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教版第七册语文全册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苏教版第七册语文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苏教版第七册语文全册教案.doc(1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教学规定:1、指导学生认真观测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2、指导学生认真观测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做记号,初步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3、通过指导观测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要留心观测周边的事物,初步了解留心观测事物的方法,培养留心观测事物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讲清每种方法和习惯的意义、规定,让学生成为训练的主体。2、严格规定、训练,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贯彻到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留心观测事物的方法,并将其他方面的学习习惯与本课突
2、出的几方面内容有机结合,互相穿插,在此后的教学中严格训练,长期坚持,以取得到更好的效果。媒体设计:投影片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教学规定:指导学生认真观测第一页插图,学习“选择”的方法。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激发导入。1、新学期开始了,我们领到了许多新书,又能在书中学到很多新的知识,然而要想得到更多的知识,还必须大量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知识如同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是不也许把所有的书读完的,这就决定我们读书要有选择。板书:读书要有选择2、到底如何来选择呢?这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同学们想知道吗?二、指导观测第一页插图,学习“选择”的方法。、先观测左上角的方框
3、图,联系自己实践体会回答:谁到过书店(图书室)买(借)过书?买(借)什么书?你是如何找到的?讨论交流。指名谈谈自己的做法。小结:无论购买或借阅,都要像插图所示那样,先拟定自己需要的书属于哪一类,在书架(或书橱)上按类查找(板书:按类查找),再通过书脊上的书名拟定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书,不必一本本拿下来看封面的书名。指名几位同学在教室内图书角的书架上练习。过渡提问: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注意些什么呢?3、观测右上方的圆形特写图。仔细观测这幅图,说说图上的小男孩是如何做的?如何把书拿下来好呢?板书:轻轻抽出(强调这样做书不容易破损)指名几位同学从书架上把书轻轻抽出。过渡提问:如何拟定自己是否购买
4、或借阅呢?4、观测下面的方框图。说说图上的小学生是如何做的?教师: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打开看一看内容提纲或者大体浏览一下内容,以便最后拟定是否购买或借阅。假如不满意,要轻轻放回原处。板书:浏览拟定三、学生自由畅谈你以前是如何选择的?哪些地方没注意?此后你应当如何选择呢?四、教师总结。现在,我们懂得了读书要有选择和应当如何选择图书了,书籍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载体,我们学会了选择,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畅游,愿同学们阅读更多的书籍,掌握更多的知识。五、作业。到书店选择一本自己需要的书(注意选择书的方法)。第 二 课 时教学规定: 指导学生认真观测第2、3页通版图,学习“做记号”
5、的方法。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阅读课外书籍时如何选择?2、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会了选择自己所需书籍的方法,那么,如何更好地来阅读这些书籍和课本呢?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读书时可以在书上做一些记号。板书:读书要做记号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此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下面我们来边看图边学习。二、指导观测第2、3页通版图,学习“做记号”的方法。1、观测右上角的方框图和圆形特写图。思考:这位同学正在一边读书一边做记号,他是如何坐的,如何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
6、位置?讨论交流。小结: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与写字完全相同,只是练习本换成课本,写字换成做记号。全班同学模仿插图,练习读书(报)做记号的姿势。指名练习,组织评议。2、重点指导观测第页东方之珠这篇课文的文字和记号。映示灯片东方之珠。仔细观测这篇文章的画面:、把做记号的地方读一读。、说说是什么地方做记号的,是什么样的记号?、议一义:为什么在这些地方做记号?讨论交流:重要的地方或生字新词画“-”,关键词加“”,精彩处加“”,疑问处加“?”,重读或摘抄加“”。三、模拟练习。1、把印好的短文发给学生。2、映示灯片,指名一学生投影练习,其余的在书面上做记号。3、投影交流:一会儿,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
7、着“大蜻蜓”叽叽喳喳地叫,仿佛在奇怪地说:“你是从哪儿飞来的呀!好美丽啊!”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充满墨绿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那金黄色的“小蜜蜂”,翘着两只绿色的翅膀,仿佛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那鲜红色的“大金鱼”,尾巴一摆一摆的,仿佛在水里游。尚有那精致的“小卫星”,闪着金光,仿佛在宇宙中飞行讨论:说说那些地方做了记号,为什么?四、总结。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一定要长期坚持,养成习惯,才干收到良好的效果。五、作业。自己阅读一篇课文,试着做记号。第 三 课 时教学规定: 指导观测第4、5页通版插图,学习“观
