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3、把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二、教学重点:1、把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三、教学难点: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第一节一、导入:由书愤导入;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陆游( 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 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陆游是一个高产的 作家,其诗作今存 9000 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期望复原祖国统一的爱国
2、热 情;陆游的诗歌为什么主要表现期望复原祖国统一的爱国热忱?这 与他的家世和经受有莫大的关系; 第一看陆游的家世: 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坚决的民族立场,经常谈论国难国耻至痛哭流涕,饭都吃不下;由于家庭的关系, 陆游从小接触的都是爱国人士;再看看其经受: 陆游诞生的其次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年就碰上了靖康之变,跟随家人颠沛流离,他在国难中产生、成长直至逝世;这样的家世,这样的经受,促使他产生“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的英雄抱负;诗人一生“ 寄意复原” ,但那时南宋当局却
3、偏安江南,不思北伐,并且在政治上一再打击排斥陆游;至1169 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动身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 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 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就日记;三、结合注释,扫除字音、字义障碍,初步懂得文意;1、老师讲解第一自然段重要词句:2、同学翻译本段词句:3、质疑、释疑:A、本段写何处之景?作者给我们介绍烽火矶戍守情形有何作用?烽火矶;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B、勾画出本段写景的句子,突出了烽火矶怎样的特点?高峻、怪奇等特点;C、本段写景采纳怎样的次序
4、?先写远视所见,只不过觉得烽火矶“ 突兀” 罢了,除此之外别无 佳处;再写近观,近观之景就异彩纷呈;D、这种远近对比的写法有何作用?不仅使人的熟悉一步步真正熟悉到烽火矶的佳妙之处,而且能收 到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成效;4、老师讲解其次段重要词句;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其次节 一、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学问点:二、同学翻译其次段词句:三、质疑、释疑;1、交代小孤山上有戍兵把守,说明白什么?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2、勾画本段景色描写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描画了哪一水段之景?描 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
5、突出了各自什么特点?烽火矶至沙夹一段水路所见;小孤山和澎浪矶;小孤山峭拔秀丽,澎浪矶浪大等特点;3、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运用对比手法; 将金山、 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 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 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芜、残缺对比, 衬托 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庙宇的荒芜、残缺,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如是以“ 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就会“ 高出金山上矣” ;4、写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采纳的是什么写景次序?由远及近;四、串讲第三自然段词句;五、质疑、释疑;1、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什么?彭蠡口江面
6、的宽敞,四望无际;2、该段写景是写哪一路段的景致?重点落在哪里?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大孤山的景色;3、那么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4、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 . 先用西梁山类比, 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外形,然 后与小孤山对比,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六、词句积存:起然杰然特以今以钟磬置水中然峭拔秀丽皆不行与小孤比复以小艇游庙中 实不然 也 如稍饰以楼观 亭榭 碧峰巉然孤 起 夫夷以近,就游者众;不以物喜,不以
7、己悲;之信造化之尤物而突兀而已 自数十里外望 之 徙倚久之而归 徙倚久之而名师归纳总结 归岸土赤而壁立第 4 页,共 6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何功之有哉?之二虫而母立于兹何知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第三节 一、巩固梳理:1、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旨是什么?内容: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 怪奇” ;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 峭拔秀丽” ,且移步换景,由远及近;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显现日记体之特色;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
8、, 表达了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显露出作者 的爱国忠君之情;2、作者是怎样融情入景,表露自己的心境;A、写孤石;“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 ” 山有万状,石有 万种,作者偏偏只写“ 不附山, 杰然特起” 之石呢?我们自然会想到受南宋朝廷主和派 排挤、打击,仍不改复原之志的诗人的孤傲情怀;B、泊沙夹,游小孤山中庙宇,“ 徙倚久之而归” ;“ 徙倚久之” , 绝不仅仅只是想多看几眼风景, 更是表达了面对半壁江山百感交 集的复杂心绪;C、写“ 俊鹘抟水禽” ;这本是自然的一种生存现象, 算不上是怪异景色, 而作者却将其作为一景写入其 中,并叹“ 甚可壮也” , 我们不难发觉, 作者
9、所感叹的不仅仅是“ 俊鹘抟水禽”吧?联系陆游的抱负抱负及前半生的经受,我们可以联想到诗人此时多么期望南宋的将士个个像俊鹘, 期望南宋对金的斗争像俊鹘抟水禽一样威猛雄壮,动人心 魄;D、江水清浊分明,“ 合处如引绳,不要乱” ;作者在文中写江水清浊,隐喻主战和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4、作者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随时融合抒情和谈论,并将有关 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都信手捏来,仍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势防戍等情形,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 同时亦为景物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好像都带有了诗的灵气,文的雅致,神话的氛围,历史的积淀,诗文 传奇与胜景相互映发,更为
10、引人入胜;5、本文写了许多景点,作者是怎样将各个景点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景点太多,仅是孤立地写出特点,也可能会失之分散,给人一种凌乱之感;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作者留意了景点间的联系;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 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是留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文章多次写江流和船行, 即在分散的景点中贯以线索;写澎浪矶和小孤山, “ 二山东西相望” , 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的长江山水图;在写景的过程
11、中, 作者善于转变观看角度和观看点来进行描画,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长江山水图呈现在读者面前;如写烽火矶时, 有舟中的远望; 有抛江过其下的近观, 又有一石“ 杰然特起” 的特定镜头;写小孤山亦有“ 自数十里望之”的远望;“ 愈近愈秀” 的近观; “ 冬晴夏雨” 不同季节的变化;特殊是对小孤山的描写,观看角度和观看点的敏捷多变,充分地呈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6、对比阅读:苏轼李思训画 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诗】长;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心;崖崩路绝猿鸟去,唯有乔木参天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释义】山色青翠,烟水迷茫,大小二孤,耸立江水中心;崖高险绝,猿鸟不度,乔木破空;有客舟从何处而来?桨声流水间船歌抑扬;沙岸平整, 轻风徐来,望客不见,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两山如发髻高耸,正对江水之镜,二美梳弄 新妆;舟中商贾,切莫轻狂,小姑前年,已嫁彭郎;不同:诗歌呈现的形象和详细事物间的距离比较大,多有跳动和省略, 能让我们想象飞得更高;散文交待详细,描写细致真实,给人详细逼真的感受,能让人身 临其境;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