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考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整理笔记.doc
《2023年自考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整理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自考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整理笔记.doc(9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词解释:1.英雄史诗:史前时期,东西方很多民族都发明出规模宏伟的史诗。最著名的有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古印度的摩科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这些史诗往往是由作者根据本民族发生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口头流传下来的传说、歌谣加工、整理、创作而成。它们都是长篇叙事体诗歌,主题庄严崇高,风格古朴自然,文化内蕴深广丰厚,其重要任务是被视为决定整个部落、民族或人类命运的英雄甚至近似神灵的人物,由于这类作品被后人称为“英雄史诗”,在文学史上占据着极为尊崇的地位。2.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史前时期形成的英雄史诗,涉及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史诗的作者据传为盲诗人荷马,现在一般认为是古希腊长期流传的关于
2、特洛亚战争的英雄传说的总结。荷马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人们了解古代希腊的历史资料,并且被誉为欧洲史诗的典范,并为以后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3.荷马问题:古希腊英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的作者荷马,被后人称为伟大的诗人、语言学家、社会学家等,备受世人关注。从古希腊至今,人们围绕荷马有无其人、他的生平和创作以及两部史诗的形成问题,展开连续剧烈的争辩,形成了一大专门学问,即欧洲文学史上所谓的“荷马问题”。现在专家一般认为,荷马史诗是古希腊长期流传的关于特洛亚战争的英雄传说的总结,而荷马也许是史诗最初或者最佳的综合加工者。4.“俄狄浦斯情结”:精神分
3、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方法来研究俄狄浦斯王一剧,并用俄狄浦斯的名字来表达男性从童年便有“恋母仇父”的性本能,即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从“范性论”出发,对俄狄浦斯王做出了完全违反意愿的解说,既不科学,也不符合文明社会人类的实际。5.“文人史诗”:这个称谓乃是与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的“原始史诗”相相应而来的,最早指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由于荷马史诗尽管有荷马的加工、编辑、升华,但基本创作来自民间,故别具一种粗犷、自然、浑朴、有力的特质。而维吉尔的史诗虽以荷马为蓝本,但整个说来属于书房中的产品,它有着精致的构思、刻意的心理描写与性格刻画,格律更是极为讲究。埃涅阿斯纪被视为“文人史诗”
4、的开端,同时被尊为范本。6.农事诗:指古希腊罗马文学中以农业为题材,歌咏农民、农事、农时的田园诗歌,迄今所见最早的作品是公元前8世纪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农作与日子。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维吉尔模仿赫西俄德而作农事诗4卷长诗,广泛抒写一年四季的农村生活和丰富的农业经验,具有很高的结识价值,可谓农事诗的代表作。7.性格悲剧: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以悲剧成就为最高,其基本主题在于揭示抱负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或者说抱负的幻灭。它们以所谓“性格悲剧”著称,每出戏大抵描写某一尊贵人物陷于某一困境,此主任公性格上的某种弱点或偏见被揭示出来,导致其悲剧形成的基本契机,主人公的行动不仅关系本人的命运,也关系整个民族的命
5、运。作家着力刻画内心世界,因此他的悲剧人物无不处在锋利斗争的中心,也无不具有巨大的道德上的勇气,既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性格,也反映出诗人的抱负。莎士比亚悲剧的结局一般是彻底毁灭,无论好人还是坏人。代表作品是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8.阴沉喜剧:莎士比亚创作的中期即悲剧时期,还写了3部独特的喜剧,这就是量罪记、终成眷属和特洛伊乐斯与克里希达。由于创作于悲剧时期,这几出戏也不免带有悲剧的气氛阴暗、内容严厉的特性,故称为“阴沉喜剧”。这些戏剧在沉郁、阴暗的气氛中,揭示社会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人性的弱点,特别发人深思。9.传奇剧:莎士比亚晚期创作的几部戏一般称为传奇剧。这些作品艺术
