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安全工程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安全工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安全工程ppt课件.ppt(1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全管理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绪言|第一章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系统安全管理理论|第三章事故统计及分析|第四章事故调查及处理|第五章事故预防及控制|第六章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第第一一章章安安全全管管理理的的基基本本理理论论|2、人本原理|在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1)能级原则|2)动力原则|3)激励原则图12 稳定的能级结构图经营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1)、能级原则第第一一章章安安全全管管理理的的基基本本理理论论第第一一章章安安全全管管理理的的基基本本理理论论|2)、动力原则|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图13 激励过程3)、激励原则(1)激励过程需要心理紧张
2、动机行动实现目标需要满足产生激励新的需要状态解除第第一一章章安安全全管管理理的的基基本本理理论论(2)激励理论需要层次论图 1-4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图第第一一章章安安全全管管理理的的基基本本理理论论第第一一章章安安全全管管理理的的基基本本理理论论|3、预防原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1)、偶然损失原则|(2)、因果关系原则|(3)、3E原则: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3E原则。|(4)、本质安全化原则:从一开始和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第第一一
3、章章安安全全管管理理的的基基本本理理论论|4、强制原理|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第第二二章章系系统统安安全全管管理理理理论论|第一节系统安全管理理论|一、基本概念:|1、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2、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是确定系统安全大纲要求,保证系统安全工作项目和活动的计划、实施与完成与整
4、个项目的要求相一致的一门管理学科。第第二二章章系系统统安安全全管管理理理理论论|二、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在事故致因作用中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的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第第二二章章系系统统安安全全管管理理理理论论|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
5、险源和危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第第二二章章系系统统安安全全管管理理理理论论|第二节事故致因理论|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1、泊松分布: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即不存在事故频发倾向者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2、偏倚分布: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里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则会造成胆怯或神经过敏,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符合这种统计分布的主要是少数有精神或心里缺陷的工人。第第二二章
6、章系系统统安安全全管管理理理理论论|3、非均等分布: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即每个人发生事故的概率不相同。第第二二章章系系统统安安全全管管理理理理论论|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1、伤害事故连锁构成:|(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2)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4)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第第二二章章系系统统安安全全管管理理理理论论|2、事故连锁过程影响因素(多米诺骨牌效应)|(1)遗传及社会环境|(2)人的缺点|(3
7、)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4)事故|(5)伤害海因里希模型|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1、基本观点:不希望或异常的能量转移是伤亡事故的致因。|2、事故致因:|1)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抵抗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2)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3、事故表现:|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生能、生物能等,都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第第二二章章系系统统安安全全管管理理理理论论第第二二章章系系统统安安全全管管理理理理论论|4、防范措施:|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释放能量|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7)设置
8、屏蔽设施|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第第二二章章系系统统安安全全管管理理理理论论|四、管理失误论|五、扰动起源理论|六、事故遭遇倾向理论|七、现代因果连锁理论|八、轨迹交叉理论|九、两类危险源理论第三章事故统计及分析|事故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来研究事故发生规律的一种方法。|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一、事故的定义与基本特性|1、事故(Accident)的定义|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
9、念|2、未遂事故、二次事故、非工作事故与海因里希法则|(l)未遂事故|未遂事故是指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由于其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图31海因里希法则示意图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表31事故类型及伤害严重度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表32某钢铁公司伤亡事故情况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当然,研究未遂事故也有很多困难,|其一,也是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们对其不重视。只要事故的发生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许多人认为只是虚惊了一场,事故之后我行我素,依然如故,员工如此,管理层如此,政府部门也是如此。|其二,未遂事故数量庞大,对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有些情况下,这种投入
