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专题 .pdf
《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专题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专题 .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3 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专题江西省(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 题。(10 分)戴胄犯颜执法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注释】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上:指唐太宗。擢:提升。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
2、爵而受到封赏。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布:昭示。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 分)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忿()狱()1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 分)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2 分)9A;10愤恨、案件。11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12唐太宗认为之前已经宣布过:弄虚作
3、假不自首者死。坚持要兑现守信用。戴胄认为应该流放。其理由是真正的守信用应该维护国法,而不是凭君王一时的喜怒来决断事情。1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四川成都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 题。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
4、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注释】第:只管。鬻:(y)卖。茔:(y ng)墓地。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填出选项字母)(2 分)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
5、者寻:不久 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遗:遗留 C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造:到,往 D使得至前陈曲直陈:陈述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3 分)译文:(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3 分)译文:5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4 分)答:3(2 分)B(“遗”应解释为“馈赠”)4(6 分)(1)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皇亲国戚及宦官因此大为收敛,听说(他)的人都害怕他。(大意正确计2 分,落实“惮”的意思计1 分)(2)(他)不随便附和别人,不伪装言语和神色来取悦他人。(大意正
6、确计2 分,落实“辞色”的意思计1 分)5(4 分)他办案神明、执法公正(1 分),为官清廉、为民作主(1 分);老百姓以“青天”称之,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敬仰(赞美)之情(2分)。(语意相近即可)四川眉山市课外文言文阅读(4 分)小人无朋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为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
7、如一,此君子之朋也。(选自朋党论)【注】党引:结成私党,互相拉拢;交疏:交情疏远;保:关心爱护。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24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小人无朋”的原因,至少说两点。(2 分)六、课外文言文阅读(4 分)23译文:(他们)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实行的是忠诚和守信,所爱惜的是名声和气节。(错一句扣1 分)24(1)追求功名利禄(权势、私利、金钱)(2)相互勾心斗角(3)见利忘义(4)遇到利害冲突反目成仇(答对一点1 分,共 2 分)浙江宁波(四)(8 分)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 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
8、。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注释】世祚:指国运。玄:深奥。政:只,仅仅。(选自太平广记)19.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 分)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A刚才 B假如 C接近 D向着日月广明之道()A道路 B道理 C引导 D方法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 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21.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9、是()(2 分)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22.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19.(1)A(2)B(2 分,每小题1 分)20.D(2 分)21.C(2 分)22.博览群书梦中诵书(2 分,每点1 分,意思符合即可)浙江衢州白侯之贤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者,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
10、与争道,不问。”“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予问己,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义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己。”(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注释】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繇(yo):徭役。赋:税。问:问罪,责难。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1)豪者善避役(2)顾谓二三子曰(3)白侯之贤信己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23.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概括白侯之贤。(2 分)察奸明,定赋平,衢人赞之;律己(1),驭吏(2)
11、,天子嘉之。21.(3 分)(1)擅长,善于(2)回头(3)确实,真实22.(2 分)白侯明察富豪的奸诈,根据田地的多少来定赋税,全州百姓都佩服他做事公平。(意思符合即可)23.(2 分)(1)清(约)(2)严浙江嘉兴(三义犬(9 分)潞安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来途。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
12、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选自聊斋志异有删减)【注释】潞安:县名。郡关:州府。扫橐:扫,清理。橐,钱袋。冲循:交通要道。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1)既走,则又从之(2)犬始奔去(3)返客疾驰(4)金亡其半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23。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义犬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2 分)(三)(9 分)21。(1)已经(2)离开(3)快速(4)丢失22。(他)又想到(来路)是南北交通要道,来往的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两(钱财)哪有存在的道理!(意对即可)23。紧随主人,打骂它都不回;为主人寻找丢失的银两,竟累
13、死在草丛中;临死也不忘用身紧护主人的银两。(答出两点即可)浙江丽水(三)(7 分)海鸥与巷燕鸥于海渚遇巷燕。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矣。”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
14、始思鸥言。(选自刘熙载寤崖子)【注】病:困苦。忮(zh):嫉妒。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1)我至子所 (2)不乐依人焉 (3)燕不喻而去2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2 分)A、鸥于海渚遇巷燕贤于材人远矣B、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安陵君其许寡人25、这则故事的寓意是:(2分)(三)(7 分)23、(3 分)(1)处所(2)依附,依靠(3)知道,明白24、(2 分)B 25.(2 分)示例一:劝告人们要自主自强,不要依附他人,以免受制受辱。示例二:说明
15、爱与恨、祸与福相互倚伏,相互转化的道理。(大意写出即可)山东聊城市(二)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注释】谴:谴责,责备。任:承担责任。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或阻之(或:有的人)9.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16、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10.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8.A 说明:本题2 分。9.(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说明:本题2 分。10.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说明:本题2 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可得 1 分,三点及以上得2 分。湖南株洲市(二)治国犹栽树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 侍
17、臣:周围的大臣。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孜孜:勤恳的样子。稔:r n,丰收。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 分)征求不已 惟欲清净25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2 分)26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 分)24停止(1 分);只(1 分)25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2 分)26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2 分)浙江台州市(三)与诸弟书(节选)(10 分)清曾国藩诸位贤弟足下: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
18、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
19、乏。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注释】审:清楚,明白。洎(j):至,到。骤几:很快成功。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A 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 未尝一日间断尝贻余核舟一 C 虽行船走路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 不敢以一得自足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22从“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和“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4 分)20 (3 分)D 21 (3 分)(我)时刻所期望的,只有几位弟弟罢了。(意对即可)22 (
20、4 分)(1)有毅力(坚持不懈)。(2 分)(2)对诸弟要求严格(爱诸弟)。(2 分)浙江温州(三)(13 分)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节选自后汉书)【注释】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名称:名声,名望。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赈赡:救济,周济。2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 分)(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2)
21、乃把晖臂曰(3)举手未敢对(4)子孙窃怪之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分)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A属予作文以记之 B 晖以堪先达 C 以残年余力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23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3 分)20(4分)(1)一向,平素(2)握,持(3)答复,回答(4)感到奇怪21(3分)D 22(3分)朱晖听说他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去问候看望,并救济他们很多东西。23(3 分)朱晖是个重信义(情义)的人,虽然口头没有答应张堪的嘱托,却铭记在心,在张堪死后,还是帮助他的
22、家人。江苏省苏州市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 题。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注释】竖:憧仆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亡一羊.何追之者众?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10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追它的人这么多?我们不知道往哪边追,所以就回来了。湖北武汉市三、(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 题元子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
23、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不圆为卿,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元子召季川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作者:元结选自唐文粹,有删改)【注释】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圆:圆滑。卿:公卿,泛指高官。季川:元结的堂弟。预:参与。8下列语
24、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有戏儿之器闻:听说B及见之及:等到C趋焚之趋:追逐D长必好之好:喜欢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悦婴儿A.何以战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皆以美于徐公D.以光先帝遗德10.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
25、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每小题3 分)(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三、(9 分,每小题3 分)8.C;9.D;10.C 四、(14 分)11.(1)我怎么知道次山你将来不会说圆滑的话、做圆滑的事,一辈子都圆滑呢?(2)公植大概会拿起矛戟杀我吧!江苏无锡市(一)(12 分)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专题 2022 全国各地 中考 语文试题 分类 汇编 课外 文言文 专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