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适应性反映。消除率(clearance,C):两肾在一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某物质完全清除(排出),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该物质血浆毫升数,成为该物质清除率。视野:用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空间范畴。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血压,约4-12cmH2O。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散在内分泌细胞所分泌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生物传递化学媒介。球-管平衡:无论肾小球过滤过率或增或减,近端小管重吸取率始终是占肾小球滤过率65%-70%,这种现象被称为球-管平衡。管-球反馈:
2、由小管液流量变化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现象被称为管-球反馈。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本上,假如细胞受到一种恰当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迅速一过性波动,这种电位波动被称为动作电位。阈值(threshold):能引起动作电位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刺激阈值。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过程,简称纤溶。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指动脉血管内血液对管壁压强。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萎缩引起吸气克制或吸气兴奋反射。又称黑-伯反射。涉及肺扩张反射和肺萎缩反射两种体现方式。肾小球滤过率(GFR):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3、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125ml/min)兴奋性: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能力。脊休克:指人和动物在脊髓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映状态现象。特异性投射系统: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神经通路称为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神经通路称为阈电位:能引起细胞膜中通道忽然大量开放并引起动作电位临界膜电位。血沉(ESR):普通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距离来表达红细胞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香率()简称血沉。微循环:是指循环系统在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某些。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乘以呼吸频率。胃肠刺
4、激:由存在于胃肠粘膜层、胰腺内内分泌细胞旁分泌细胞分泌,以及由胃肠壁神经末梢释放激素,统称为胃肠刺激。血红蛋白氧容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最大氧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容量。突触:一种神经元与其她神经元相接触,所形成特殊构造。基本代谢率(BMR):在基本状态下单位时间内能量代谢称为基本代谢率。内环境稳态:内环境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被称为内环境稳态。静息电位:细胞在未受刺激时(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壁电位差。负反馈: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信号能削弱控制某些活动。肺活量:指竭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最大气量。正常成年男性平均为3.5L,女性为2.5L。潮气量、补气
5、量和补呼气量之和。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比例,称为射血分数。肾糖阈:当血糖浓度达180mg/100ml时,有一某些肾小管对葡萄糖吸取已达极限,尿中开始浮现葡萄糖,此时血浆葡萄糖浓度称为肾糖阈。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能合成并分泌某些天津腺垂体活动肽类激素,称为下丘脑调节肽。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除脑干后,动物浮现抗重力肌(伸肌)肌紧张亢进,体现为四肢伸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这一现象被称为去大脑僵直。视敏度:眼对物体细小构造辨别能力,称为视敏度。基本代谢:是指基本状态下能量代谢。所谓基本状态,是指满足如下条件一种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
6、、前夜睡眠较好、测定期无精神紧张,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体温正常。极化:细胞处在静息电位时,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为负,这种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状态,称为膜极化。期前收缩:正常心脏按照窦房结节律而兴奋和收缩,但在某些实验条件和病理状况下,假如心室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受人工或窦房结之外病理性异常刺激,则心室可以接受这一额外刺激,产生一次期前兴奋,由此引起收缩称为期前收缩。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和每分钟肺血流量Q之间比值(VA/Q)。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为0.84。内因子:是胃腺壁细胞分泌一种糖蛋白,它可与维生素B 12相结合,保护其不被消化液破坏,并增进维生素B 12
