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教案全册.doc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教案全册.doc(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西湖学校 李小红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德育点:1、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 ”教学模式。课时安排:4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 13 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
3、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 ”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 1 厘米的正方体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学生汇报量的结果。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
4、样呢?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二、自主探究:1、认识 1 厘米。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 0 刻度到 1 刻度之间的长度是 1 厘米)找出自己尺子上的 1 厘米。还有哪段是 1 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 1 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用手比划一下 1 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厘米有多长。2、认识几厘米。师:
5、我们知道 1 厘米有多长,那 2 厘米、3 厘米又是多长?问:2 个 1 厘米是几厘米?4 厘米里有几个 1 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 6 厘米的一段吗?3、用厘米量。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量松紧带的长。三、拓展运用: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1)没对准 0 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 0 刻度线,怎么办?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
6、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 4 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 1 米100 厘米。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 1 米100 厘米。
7、教学模式:“自主探究 ”教学模式。教具准备:米尺、软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 1 厘米。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 2 厘米、4 厘米、5 厘米、8 厘米、10 厘米的实际长度。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
8、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二、自主探究: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 1 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 1 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 1 米的长度。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 1 米、2 米、3 米的长度给大家看。4、量出 1 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 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 1 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 米100 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三、拓展运用:1、教
9、师出示 1 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 1 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3、1 米( )厘米 100 厘米( )米5 米( )厘米 200 厘米( )米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量跳远的距离。(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 。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课后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 5 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
10、的方法。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模式:“自主探究 ”教学模式。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自主探究: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年级 上册 数学 教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