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自考人力资源05963绩效管理复习资料.doc
《2023年江苏自考人力资源05963绩效管理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江苏自考人力资源05963绩效管理复习资料.doc(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绩效管理第一章 绩效管理概述第一节 绩效和绩效管理一、 绩效的概念与特性(一) 不同学科视角下的绩效 管理学,绩效是组织盼望的结果,是组织为了可以达成其目的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涉及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 经济学,绩效和薪酬是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对等承诺关系,绩效是员工对组织的承诺,而薪酬是组织对员工的承诺。 社会学,绩效意味着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社会分工所拟定的角色承担他的那一份职责。(二)目前关于绩效的几种观点1 结果绩效论,绩效就是结果,将绩效解释成“工作结果”或“产出”。代表人:伯纳丁、凯恩。2 行为绩效论,绩效就是行为,将绩效解释成“工作行为”或“过程”。代表人:墨菲、坎贝尔。此外,
2、鲍曼和莫托维德罗提出了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3 统一绩效论,绩效是结果和行为的统一体,把绩效理解涉及“工作结果”和“工作行为”。 绩效,是指具有一定素质的员工围绕其任职的职位,为完毕或卓越地完毕所负责任,而达成的不同阶段成果,以及在实现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三)绩效的特性1 多因性,是指员工或组织绩效的优劣并不取决于单一的因素而是受制于主客观多种因素。v 一个员工的工作绩效是激励、能力水平和环境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2 多维性,是指对于绩效的评价与分析应当从多个角度和方面进行,这样才干得到有关绩效的真实评价。v 绩效评价时应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三个方面。3 动态性,是指绩效不是
3、一成不变的,由于员工的激励状态、技能水平和环境因素的变化,绩效也是会改变的。二、 绩效管理的内涵和特点(一) 绩效管理的内涵 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目的与如何实现目的上所达成共识的过程,以及促进员工达成目的的管理方法和促进员工取得优异绩效的管理过程。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改善与提高组织绩效水平。(二) 绩效管理的特点1 目的导向(绩效管理是一种目的导向的管理方法)2 强调发展(是一个强调发展的过程)3 以人为本(让员工参与组织管理)4 系统思维(是一个系统,不是简朴的环节)5 注重沟通(在绩效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 绩效管理的目的和作用(一) 绩效管理的目的1 战略目
4、的2 管理目的3 开发目的4 信息传递目的5 组织维持目的6 档案记录目的(二) 绩效管理的作用1 对公司的作用 奠定公司战略目的实现的基础; 增强公司计划管理的有效性; 提供公司价值发明循环的动力; 建设公司文化的有效工具。2 对员工的作用 使员工获得工作状况及业绩反馈; 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促进员工能力提高和职业发展。3 对管理者的作用 帮助管理者实现管理目的; 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技能; 节约管理者的时间。四、 绩效管理的典型模式(一) “德能勤绩”式(二) “检查评选”式(三) “共同参与”式(四) “自我管理”式第二节 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一、 国外绩效管理发展历史(一) 绩效管理思想的演
5、变1 观点一 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系统2 观点二 绩效管理是管理雇员绩效的系统3 观点三 绩效管理是组织绩效管理和雇员绩效管理相结合的体系(二) 绩效管理应用的发展1 成本绩效管理时期2 财务绩效管理时期3 绩效管理创新时期二、 中国绩效管理发展历史1 第一阶段:奖勤罚懒(20世纪60、70年代)2 第二阶段:主观评价(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3 第三阶段:德能勤绩(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4 第四阶段:科学考核(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第三节 绩效管理的体系一、 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1 绩效计划2 绩效实行3 绩效评价4 绩效应用5 绩效改善二、 绩效管理的关键决策1 评
