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大纲最全.docx
《心理学复习大纲最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复习大纲最全.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绪论一 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P1 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与记录被试的外部表现(行为、动作、语言、表情等),了解其内部心理活动的方法。P10 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的方法,它是心理学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实验法有两种形式: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P10二 问答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1 答:(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即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二)人格 人格包括动机系统、心理特征系统与自
2、我监控系统。 (三)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在特殊情境中形成的暂时性的心理持续状态。 2科学的心理观怎样解释人的心理的实质?p3 答:(一)人的心理意识是高级物质的高级反映形式 (二)人的心理意识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社会性 (三)人的心理意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四)人的心理意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五)实践是检验人的心理意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3“狼孩”的事例说明说明心理学原则? P5 答:人的心理意识所反映的内容,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来源于客观现实。客观中有花、草、树、木,人脑中才能有花、草、树、木的映像。作家创作的神话寓言故事中的典型人物,如孙悟空等,从表面看似乎在客观现实中是
3、不存在的,但创作的素材却都来源于客观现实。如果现实中不存在人与猿猴,就塑造不出孙悟空的形象。 客观现实有自然现实与社会现实之分。人的心理意识固然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但主要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现实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包括家庭、学校、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族、风俗习惯等。如家庭中的亲属关系;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等。人的心理意识就是在这些社会现实中的许许多多因素的错综复杂的影响之下,在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发展的。 尽管狼孩生而具有人脑,但由于出生不久就在狼群的自然环境中生活,没有接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家庭与学校的早期教育,以至刚被人抚养时只有兽性,没有人性,没有人的心理。由此可见,人
4、的心理发展,主要是受社会现实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社会性。4心理学常用的原则、方法是哪几种?P9 答: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实验室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三)问卷调查法(四)测验法(五)其他方法【个案分析法、作品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实践性原则 第二章 注意一 名词解释。 注意:注意,意识对一定事物的选择性集中,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重要特征。P31 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它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P34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较随意注意。它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一定意志努力。P35 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随
5、意后注意或继有意注意。它是由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P36二 问答 1怎样应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P36 答:(一)教学内容力求新颖丰富 (二)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 (1)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2)教师语言准确、生动、抑扬顿挫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4)教学板书规范化 (三)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处理偶发事件 (四)安排好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 2怎样应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P38 答:(一)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二)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要严格而适当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四)组织学生实际操作 (五)利用间接兴趣 3教学中为什
6、么要进行两种注意的交替?一堂课的教学中怎样进行注意的交替?P39 答:教学中,学生完全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大脑皮层长时间地处于兴奋状态,容易产生疲劳与注意的涣散,学生难于长时间地坚持学习。但学生也不呢不干单凭无意注意来学习,因为任何学科的内容不可能都是有兴趣与吸引人的,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掌握的,必须通过有意注意来协调活动,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就一堂课来说,上课之处,学生的注意还停留在上一堂课或课间活动的有趣对象上,需要通过组织教学来引起学生对上这堂课的有意注意;接着让学生对新课题、新内容发生兴趣,产生无意注意;随后,要根据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有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7、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在紧张的有意注意之后,又要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直观教学与有趣的谈话来引起无意注意。这样,既能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稳定的注意,又能减少学生学习时的疲劳,增加学习效果。 4了解注意的品质在生活中常见的表现?P42 答:(一)注意的广度 (二)注意的稳定性 (三)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转移第四章 感觉、知觉、观察一、名词 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某一个别属性的反映。P44 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综合的反映。P44 观察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P44二、问答1、感觉适应、感觉对比、联觉、后象在生活
8、中常见的表现? 答:感觉适应:人们依靠感受性的变化以适应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人及环境保持平衡便于生活与工作。 感觉对比:同一灰色方块放在白色背景上显得暗些,放在黑色背景上则显得亮些。吃糖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很酸。 联觉:人们创造出彩色音乐,把声音形象转化为彩色形象。 后象:我国城市民用电灯每秒断续达50次,由于视觉的暂留作用后象,我们才可以看到连续而不断的灯光。2、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在生活中常见的表现? 答:3、人的社会知觉容易出现哪些偏差? 答:错觉与幻觉 错觉:(1)视错觉 (2)其他错觉4、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一)了解观察的重要意义,调动学生观察的
9、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了解观察能力高低的几条标准(1)客观性(2)全面性(3)准确性(4)敏捷性(5)创造性 (三)每次观察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与计划 (四)观察之前要学习有关观察对象的理论知识 (五)学生要学会的观察方法(1)根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选择观察方式 (2)要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3)充分运用已有经验 (4)多角度、层次的观察 (六)对观察活动全程进行自我监控(1)让思维监控观察全过程 (2)做好观察记录 (3)对观察内容做合理解释5、什么是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有哪几种形式? 答: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形式(1)实物直观 (2)模具直观 (3)语言直观第五章记忆一、名词解释记忆:
10、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机械识记:指识记的材料本身无内在的意义联系,或虽有意义但学习者不理解,仅依靠机械重负的方法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指在理解识记材料的基础上,依靠材料本身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识记。二、问答1、记忆过程分为那三个基本环节?一般认为,记忆是由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环节构成的。识记为记忆的第一环节,它的任务是通过感知、思维、体验与操作等活动获得知识与经验。保持为记忆的第二个环节,它的任务是储存与巩固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再认(或重现)为记忆的第三环节,它的任务是提取头脑中储存的知识与经验,用以解决当前的问题。2、按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哪几种?按记忆的内容可将记忆分为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复习 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