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重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学重点整理.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审计方法演进: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审计要素: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财务报表(鉴证对象)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 、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2.完整性: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3.准确性: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4.截止:确认接近
2、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5.分类: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1.存在: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2.权利和义务: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3.完整性: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2 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
3、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认定的含义: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管理层的认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的认定有些是明确表达的,有些则是隐含表达的。明确的认定:1.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 2.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隐含的认定:1.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 2.记录的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有 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
4、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
5、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索有关如经济萧条。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
6、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固有风险: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控制风险: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审计业务约定书: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审计业务约定
7、书的内容: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范围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3.管理层的责任 4.指出用于编制财务报表所适用的财务报吿编制基础 5.提及注册会计师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预期形式和内容,以及对在特定情况下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不同于预期形式和内容的说明重要性的含义: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倨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1.财务报表整
8、体的重要性:通常先选定一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在选择适当的基准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财务报表要素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基准的相对波动性。2.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3.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审计证据: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
9、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1.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未在记账凭证中反映的对财务报表的其他调整,以及支持成本分配、计算、调节和披露的手工计算表和电子数据表 2.其他信息: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的可信程度判断证据可靠性时遵循的原则: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
10、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审计程序的种类:1.检查: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和文件进行审查,或对资产进行实物审查 2.观察:指注册会计师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 3.询问:指注册会计师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 4.函证:指注册会计师直接从第三方(被询证者)获取书面答复以作为审计证据的过程,书面答复可以采用纸质、电子或其他
11、介质等形式 5.重新计算:指注册会计师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重新计算可通过手工方式或电子方式进行 6.重新执行:|指注册会计师独立执行原本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7.分析程序: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审计抽样: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审计抽样基本特征: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
12、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审计抽样的适用情形:1.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使用审计抽样 2.控制测试: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3.实质性程序:在实质性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宜使用审计抽样抽样风险: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于如果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的风险。抽样风险分为两种类型:1.影响审计效果的抽样风险,包括控制测试中的信赖过度风险和细节测试中的误受风险 2.影响审计效率的抽样风险,包括控制测试中的信赖不足风
13、险和细节测试中的误拒风险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1.信赖过度风险是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与审计的效果有关 2.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与审计的效率有关细节测试中的抽样风险:1.误受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与信赖过度风险类似,误受风险影响审计效果,容易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2.误拒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与信赖不足风险类似,误拒风险影响审计效率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1.样本设计阶段,旨在根据测试的目标和抽样总体,制定选取样本的计划 2.选取样本阶段,旨在按照
14、适当的方法从相应的抽样总体中选取所需的样本,并对其实施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误差 3.评价样本结果阶段,旨在根据对误差的性质和原因的分析,将样本结果推断至总体,形成对总体的结论样本设计阶段:1.确定测试目标: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关于某项控制的设计或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细节测试的目的是确定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金额是否正确,获取与存在的错报有关的证据 2.定义总体与抽样单元:定义总体 定义抽样单元分层 3.定义误差构成条件: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注册会计师要仔细定义所要测试的控制及可能出现偏差的情况;在细节测试中,误差是指错报,注册会计师要确定哪些情况构成错报4.确定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必须确
