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及解析卷一.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及解析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及解析卷一.docx(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对的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借鉴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为邦本”、“法不阿贵”、“和为贵”和西方法治思想中的“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文化资源。关于借鉴中体现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特性,下列哪一说法是准确的?()(2023年卷一单选第1题)A.本质的同源性B.彻底的人民性C.充足的开放性D.实践基础的相同性【答案】C【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性【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特性涉及鲜明的政治性、彻底的人民性、系统的科学性和充
2、足的开放性。选项A、D错误。本质的同源性、实践基础的相同性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性,因此,直接予以排除。选项B错误。彻底的人民性指社会主义法治反映最广大人民的主线利益和共批准志,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行法律,有效治理社会的方式、过程和状态,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题干没有表白这种“借鉴”反映彻底的人民性。选项C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借鉴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为邦本”、“法不阿贵”、“和为贵”和西方法治思想中的“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文化资源,广泛吸取、兼容并包、与时俱进、不断借鉴和吸取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反映了其具有“充足的开放性”的
3、特性。2.近年来,政法机关通过“大接访”、“大走访”、“大下访”等做法,通过开门评警、回访信访当事人等形式,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关于这些做法的意义,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恰当的?()(2023年卷一单选第2题)A.政法机关既是执法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B.政法干警既是执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C.人民群众是执法主体,法治建设要坚持群众运动D.司法权必须坚持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答案】C【考点】执法为民的内涵【解析】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规定。这里的“执法”是指在广泛的内涵和外延意义上讲的,是指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所有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的执
4、法司法行为。执法为民理念不仅鲜明的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规定,并且科学明确地界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本质和目的,其基本内涵涉及以人为本、保障人权和文明执法。选项A、B说法对的。执法为民理念的提出,直接而响亮地回答了执法工作“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以及“为谁执法、靠谁执法、如何执法”的主线问题,鲜明地指出了我国法治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其生命力就在于人民性。选项C说法错误。执法主体必须是专门设立的享有执法权的国家机关,人民群众没有执法权,不是执法主体。选项D说法对的。以人为本是执法为民的主线出发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执法为民的主线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执法目的上要以维
5、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线利益为本,在执法标准上以人民满意为本,在执法方式上充足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专门机关和群众路线相结合。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关于它的具体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准确的?()(2023年卷一单选第3题)A.社会成员享有相同的立法表决权B.法律以同样的标准对待所有社会成员C.反对任何在宪法和法律之外的特殊权利D.严禁歧视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在弱势的社会成员【答案】A【考点】公平正义的内涵【解析】选项A说法错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司法和守法的平等,而不是立法的平等。现代国家普遍实行代议制立法,由专门设立的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只有议员(或人大代表)才享有立法表决权,
6、普通公民没有立法表决权。在我国,行使立法权的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组成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而不是所有的公民都有立法权。选项B、C、D说法对的。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和基础。具体内容为:(1)平等对待,就是指法律对所有社会成员一视同仁,以同样的标准对待。(2)反对特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必然规定。(3)严禁歧视,不允许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在弱势地位的公民受到歧视待遇。4.2023年6月1
7、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公布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结果,30多天收到82,707位网民的237,684条意见,181封群众来信,11位专家和16位社会公众的意见。据此,草案对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进行了调整。关于这种“开门立法”、“问法于民”的做法,下列哪一说法是准确的?()(2023年卷一单选第4题)A.这体现了立法平等原则B.这体现了立法为民、增强立法主体自身民主性的规定C.这表现了执法为民的理念D.这体现了国家权力的互相制约【答案】B【考点】民主立法【解析】选项A错误。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不意味着立法平等。选项B对的。坚持民主立法,就是既要体现立法内容的民主,又要体现立法过程的
