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串讲笔记1.doc
《2023年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串讲笔记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串讲笔记1.doc(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一节 公民、劳动和社会保障公民对国家的第一需要是基本生活的安全保障,公民应有的最基本权利是劳动权和基本生活保障权。劳动权和保障权属于社会法范畴。一、公民与劳动(一)公民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二)劳动劳动产生劳动力,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它具有如下明显特性并引起相应的社会问题:(1)劳动力与劳动者不可分割。(2)劳动力是生产要素。
2、具有商品属性;劳动力是特殊商品。(三)劳动者1劳动者的定义劳动法意义的劳动者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公民。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国家的相应义务,具体内容涉及:(1)国家的义务和责任。国家负有保障公民劳动权的义务和责任,其具体内容涉及: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发明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2)公民的劳动义务和责任。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公民的光荣职责,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3、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四)劳动权1公民劳动权的定义劳动权是公民权利的基石。公民劳动权即公民劳动义务和劳动权利的统一。具体内容如下:就业权,即获得职、业培训、工作岗位、劳动报酬和社会福利的权利;结社权,即建立、加入和退出劳动者组织的权利;参与权,即参与公司管理和分享公司利润的权利。2公民劳动权的意义劳动权是公民权利的基石。公民劳动权及公民劳动义务和劳动权利的统一。具体内容如下:1.就业权2.结社权3.参与权.学习和研究公民劳动权的现实意义在于,将就业问题提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样一个全局性的高度来结识,加强劳动法制建设,净化法制环境,明确国家、政府、公司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做到在任何
4、时期和任何条件下都能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二、公民与社会保障(一)社会风险风险即不可预见的事件和该事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社会风险即概率最大的、人人都也许碰到的风险。(二)生存权1定义生存权即维持人的生存的基本权利,涉及生命权、健康权、劳动权等。生存权应当是人们生来就有的权利。生存权是人权革命的产物。2生存权是人权革命的产物(三)保障权1定义保障权即当公民基本生活碰到风险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帮助的权利。2保障权产生于宪法时代贝弗里奇设计了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因而被称为“福利国家之父”。第二节 公民劳动权一、我国公民劳动权的重要内容我国公民的劳动权涉及公民就业权、劳动
5、者结社权和职工参与权。(一)公民就业权公民就业权的重要内容。劳动者享有:(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休息休假的权利;(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7)提请劳动争议解决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如抵制不合法辞退。公民就业权的社会意义。(1)劳动和就业是公民的权利,由此提出国家和政府促进公民就业的责任,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改变和动摇。(2)上述权利各自独立,互相依赖,共同构成公民就业权,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也许导致不完善的就业,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特别是在灵活就业的情况下。(3)用人
6、单位也具有保障公民就业权利的义务和责任。(4)公民在就业过程中需要履行如下义务:完毕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保守公司商业秘密,遵守职业道德。(二)劳动者结社权劳动者结社权的重要内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1工会与劳动者结社权工会是劳动者的组织。工会具有代表功能,可以通过集体谈判和集体协议将分散的劳动者和个体雇员变为集体组织,由此产生工会的经济影响和政治影响。工会还具有规范功能,其自身规则和集体协议对雇员行为和公司行为发生重要的影响。工会具有教育和训练功能。工会具有服务功能,可向会员提供法律、经济、社会交往和社会保
7、障的服务。2职工大会与劳动者结社权职工大会不同于工会,它仅代表本公司职工的利益。劳动者结社权的意义在于:(1)雇主和雇员在法律上具有平等地位,但在事实上经常出现不平等现象。(2)劳动者组织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对话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组织保障,也是工业民主的组织形式。(3)劳动者组织是向劳动者提供教育和帮助的组织。(三)职工参与权职工参与权的重要内容是:职工参与,即职工参与公司管理和分享公司利润。职工参与是建立现代公司组织结构和公司文化的法律依据。1职工参与管理职工参与公司管理的意义在于:(1)保障职工知情权。(2)参与机制由信息分享、平等协商和有效结果三个要素构成。(3)职工参与公司管理所
8、涉及的内容是那些与职工利益密切关联的事务。2职工参与分派职工分享公司利润的意义为:(1)坚持按劳动和按生产要素分派的分派原则。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派。在这里作为分派要素的资本和技术涉及人力资本和技术运用的价值。(2)坚持多种分派方式,即一揽子薪酬计划。二、公民劳动权的国际挑战(一)社会条款之争社会条款即在国际贸易和投资协议里加入的,关于保护人权、劳动权和环境的内容。目的在于通过贸易制裁保证这些条件的实行。(二)体面的劳动体面的劳动需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保护公民劳动权利J促进公民就业;实行社会保护;开展政府、公司和劳动者之间的社会对话。三、公民劳动权的保障措施(一)促进就业
