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一.docx
《2022年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专题讲座课程名称 :义务训练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解读主讲老师:王漫(北京训练学院副教授)我们对 2022 年课标的解读,既要关注到 2022 修订版课标与 2001 年试验稿的变化,捕获十年课改实践之体会教训在国家课程文件中的表达,也要关注两份文件中没有变化、十年来一以贯之的东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寻本讲座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进行解析;其次部分分类阐述义务训练阶段的课程目标及相应的教学要求,包括“识字写字 ”、“阅读 ”、“习作 ”,重点是“阅读 ”部分;由于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九
2、年一贯整体设计”,学校与中学有很多相通的东西, 不同学段的老师也应开阔思路,明白自己所教学段之前后学段的目标要求,本讲座没有把学校和中学分开论述;另外,由于“口语交际 ”与“综合性学习 ”两部分, 2022 修订版与2001 年试验稿的变化不大,限于本次讲座的时间,这里不再阐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寻一、从 “ 课程性质 ” 与“ 课程理念 ” 的高度把握语文教学1. 深刻懂得语文课程的“ 综合性、实践性”2022 课标在 “前言 ”部分,对 “课程性质 ”做出了新的阐述;第2 页开宗明义: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同时,把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
3、特点”一句放在这段话的末尾;中间一句话, 就是对 “基本特点 ”的详细说明 (“义务训练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同学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沟通,吸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种改动,把 2001 年试验稿中含糊其辞的地方明确化、清楚化了;2001 试验稿说的是: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句话的问题,一是把 “语文 ”与“语文课程 ”混淆在一起论述, 二是仍旧把 “工具性与人文性”作为习惯性的标签来给语文课程定性, 却又不好明说这就是语文课程的性质(由于这种说法在学术界早就遭到了质疑
4、);而 2022 课标的处理,明确告知我们: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综合性、实践性”;今后争论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时,要辞别“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套路,要从 “综合性、实践性”的角度来熟悉和分析语文课程教学的得失;从“ 工具性和人文性” 的论争中摆脱出来,广大老师应当清醒地熟悉到: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人文内涵;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就时刻体现着人文精神;要大力订正课改实践中,脱离语言文字、仅仅靠思想内容谈论人文性、在语言文字之外查找和培育人文精神的积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寻那么,所谓 “综合性、实践性”的详细内涵又是什么呢?1 / 6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
5、资料 - - - - - - - - -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在第 3 页最终一段,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留意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留意语文与生活的结合,留意学问与才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进展;”接着说 :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训练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同学在感爱好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育同学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的精神,应当积极提倡; ”从这段话的前一句,可以归纳出语文学习综合性的三个方面:才能训练点的综合、语文与生活的综合、三维目标的综合;再看课标20 页( “教学建议 ”部分)的论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寻(二)教学中努力表达语
6、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老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学问与才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 留意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支配教学活动,促进同学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寻重视同学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转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同学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同学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训练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同学的学习空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寻以上两段话中的第一段,再次阐发了 “综合性 ”的三个详细表现或要求;其次段话,
7、就是更详细地提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其中引人关注的,是提出了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寻在“评判建议 ”部分,课标再次强调(27 页):(四)突出语文课程评判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专题学习 ”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评判要表达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同学的语文素养;应留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留意学问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防止只从学问、技能方面进行评判;文档来自于网络搜寻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把握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实践性 ”,就是不要孤立地看待和进行阅读教学, 而是要留意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等其他教学内容的联系;留意三维
8、目标的整合;留意阅读与生活的联系;削减琐碎分析和过多的讲解,尽可能给同学供应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寻2.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2 / 6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2022 课标对语文 “课程基本理念 ”的阐述,继承了 一些细节上又有补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寻2001 试验稿的基本框架和思想,在(一) 全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 这是课程的根本目标“语文素养 ”是 2001 课标提出的重要概念, 它包括了传统语文教学强调的“语文才能 ”( 培养语感,进展思维,初步把握学
9、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才能、阅读才能、 写作才能、口语交际才能,正确地懂得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和新课改强调的“人文修养 ”(喜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同学和谐地进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乐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两方面的内涵;这里不再赘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寻(二)正确把握语文训练的特点 这里提出了语文训练的三条原就我们用三个关键词,帮忙老师们简要把握这三条原就:(1)人文内涵;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其对同学的熏陶感染作用,既强调主流的 “价值取向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表达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语文课程 标准 解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