8、测”的方法。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留心观测事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说读书时在什么地方做记号?做什么样的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2、谈话导入:我们不仅能从书本上学到很多知识,靠我们的眼睛细心观测,也能学到很多知识,今天老师就教给你们留心观测事物的方法。板书:留心观测二、指导观测第4、5页通版插图,学习“观测”的方法。1、指导观测第5页下面的插图。学生自由观测下面的插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再说说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讨论交流。画面上是老师带领学生观测校园一角的景物,老题正在指导学生观测,同学们听很认真,看得很仔细,校园一角有绿树、红花、假山和“瀑布”,近
9、处尚有一座塑像。如何观测周边的事物呢?观测静态的事物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要按一定的顺序。可由远及近,也可由近及远;可从上到下,也可以从下到上。第二要有重点。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件事物上,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第三观测以后要展开想象。由某一事物想象另一有联系的事物,锻炼想象力。第四,观测以后要勤动笔,及时把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养成留心观测,合抱负象,勤于练笔的好习惯。板书:1、按一定的顺序2、有重点3、展开想象4、勤动笔规定学生按上述规定,按一定顺序,突出一个重点并展开合抱负象,把画面上的内容再说一说。各自练,指名说。2、按从上到下再从左到右的顺序观测第页和第页上面的插图。仔细观测第页上面一幅图
10、,说说图上是什么人在干什么?教师小结:观测动态的事物,如观测人、动物等要先弄清谁(什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再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观测并展开合抱负象。观测人还要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板书:5、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规定学生按照上述规定说说画面内容。各自练,同桌练。提醒:说的时候可以从画面上的观测者的身份说,也可以将画面上的人都作为被观测者,把自己当作观测者来说。3、按观测规定分组观测其余的三幅插图。把学生提成三组,一组观测一幅插图。每组选出代表发言交流。选出最佳观测者。4、理清观测要点。填空:观测静态的事物第一要(),第二要(),第三要(),第四要()。观测动态的事物,假如是观测人物,要注意
11、人物的()、()等。三、总结全文。留心观测周边事物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锻炼我们的观测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有仅对学习语文,并且对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都十分重要,希望同学们人人都养成爱观测,勤动笔的良好习惯。四、作业。观测校园的一处景物,按上述的观测规定,先说说,再写下来。板书设计:按类查找读书要有选择轻轻抽出浏览拟定 读书做记号 留心观测:1、按一定顺序 2、有重点 3、展开想象 4、勤动笔 5、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简朴,学生很容易就听明白了学习习惯的规定,但是很多同学不能在阅读中按规定去做,末能养成习惯。所以我在教学中以训练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尽
12、量让更多同学能在实践中学习。因此我运用了我们班上的图书角,让他们进行演示,找一些平时习惯比较好的同学来总结,效果还可以。但是如何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真正养成习惯,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要经常提醒和指导学生。1 老师,您好!教学规定:1、能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3、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4、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及体会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丰富感情。教学媒体:投影、录音教学时间:二课时第 一 课 时教学规定:1、对的、流
13、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 3、学习、理解第一小节诗歌的内容。 4、对的、规范地书写生字。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师:每次上课,师生互致问候,总是听到同学们亲切地说:“老师,您好!”有时在路上碰到学生,也能听到这样亲切的问候。此时此刻,老师的心中便会升腾起一股激动和自豪之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诗歌老师,您好!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得有感情。 2、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检查:朗读下列词语: 铺设
14、崇高 闪耀 朝霞 发明 浸透 塑造 真理哪些词语读懂了,是如何读懂的?尚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如何弄懂的)?3、三读课文,读通句子。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三、导学第一节。1、指名朗读,齐读。2、出示: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抱负之间架起金桥。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谁“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抱负之间架起金桥”?指导朗读“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板书:铺大道 架金桥过渡:为什么说教师的事业是那么“崇高”?板书:崇高3、指名朗读并出示:“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发明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出示“浸透