7、在回肠被吸取。渗入性利尿: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长,渗入压增高,妨碍了Na和水重吸取,使尿量增长现象。牵疼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体表部位感觉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疼痛。克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下降,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克制性突触后电位。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锁释放能量。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含氧量占氧容量比例。surfactant: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ii型细胞合成释放复杂脂蛋白混合物,以单分子层形式覆盖于肺泡液体表面一种脂蛋白。重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它分布于肺泡表面,可以减少表面张力作用。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
8、用下弹性组织可扩张性,容易扩张者,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不易扩张者,顺应性小,弹性阻力大。呼吸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神经细胞群。 氧解离曲线:表达氧分压与血红蛋白氧结合量或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关系曲线。血氧饱和度:即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氧含量和氧容量比值。时间肺活量:深吸气后以最迅速度呼出气体,测定第1、2、3,秒时呼出气体占总肺活量比例,为时间肺活量。它是一种动态指标。生理无效腔:每次吸入气体,一某些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细支气管此前呼吸道内,这某些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互换称为解剖无效腔,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互换这一某些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两
9、者合称生理无效腔。肺扩散容积:气体在0.133kpa(1mmhg)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气体ml数。中枢化感器:指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对脑组织液和脑脊液h浓度变化敏感化学感受器。可接受h浓度增高刺激而反射地使呼吸增强。 内呼吸: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气体互换过程。功能余气量:安静呼吸末尚存留在肺内气量。2,3-DPG:2,3-二磷酸甘油酸:它是红细胞无氧酵解产物,它浓度升高,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减少,氧解离曲线右移。oxygen capacity:氧容量,指100ml血液中,血液所能运送最大氧量。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呼吸:机体与外
10、环境之间气体互换过程。弹性阻力: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有对抗变形和弹性回缩倾向,这种阻力称为弹性阻力。胃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舒张。胃壁肌肉这种活动称为胃容受性舒张。房室延搁: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最慢。使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步兴奋,心房兴奋而收缩时,心室仍处在舒张状态。保证心房、心室顺序活动,和心室有足够充盈血液时间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是细胞处在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差。静息电位体现为膜外相对为正,膜内相对为负。形成条件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离子不均匀分布);安静时细胞膜重要
11、对K+通透。形成机制:K+外流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不消耗能量。特性: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膜两侧稳定电位差。动作电位AP概念: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本上发生迅速、可逆转、可传播细胞膜两侧电变化。动作电位重要成分是峰电位。形成条件:细胞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差;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通透性不同;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阈上刺激。形成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所致;动作电位下降支-K+外流所致。动作电位特性:产生和传播都是“全或无”式;传播方式为局部电流,传播速度与细胞直径成正比;动作电位是一种迅速、可逆电变化;动作电位期间Na+、K+离子跨膜转运是通过通道