10、是令人难以承受的。|其三,未遂事故的界定困难。在大量的各类突发性事件中,哪些属于未遂事故,在有些情况下是模糊的,对它的界定会因人们理解的程度,观察事物的角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四,因为我们只关心那些可能会造成严重事故的未遂事故,但在大量的未遂事故中筛选出这类事故,要依赖于人的经验和直觉。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2)二次事故|二次事故是指由外部事件或事故引发的事故。|所谓外部事件,是指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与本系统无直接关联的事件。|二次事故可以说是造成重大损失的根源,绝大多数重、特大事故主要是由于事故引发了二次事故造成的。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3)非工作事故。|即员工在非工作环境中,如旅游、娱
11、乐、体育活动及家庭生活等诸方面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3、事故的基本特性|l)普遍性|2)随机性|3)必然性|4)因果相关性|5)突变性|6)潜伏性|7)危害性|8)可预防性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二、伤害分类|根据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和伤害后的恢复情况,可将伤害分为4类。|(1)暂时性失能伤害。受伤害者或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或休息可以恢复工作能力的伤害。|(2)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导致受伤害者或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的功能发生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3)永久性全失能伤害。使受伤害者或中毒者完全残废的伤害。|(4)死亡。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三
12、、伤亡事故|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从事故统计的角度把造成损失工作日达到或超过1天的人身伤害或急性中毒事故称作伤亡事故。|其中,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称作工伤事故。工伤事故包括工作意外事故和职业病所致的伤残及死亡。这里所说的伤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因发生意外事故导致身体器官或生理功能受到损害。它分为器官损伤和职业病损伤两种情况,通常表现为暂时性的、部分的劳动能力丧失。残是指劳动者因公负伤或者患职业病后,虽经治疗、休养,但仍难痊愈,致使身体功能或智力不全。它包括肢体缺损和智力丧失两种情况,通常表现为永久性的部分劳动能力丧失或永久性的全部劳动能力丧失。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四、事故的分类|根
13、据事故发生后造成后果的情况,在事故预防工作中把事故划分为伤害事故、|损坏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和未遂事故。|1、按事故类别分类|国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按致害原因将事故类别分为20类,见下表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表3-3按致害原因的事故分类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2、按伤害程度分类|在伤亡事故统计的国家标准GB6441-1986中,把受伤害者的伤害分成3类。|(1)轻伤。损失工作日低于105d的失能伤害。|(2)重伤。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105d的失能伤害。|(3)死亡。发生事故后当即死亡,包括急性中毒死亡,或受伤后在30d内死亡的事故。死亡损失工作日为
14、6000d。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3、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第三条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
15、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4、按事故经济损失程度分类|根据国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的规定,将事故分成以下4类:|(1)一般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小于1万元的事故。|(2)较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等于1万元,但小于10万元的事故。|(3)重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等于10万元,但小于100万元的事故。|(4)特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等于100万元的事故。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五、事故的原因|事故的原因分为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1、事故的直接原因|所谓事故的直接原因,即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又称一次原因。大多
16、数学者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只有两个,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1)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的原因(l)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无防护防护不当(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强度不够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维修、调整不良(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指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陷指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照明光线不良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地面滑贮存方法不安全环境温度、湿度不当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2)人的不安全行为方
17、面的原因|(一)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2)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3)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4)忘记关闭设备。|(5)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6)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搬手、把柄等的操作)。|(7)奔跑作业。|(8)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9)机器超速运转。|(10)违章驾驶机动车。|(11)酒后作业。|(12)客货混载。|(13)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14)工件紧固不牢。|(15)用压缩空气吹铁屑。|(16)其他。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二)造成安全装置失效。|(1)拆除了安全装