6、价什么(评价指标、指标权重、目的值)2 评价周期3 谁来评价(评价主体)4 评价方法5 评价结果运用三、 各级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一) 人力资源部的角色和职责(二) 高层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三) 一线经理的角色和职责(四) 主管人员的角色职责(五) 员工的角色和职责四、 优秀绩效管理系统的特性1 绩效管理发生作用的机制是通过恰当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积极性,以充足运用组织的内部资源并提高员工的能力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绩效,从而促进部门和组织绩效提高。2 建立激励机制要考虑公司员工的成熟度,正激励和负激励要平衡使用,不能走极端。3 是站在公司战略发展的绝度来设计的,绩效管理不仅促进了组
7、织和个人绩效的提高,并且绩效管理还能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导向,能使个人目的、部门目的和组织目的保持高度一致。4 站在提高组织和个人绩效的角度来设计的,绩效考核工作仅仅是绩效管理工作的一个环节,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结果应用等方面都是绩效工作的重要环节。5 系统的绩效管理需要具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具体涉及:公司的基础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公司公司文化健康,公司发展战略清楚,组织结构适应公司发展战略,岗位权责明晰,薪酬体系能实现公平目的和激励作用,公司预算核算体系完备。6 系统的绩效管理需要公司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公司决策领导对绩效管理有一定的结识,注重绩效辅导和绩效沟通环节。7 绩效考核注重结果考
8、核和过程控制的平衡,对过程控制有实质有效的办法,有相对科学的方法来设定组织的绩效目的,能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接受。8 绩效管理注重管理者和员工的互动及责任分担,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提高工作积极积极性,激励员工自我培养、开发、提高能力素质,进而提高个人和组织绩效。9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对人的尊重,鼓励创新并保持组织活力,使员工和组织得到同步成长。第四节 绩效管理的误区一、 绩效管理的结识误区(一) 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1 绩效考核的概念绩效考核,又称绩效考评、绩效评估或绩效评价,是指根据公司的经营目的,对员工个人或小组的工作状态及结果进行考核与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反馈的过程。2 绩效考
9、核与绩效管理的联系与区别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一个重要环节。3 实现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的转化四个条件:(1)实行战略管理;(2)形成合理的组织体系;(3)拥有扎实的管理基础工作;(4)具有绩效导向的公司文化。(二) 决策者对绩效管理重视不够(三) 管理者认为绩效管理只是管理者单方面的事情(四) 员工对绩效缺少理解二、 绩效管理的实践问题(一) 人力资源经理和直线经理定位不明(二) 绩效管理与战略目的相脱节(三) 绩效指标缺少科学性(四) 过度关注公司短期绩效而忽视长期绩效(五) 忽视绩效面谈和绩效反馈(六) 绩效评估结果没能得到切实的运用第二章 绩效管理的基础第一节 绩效管理的
10、一般理论基础一、 控制论 重要思想v 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形成伺服机构理论(即自动控制理论),控制论在此基础上产生;1948年诺伯特维纳发表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控制论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v 控制论认为,无论是自动机器还是神经系统等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反馈对系统的控制和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控制论的核心问题。 对绩效管理的影响v 绩效管理是一个控制系统。一方面表现为员工、部门、组织绩效因果链中前一环节对后一环节的控制。v 控制论对绩效管理最重要的作用表现为:通过控制活动能提供用来调整目的与手段的反馈信息,在具有既定目的和既定的达成目的计划的情况下
11、,控制职能包含着度量实际情况,把他们同标准对比,传出能用来协调组织活动,使之集中于对的方向并有助于达成动态平衡的信息。v 公司组织目的的实现必须依赖反馈控制原理,不断将公司目的执行的结果与既定目的相比对并调整公司组织活动不脱离原目的方向,这就是绩效管理可以控制公司组织战略目的实现的基本依据。二、 系统论 重要思想v 卡斯特在系统理论和管理中提出,认为应当以系统为基础来研究管理,强调任何组织都是由若干子系统所构成。公司的经营系统可划分为战略子系统、协调子系统和作业子系统等。v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一方面把公司当作是一个大的系统,公司管理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另一方面公司组织是一个开放系
