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江西省于都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江西省于都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西省于都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一定不能被看成质点的是( )A. 研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B. 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C. 研究从于都站开往赣州的一列高铁列车D. 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上螺旋桨的转动状况【答案】D【解析】A、研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航天飞机大小与轨道半径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故研究其公转时可以简化为质点,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平动的木箱各点的运动情况一样,能看着质点,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研究从于都站开往赣州的一列高铁列车,由于火车长度比路程小的多,可以忽略其大小,所以可以看作质点,故C不
2、符合题意;D、研究飞行中的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桨,不能看作质点,否则就没有转动了,故D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与其他因素无关。2. 一小球从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A. 5m,3m B. 4m,1m C. 4m,3m D. 5m,5m【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路程是物体通过的轨迹的长度;位移是从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等于初末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解:路程是物体通过的轨迹的长度,小球从4m高处下落的过程中通过
3、的路程为4m,而反弹到1m高处通过的路程是1m,故整个过程中通过的路程是5m位移是从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等于初末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故位移大小为41=3m故A正确故选A【点评】一定要真正理解位移是从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这是我们学习运动学公式时常用的物理量,是一个重点知识3. 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加速度恒定,在第7s内的初速度是2.6m/s,加速度是( )A. 0.46 m/s2 B. 0.37 m/s2 C. 2.6 m/s2 D. 0.43 m/s2【答案】D【解析】物体初速度为零,7s末的速度为2.6m/s,故加速度为,D正确4. 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有一滴
4、水自8m高的屋檐落下,而且看到第五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一滴水正好落到地面那么,这时第二滴水离地的高度是( )A. 2m B. 2.5m C. 2.9m D. 3.5m【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为:X1:X2:X3:X4=1:3:5:7,故第2滴水离地的高度为:,故选D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结合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规律进行分析求解;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为:X1:X2:X3:X4=1:3:5:7。5. 一个从地面上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为5s,两次经过
5、一个较高点的时间间隔为3.0s,则AB之间的距离是(g取10m/s2)( )A. 80m B. 40m C. 20m D. 初速度未知,无法确定【答案】C.考点:考查了竖直上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6. 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下,经t到达中点,则物体从斜面顶端到底端共用时间为( )A. B. t C. D. 2t【答案】C【解析】设斜面的总长度为,总时间为,则有:,综合两式得,故B正确,ACD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熟练运用比例法求解。7. 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0.1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在图中过程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6、) A. 0.25 m/s B. 0.2 m/s C. 0.17 m/s 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知,小球运动的路程:s=6cm-1cm=5cm=005m,运动时间:t=s3=03s,小球的运动速度:v=xt00503017m/s故选C。考点:平均速度【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从图中得出准确的路程和时间是本题的关键。8. 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A. 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B. 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C. 时刻t3-
7、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D. 时刻t4-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答案】C【解析】底片上每小格宽度s,曝光时间为t下面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上面物体t2时刻速度v;A错误;时刻t1两木块速度不同,故B错误;t3时刻的速度v2=v;v3=v;t4时刻的速度v4=v,可见在此时间内必有一时刻两物体速度相等,C正确,D错误故选C.9. 某质点作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关系式为v =(2t + 4)m/s ,则对这个质点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A. 初速度为4 m/sB. 加速度为2 m/s2C. 在3s末,速度为10 m/sD. 前3s内,位移为30 m【答案】ABC【解析】:根据
8、运动学公式得,初速度为4 m/s,A正确;加速度为2 m/s2,B正确;在3s末,瞬时速度为=10 m/s,C正确;位移m,D错误。10. 在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一定在变化B. 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则物体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 加速度不为零,物体速度可能为零D. 物体加速度为正,速度变化可能为负。【答案】AC【解析】A、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物体有加速度时,速度一定在变化,故A正确;B、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则物体也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故选项B错误; C、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时,速度可能为零,例如自由落体运动的开始时刻,或竖直上