6、上炉火纯青,充满抱负和幻想,主题表现为高度纯粹的基督教博爱主义,实质上也就是道德抱负主义,艺术上带有童话幻想色彩。辛柏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均可视为典范的代表之作。其中暴风雨有莎士比亚“诗的遗嘱”之誉。10.新古典主义:特制17世纪法国形成后流传于整个欧洲的文学思潮,也称古典主义。它继承了文艺复兴的崇古传统,而又成为歌功颂德的宫廷文艺。古典主义严格挑选题材,讲究典雅和规范化,形成政治上拥护王权、思想上崇尚理性、艺术上模仿古人的基本特性。代表人物有理论家瓦罗,戏剧家高乃伊、拉辛、莫里哀等。11.三一律:是西方戏剧艺术的重要理论规则之一,乃是由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罗在诗的艺术中完整阐述
7、的。指在一出戏中,要包含一个完整的情节动作即事件;其发生与发展要在一段连续的时间里,譬如24小时内;并且整个事件的演变过程必须处在同一地点,比如某个城市。三一律强调师法古典范例,据称是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总结出来的规范,这其实是古典主义者对亚里士多德的故意歪曲。在三一律的约束下,虽然产生了一些天才的作品,但同时也严重羁绊着剧作家的创作自由。12.散文滑稽诗:是菲尔丁忠实于自己“严格模仿自然”的原则,以较宽的生活面和广大的普通人为表现对象,同时以讽刺的手法,将严厉的思想和轻松的形式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一种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小说叙事形式。13.帕美拉: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理查先生的重要作品之一
8、,1740年发表。描写出身贫苦的农家少女帕美拉到某贵族家当侍女,笃信宗教、温顺善良、坚守贞操,终至感动了先是引诱、后欲强暴之的主人正式娶了她作夫人。小说非常成功,轰动一时,但大作家菲尔丁认为主人公欲擒故纵、充满虚伪,由此以戏拟的方式写成小说约瑟夫.安德鲁传以讽刺之。14.百科全书派:是指18世纪法国的启蒙学派。因围绕百科全书的编纂,许多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结合为一个松散的文化学派而得名。代表人物是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等。百科全书派运用涉及文学在内的各种形式宣传启蒙主张,在西方思想史上作出了巨大的奉献。15.卢梭主义:卢梭关于文化、文明和社会政治的思想被称为“卢梭主义”,集中体现于理论著作论科
9、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以及小说爱弥儿、新爱洛伊丝等作品中。论科学与艺术是文化批判,通过对封建文明的批判发现了人的“异化”、“自然”与“文明”的对立,“返归自然”、寻求自我的卢梭主义开始形成;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社会历史批判,探寻了“文明社会”劫难的根源;社会契约论探索建立如何的国家才干保证人类的自由与幸福。爱弥儿、新爱洛伊丝则塑造了一系列新人形象,表达了发明自然和谐、平等自由的新世界的抱负,是卢梭主义的感性体现。16.狂飙突进:18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发生的第一次全国规模 文学运动,赫尔德、歌德、希勒成为该运动的中坚和旗帜。他们在思想上和创作上反对封建割据,主张德国
10、统一,建立统一的民族文学;接受卢梭“返归自然”的标语,认为封建社会的“文明”为假文明,要建立合乎“自然人性”的抱负社会,歌颂没有受封建“文明”污染的大自然、儿童和淳朴的人民;反对封建枷锁,崇尚个性、自我和天才;受英国感伤主义和卢梭的影响,虽不反对理性,但更强调感性的价值;他们不满意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重视中古流传下来的民歌、民谣等民间文学,特别热心向莎士比亚学习。17.魏玛古典时期:从1794年起,歌德和希勒关系密切,二人发现在一系列观点上有“意想不到的一致”。于是在此后的十年他们合办刊物,合写总名为警句的短诗,进行歌谣创作的友谊比赛,又各自完毕了他们的许多著名作品,德国民族文学由此得到空前的
11、提高,德国启蒙文学达成了最为光辉的时期。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德国文学的“古典时期”。该时期德国文学同德国古典哲学、古典音乐一起,形成了德国古典文化的一个灿烂时代,跃居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歌德和希勒这一时期的著作,特别是文学创作,不仅是德国文学的,并且是世界文学的珍品。18.湖畔诗人:只是译成汉语后的习惯叫法而已,其实仅指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人都曾在位于英格兰西北部的昆士兰“湖区”居住,加上他们的思想和创作颇多相似之处均喜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农村生活、歌颂大自然,于是就有了“湖畔派”诗人之谓。在史诗上,“湖畔派”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起点。19.序曲:是华兹华斯的一部宏大的长诗,具有史诗
