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名词解释归纳.docx
《2023年辽宁省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名词解释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辽宁省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名词解释归纳.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辽宁省特岗教师考试 教育学名词解释归纳2023年辽宁教招大部分考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教师招聘考试资讯。辽宁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辽宁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各省市的特岗题型中,名词解释都将是影响学生成败的关键。所以中公讲师对教育学的相关名词加以总结、概括: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重要指学校教育。3、制度化教育:重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4、普通教育:重要以升学为目的,
2、以基础科学知识为重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的,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重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8、教育结构:通常指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提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建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
3、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通过长期实践形成的。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所有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重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重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规定、别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15、多因素互相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
4、(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互相作用的结果。16、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减少,甚至永远无法补偿。1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18、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成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重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19、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
5、部因素。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20、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21、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性,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22、心理断乳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23、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盼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规定。24、培养目的: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拟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规定,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的。25、教学目的: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6、在完毕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成的规定或产生的变化结果。26、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27、德育:是培养学生对的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对的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对的的思想方法的教育。28、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29、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3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发明美的能力,培养他
7、们的崇高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31、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32、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的作用。33、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毕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毕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34、教师的人格特性: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解决人际关系的品质等。35、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互相关系,涉及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互相对待的态度。36、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37、课程类型:是
8、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考试大论坛38、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39、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拓展型课程经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40、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41、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可安排必修课,也可开设选修课。42、学校课程:是在具
9、体实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足运用本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43、课程目的: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成的预期结果。44、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45、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献。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规定。46、教材:
10、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涉及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47、课程实行: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成预期的课程目的的基本途径。48、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毕特定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的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49、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的、编订和实行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限度如何,以鉴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善课程的决策。50、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51、智力:一般指人们的结识的能力,即结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结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辽宁省 教师 考试 教育学 名词解释 归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