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 “思妇闺情诗”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 “思妇闺情诗”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 “思妇闺情诗”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思妇闺情诗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一、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 相去万余里, 道路阻且长, 胡马依北风, 相去日已远, 浮云蔽白日, 思君令人老, 弃捐勿复道, 与君生别离 各在天一涯 会面安可知 越鸟巢南枝 衣带日已缓 游子不顾返 岁月忽已晚 努力加餐饭(选自古诗十九首)【注释】重:又。这句是说行而不止。生别离:古代流行的成语,犹言“永别离”。生,硬的意思。相去:相距,相离。涯:边际。(5)阻:指道路上的障碍。长:指道路间的距离很远。安:怎么,哪里。知:一作“期”。胡马:北方所产的马。依:依恋的意思。一作“嘶”。越鸟:南方所产的鸟。日:一天又一天,渐渐的意思。已
2、:同“以”。远:久。缓:宽松。这句意思是说,人因相思而躯体一天天消瘦。)白日:原是隐喻君王的,这里喻指未归的丈夫。顾:顾恋、思念。反:同“返”,返回,回家。老:这里指形体的消瘦,仪容的憔悴。(岁月:指眼前的时间。忽已晚:流转迅速,指年关将近。弃捐:抛弃,丢开。复:再。道:谈说。(加餐饭:当时习用的一种亲切的安慰别人的成语。1 .这首诗的开头,叠用四个“行”字,仅以一 “重”字维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 .诗中两次出现“相去”,各有什么含义?易安在近重阳之际追念丈夫,饮酒也无法排遣,酒醒时种种往事时他悲伤。明月照耀,她孤苦伶仃,夜阑 不寐。沉重的捣衣声,细微的蛋鸣声,迢递的滴漏声,组成一个哀怨、
3、凄凉、婉转的交响乐曲,它与李清照的 心曲在节奏、旋律、情调上似乎是合拍的。卜.片O写黄昏时她情怀悒郁,往事愁肠及永夜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作者通过典型环境的描写完美的表达了对逝去的丈夫的怀念这一题旨。之一艺术手段,在此词创作上的体 现是昭著卓绝的。她首先选取的是四季风光中的秋光。秋光是令人情伤的。从这一点说是典型的;写此季节的 环境抓住“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这一秋天气候变化的典型特征来写;进而撷取秋光中“近重阳”这一 时节,典型意义在于它是令人“倍思亲”的时节;写此时节的景物抓住了 “金英”,因为菊花独放百花杀之一 时期的独特特点;进而选取重阳时节中最易使人缅怀往事亲人的“黄昏”“永夜”;写这
4、一时刻的环境时抓住 “黄昏院落”“明月空床”“砧声”出声” “漏声”这些使人愁发郁勃的典型景物和声音。作者写节序时所摄 取的景物都是颇具典型的,通过综合、融化儿塑造出来典型的环境。这表现作者艺术技巧的高超和善于继承优 良文学传统,同时也表现作者对生活体察的深微,感受的强烈。“渐i番风一番雨i番凉”、“闻砧声捣量声细漏声长”与她的另一首行香子“甚霎儿晴霎儿雨霎 儿风”都是有三个结构相同、个别一二个字相同的词组组成,前人把它叫做“重笔”此类结句盖祖于温庭 筠 更漏子结句“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前人评此句说“此种句法极锻炼,也及自然,故能令人 掩卷后作三日之想”,余韵无穷。温词结句是由两个结构
5、相同、一个结构不同的词组组成9是“二重笔”到了 苏轼,行香子“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用了 “三重笔”,其中有一个重字“山”。易安两首行香 子结句用的是“三重笔”二重字,向前发展了。辛弃疾有三山作“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问遽 庐随笔认为此句“胎易安语也”。明人高启行香子“正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更明显看出是从易 安句化出。此词运用“转转”“凄凄惶惶六个叠字。古诗词常用叠字,诗经中“关关雎鸠”“桃之夭夭”“杨 柳依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乔吉天净沙莺莺燕燕春春”,易安“凄凄惨 惨戚戚”不胜枚举。此词六个登字加浓了词的凄凉气氛,把词悲凉的心境表达得更为深切,增强了诗词的
6、音律 美。此词声声凄切,字字血泪。她的哀愁与“为赋新诗强说愁”不同,与浮薄的“闲愁”不同,又与一般的离 愁别苦不同,这是在异族残酷进犯,南宋统治集团采取屈辱投降政策之下,一个难民的痛苦呻吟,虽然写的是 个人遭逢的凄悲,但却有代表性。国破家亡,夫死妇丧,妻离子散,背井离乡,颠沛流离,这是整个时代的苦 难。四、1 .C【解析】C. “将子无怒”意思是“请你不要生气”。“将”,愿,请。2 .D【解析】D. “道家”错误,应是“儒家”。3 . D【解析】D. “第四章写受虐待”错误,第四章没有写受虐待,而是写男子的负心;第五章写了受虐待, 如“至于暴矣”。【译文】那个人老实忠厚,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
7、是真的来换丝,是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君渡过淇水,一直送 到顿丘。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请郎君不要生气,秋天到了来迎娶。登上那倒塌的墙壁,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没有见到盼望的人,眼泪簌簌掉下来。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 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卜筮的结果没有不吉利。你用车来迎娶,我带上嫁妆嫁给你。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桑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唉那些斑鸠呀,不要贪吃桑甚。哎年轻的姑娘们呀, 不要沉溺在与男子的情爱中。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女子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自从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工淇水波涛滚滚,
8、 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我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 变再变。婚后多年守妇道,繁重家务劳动没有不干的。起早睡迟,朝朝如此,不能计算了。你的心愿实现后,渐渐 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道我的遭遇,见面时都讥笑我啊。静下心来细细想,只能独自伤心。当初曾相约和你一同过到老,偕老之说徒然使我怨恨罢了。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终有尽头。回想少 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里料到你会违反誓言。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赏析】10卫风-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 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