8、民主,坚持民主立法,必须注重把立法为民贯彻始终,增强立法主体自身的民主性,扩大公众参与立法。因此,在立法过程中,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坚持“开门立法”、“问法于民”的做法,体现了立法为民、增强立法主体自身民主性的规定。选项C错误。本题体现的是立法,而不是执法。选项D错误。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互相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本题立法中体现的是人民的意志,并没有体现国家权力的互相制约。5.某高校司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表白:处在大城市“陌生人社会”的人群会更多地强调程序公正,选择诉诸法律解决纠纷;处在乡村“熟人社会”的人群则会更看重实体公正,倾向以调解、和解等中国传统方式
9、解决纠纷。据此,关于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与接受方式,下列哪一说法是不准确的?()(2023年卷一单选第5题)A.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文化相对性、社会差异性B.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既应符合法律规定,又要合于情理C.程序公正只合用于“陌生人社会”,实体公正只合用于“熟人社会”D.程序公正以实体公正为目的,实体公正以程序公正为基础【答案】C【考点】“公平正义”【解析】公平,是指解决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正义是指公正,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公平正义朴素的含义涉及惩恶扬善、是非分明、办事公道、态度公允、利益平衡、多寡相匀等内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义,是指社会全体成员可以按照宪法和法
10、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选项A说法对的。人们所受的教育限度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所受周边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因此,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也有所不同。选项B说法对的。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既应符合法律规定,又要合于情理,反映社会整体价值观和公众利益,才干为社会公众认可并接受。选项C说法错误。“公平正义”既规定实体公正,也规定程序公正,只是说在“陌生人社会”与“熟人社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不是“非此即彼”的互相排斥。选项D说法对的。程序合法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与载体。正义不仅应当实现,并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程序是运送正义的方式。程序合法,是指立法、行政和执法
11、司法机关的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的规定,保障法律制定的科学性,保证案件及时对的解决,保证公正、民主、效率、人权保障、权力制约与监督等价值目的得以实现。保证充足参与、裁判中立、程序公开和程序约束。因此,程序公正以实体公正为目的,实体公正以程序公正为基础。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权”的论述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之一。下列哪一宪法原则准确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2023年卷一单选第6题)A.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答案】B【考点】“人民主权”【解析】选项A错误。该项
12、体现的是基本人权原则。选项B对的。人民主权是指主权归属的主体只能是人民。人民主权意味着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国家权力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人民能自主、平等地参与国家权力的运转和公共政策的形成,人民可以共享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人民能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控制,人民是一切国家权力的最终拥有者,国家权力为人民服务,依照人民意思行使,接受人民的监督。选项C错误。该项体现的是法治原则。选项D错误。该项体现的是依法治国原则。7.1943年,马锡五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他进一步基层,依靠群众,就地办案,形式灵活,手续简便,被总结为“马锡五审判方式”。关于“马锡五审判
13、方式”体现的法治意义,下列哪一说法是准确的?()(2023年卷一单选第7题)A.是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典范B.是努力树立司法权威及司法为民的典范C.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法治经验的典范D.是立足我国国情,坚持科学立法、维护法制统一的典范【答案】B【考点】严格公正司法【解析】司法公正,基本内涵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规定切实维护司法公正、不断提高司法效率、努力提高司法权威和充足发扬司法民主。选项A错误。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指公务人员依据依法行政的原则和观念,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实行行政行为并承担相应行政责任的能力水平和职业道德素
14、养,它是坚持依法行政的规定。选项B对的。“进一步基层,依靠群众,就地办案,形式灵活,手续简便”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坚持将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和司法权威结合起来,是努力树立司法权威及司法为民的典范。选项C错误。“马锡五审判方式”是从国情出发,没有借鉴国外法治经验。选项D错误。坚持科学立法、维护法制统一属于健全完善立法的规定,而本题说的是司法,不涉及立法的问题8.2023年7月,某市公安机关模仿诗歌见与不见的语言和风格,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信息,敦促在逃人员投案自首:“你逃,或者不逃,事就在那,不改不变。你跑,或者不跑,网就在那,不撤不去。你想,或者不想,法就在那,不偏不倚。你自首,或者不自首,警察就
15、在那,不舍不弃。早日去投案,或者,惶惶终日,潜逃无聊,了结真好。”关于某市公安机关的做法,下列哪一说法是恰当的?()(2023年卷一单选第8题)A.公安机关有权减轻或免去对自首人员的处罚B.公安机关应以社会管理职能代替政治统治职能C.公安机关可以从实际工作出发,对法律予以行政解释D.公安机关可以创新工作手段、运用有效宣传形式,促进全面充足履职【答案】D【考点】行政机关的职能【解析】选项A错误。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审判机关才可以依法减轻或免去对犯罪人员的处罚,公安机关无权减轻或免去对犯罪人员的处罚。选项B错误。社会管理职能和政治统治职能是国家机关的两项基本职能,不能互相代替。选项C错误。根据法律规