12、统,同周边环境不断的进行信息、能量和物质交流;三,管理必须从公司组织整体出发考虑和评价问题。【公司是一个大的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二级系统,绩效管理是三级系统】 对绩效管理的影响v 系统论具有集合性、层次性和相关性,对绩效管理有着不同的影响。v 系统论对绩效管理的影响重要体现在: 有助于我们从完整、系统、全面的角度分析和研究绩效管理; 有助于我们研究绩效管理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及互相影响; 有助于我们从战略的角度对绩效管理进行全面研究,准拟定位绩效管理在公司整体中的位置及公司总体目的的关系。v 在系统论的影响下,绩效管理具有的新特性:整体性、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三、 信息论 重
13、要思想v 20世纪2023代,申农和维纳从通信和控制的角度提出了信息的概念。从通信的角度,信息是人们对事物的不拟定性的减少或消除;从控制的角度,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解活动时,与外界互相作用、互相互换的内容。v 信息论认为,现代化的公司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在整个系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贯穿着两种流动:一种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流动,另一种是随之产生的大量数据、资料、指标、图纸、报表等信息的流动。 对绩效管理的影响v 绩效管理过程是一个信息过程,影响表现为:v 绩效结果与目的信息的比对过程(绩效管理对信息的规定,可以归结为及时、准确、合用、经济); 过程监控中的绩效信息的反馈过程(绩效管理系统的一个基本
14、规定就是信息反馈); 绩效信息在绩效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信息沟通过程(信息论的基本原理在绩效管理的应用有助于在绩效管理中形成一种信息优势)。第二节 绩效管理的直接理论基础一、 目的管理理论 基本思想v 20世纪50年代,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书中提出了目的管理理论,即“目的管理及自我控制”。v 目的用来作为管理制度的基础,是“目的管理与自我控制”、“成果按实现目的所作奉献来评价”,这就是德鲁克目的管理的中心思想。v 基本思想: 公司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的,公司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的对下级进行指导,并以此来保证公司总目的的实现。 目的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同
15、的目的,拟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奉献的准则。 每个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的就是公司总目的对他的规定,同时也是这个公司管理人员或工人对公司总目的的奉献。 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的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以所要达成的目的为依据,进行自我控制,自我指挥,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公司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评估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目的进行的。 与绩效管理的关系v 绩效管理的过程特别是绩效计划阶段包含目的管理。20世纪80年代曾经进入以“目的管理”为核心的时期。采用目的管理的方式进行绩效管理最核心的内容是:如何制定恰当的目的并科学地对目的完毕情况进行评价。v 目的管理的实行离不开绩
16、效管理。在目的管理的实行过程中,绩效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绩效管理,才干评估目的的进展情况,并制定相应措施,行使管理的控制职能,促使个人目的的完毕,从而实现组织的整体目的,达成目的管理的规定和效果。进行目的管理就必然进行绩效管理,目的管理为绩效管理提供可行性论证。二、 目的设立理论 基本思想:v 美国马里兰大学爱德温洛克和休斯于1967年提出“目的设立理论”,认为目的自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的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的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的。它探讨了目的具体性、挑战性和绩效反馈的激励作用。目的设立理论指出明确
