组织起来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是严密组织起来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形式;(展最有效形式;(2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养目标的基本途径;(3)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过程本质:教学过程本质:特殊认识过程说、认识发展说、特殊认识过程说、认识发展说、实践说实践
20、说认识认识实践说、交往说、多本质说实践说、交往说、多本质说本质特征:本质特征:1.1.交往性交往性 2.2.认识性认识性 3.3.发展性发展性 4.4.教育性。教育性。一、单选1.教学是()规范下、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组成一种活动。A.教育目的 B.学校C.教育方针 D.教师2.教学以培养()为根本目的。A.“四有新人”B.专门人才C.全面发展的人 D.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3.()强调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认识过程,而是学生发展的一个过程,是学生各方面能力、素质得到发展过程。A.特殊认识说 B.认识发展说 C.认识实践说 D.交往说4.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A.交往活动过程 B.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强化点题第二课时课件李晓菊 复制 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中学 强化 点题 第二 课时 课件 李晓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