16、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某市公安机关无权作出法律解释。选项D对的。公安机关模仿诗歌的形式,促使在逃人员投案自首,是采用创新手段,充足履行职责的表现。9.关于法律要素,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23年卷一单选第9题)A.反垄断法第三十七条:“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具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这属于义务性规则B.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这既不属于法律原则,也不属于法律规则C.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七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
17、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参照本条例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机构制定。”这属于委任性规则D.婚姻法第二十二条:“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这属于拟定性规则【答案】B【考点】法律规则【解析】选项A说法对的。根据法律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所谓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所谓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它也分为两种:(1)命令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2)严禁性
18、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悲观义务,即严禁人们作出一定行为的规则。反垄断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属于义务性规则中的严禁性规则。选项B说法错误。法律规则是采用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与以及相应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合法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在结构和效力上符合法律规则的特性,属于法律规则。选项C说法对的。按照规则内容的拟定性限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拟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委任性规则,是指具体内容尚未拟定,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拟定的法律规则。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七
19、条规定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机构制定”属于委任性规则。选项D说法对的。拟定性规则是指内容已经明确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无须再援引或者参照其他规则来拟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婚姻法第二十二条可直接合用,属于拟定性规则。10.某市政府为缓解拥堵,经充足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做出车辆限号行驶的规定。但同时明确,接送高考考生、急病送医等特殊情况未按号行驶的,可不予处罚。关于该免责规定体现的立法基本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不准确的?()(2023年卷一单选第10题)A.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B.民主立法C.注重效率D.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答案】C【考点】立法的基本原则【解析】立法原则是指导立法主体进行
20、立法活动的基本准则,是立法过程中应当遵守的指导思想,涉及合宪性与合法性原则,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原则,民主立法原则和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原则。选项A说法对的。立法应当尊重社会的客观实际状况,根据客观需要反映客观规律的规定,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立法工作。为治堵而限行,因特殊状况而免罚,充足的反映了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原则。选项B说法对的。立法应当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规定,确认和保障人民的利益;应当通过法律规定,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应具有开放性,透明度,立法过程应坚持群众路线。“经充足征求广大市民意见”体现了民主立法原则。选项C说法错误。效率并非立法活动
21、的原则,立法活动应当谨慎,充足考虑各方面的利益,意见与建议,注重公平正义。因此,相对于效率来说,更注重公平。选项D说法对的。在立法中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恰当解决各种关系,注意各方面的平衡;应高度重视立法的技术和方法,提高立法质量。本题中,市政府既以坚持车辆限号行驶的规定为原则,又以接送高考考生、急病送医等特殊情况未按号行驶的,可不予处罚为例外的灵活性规定为补充,充足的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立法原则。11.协议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规定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规定其承担侵权责任。”该条款规定了下列哪一
22、类法律现象的解决原则?()(2023年卷一单选第11题)A.法律位阶的冲突B.法律责任的免去C.法律价值的冲突D.法律责任的竞合【答案】D【考点】法律责任的竞合【解析】选项A错误。法律位阶,是指每一部规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体系中的纵向等级。下位阶的法律必须服从上位阶的法律,所有的法律必须服从最高位阶的法。法律位阶的冲突指不同位阶的法之间产生冲突,通常按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来解决。本题没有提及不同位阶的法的冲突,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选项B错误。法律责任的免去,也称免责,是指法律责任由于出现法定条件被部分或所有地免去,重要涉及时效免责、不诉及协议免责、自首、立功免责和履行不能免责等。本题只描述了
23、法律责任的竞合,并没有提及免责的情况,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选项C错误。法的价值冲突指法的价值之间的抵触与冲突,重要涉及:(1)个体之间法律所认可的价值发生冲突,例如行使个人自由也许导致别人利益的损失;(2)共同体之间价值发生冲突,例如国际人权与一国主权之间也许导致的矛盾;(3)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价值冲突,如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冲突。解决法的价值冲突的方法涉及价值位阶原则,个案平衡原则和比例原则。本题只提及法律责任的竞合,没有提及法的价值问题,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选项D对的。法律责任的竞合,是指由于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导致两种或两种以上法律责任的产生,而这些责任之间互相冲突的现象。本题属于因当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国家 司法考试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