18、置。|(2)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3)因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4)其他。|(三)使用不安全设备。|(1)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2)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3)其他。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四)手代替工具操作。|(1)用手代替手动工具。|(2)用手清除切屑。|(3)不用夹具固定,手持工件进行加工。|(五)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六)冒险进入危险场所。|(1)冒险进入涵洞。|(2)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3)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开危险区。|(4)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5)未做好准备
19、工作就开始作业。|(6)冒进信号。|(7)调车场超速上下车。|(8)易燃易爆场所有明火。|(9)私自搭乘矿车。|(10)在绞车道行走。|(11)未及时了望。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七)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等。|(八)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九)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十)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十一)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未戴护目镜或面罩。|(2)未戴防护手套。|(3)未穿安全鞋。|(4)未戴安全帽、呼吸帽。|(5)未佩戴呼吸护具。|(6)未佩戴安全带。|(7)未戴工作帽。|(
20、8)其他。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十二)不安全装束。|(1)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时穿肥大服装。|(2)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3)其他。|(十三)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处理错误。第一节事故的基本概念|2、事故的间接原因|事故的间接原因,则是指使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事故的间接原因技术上和设计上有缺陷学校教育的原因社会历史原因管理上有缺陷精神的原因身体的原因教育培训不够第二节事故统计与分析|一、事故统计方法及主要指标|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包括3个方面。|一是进行企业外的对比分析。依据伤亡事故的主要统计指标进行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本行业平均指标之间的对比
21、。|二是对企业、部门的不同时期的伤亡事故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用来评价企业安全状况,是否有所改善。|三是发现企业事故预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事故发生原因,以便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第二节事故统计与分析|1、事故统计方法|常用的伤亡事故统计方法主要有柱状图、趋势图、管理图、扇形图、玫瑰图和分布图等。|l)柱状图|柱状图以柱状图形来表示各统计指标的数值大小。图32伤害部位分布柱状图第二节事故统计与分析图33伤亡事故发生次数的排列图第二节事故统计与分析|2)事故发生趋势图|伤亡事故发生趋势图是一种折线图。它用不间断的折线来表示各统计指标的数值大小和变化,最适合于表现事故发生与时间的关系。图34伤亡事
22、故发生趋势图第二节事故统计与分析|3)伤亡事故管理图|伤亡事故管理图也称伤亡事故控制图。为了预防伤亡事故发生,降低伤亡事故发生频率,企业、部门广泛开展安全目标管理。伤亡事故管理图是实施安全目标管理中,及时掌握事故发生情况而经常使用一种统计图表。|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单位里伤亡事故发生次数的概率分布服从泊松分布,并且泊松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都是。第二节事故统计与分析图35伤亡事故管理图(a)个别数据点超出管理上限;(b)连续数据点在目标值以上;(c)多个数据点连续上升;(d)大多数据点在目标值以上;第二节事故统计与分析|4)其他方法|除了上述方法以外,还有扇形图、玫瑰图和分布图等。|(l)扇形图。它
23、用一个圆形中各个扇形面积的大小不同来代表各种事故因素、事故类别、统计指标的所占比例。又称作圆形结构图。|(2)玫瑰图。利用圆的角度表示事故发生的时序,用径向尺度表示事故发生的频数。|(3)分布图。把曾经发生事故的地点用符号在厂区、车间的平面图上表示出来。不同的事故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表示,符号的大小代表事故的严重程度。第二节事故统计与分析|2、事故统计指标|在1948年8月召开的国际劳工组织会议上,确定了以伤亡事故频率和伤害严重率为伤亡事故统计指标。|l)伤亡事故频率a-伤亡事故频率;A-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次;N-参加生产的职工人数,人;T-统计期间。第二节事故统计与分析|我国的国家标准企业伤亡
24、事故分类(GB6441-1986)规定,按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和伤害频率计算伤亡事故频率。|(1)千人死亡率。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1000/平均职工数|(2)千人重伤率。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重伤的人数。|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1000/平均职工数|(3)伤害频率。某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由于工伤事故造成的伤害人数。|伤害频率=伤害人数100万/实际总工时数|目前我国仍然沿用劳动部门规定的工伤事故频率作为统计指标。|工伤事故频率=本时期内工伤事故人次1000/本时期内在册职工人数|习惯上把它叫做千人负伤率。第二节事故统计与分析|
25、2)事故严重率|我国的国家标准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规定,按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和按产品产量计算死亡率等指标计算事故严重率。|(1)伤害严重率。某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由于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伤害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数100万/实际总工时数|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工伤事故损失工作日算法,其中规定永久性全失能伤害或死亡的损失工作日为6000个工作日。|(2)伤害平均严重率。受伤害的每人次平均损失工作日数。|伤害平均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数/伤害人数|(3)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这种统计指标适用于以吨、立方米为产量计算单位的企业、部门。例如:|百万吨钢(或煤)死亡率=死亡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安全工程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