9、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全诗六章,每章十句。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 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 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 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 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此 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 迫和摧残的情况。诗中虽以抒情为主,所
10、叙的故事也还不够完整细致,但它已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命运,比较真实地反映出 来,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时而夹以慨叹式的议论。就这些方面说,这首诗已初步具备中国式的叙事诗的某些特 征。这些特征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后二千余年的叙事诗,在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直到近代姚燮的双 鸩篇中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氓诗的结构,是和它的故事情节与作者叙述时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的。全诗六章,每章十句,但并 不像诗经其他各篇采用复沓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运发展的顺序,自然地加以抒写。它以赋为主,兼用 比兴。赋以叙事,兴以抒情,比在于加强叙事和抒情的色彩。开头一、二章,诗集传云:“赋也。”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
11、程。那是在一次集 市上,一个男子以买丝为名,向女主人公吐露爱情,一会儿嬉皮笑脸,一会儿又发脾气,可谓软硬兼施。可是 这位单纯的女子看不透他的本质,说是必须有人来说媒,最后将婚期订在秋天。从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 彼境垣,以望复关”,望不到男子所住的复关,便泪流不止;既见复关,就像见到所恋之人,不禁眉开眼笑。 她还打卦占卜,预测婚事的吉凶。及至男方派车前来迎娶,她就带着全部的财物,嫁了过去。这两章叙事真切, 历历可见,而诗人作为一个纯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方玉润评这一段云:“不见则忧,既见 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痴于情者耳。”(诗经原始)一个“痴”字。点出了此女钟情之深。
12、朱黑诗集传谓第三章“比而兴也”,第四章“兴也”,也就是说这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起 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彼悴和 被弃。”于嗟鸠兮,无食桑甚;于嗟女兮,无与土耽”,则以“戒鸠无食桑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土耽也”(诗 集传)。桑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 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 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
13、的推移。”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一般以为女子嫁过去三年,但另有一种解释:“三 岁,多年。按三是虚数,言其多,不是实指三年。”(程俊英诗经译注)实际上是说女子嫁过去好儿 年,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虑,自己并无一 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 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诗之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被弃前后的处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 她起早睡晚,辛勤劳作,一旦日子好过一些,丈夫便变得暴戾残酷。这个“暴”字可使人想
14、像到丈夫的狰狞面 目,以及女主人公被虐待的情景。后四句写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们的冷笑。诗集传释此段云:“盖淫 奔从人,不为兄弟所齿,故其见弃而归,亦不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归咎哉,但自痛悼而已。” 说女主人公“淫奔”,固不足取:但其他的话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她当时所受到的精神压力和由此而产生的内心 矛盾。第六章赋兼比兴,在抒情中叙事,当初他们相恋时,有说有笑;男子则“信誓旦旦”,表示白头偕老。可 是他还未老时就产生怨恨,而且无法挽回。这里用了两个比喻:浩浩汤汤的淇水,总有堤岸;广阔连绵的沼泽, 也有边际。言外之意是:我的痛苦为什么竟没有到头的时候?诗集传指出“此则兴也”,其实它是比中有
15、 兴。诗人运用这两个比喻,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为了摆脱这些痛苦,她下决 心与那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反是不思,亦己焉哉! ”从此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转意,算了,算了。然而她 果真能做到吗?方玉润认为:“虽然口纵言已,心岂能忘? ”(诗经原始)是的,从这女子一贯钟情的性 格来看,她对男子不可能在感情上一刀两断,这就是今天常说的悲剧性格。五、111 .D【解析】D项,“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理解有误,“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结”,指 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丁香未开本是客观的自然景物,无所谓愁,但在主人 公眼中却是满目哀愁,这是因为心中