15、定能够最好地实现测试目标的审计程序组合选取样本阶段:1.确定样本规模:从总体中选取样本项目的数量 2.选取样本 3.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样本规模的影响因素:1.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可接受的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成反比 2.可容忍误差,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可容忍误差越大,所需的样本规模越小 3.预计总体误差,预计总体误差越大,可容忍误差也应当越大;但预计总体误差不应超过可容忍误差 4.总体变异性,总体项目的变异性越低,通常样本规模越小 5.总体规模,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几乎为零选取样本的方法:随机数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系统选样,随意选样使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1.对总体项目
16、进行编号,建立总体中的项目与表中数字的一一对应关系。编号可利用总体项目中原有的某些编号,如凭证号、支票号、发票号等等。在没有事先编号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需按一定的方法进行编号 2.确定连续选取随机数的方法。即从随机数表中选择一个随机起点和一个选号路线,随机起点和选号|路线可以任意选择,但一经选定就不得改变系统抽样:指按照相同的间隔从审计对象总体中等距离地选取样本的一种选样方法。首先要计算选样间距,确定选样起点,然后再根据间距顺序地选取样本。选样间距计算公式:选样间距=总体规模 样本规模随意抽样:指注册会计师不带任何偏见地选取样本评价样本结果:1.分析样本误差 2.推断总体误差,当实施控制测试时
17、,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样本中发现的偏差率推断总体偏差率。当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样本中发现的误差金额推断总体误差金额 3.形成审计结论,在控制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将总体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比较。低于则总体可以接受,大于则总体不能接受。在细节测试中,注册会计师首先必须根据样本中发现的实际错报要求被审计单位调整账面记录金额。将被审计单位已更正的错报从推断的总体错报金额中减掉后,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调整后的推断总体错报与该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可容忍错报相比较。低于则总体可以接受,大于或等于则总体不能接受。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1.发现抽样:在注册会计师预计控制高度有效时可以使用,以证实控
18、制的有效性。注册会计师使用预计总体偏差率是 0,在检查样本时,一旦发现一个偏差就立即停止抽样。如果在样本中没有发现偏差,则可以得出总体偏差率可以接受的结论 2.属性估计抽样:用以估计被测试控制程序中的偏差发生率,或控制程序未有效运行的频率。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1.传统变量抽样:均值估计抽样:先计算样本中所有项目审定金额的平均值,然后用这个样本平均值乘以总体规模,得出总体金额的估计值。总体估计金额和总体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就是推断的总体错报差额估计抽样:平均错报=样本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差额样本规模;推断的总体错报=平均错报总体规模比率估计抽样:比率= 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账面金额;估计的总体
19、实际金额=总体账面金额比率;推断的总体错报= 估计的总体实际金额总体账面金额 2.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 PPS审计工作底稿: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目的:1.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 2.提供证据,证明其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的变动:1.需要变动审计工作底稿的情形:注册会计师已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取得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出了恰当的审计结论,但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不够充分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例外情况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新的或追加审计程序,或导致注册会计师
20、得出新的结论 2.变动审计工作底稿时的记录要求: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时间和人员,以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具体理由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对审计结论产生的影响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1.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2.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风险是否属于舞弊风险风险是否与近期经济环境、会计处理方法和其他方面的重大变化有关交易的复杂程度风险是否涉及重大的关联方交易财务信息计量的主观程度,特别是对不确定事项的计量存在较大区间风险是
21、否涉及异常或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1.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与风险相关的控制)的整个过程中,结合对财务报表中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考虑,识别风险 2.结合对拟测试的相关控制的考虑,将识别出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 3.评估|识别出的风险,并评价其是否更广泛地与财务报表整体相关,进而潜在地影响多项认定 4.考虑发生错报的可能性(包括发生多项错报的可能性) ,以及潜在错报的重大程度是否足以导致重大错报识别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1.某些重大错报风险可能与特定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认定相关 2.某些重大错报风险可能与财务报表整体广泛相
22、关,进而影响多项认定风险应对: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 2.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总体应对措施:1.向项目组强调保持职业怀疑的必要性 2.指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3.提供更多的督导 4.在选择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融入更多的不可预见的因素 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指相对于风险评估程序而言,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考虑的因素:1.风险的重要性 2.重大错报发
23、生的可能性 3.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特征 4.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 5.注册会计师是否拟获取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指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1.目的:通过实施控制测试以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 2.类型: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确定何时实施审计程序需考虑的因素:1.控制环境 2.何时能得到相关信息 3.错报风险的性质 4.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时考虑的因素:1.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水平越低,范围越广 2.评估的重