9、法1新的就业定义无论是常规就业还是灵活就业,只有具有如下三个条件才为就业:具有合法的劳动关系,如订立劳动协议;工作地安全卫生有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有保障2促进就业法促进就业法是国家帮助公民实现就业权的政策、法律和行政措施的总称。3我国促进就业法的重要内容(1)实行劳动预备制,即强化职业培训,以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提高青年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能力。(2)举办劳动服务公司。(3)创办再就业服务中心。(4)提供职业介绍服务。中国职业介绍机构涉及劳动部门举办的职业介绍机构(非营利),社会举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公益或营利),个人开办举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公益或营利)。(二)职业教育法1职业教育法概述职业教育法
10、是调整国家、社会和公民关于职业教育与培训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育与训练。3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是对劳动者进行技术等级考试和技术职称资格考评的法律制度。(三)经济裁人法1经济性裁人与公正裁人经济性裁人指因公司经营因素导致的裁人。经济性裁人指集体裁人,通过集体协商和对话的方式进行。经济性裁人的法律特性是:由于经营因素发生的雇主行为;非员弋二自愿;终止劳动关系。劳动法解决这个矛盾的下具是公正裁人。公正裁人是保护公民就业权的后置措施。2公正裁人的法律规定公正裁人由三个法律要素和诉讼保护构成。三个法律要素即合法理由、合法程序和合理补偿。(
11、1)合法理由裁人。实行经济性裁人的合法理由涉及两个方面:需要裁人的经济因素和具体理由;被裁人工的劳动能力和素质缺陷。(2)合法程序裁人。公正裁人应当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即提前告知与协商。(3)合理裁人补偿。被裁的员工有权得到适当经济补偿,即裁人补偿。不公正裁人诉讼。不公正裁人诉讼是指针对已经作出的或已经实行的裁人决定进行的起诉和解决。3我国裁人法律制度法律规定明确了下列问题:(1)公司可以依法裁人和解除劳动协议;(2)公司在作出裁人决定之前需要提前告知全体职下,并听取下会意见;(3)依法裁人需要支付法定经济补偿金。经济性裁人是市场竞争的客观现象,但它涉及到雇主和雇员的基本利益,是劳动立法中最
12、敏感的问题。第三节 公民保障权一、公民保障权立法(一)社会保障立法的开端公民保障权立法称为社会保障法。在1883年,德国颁布和实行了第一部医疗保险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立法。1935年,美国第一次正式使用“社会保障”一词,并颁布和实行了社会保障法。(二)社会保障进入宪法1945年联合国宪章强调生存权是基本人权。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明确规定;所有公民作为社会成员之一,都享有社会保障权。(三)全球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1952年6月28日,国际劳工局理事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第102号)。该公约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地规定了国家的社会保障义务:(1)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下列风险和提供津
13、贴疾病、失业、老龄、工伤、生育、遗属和家庭;(2)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的群体及该群体在所有人口中的比例;(3)社会保障待遇定期支付原则及与工资的替代率,非本国公民同等待遇;(4)社会保障制度由政府监督,按照法定标准由雇主和工人联合会实行管理;(5)建立社会保障司法制度,以保证公民诉权。(四)与公司的社会责任在1995年召开的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社会规则”和的设想。全球协议中的社会规则涉及9项内容:(1)尊重和维护国际公认的人权;(2)不参与任何漠视和践踏人权的行为;(3)维护结社自由,认可集体谈判的权利;(4)消除强制劳动;(5)废除童工劳动;(6)杜绝就业和职业方面的任
14、何歧视行为;(7)应对环境挑战;(8)积极加强环境保护责任;(9)鼓励发展和推广无害环境的技术。(五)中国关于公民保障权的重要法律1954年,新中国颁布第一部宪法时即规定社会保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2023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二、公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一)养老保障1养老与社会保障2养老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养老保障已经通过了三个历史时期,即:(1)家庭保障时期;(2)国家保障时期;(3)社会保障时期。(二)健康保障(疾病和生育)1健康与社会保障健康即身心保持良好的适应状态。其中疾病治疗是中心环节。2健
15、康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健康保障已通过了三个历史时期:(1)家庭保障时期;(2)社会保障时期;(3)现代健康保障时期。全民保健,即由国家筹集资金和建立公立医院,向全体公民提供限度不同的保健服务和医疗救助。3中国的健康保障重要内容涉及:(1)国家基本医疗(涉及生育)保险;(2)公司补充医疗保险;(3)个人医疗储蓄(尚没有制度安排);(4)具有健康保障功能的其他制度。(三)失业保障1失业与社会保障公民就业安全已经成为需要加强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全局性问题。2失业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失业保障已通过了三个历史时期,即:(1)雇主保障时期,也称雇主补偿,由辞退雇员的雇主提供一次性辞退补偿金
16、;(2)国家保障时期,由政府举办的失业保险计划提供失业救济;(3)社会保障时期,由国家、雇主和社会共同建立失业保障体系, 3中国的失业保障1993年,中国颁布和实行了,以“国家失业保险为主和公司补偿为辅”的失业保险制度已经形成。(四)工伤保障1工伤和社会保障工伤也称职业伤害,涉及:(1)因突发性生产事故导致的工伤;(2)因工作环境因素长时间侵害工人健康导致的职业病。2工伤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工伤保障已通过了两个历史时期,即:(1)雇主保障时期,也称雇主责任。(2)社会保障时期。3中国的工伤保障工伤保险制度,涉及工伤待遇和职业病待遇;在2023年4月颁布并于2023年1月1日实行了工伤保险条例。一
