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逄锦聚)(共71页).doc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共7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逄锦聚)(共71页).doc(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名词解释1、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但在一定条件下(如给予所有者一定的经济利益)和一定期限内他实际上占有生产资料;支配,是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2、所有权 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
2、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所有权和所有制是相互联系的,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内容。3、产权(02年,名解) 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又称财产权利、财产权。 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以及派生的“三权”转让权、收益权、处分权。 产权的基本特征有:
3、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权能结构); 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4 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5、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07名解,3分)(基本关系) 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
4、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共同点: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区别: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经
5、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6、制度创新 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排。 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利润。 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制度均衡,又到新的创新在经济学中,制度创新主要是就经济体制而言的。7、生产力P23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包含三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人的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但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建筑物等,其中最终于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并发挥着越来
6、越大的作用。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科学、合理的生产组织或新的制度安排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8、生产关系P16 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包含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就系统的组成因素看,既包含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含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生产关系与与生产力是对立的统一体,生产关系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9、生产方式P27 人们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这种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称为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包
7、括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它包含人类社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性质。 一定的生产方式总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五种生产方式。二、简答题1、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 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2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
8、,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二、生产与交换的关系:1 生产决定交换,表现在: 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商品生产对应商品交换,非商品生产对应非商品交换。 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交换的广度和深度是由生产过程中分工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的。2 交换决定着生产,表现在: 在生产进行之前,首先要进行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交换,否则生产无法进行,产品的交换也是这样; 在生产出某种产品后,需要进行产品交换或商品交换。 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1
9、分配有两种:一种是产品的分配,另一种是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即资源的分配。这两种分配与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2 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 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 分配的方式也是由生产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过程中的地位。3 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资源的分配)决定着生产。4分配对生产也具有决定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结果的分配,它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2、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21(05年简答,7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权利
10、有如下规定:第一,所有权表现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人对物的这种意志关系,最初可能是作为一种习惯和传统被人们自觉遵守和维护,之后,在财产冲突的作用下,才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作为一种权利保护起来。第二,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不否认所有权中体现的人和物的关系,而是要从人和物的关系中揭示出人与人的关系,财产权利,只能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才存在。第三,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财产主体必须作为财产的承担者,通过一定的经济交往过程,使财产权利得以实现。3、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P271 含义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
11、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包含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它包含人类社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性质。 一定的生产方式总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2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它的这种发展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而与生产力比较,生产关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表现为相当稳定。另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如何,决定或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12、的发展状况,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物质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经济规律。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4、个人分工和社会分工的区别(07简答,P24,不是课后题)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一、名词解释1、商品P35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商品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2、商品经济P32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
13、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发展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产生条件:必要条件社会分工、,决定性条件生产资料分属不同的利益主体,剩余产品的出现。3、交换价值P35(06名解,3分) 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交换价值是相对的,不同交换对象有不同的交换价值,且因时因地的发生变化。4、价值P35 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任何商品都有使用价值
14、,但只有当其作为商品时才有价值,因此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5、抽象劳动P37(00名解,2分) 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P40(03名解,3分)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两种定义:第一种含义是在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之间形成的,它涉及的是同种商品生产上的劳动耗费。第二种含义是指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
15、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7、劳动生产率P41 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两种表示方法:1、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2、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 产品量 / 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无论劳动生产力怎样变,同一劳动相同时间创造的价值量不变。8、价值规律P47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此为基础进行商品的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因此是
16、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 价值规律具有三大作用: 调节作用,指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刺激作用,指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价格。 分化作用。指价值规律作用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背离价值的运动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种现象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因为:(1)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始终以价值为基础的。(2)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价格的涨落会相互抵消,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等的。(3)价格变动也会影响供求关
17、系,在价格的不断波动中,使供求关系趋于平衡,从而使价格接近价值。9 市场经济P45(04简答,14分,市场经济的特点) 市场机制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 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较高阶段,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机制时,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10 资源配置P45 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生产性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 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分配使用各种有限的资源就成为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在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有
18、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方式。 计划资源配置方式:含义:指计划机制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通过计划机制发挥作用来实现资源配置。基本特征:直接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掌握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权;掌握企业经营活动的决策权。计划经济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信息传导通过行政渠道纵向实现。企业责任只是完成计划指标,动力来源于外部。 市场资源配置方式:含义:指市场机制站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来实现资源配置。基本特征:直接决策者是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横向联系,形成总体的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价格与竞争机制进行调节对市场主体约束、刺激;使资源有效利用。优势:市场自发调节,自动实现资源
19、的优化配置。局限:难以自动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和目标。造成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失衡。对于外部不经济的调控显得乏力。刺激生产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和资源浪费。 10、使用价值P35 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同一种商品可兼有多种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等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它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针对生产者自己有用,而是针对他人、针对社会有用的。必须让渡给他人才能进入消费。 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而不是社会生产关系。11、具体劳动P36 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
20、进行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性的范畴。12、价值量P39(98论述20分,02辨析3分)98论述:论述商品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02辨析:商品价值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因此劳动者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其所生产的商品价值,这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商品生产者不利。 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 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3、个别劳动时间P39 各个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 由个别劳动时间形成的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14、复杂劳动P42 指需要经过
21、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 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计算价值量的时候,其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可以多倍于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转换为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是在反复的交换中自发形成的。15、简单劳动P42 指不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就能胜任的劳动。 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区别不是由自然或生理条件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条件,主要是由社会分工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别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决定的,衡量标准是相对的。二、简答题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01简单,7分)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质。 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具体形态
22、考察的劳动,它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抽象掉生产商品劳动的具体形式,则所有劳动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它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则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只有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民的劳动产品不用来交换,
23、他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理论意义: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它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2、怎样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重点!)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是在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经济学 逄锦聚 7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