12、蛋白进行。局部电位特点:级别性;可以总和;电紧张扩布。兴奋传播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可兴奋细胞兴奋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因而兴奋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边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方式传导,直径大细胞电阻较小传导速度快。有髓鞘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鞘纤维传导快。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传导是“全或无”式,动作电位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长而减小。神经在细胞间传递特点是 单向传递;传递延搁;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1、静息电位原理。在安静状态下,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细胞生物电活动基本。在细胞外液中Na+、Cl、Ca2+浓度要比细胞内液要高,细胞内液中K+、磷酸盐离子浓度比细胞外液要高,
13、这重要是由于质膜对各种物质选取性通透性和积极转运儿形成和维持。此外,安静时细胞膜对K+有较大通透性,对Na+、Cl、Ca2+也有一定通透性,而对其她离子通透性基地,故K+能以易化扩散形式顺浓度梯度移向膜外,而其她离子不能或很少移动。于是随着K+移出,就会浮现膜内变负而膜外正状态,即静息电位。可见,静息电位重要是由K+外流形成,接近于K+外流平衡电位。影响因素有:细胞外K+浓度变化;膜对K+和Na+相对通透性;钠-钾泵活动水平。2、动作电位产生原理。(1)锋电位上升支:细胞受刺激时,膜对Na+通透性忽然增大,由于细胞膜外高Na+,且膜内静息电位时原已维持着负电位也对Na+内流有着吸引作用-Na+
14、迅速内流先是导致膜内负电位迅速消失,但由于膜外Na+较高浓度势能,Na+继续内移,浮现超射。故锋电位上升支是Na+迅速内流导致。动力是顺电-化学梯度;天津市膜对Na+电导迅速增大,接近于Na+平衡电位。(2)锋电位下降支:由于Na+通道激活后迅速失活,Na+电导减少;同步膜构造中电压门控性K+通道开放,K+电导增大;在膜内电-化学梯度作用下,K+迅速外流。故锋电位下降支是K+外流所致。(3)后电位:负后电位普通认为是在复极时迅速外流K+蓄积在膜外侧附近,暂时阻碍了K+外流所致。正后电位普通认为是生电性钠泵作用成果。3、简述坐骨神经-腓肠肌变笨收到阈刺激后所经历生理反映过程。(1)坐骨神经受刺激
15、后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在原有静息电位基本上发生一次膜两侧电位迅速倒转和复原,是可兴奋细胞兴奋标志。(2)兴奋沿坐骨神经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边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方式传导,在有髓神经纤维是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纤维传导快且“节能”。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传导是“全或无”式,动作电位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长而减小。(3)神经-脊髓肌接头处兴奋传递。事实上是“电-化学-电”过程,神经末梢电变化引起化学物质释放核心是Ca2+内流,而化学物质Ach引起中板电位核心是Ach和Ach门控通道上两个亚单位结合后构造变化导致Na+内流增长。(4)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过程。是指在以膜电变化为特性兴奋过
16、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本收缩过程之间某种中介性过程。核心部位为三联管构造。有三个重要环节: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细胞深处;三联管构造处信息传递;纵管构造对Ca2+贮存、释放和汇集。其中,Ca2+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5)骨骼肌收缩: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池-终池Ca2+释放-胞质内Ca2+浓度增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原肌球蛋白变构,暴露出肌动蛋白上活化点-处在高势能状态横桥与肌动蛋白-横桥头部发生变构并摆动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节缩短。肌肉舒张过程与收缩过程相反。由于舒张时肌浆内钙回收需要钙泵作用,因而肌肉舒张和收缩同样是耗能积极过程。4、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及特点。
17、当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至神经末梢时,引起接头前膜电压门控性Ca2+通道开放-Ca2+在电化学驱动力作用内流进入轴突末梢末梢内Ca2+浓度增长-Ca2+触发囊泡向前膜接近、融合、破裂、释放递质Ach-Ach通过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终板膜)并与后膜上Ach受阳离子通道上两个-亚单位结合终板膜对Na+、K+通透性增高- Na+内流(为主)和K+外流后膜去极化,称为终板电位(EPP)-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可以总和临近肌细胞膜去极化达成阈电位水平而产生动作电位。Ach发挥作用后被接头间隙中胆碱酯酶分解失活。特点:1单向传递2时间延搁3一对一关系4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影响。5、简述兴奋-收缩耦联基本过程
