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环境土壤学知识点.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环境土壤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环境土壤学知识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绪 论1. 土壤:2. 土壤特性:具有生产力;具有生命力;具有净化力;具有互换力。3. 土壤圈:4. 土壤圈的功能:支持和调节生命过程;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的平衡;影响水的溶质组成及其在陆地、水体和大气的分派;对岩石起到保护作用。第二章 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1. 土壤母质(P6):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通过风化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2. 土壤母质是形成土壤物质基础。3. 长石、石英和云母等是构成土壤的骨骼土粒。4. 矿物是土壤矿物质重要来源。5. 重要的成土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6. 风化过程是形成土壤的基础。7. 参与化学风化的因素重要是水、二氧化碳和氧气,作用方式涉及
2、溶解、水化、水解(最基本且最重要)和氧化。8. 五大成土因素: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9. 土壤是成土母质在一定的水热条件和生物作用下,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而形成的。10. 风化因子=风化天数水解离度。11. 土壤湿度影响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影响土壤中物质的分解、合成和转化。12. 土壤剖面(P20):从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来的垂直切面。(12米深)13. 淋溶作用:土壤中的下渗水,从土壤剖面上层淋溶带走土壤中某种成分的作用。14. 土壤的分层:枯落物层(O层);腐殖质层(A层);淋溶层(E层);沉积层(B层);母质层(C层);基岩层(R层)。15. 土壤的重要形态特性:颜
3、色、湿度、紧实度、结构、质地、PH、新生体、入侵体、孔隙和动物孔穴。第三章 土壤固体物质组成1.土粒分类:矿质土粒(占绝对优势)和有机质土粒。2.土壤质地:依据土壤机械组成相近与否而划分的土壤组合。3.土壤质地三大类:砂土、壤土和黏土。4.土壤质地改良:溶土法;深耕,深翻;施有机肥。5.壤质土兼具砂质土和黏质土的优点,是较为抱负的土壤。6.土壤有机质的来源(P39):植物残体;动物和微生物残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排泄物及分泌物;人为施入土壤中的各种有机物料。7.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5%左右,泥炭土可高达20%或30%以上。8.矿质土壤:9.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数量
4、;土壤有机质的损失;土壤有机碳的平衡。10.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碳、氧、氢、氮,另一方面是磷和硫。11.土壤有机质的组成:碳水化合物;木质素;含氮化合物;树脂、蜡质、脂肪、单宁和成灰物质。12.土壤腐殖质:土壤有机质经腐殖化过程再由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分解的简朴有机化合物缩合而成的。13.矿化过程是腐殖化过程的前提。14.腐殖化系数=单位土壤每年残留碳量/每年进入单位土壤的总量15.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氧化反映,分解为简朴的无机化合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16.矿化率=有机质因矿化作用每年损失的量/土壤有机质总量17.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温度;土
5、壤水分和通气状况;有机残体的特性;土壤PH及土壤质地。18.土壤微生物活动的最适温度为2535。19.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改善土壤的肥力特性。20.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可减少或延缓重金属污染;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有固定作用;对全球碳平衡有影响。第四章 土壤化学性质及其环境意义1. 土壤中酸的来源(P58):水的解离;碳酸解离;有机酸的解离;土壤中铝的活化及互换性Al3+和H+解离;酸性沉降;其他来源。2. 土壤酸度类型:潜在酸;非互换性酸;互换性酸;活性酸。3. 土壤潜在酸是活性酸的重要来源,两者处在动态平衡中。4. 土壤总酸度=活性酸度+潜在酸度5. 碱性土壤的
6、碱性物质重要是钙、镁、钠的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以及胶体表面吸附的互换性钠。6. 石灰性土壤的pH重要受土壤空气中二氧化碳分压控制。7. 南酸北碱,沿海偏酸,内陆偏碱。8. 盐基饱和度(BS)=(互换性盐基总量/阳离子互换量)100%。9. 土壤学中把土壤的缓冲性定义为土壤抗衡酸、碱物质导致pH变化的能力。10. 土壤中的酸碱缓冲体系:碳酸盐体系;硅酸盐体系;互换性阳离子体系;铝体系;有机酸体系。11. 影响土壤酸碱缓冲性的因素:土壤质地;土壤黏粒矿物组成;土壤有机质含量。12. 土壤溶液中的大多数金属元素(涉及重金属)在酸性条件下以游离态或水化离子态存在,毒性较大,而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易生成难容
7、性氢氧化物沉淀,毒性显著减少。13. 氧化还原电位(P67)14. 氧化还原电位对元素迁移的影响:氧化还原反映引起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介质的氧化还原电位对变价元素的共生有重要影响;变价共生矿物或岩石的分离。15. 土壤氧化还原体系的反映特性:土壤中氧化还原体系有无机体系和有机体系两类;土壤是不均匀的多项体系;土壤中氧化还原反映经常有生物的参与;土壤中氧化还原(Eh)平衡会经常变动。16. 干旱时重要发生氧化反映,反之发生还原反映。17. 同一氧化反映在碱性溶液中比在酸性溶液中容易进行。18. 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最大的重要因素有土壤的通气状况、生物代谢限度、还原性物质的数量等,pH只是影响土壤E
8、h的因素之一(Eh随pH的升高而下降)。19. 氧化还原体系总浓度越大,缓冲作用越强。氧化还原缓冲性越强的土壤,氧化性或还原性越稳定,越容易保持原有的氧化还原平衡状态。20. 酸土改良:CaO、Ca(OH)2、CaCO3 水多则还原Eh小 碱土改良:CaSO42H2O 水少则氧化Eh大。21. 真菌适应酸土。22. 土壤胶体通常带负电荷。23. 土壤有机胶体重要是腐殖质,尚有少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纤维素等。24. 比表面积:单位质量土壤颗粒所具有的表面积,单位是m2/g。25. 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26. 土壤中可产生可变电荷的物质有腐殖质、水铝英石、层状铝硅酸盐和其他非晶质的铝硅酸等。游
9、离的氧化铁在中性和碱性的条件下也可产生可变的负电荷。27. 土壤中的游离氧化铁是土壤产生正电荷的重要物质。28. 净电荷:土壤正负电荷的代数和。29. 阳离子互换量就是pH=7时土壤净负电荷的数量。30. 土壤正电荷一般为可变电荷,常用AEC表达。31. 影响土壤电荷数量的因素:土壤质地(颗粒数量多少);胶体类型(21型多);胶体组分间互相作用;pH对电荷数量的影响。32. 引起土壤凝聚的因素(P80):电解质的作用;正负电荷的中和作用;含水量的变化。33. 引起分散的因素:有的由于有机胶体包围在无机胶体四周,从而促进其分散在溶液中;由于一价阳离子带换二价阳离子,使不可逆的凝胶变为可逆的凝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环境 土壤学 知识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