17、个“社会统筹和公司责任”的工伤保险制度已经形成。(五)住房保障1住房与社会保障新加坡将住房作为养老保障的重要经济来源。德国向市民提供住房津贴。住房保障的内容涉及;资助购买住房、提供租房资金和免费福利住房。2住房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住房保障重要有三种模式:(1)家庭保障。(2)国家保障,即由国家提供福利住房;通常受益对象分两类,公务人员和穷人。(3)社会保障。3中国的住房保障中国住房福利计划涉及两个阶段,即劳动保险时代的福利住房分派制度和社会保险时代的住房公积金制度。(1)福利住房分派制度(19511994年)。(2)住房公积金制度(1994年至今)。住房公积金即用人单位和职工为住房存缴的储备金。
18、住房公积金是通过市场进行住房分派的福利制度。(六)最低生活保障1家庭与社会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也称家庭保障。家庭保障的内容涉及:维持基本生活的连续性钞票收入、住房和基本医疗。2最低生活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最低生活保障已经历了三种模式:(1)家庭保障,即由三代以上大家庭为其成员提供住房、基本生活、健康和教育的最低保障。(2)国家保障,即由国家福利计划向需要帮助的家庭提供钞票、住房、医疗和教育的帮助。(3)社会保障,即由国家救助、公司补贴、家庭储蓄和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保障。3我国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指对收入低于本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提供物质帮助。广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涉及:(1)
19、支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发生各类灾情时政府和社会提供的赈灾救助款和物品;(3)其他各类为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提供的福利补贴。狭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仅指第一项,即支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提供生活物品。(七)特殊群体保护1妇女、儿童和老人社会保障重要内容为:(1)妇女就业保障;(2)妇女、儿童健康保障;(3)青少年权益保障;(4)老人权益保障,中国已经颁布和实行了老人权益保障法。2军人社会保障重要内容为:(1)现役军人保障,涉及现役军人的福利制度和抚恤制度。前者指各类福利保障,如退休金、公费医疗等;后者指军人死亡和伤残待遇。中国已经颁布和实行了军人伤亡保险条例。(2)退役军人保障,涉及退役
20、军人的就业安顿和生活安顿,如中国已经颁布和实行的军人退役医疗保险。(3)军人家属保障,涉及地方政府对军人家属提供的优抚待遇和军队对随军家属提供的保障待遇,如中国已经颁布和实行的随军家属失业津贴条例。3残疾人社会保障残疾人社会保障指国家为保证残疾公民基本生活提供帮助的保障制度。重要内容涉及:(1)对残疾人的帮助,涉及钞票津贴;(2)教育保障;(3)就业优先政策;(4)医疗救助及康复服务;(5)法律援助,以及在社会文化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保障。第二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基本原理第一节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定义、特性和内容一、法的定义、特性和内容(一)法的本质与定义“法”和“律”的定义。法即人们关于正直、
21、公平、统一的理念,律即实现这种理念的途径。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基于统治阶级意志制定和认可的、依特殊程序制定的、依托国家强制力保障实行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二)法律的特性法律具有如下特性:(1)是统治阶级意志和社会共批准志的反映;(2)法律配置资源的方法是规定人对物的所有权及相应权利翱义务,由此维系和稳定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3)法律规范的公平性建立在法律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的互相依托关系上;(4)法律的科学性在于其假定、解决、制裁的内在逻辑关系;(5)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则,最终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行。(三)法律的内容和体系基于宪法而形成的法律体系,涉及行政法、民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法和国际法
22、七个组成部分,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属于社会法部门。二、劳动法的定义、特性和内容(一)劳动法的定义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不是个体劳动而是社会性劳动,即发生在一定劳动关系状态下的劳动。劳动法的本质,即通过保护公民的劳动权来维护平等、公正与协调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劳动法的特性劳动法不同于民法和其他法律的重要特性如下:(1)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即用人单位和职工之间的社会关系。(2)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合法的、有偿的、具有职业性的劳动。(3)协调劳动关系的法律工具具有不完善和潜在性特点,因此变更和解除环节相对活跃。(三)劳动法的内容和体系1劳动
23、法的内容劳动法作为协调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其内容重要由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机制和劳工标准两个部分构成。涉及:(1)宪法原则。(2)劳工标准与劳工权益。(3)协调机制。 (4)工业民主。(5)诉权保护。2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1)国家劳动立法的基本原则、劳工标准、法律责任和争议解决等;(2)集体劳动立法,涉及集体劳动关系、集体谈判和集体协议;(3)个体劳动立法,涉及劳动协议的订立、变更、解除和终止。我国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颁布,1995年1月1日生效。(四)劳动法的功能和地位劳动关系的功能:(1)保障公民劳动就业和相关合法权益;(2)协调劳动关系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自考 劳动 社会保障 串讲 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