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doc
《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属于历史,是一个过程,多指这一过程的定性样态,即传统文化精华,指经过历史积淀形成的思想观念“仪礼“习俗中与当前时代精神相契合而成的,并不悖于普世价值观念的内容。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一个民族文化的历史作为对自身社会生活实践的总结,决不只是一些过去事件的单纯记录和文化传统的简单延续,而主要是一个文化积累的过程。具体地说,文化是历史地凝结成的生存方式,在这一意义上,文化并不简单地是意识观念和思想方式问题,它像血脉一样,熔铸在一个民族总体性文明的各个方面和社会存在的各个领域中,自发地左右着人们的行动04。这种历史的文化积淀已
2、成为一种无需论证而客观存在的民族标识,是中国之为中国的内在理由。具有浓厚的思想积淀与数千年发展历程的中国文化,在其长期的绵延发展中,在人与终极存在、人与自然宇宙、个人与社会、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等关系方面均体现出了自身稳定而成熟的精神特质,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主题、思维方式、价值系统乃至言说方式,从而得以自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储蕴了丰富的内涵,对社会发展的进程产生过重要作用,即使在今天乃至未来,其积极的内涵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传统文化中积极因素的长期熏染,代代传承,使整个中华民族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渐趋认同,才形成了一种民族的
3、风骨和气度,培养了一种民族的品格和精神,并逐步发展为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代代相传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社会文化遗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始终保持了某种连续性和同一性。文化发展的连续性是一个国家民族传统得以延续、发展的保证,作为民族时代精神反映和价值取向凝结的中国和谐文化只能扎根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才能健康成长。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
4、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一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要有全面深入的认识,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真正优秀的部分甄别出来进行传承。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与其他任何形式的文化一样,它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层面,一是传统文化的形式和载体,如文化典籍,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一是传
5、统文化的精神和理念,如道法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混沌中和的境界等。前者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后者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魂”。这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时,要对传统文化的这两个层面进行区分,搞清楚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载体,不至于一提起传承传统文化,就仅仅想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戏曲,恢复传统节日等等,而忽视了我们传统的自然观、天人观、伦理价值观等等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反之亦然。 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
6、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有四个特点,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1、理性看待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
7、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我们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一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要有全面深入的认识,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真正优秀的部分甄别出来进行传承。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持警醒的态度和批判精神,立足于和着眼于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筛选、批判继承与创造性转化。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孤悬于历
8、史进程之外,需要进行现代性的转化。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即在厘清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其与现代生活和时代精神相协调的文化特质,对之进行现代性的诠释,在崭新的层次上赋予时代的内涵,以便完成从古代传统到现代的转化,达到传统与现代互补互动的效果,使传统文化在超越自我中获得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首先,对属于精华,可以促进、激励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部分,必须大力弘扬。其次,对违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历史要求的消极落后的糟粕,必须坚决抛弃。最后,对既有糟粕又有精华的部分,必须对之进行审慎的改造,使之发生创造性的转化,从而为和谐文化建设服务。只有实现了现代转型,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才能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才能成
9、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才能成为当代和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要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应注意的是不能泥古不化,而是要推陈出新。把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新时代的以生态和谐和审美生存为指向的生态审美文化。而要进行文化创新,则不能仅仅依赖中国传统的文化。它需要我们站在中国当下现实的基点上,从中国问题出发,既要批判继承本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又要批判地汲取世界上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相信,在以“自然”为根本,以混沌“中和”为境界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潜藏着代表了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能对人类的未来发展产生良性作用的文化基因,但我们并不能由此滑入对民族文化的自炫,陷入抛弃他
10、者视角、无视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危险。继承与创新应相互结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辈的智慧更多的是以文化载体的形式得以流传下来,作为炎黄子孙对其进行继承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因此,应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资源的整理工作,比如故宫博物院近几年所做的工作就十分称道;另一方面,在继承的同时应注重创新,原因在于古人的智慧所解决的是过去时代的问题,而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已迥然不同,因此借鉴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结合当下,进行创新,与时俱进。3、既反对崇洋媚外,又要学习、借鉴和融合西方文化。当前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现象比比皆是,已经对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灾害,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增强民族自信心,挺起民族的
11、脊梁。同时又要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四、大力开展学校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同时注重实践教育。选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开展一系列综合性学习活动。如:诗词竞赛、剪纸美术展、制作手工艺品、搜集传统文化知识做手抄报等。当然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学生在学校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但他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在他们进行社会实践时,往往需要
12、政府利用新闻媒体去传播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创设一个富含民族精神的氛围,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所学,运用自己的所学去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在不断的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将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品质。学校通过书法教育,可以把书法的艺术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学习书法不仅要把字写得整齐规范,并且还要从中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书法精神。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学生的内心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激发弘扬书法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热情。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出全面规划,可以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保障无论是政府主办的还是非政府主办的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都要传授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方面的内容。通过系统的教育,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弘扬 中国 优秀 传统文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