18、。(1)电兴奋沿肌膜和T管膜传播,同步寂寞肌膜和T管膜上L型钙通道。(2)激活L型钙通道通过变构作用(在骨骼肌)或内流Ca2+(在心肌)激活连接肌质网(JSR)膜上钙释放通道(RYR),RYR激活使JSR内Ca2+释放入细胞质;(3)胞质内Ca2+浓度升高引起肌肉萎缩。(4)细胞质内Ca2+浓度升高同步,激活纵行肌质网(LSR)膜上钙泵,回收胞质内Ca2+入肌质网,肌肉舒张,其中,Ca2+在兴奋-收缩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第三章 血液1、血小板有哪些功能。(1)对血管内皮细胞支持功能:血小板能对视沉着与血管壁,以填补内皮细胞脱落而留下空隙,另一方面血小板可融合入血管内皮细胞,因而她有维护、修复
19、血管壁完整性功能。(2)生理止血功能:血管损伤处暴露出来胶原纤维上,同步发生血小板汇集,形成松软血小板血栓,以堵塞血管破口。最后在血小板参与下凝血过程迅速进行,形成血凝块。(3)凝血功能:当粘着和汇集血小板暴露出来单位膜上磷脂表面时,能吸附许多凝血因子,使局部凝血因子浓度升高,增进血液凝固。(4)在纤维蛋白溶解中作用:血小板对纤溶过程有增进作用,也有克制作用,而释放大量5-HT,则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纤溶过程。第四章 血液循环1、简述一种心动周期中心脏射血过程。心脏从一次收缩开始到下一次收缩开始前时间,构成了一种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在每次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机械
20、活动均可分为收缩期和扩张期。但两者在活动时间和顺序上并非完全一致,心房收缩在前、心室收缩在后。普通以心房开始收缩作为一种心动周期起点,如正常成年人心率为75次/分时,则一种心动周期为0.8秒,心房收缩期为0.1秒,舒张期为0.7秒。当心房收缩时,心室尚处在舒张状态;在心房进入舒张期后不久,紧接着心室开始收缩,连续0.3 秒,称为心室收缩期;继而计入心室舒张期,连续0.5秒。在心室舒张前0.4秒期间,心房也处在舒张期,称为全心舒张期。普通来说,是以心室活动作为心脏活动标志。2、试述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1)静息电位1、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数值约:-90mV。2、形成机制(类似骨骼肌和神经
21、细胞):重要是K+平衡电位。(2)动作电位(明显不同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1、特点:去极过程和复极过程不对称,分为0、1、2、3、4期,总时程约200300ms。2、动作电位形成机制。内向电流:正离子由膜外向膜内流动或负离子由膜内向膜外流动,使膜除极。外向电流:正离子由膜内向膜外流动或负离子由膜外向膜内流动,使膜复极或超级化。0期:Na+内流(快Na+通道,即INa通道)接近Na+平衡电位。1期:K+外流(一次性外向电流,即I10)导致迅速复极。2期:内向离子流(重要为Ca2+和少量Na+内流,即慢钙通道又称L-型钙通道)与外向离子流(K+外流,即IK)处在平衡状态;在平台期晚期前者逐渐失活,后
22、者逐渐加强。平台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连续时间较长重要因素,也是心肌细胞区别于神经细胞和骨骼细胞动作电位重要特性。平台期与心肌兴奋-收缩耦联、心室不应期长、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关于,也常是神经递质和化学因素调节及药物治疗作用环节。3期:慢钙通道失活关闭,内向离子流终结,膜对K+通透性增长,浮现K+外流。4期:膜离子转运技能加强,排出细胞内和,摄回细胞外K+,使细胞内外各离子浓度梯度得以恢复,涉及Na+、K+泵转运(3:2)、Ca2+-Na+互换(1:3)和Ca2+泵活动增强。3、简述影响动脉血压因素。(1)心脏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时,搏出量增长使收缩压升高不不大于舒张压升高,脉压增
23、大;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重要使收缩压减少,脉压减小。因而,收缩压高低重要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多少。(2)心率:心率增长时,舒张压升高不不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减少不不大于收缩压减少,脉压增大。(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不不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减少不不大于收缩压减少,脉压加大,因而,舒张压重要反映外周阻力大小。(4)积极脉和大动脉顺应性:它重要起缓冲血压作用,当大动脉硬化时,弹性贮器作用削弱,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减少,脉压增大。(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比例:如失血、循环血量减少,而血管容量变化不能相应变化时,则体循环
24、平均充盈压下降,动脉血压下降。4、简述影响静脉回流因素及其因素。(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在血量增长或容量血管收缩时,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也越多;反之则减少。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是反映血管系统充血限度指标。(2)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力量增强,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减少,心室舒张期室内血压较低,对心房和大静脉中血液抽吸力量大,静脉回流增多。心衰时,由于射血分数减少,使心舒末期容积(压力)增长,从而妨碍静脉回流。(3)体位变化:当人体从卧位转为直立时,身体低垂部位静脉因跨壁压增大而扩张,导致容量血管充盈扩张,使回心血量减少。(4)骨骼肌挤压作用:当骨骼肌收缩时,位于肌肉内肌肉间静脉收到挤压,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生理学 考试 重点 归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