24、大错报风险:风险越高,对拟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的要求越高,范围越广 3.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保证程度越高,对测试结果的可靠性要求越高,范围越广控制测试:指用于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的审计程序应当实施控制测试的情况: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 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实质性程序:指用于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实质性程序包括的审计程序:1.将财务报表与其所依据的会计记录进行核对或调节 2.检查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做出的重大会
25、计分录和其他调整实质性程序类型:1.细节测试: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 2.实质性分析程序:用以识别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及相关认定是否存在错报是否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需考虑:1.控制环境和其他相关的控制 2.实施审计程序所需信息在期中之后的可获得性 3.实质性程序的目的 4.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5.特定类别交易或账户余额以及相关认定的性质财务报表审计的组织方式:1.账户法:对财务报表的每个账户余额单独进行审计,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但容易造成整个审计工作的脱节和重复,不利于审计效率的提高 2.循环法:紧密联系的交易种类和账户余额归
26、入同一循环中,增强了审计人员分工的合理性,将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 :1.适当的职责分离 2.正确的授权审批 3.充分的凭证和记录 4.凭证的预先编号 5.按月寄出对账单 6.内部核查程序|销售交易的实质性程序:1.销售交易的细节测试 2.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 3.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销售交易的细节测试:1.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是真实的:未曾发货却已将销售业务登记入账,查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有无发运凭证销售业务重复入账,查销售交易记录清单向虚构的顾客发货,查赊销批准手续和发货审批手续 2.已发生的销售交易均已登记入账:通常无须对完整性目标实施交易实质性程序测试
27、发生目标时,起点是明细账,测试完整性目标时,起点应是发货凭证 3.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均经正确计价 4.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分类恰当 5.销售交易的记录及时:提货单或其他发运凭证的日期与相应的销售发票存根、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和应收账款明细账上的日期作比较 6.销售交易已正确地记入明细账并正确汇总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 2.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条件、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 3.获取产品价格目录 4.抽取本期一定数量的发运凭证5.抽取本期一定数量的记账凭证 6.选择主要客户函证本期销售额 7.出口销售必要时向海关函证 8.实施销售的截止测试 9.存在销货退回的,
28、检查手续是否符合规定 10.检查销售折扣与折让 11.检查有无特殊的销售行为 12.调查向关联方销售的情况 13.调查集团内部销售的情况 14.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列报是否恰当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1.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 2.检查涉及应收账款的相关财务指标 3.检查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是否正确 4.向债务人函证应收账款 5.确定已收回的应收账款金额 6.对未函证应收账款实施替代审计程序 7.检查坏账的确认和处理 8.抽查有无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 9.检查贴现、质押或出售 10 对应收账款实施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程序 11.确定应收账款的列报是否恰当存货监盘:指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
29、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制定存货监盘计划应考虑:1.与存货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 2.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性质 3.对存货盘点是否制定了适当的程序,并下达了正确的指令 4.存货盘点的时间安徘 5.被审计单位是否一贯采用永续盘存制 6.存货的存放地点 7.是否需要专家协助存货监盘计划的内容:1.存货监盘的目标、范围及时间安排 2.存货监盘的要点及关注事项 3.参加存货监盘人员的分工 4.检查存货的范围存货监盘程序:1.评价管理层用以记录和控制存货盘点结果的指令和程序 2.观察管理层制定的盘点程序的执行情况 3.检查存货 4.执行抽盘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
30、表不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条件:1.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受到限制 3.没有必要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审计报告的要素:1.标题 2.收件人 3.引言段 4.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 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 6.审计意见段 7.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 8.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 9.报告日期 审计报告类型:1.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2.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的对重大事项予以强调的段落 3.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31、财务报表整体是公允的,但还存在下列情形之一:在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对财务报表影响更大,但不具有广泛性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但认为未发现的错报(如存在)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重大,但不具有广泛性 4.否定意见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认为财务报表没有按照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发表的审计意见 5.无法表示意见:注册会计师不能就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公允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审计意见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准则旨在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并保持有关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其他鉴证和相关服务业务的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制度的目标:1.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职业准则和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2.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合伙人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1.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2.相关职业道德要求 3.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接受与保持 4.人力资源 5.业务执行 6.监控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诚信、独立、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的职业行为对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自身利益导致的不利影响 ,自我评价导致的不利影响 ,过度推介导致的不利影响 ,密切关系导致的不利影响 ,外在压力导致的不利影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