15、”,给“透”选择义项:显露透彻渗透,穿透。 出示“蕴含”,找近义词。 出示并比较朗读:“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哪一项发明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每一项发明都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引读这两句话:师:古今中外地北天南 举例说明这两句话的意思。 小结:老师通过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推动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因此说,“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板书:浸心血 蕴辛劳 (哪不)4、指名朗读最后一句,指导读好“老师,您好!”5、朗读第一节:指名读,引读,小组比赛读,齐读。6、试背第一节:自由练习,同桌互背,指名背诵,齐背。四、指导书写生字。
16、浸、项:左窄右宽。塑:上下结构,左上方的笔顺是: 。霞:左下方是“ “, 右下方是“”。五、作业。1、钢笔字册。2、比一比,再组词。铺( ) 浸( ) 项( ) 塑( )脯( ) 侵( ) 顶( ) 望( )第 二 课 时教学规定:1、学习理解第二节诗歌的内容,懂得课文采用了比方的手法,描绘和赞颂了教师工作的美好与神圣。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教学重点: 理解“那是”两句。教学过程:一、 复习:1、 朗读课后词语。2、 指名朗读诗歌。3、 指名背诵第一节。二、 学习第二节。1、 指名朗读,齐读2、 出示:“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是谁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
17、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板书:塑人才 照心灵指导朗读“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板书:美好过渡:为什么说教师的事业那么“美好”呢?3、 指名朗读并出示:“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强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引读:“笔尖飞舞,那是笑语盈盈,那是” 反复朗读,说说加点的词分别指什么?“春蚕”是指:“抱负的丝线”是指:“甘露”是指:“茁壮的新苗”是指:“多么生动的比方!”指导朗读。板书:编抱负 撒甘露 (那是)4、 指名朗读最后一句。出示:情不自禁、衷心,说说意思,指导读好“老师,您好!”5、朗读第二节:指名读,引读,小组比赛读,齐读。6、试背第二节:自由练习,同桌互背
18、,指名背诵,齐背。三、 背诵全文。师:这首诗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描写和赞美了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另一条是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祝愿。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教师范背,自由练背,同桌互背,指名试背,齐背。四、 作业:1、练习册2、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1、老师,您好! 铺大道 架金桥崇高 浸心血,蕴辛劳 塑人才,照心灵美好 编抱负,撒甘露授后小结:这是一首现代抒情诗,诗句很优美,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在反复的朗读中展开想象,感悟优美的语言和诗歌流露出来的情感,我还开展了诗歌朗诵小比赛,学生都踊跃参与。但是这节课的比方句和拟人句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如何引导学生想象并领悟这
19、些手法的好处是这节课的难点,我还是用了比较传统的方法,就是用换了句式的句子和文中的原句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领略。2、但愿人长期教学规定:1、能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别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六自然段。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教学难点:反复吟诵,启发想象,领略词的意境。教学媒体:投影、卡片教学时间:三课时第 一 课
20、 时教学规定:1、对的、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对的、规范地书写生字。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重点:对的、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谁能说说中秋节民间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学生畅所欲言)2、总结: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距今900数年前的北宋年间,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轼(苏东坡),他有一个弟弟叫苏辙。小时候,兄弟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真是手足情深。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见面。这不,一晃又有七年没有见面了。这天正是中秋佳节。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苏教版 第七 语文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