9、抛到达最高点时刻,故C正确;D、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为正,则速度变化量方向为正,故D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率,但又由受力与质量决定,此外采用举例子的办法确认选项的对错是很好的办法。11. 如图所示是物体A、B运动的x一t图像,由图可知( )A. 从3s后,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B.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C. 在5s内两物体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D. 5s内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答案】AB【解析】A、图象的斜率速度,从第起,两物体运动方
10、向相同,为正方向,图象A的斜率大,说明A的速度大,故A正确;B、A从坐标原点开始运动,B从5m位置开始运动,不是同一位置出发,故B错误;C、在5s内,A的位移为10m,B的位移为5m,故位移不同,平均速度也不同,故C错误,D正确。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纵轴截距表示出发点坐标,横轴截距表示开始运动的时间。12. 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轴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 )A. 甲、乙在t=0s到t=1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 B. 乙在t=0到t=7s之间的位移为零C. 甲在t=0到t=4s之间做往复运动D. 甲、乙在t=6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答案】BD【
11、解析】试题分析:在到之间,甲始终沿正方向运动,而乙先沿负方向运动后沿正方向运动,故A错误;根据速度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t轴上方的“面积”表示位移是正值,t轴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是负值,则知在到之间乙的位移为零,故B正确;在到之间,甲的速度始终为正值,说明甲一直沿正方向做单向直线运动,故C错误;根据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知,甲、乙在时的加速度方向都沿负方向,方向相同,故D正确。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名师点睛】本题应抓住速度时间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进行分析。视频二实验题13. 如图,为测量做匀加速
12、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的挡光片A、B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二者间距为d。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挡光片先后经过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小车加速度a=_。(用b、d、t1、t2表示)【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小车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可利用平均速度表示通过时的瞬时速度,所以前后通过的瞬时速度分别为,由考点:考查加速度的测量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明确利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列公式求解14. 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
13、离如图所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根据纸带求出打计数点C、E时小车对应的速度分别为:vC_m/s;vE_m/s;根据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a_m/s2(结果保留三位小数)【答案】 (1). 0.479 (2). 0.640 (3). 0.801【解析】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 设A到B之间的距离为,以后各段分别为,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点睛: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
14、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三计算题15. 矿井里的升降机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上升运动,经过3s,它的速度达到3m/s;然后做匀速运动,经过6s,再做匀减速运动,经3s停止;求:(1)升降机上升的高度;(2)画出它的v-t图象。【答案】(1) (2)如图所示:【解析】(1)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则:代入数据得:;(2)升降机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本题也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求解上升的高度。16. 某有雾天气下,能见度为x36m。若汽车刹车时加速度为a6m/s
15、2(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为避免与前方停在路中的故障车相撞。(注:答案可用根号表示)(1)若不考虑司机的反应时间,汽车最多可以多大速度行驶?(2)若考虑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5s,汽车最多可以多大速度行驶?【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汽车到达故障车所处位置时,速度为零,此时汽车速度最大,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解得:;(2)设汽车最多以速度v行驶在司机的反应时间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汽车从刹车到停下通过的位移大小为由题,恰好不发生相撞交通事故时,则有,即:,解得,;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名师点睛】在司机的反应时间内,司机还没有刹车,汽车保持原来的状态运动本
16、题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要分析通过两个过程的关系列式17. 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答案】(1)(2)6.5 m【解析】(1)设经
17、过时间t,甲追上乙。甲的位移为x1=vt,乙的位移为 由位移关系有 将v=9m/s带入上式得:t=3s根据v=at,解得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为:a=3m/s2(2)在追上乙的时候,乙走的距离为x2 ,则s=20m-13.5m=6.5m所以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 18.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距离地面125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以14.3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m/s,问:(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g=10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2)【解析】(1)由=2gx1可得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为v1=60 m/s运动员打开伞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2ax2可求得运动员打开伞后运动的位移x2=125 m,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高度:x=x1+x2=305 m。(2)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1=6 s打开伞后运动的时间为:t2=3.85 s,离开飞机后运动的时间为:t=t1+t2=9.85 s。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运动员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规律,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难度不大 ASDFESAQ!#%FWQQ!QAaaazzx33456#$!%ASDFESAQ!#%FWQQ!QAaaazzx3345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