16、有愁,所以蕉叶难以舒展;满腹是恨,故而花瓣怨结难开。人之愁极,故 而触目伤情,而触目之悲更添离人之恨。移情入景,借景写情。2 .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渴望见到(思念、想念)心上人(丈夫、夫君)但乂不得见、失望孤寂的女子形象。(2) 她举步走到楼头,想去眺望心上人(丈夫、夫君),但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只得止步不前,自尝落寞与孤 寂。天上的残月和丛生如结的丁香花,烘托了女子的相思之愁。【解析】“楼上黄昏欲望休”,诗中的女子,身居高楼,黄昏时分,她因百无聊赖而思念起情人来了。对其思念越 浓,就越渴望和他相见,恨不得他立刻出现在楼前,她按奈不住自己焦急的心情,走到楼头前,想去眺望远处, 看看他来
17、了没有。可是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他怎么知道自己在想念他呢?就算知道又如何能这么快就来 到跟前呢?她只得止步,折回楼内,欲望还休,欲见而无法相见,这种复杂的心情折磨得她坐立难安,满楼徘 徊。此句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完全表现出来了。“玉梯横绝月如钩”,“玉梯”,楼梯、阶梯的美称;“横绝”,即横度。“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 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原来,主人公渴望见到心上人,情不自禁地要上楼眺望;突然想到 他不能前来,于是停下了脚步。唉,不望也罢,免得再添一段新愁,就在这迟疑进退间,天上的一弯新月洒下 淡淡的清辉,将她的无限思念与失望投射在孤寂的身影中。“月
18、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 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最后两句诗人用不展的芭蕉和固结的丁香来比喻愁绪。答题时,考生要先概括叙述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最后写出所表达得感情或手 法的效果。【译文】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蕉心未展丁香也是含苞未放,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赏析】诗以一女子的口吻,写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绪。诗中所写的时间是春日的黄昏。诗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 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她的内心感情。诗的开头四字,就点明了时间、地 点:“楼上黄昏”。接下“欲望休”三字则
19、维妙逼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动:她举步走到楼头,想去望望远处, 却又凄然而止。这里,不仅使读者看到了女子的姿态,而且也透露出她那无奈作罢的神情。“欲望休” 一本作 “望欲休”。“休”作“停止”、“罢休”之意。“欲望”,是想去望她的情人。但又欲望还休。南朝诗人江 淹倡妇自悲赋写汉宫佳人失宠独居,有“青苔积兮银阁涩,网罗生兮玉梯虚”之句。“玉梯虚”是说玉梯 虚设,无人来登。此诗的“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隔,无法相会。此连上句, 是说女子渴望见到情人,因此想去眺望;但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只得止步。欲望还休,把女子复杂矛盾 的心理活动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写得巧妙逼真。“月如
20、钩” 一本作“月中钩”,意同。它不仅烘托了环境 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三四句仍然通过写景来进一步揭示女子的内心感情。第二句缺月如钩是女子抬头所见远处天上之景;这两 句则是女子低头所见近处地上景色。高下远近,错落有致。这里的芭蕉,是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稍晚干诗人 的钱诩未展芭蕉诗中的“芳心犹卷怯春寒”,写的就是这种景象;这里的丁香,也不是花瓣盛展的丁香, 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边。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 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物之愁,
21、 兴起、加深了人之愁,是“兴”:物之愁,亦即人之愁,又是“比”。芭蕉丁香既是诗人的精心安排,同时又 是即目所见,随手拈来,显得格外自然。12二、罗与之寄衣曲(三首)寄衣曲三首 罗与之 其一忆郎赴边城, 若无鸿雁飞, 其二愁肠结欲断, 寒窗剪刀落, 其三此身傥长在, 但愿郎防边,几个秋砧月。 生离即死别。边衣犹未成。 疑是剑环声。敢恨归无日!似妾缝衣密。【注释】寄衣曲:乐府题。秋砧月:秋天在月下捣衣。砧,捣衣石。愁肠:郁结愁闷的心绪。剑环:即剑柄上端与剑身连接处的两旁突出部分。(5)傥(tdng):倘若。1 .下列对这组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前两句平铺直叙,交代寄衣者的身份和寄衣
22、的缘由;其二后两句写主人公在窗下为丈 夫赶制寒衣,不慎剪刀落地,发出的响声让她一下子联想到丈夫剑环的铿锵声。B.三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关联,借一个独守空房的妇人之口,抓住缝制和寄送寒衣这一 特定情景,表现了她复杂而深沉的心理。C.三首诗在技巧的运用上也很特别:其一中的“鸿雁”代指丈夫的书信,其二中的“剑环” 是谐音双关“见还”,其三中的“敢恨”用了反语,是内心怨恨的意思。D.其一侧重表达女主人公对戍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其二侧重表达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 回归的急切心情;其三则侧重表现女主人公叮嘱丈夫坚守边疆的殷殷之情。2 .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有所侧重,请分别加以概括。(6分)三、李清照
23、行香子天与秋光行香子-天与秋光宋李清照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 凉。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骰声细,漏声 长。【注释】绿蚁:新酿的酒。蛋:蟋蜂。转转:犹渐渐。探:探看。金英:菊花。绿蚁:新酉良的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蚁:酒的泡沫)称为“绿蚁”。牺牺惶惶(hudng):不安状。那堪:怎么能忍受。砧zhQn声捣:捣衣的声音,古代妇女将秋冬衣物置于砧上用棒槌捶洗,叫捣寒衣。蚕(qidng):蟋蟀。漏:计时工具。1 .此词从题材看属于 词;词中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是 O2.前人评价此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 “思妇闺情诗”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 2023 高考 复习 古诗词 鉴赏 思妇闺 情诗 专项 练习 参考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