12、的规模。诗人曾计划写一题名隐士的哲理巨著,表达他“关于人、自然和社会”的思考,但整个计划未能完毕。便是那个庞大计划的序诗部分,1798年动笔,182023夏完毕,此后不时修改,直至1850年诗人去世后才得以出版。这是一部精神成长的艺术记录,共14章,叙述了从童年到成熟的内心里程,涉及人类天性的隐秘角落。由于它是心灵的又是哲理的,故不太容易理解,特别对年轻人更是如此。20.“东方故事诗”:是拜伦于1813182023间创作的一组传奇作品,涉及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之围、巴里西纳六部。它们题材新奇,充满浪漫情调。中心人物不是流放者就是流浪汉,有海盗、异教徒等,他们无不具有愤世嫉
13、俗的思想、叱咤风云的勇气和各种狂热而又浪漫的冒险经历。这些形象具有典型的“拜伦式英雄”特点,是孤独的个人、反抗的叛逆者。21.世界悲哀:是指拜伦作品曼弗雷德、黑暗等阴郁绝望的思想基调。由于拜伦的政治态度和反叛精神激怒了英国上流社会,他遭到疯狂的诽谤,不得不于182023离开祖国。流亡生涯加强了诗人的孤独与空虚,以致思想濒临危机,忧郁、悲观乃至绝望的情绪笼罩了这时期的作品中,形成了所谓“世界悲哀”主题。该主题同时也反映了欧洲革命处在低潮的时代氛围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然而拜伦并未就此放弃和减弱他为自由引吭高歌的抱负风骨,这些作品中,悲观与反叛的表现是同步达成顶点的。22.历史小说:一般指以历史事件
14、或人物为题材的小说作品。它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趋势。其题材无论巨细,既涉及国家大事,又涉及个人私事,主人公既可以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也可以是虚构的人物,但是他们的命运都与真实的历史事件息息相关。它往往以忠实于历史事实和逼真的细节描写等手段,艺术地再现历史风俗和社会概况。23.勃朗特三姐妹:指19世纪英国三姐妹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她们出生于贫苦牧师家庭,幼年丧母,生活凄苦,为生活所迫,都曾先后离家当家庭教师。1848年,夏绿蒂的简爱、艾米莉的咆哮山庄、安妮的阿格尼斯格雷几乎同时问世,由此一举成名,成就英国文学史上一段佳话。夏绿蒂的其他作品尚有:含自传成
15、分的维耶特、专家等。艾米莉的咆哮山庄被公认为英国小说史上最奇特、最具有震撼力的作品之一。姐妹三人涉及弟弟布兰威尔都具有非凡的文学才干,可惜生活坎坷,英年早逝,令后人唏嘘感慨。24.“为艺术而艺术”:19世纪后期英国唯美派代表作家王尔德唯心主义的文学主张的核心,“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观涉及以下几点:一、真正的艺术和现存的社会制度主线抵触,生活已毫无希望,人类已毫无出路,唯有艺术最真实;二、艺术的发展一般不依赖生活,特别不受道德的约束,艺术不带有任何功利的目的。三、反对艺术中的现实主义,断言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应追随艺术。四、艺术家的创作要绝对自由,不能受到任何压抑。25.唯美主义运动:是1
16、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的一种风潮,以王尔德为代表人物。19世纪60年代法国巴那斯诗派首倡,一些英国作家积极响应,还影响到德、俄等国。唯美派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标语,他们声称艺术自身就是目的,否认文学的倾向性、思想性和功利性,否认理性结识对文艺的作用。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官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26.草叶集:19世纪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集,收录了近四百首诗歌。记录着诗人一生的思想和探索历程,也反映出他的时代和国家的面貌。诗集内容丰富,热情歌颂美国与美国人民,赞颂生命力、发明力,提倡和平、民主
17、、平等和自由,充满了时代感与乐观的“新大陆精神”。诗人打破传统诗歌的韵律形式,发明了自由体式。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其影响遍及世界。27.亚当之歌:惠特曼在草叶集中描绘了一个正在成长的年轻国家:有广阔雄奇的自然风光,有勤劳勇敢的开拓者,尚有不断崛起的城市新貌。正如圣经故事中的伊甸园,充满生活热情的人民就是生活在乐园中的“亚当”,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发明和改变着自己的家园。其中十几首直接取用于圣经典故,以亚当的身份发言,用亚当的眼光打量这个新的乐园。成千上万新大陆的开拓者便是亚当的子孙,他们的开拓精神和饱满的生命力成为贯穿全诗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说,草叶集就是一篇“亚当之歌”。28.美丑对
18、照原则:是雨果艺术理论的核心。雨果谴责古典主义违反自然和真实,剧烈抨击其清规戒律,同古典主义艺术的单一化和排斥滑稽丑恶相对立,他认为,既然自然中“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那么作品中也应当美丑共存。雨果强调的是两种不同因素的对比或对照,反复说明“美只是一种典型,丑却千变万化”,“滑稽丑怪在文学中比崇高与优美更占优势”。这是在为艺术中的审丑争取地位,乃美学发展史上之创见。29.欧那尼之战:围绕雨果喜剧欧那尼的表演引起的浪漫派与古典派的剧烈斗争,在法国文学史上称“欧那尼之战”。1830年“七月革命”前夕,文学领域浪漫主义革新派同古典主义守旧派