17、的目的能提高绩效,一旦接受了困难的目的,会比接受容易的目的带来更高的绩效,反馈比无反馈带来更高的绩效。v 目的激励:就是使需要转化为动机,再由动机支配行动以达成目的的过程。v 目的设立理论与目的管理理论对比:两者都提倡具体的目的和绩效反馈;不同之处在于参与的问题:目的管理极力主张参与,运用参与的重要好处在于,它引导员工建立更困难的目的,而目的设立理论表达给下属指定目的效果同样好。 与绩效管理的关系v 中心思想:目的的明确性和目的实现的难度会对组织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尚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因素产生影响,涉及:对目的的承诺、反馈、自我效能感、任务策略、满意感等。v 高绩效循环模型:综合的目的设定模
18、型。三、 激励理论 基本思想v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的核心理论,又是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内容;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v 初期的激励理论研究是对于“需要”的研究,涉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v 激励理论中的过程学派认为,通过满足人的需要实现组织的目的有一个过程,即需要通过制定一定的目的影响人们的需要,从而激发人的行动,涉及弗洛姆的盼望理论、洛克和休斯的目的设立理论、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等。v 激励理论分类: 需
19、要激励模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动机目的激励模式(弗鲁姆盼望理论,激励力=盼望值*效价) 权衡激励模式(亚当斯公平理论) 强化激励理论(斯金纳强化理论,运用注意:第一要按照员工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强化物;第二,及时的信息反馈;第三,奖惩结合,以正强化为主。) 与绩效管理的关系激励理论对绩效管理的实行有指导作用:(1)需要激励模式下,员工低层次需要满足后,高层次需要表现为希望知道自己绩效水平如何,希望自己的工作成绩得到公司的认可,超越自我实现价值,这些通过绩效管理才干实现,员工具有期待绩效管理的内心愿望;(1)动机目的激励模式下,我们在进行绩效管理,制定绩效目的时,既
20、不宜低,也不宜高,目的制定要适度;(3)权衡激励模式下,绩效目的事先沟通且可衡量,绩效管理体系严密,评估更能使员工感到公平,激发员工潜能;(4)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自身就是以绩效为基准的正强化,负强化过程。四、 成本效益理论 重要思想成本与收益理论重要内容:管理活动是一种价值产出,任何一项管理职能存在的意义在于此项管理活动正在或者即将为公司发明经济效益,即现实收益和潜在收益之和大于管理职能本能的成本。是一种量入为出的经济理念,前提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与绩效管理的关系v 成本收益理论具有:自利性、经济性、计算性特性。v 其对绩效管理的指导意义体现在:第一,就员工而言,配合绩效管理与抵触绩效管理均
21、可看作是员工与公司双方博弈时的不同决策,公司依据不同决策给与不同收益,员工能预见到的收益最大化应当是支持绩效管理。第二,就公司而言,绩效管理自身所发生的的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应当小于绩效管理多带来的现实收益与潜在收益之和,只有这样,公司才存在实行绩效管理的经济学理由。五、 组织公平感理论 基本思想v 组织公平感是组织或单位内人们对与个人利益有关的组织制度、政策和措施的公平感受。组织中的公平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为组织公平的客观状态;第二层面为组织公平感,即在组织中成员对组织公平的主观感受。员工的组织公平感重要来自三个方面:分派公平感、程序公平感和互动公平感。1 分派公平感,是指员工对组织报酬
22、的分派结果是否公平的感受。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了著名的公平理论即社会比较理论。影响员工公平感的因素重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实际绩效的绩效评估结果,涉及员工与自我投入的比较,即衡量评估结果是否与自己的付出相平衡;另一方面是基于绩效评估后员工所得的薪酬和晋升,涉及员工与别人或组织标准的比较,即个人得到的奖惩与别人或组织标准相比是否平衡。2 程序公平感,是指员工对用于做报酬决策的方法(即程序)是否公平的感受。莱文瑟尔提出了程序公平的六个标准:(1)一致性规则,即分派程序对不同的人员或在不同的时间应保持一致性;(2)避免偏见规则,即在分派过程中应当抛弃个人的私利和偏见;(3)准确性规则,即决策
23、应当依据对的的信息;(4)可修正规则,即决策应有可修正的机会;(5)代表性规则,即分派程序能代表和反映所有相关人员的利益;(6)道德与伦理规则,即分派程序必须符合一般可以接受的道德与伦理标准。 在绩效评估过程中,影响人们对评估过程公平性的结识有五个过程性因素:一是在进行评估之前要得到雇员的建议,在评估过程中也要规定采用雇员的建议;二是在评估过程中存在着双向交流;三是雇员有能力对评估过程或评估结果提出质疑或辩驳;四是评估者熟悉雇员的工作;五是采用的标准前后保持一致。3 互动公平感,互动公平也称人际关系公平,指的是个人所感受到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质量。分为两种:一是人际公平,重要指在执行程序或决定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江苏 自考 人力资源 05963 绩效 管理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