19、矛盾锋利,一触即发。雨果按其克伦威尔序中阐述的艺术原则写出欧那尼,上演时古典主义保守派纠集遗老遗少在剧院捣乱,试图破坏阻止。革新派也不甘示弱,为保证顺利表演,组成“铁军”与之对峙。首场表演时导致双方大打出手,剧场一片大乱。但终以古典派的失败、欧那尼连演40多场而告结束。30.分类整理法:是巴尔扎克结构小说集人间喜剧的方法之一,即把所有小说分为风俗、哲学、分析三种“研究”,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巴黎、外省、私人、政治、军事、乡村六个“场景”,以便把这多卷本的巨著组合为一个整体。此外,还通过“人物再现法”把作品和作品之间也连接起来。31.人物再现法:是巴尔扎克结构小说集人间喜剧的方法之一,即指同一人物
20、也许出现在好多部小说之中,每一部反映他性格发展过程的某一个阶段,这样一来整个小说集里的作品就不再是孤立的,而像一个大戏里的幕和场,人物必须受制和服从于一出大戏的基本主题与总体结构的需要与安排。32.“审丑论”:波德莱尔主张以丑为美,化丑为美。他不认为丑恶的事物就是绝对的丑,而是认为丑中有美。他指出“自然是丑恶的”,自然事物是“可厌恶的”、“平庸的”;自然景色是丑的、“邪恶的”;罪恶“天生是自然的”,“相反,美德是人为的、超自然的。”由此出发,他主张应当写丑,“发掘恶中之美。”“恶中掘美”的主张,当然不是从道德的角度认为恶就是美,而是从美学角度认为“恶”的东西可以成为艺术上的美。波德莱尔曾经指出
21、:“丑恶通过艺术的表现而化为美,带有韵律和节奏的痛苦使精神充满了一种安静的快乐,这是艺术的奇妙的特权之一。”这种美学观点是20世纪现代派文学遵循的原则之一。33.“非功利论”:波德莱尔认为,诗歌除了自身之外,并无其他目的,也不也许有其他目的。“艺术愈是想在哲学上清楚,就愈是倒退,退到幼稚的象形阶段;相反,艺术愈是远离教导,就愈是朝着纯粹的、无私的美上升。”波德莱尔指出:“真正的艺术品不需要指控,作品的逻辑是以表达道德的规定,得出结论是读者的事。”“假如诗人追求一种道德目的,他就减弱了诗的力量。”波德莱尔反对在创作中进行政治、宗教、道德等功利主义的说教,力主“为艺术而艺术”。34.自然主义文学:
22、自然主义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流派之一。它继古典主义、启蒙文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之后,在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兴起,80年代达成全盛,随后,自然主义越出法国,到20世纪已传至世界各地。它是在龚古尔兄弟、莫泊桑、左拉等自然主义作家的提倡与推动下展开的一场文学运动,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的影响下,由遗传学、生理学、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孔德的实证主义文学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性,它上承现实主义文学,下启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的中介,于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35.历史小说“三部曲”:显克微支的历史小说“三部曲”是指火与剑、洪流和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这三部作品是波兰现实
23、主义作家显克微支在19世纪80年代以17世纪波兰真实历史事件为题材创作完毕的,第一部描写的是16491654年间波兰骑士打击哥萨克人暴动的故事,第二部写的是波兰人民反抗瑞典侵略者的故事,最后一部则是描写波兰抵抗土耳其鞑靼人侵犯的战争。三部曲热情歌颂波兰人民同仇敌忾、顽强奋战以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英雄精神,展现了广阔的历史背景,塑造了众多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典型人物,在波兰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6.“激情主义小说”:茨威格喜欢始终高潮不衰、一口气读到底的作品,因而他写东西便追求紧凑集中,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给人一种始终的紧张感。作者着眼于人物激情化的精神世界的刻画,着眼于进一步透彻的心理分析与对灵魂
24、深幽角落的细致挖掘。故茨威格小说可以称之为“激情主义小说”,其魅力得之于独具火一般的激情性格之美。37.象棋的故事:是20世纪奥地利现实主义小说家茨威格的一片中篇小说,也是作家自杀前最后的一部作品。小说深刻揭露和控诉法西斯对人的精神的野蛮摧残和戕害,同时也反映出作家内心的痛苦不安以及绝望的情绪。38.“非个人化”:是由英国著名现代诗人艾略特提出的诗歌理论。所谓“”,即反对诗歌的主观自我表现,主张现代诗人要对诗人的个性(情感)做最少的规定,对诗人的艺术(技巧)做最大的规定。这种以“非个人化”为核心的诗论,是对前期象征主义“强调暗示和联想”的发展,对纠正前期象征主义诗歌晦涩朦胧具有重要作用,它大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自考 外国 作家 作品 专题研究 整理 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