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全.doc
《2023年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全.doc(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部分 教育基础理论第一章 小学教师的教育素养1、 教育目的、素质教育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构想或规定,它指向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或标准。素质教育:则是学校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人的多方面素质为主线目的的教育活动。2、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行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3、 年龄特性、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各种活动和接触形成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关系体系,有着深刻的内涵
2、和结构。4、 教师角色、教师资格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人员的最基本的规定,是公民获得教师岗位的法定前提条件。P571、 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培养目的的区别和联系区别和联系: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者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规定,为实现一定期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它涉及:教育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向,重要指特定期期的教育工作方针;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规定;实现教育目的的主线途径和基本原则。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
3、基本内容。对的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培养目的是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教育的具体目的,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规定。教育目的决定具体的培养目的,同时,教育目的只有具体化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的,才干实现操作和具体贯彻。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的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途径。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类型,教学目的,必须反映教育目的的基本规定,接受教育目的的规约;同时,教育目的则以教学目的为中介而从观念设想转化为行动追求。2、 小学教育在整个教
4、育中的地位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是基础教育中学校教育的开端,也是九年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在实行义务教育中负有直接的重大责任。基础教育是相对于中档教育中的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而言的,重要涉及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档普通教育(普通初中和普通高中)。3、 小学师生关系的特点p95小学教师与小学生 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交往及所形成的关系师生关系 这种交往是教育交往中最经常、最富有教育意义的一种。教师和学生是交往者,教育教学活动是交往的载体,整个学习生活是交往环境。师生交往的特点:1、限定性。双方角色由社会预先规定,不由教师或学生独立选择,不以主观态度和情感为转移,而由教学制度决定并按角色规范
5、进行,受法律和社会规范保护。2、规律性。不仅受制于一般教育规律,并且受制于相应的心理规律。3、稳定性。师生交往在相对固定、平衡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开展,也许延续至校外或终生。4、兼容性。交往的内容和载体、形式和方法都很复杂,既有教书又有育人,既有知识传授又有人格养成。5、教育性。师生交往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其最终指向是完毕教育目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交往形式而形成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涉及彼此的地位、所起的作用、互相的认知和态度等。教师人际交往中最基本、最重要、最能影响教师工作效率的一种人际关系。特点:1、民主性。师生互相尊重,教师对学生的权利、名誉、愿望、意
6、见等给予充足理解重视,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和所有学生人格平等、在学校中地位平等,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2、双向性。在以知识授受为媒介的双向交往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交往主体,同样具有能动性。3、互动性。4、高品位性。师生之间既无血缘关系,又无功利关系。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最高目的是发展学生身心素质,而不是获得自身利益;5、规范性。师生关系具有相对明确和固定的交往模式和行为准则。6、教师主导性。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因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个性作风之不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有民主型、慈爱型、管理型、专制型、放任型、冷漠型之分,直接影响交往质量、师生关系和教育效果。小学生对教师的态度 研究表
7、白:所有的儿童初入学时都对教师充满崇敬敬畏,认为应当听老师的话。其独立性和评价能力随着增龄而提高,从三年级起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不再无条件服从、信任教师。高年级学生开始对不同教师做不同评价,表现出对不同教师的不同态度情感和反映。师生冲突 师生之间存在管理和被管理、控制和被控制的矛盾,解决不妥就会产生冲突。最易引起学生不满和反抗的,是教师采用他们不能接受的言语行为,如威胁、谴责、讥讽、体罚等。师生冲突引起情绪冲动,教师威信下降、失去控制力、情绪剧烈波动、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解决师生冲突的关键是教师的素养和技巧。小学教师的素质修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
8、遵守的道德规范,它是调节教师活动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等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教师在道德意识上规定有更高的标准;教师在道德行为上规定做“人之模范”;教师在道德影响上要比其他职业更大;)内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指教师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在教师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面,故意识有目的的进行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内容(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结识;陶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磨练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树立教师职业道德抱负;鉴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教师人格修养指一个专业化的教师必需具有的健
9、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个性特性。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人格品质重要:合作、民主;仁慈;体谅;忍耐;爱好广泛;和蔼可亲;公正无私;有风趣感;言行一致;对学生的问题有研究的爱好;解决事情具有弹性;了解学生,给予鼓励;精通教师技能。不受欢迎品质:脾气暴躁,没有耐心;不公正,偏爱某些学生;不乐意帮助学生;狭隘,对学生规定不合理;抑郁,不友善;讽刺、挖苦学生;外表讨厌;顽固,缺少耐心;烦琐,言行霸道;骄傲自负;无风趣感。第二章 小学德育的实行1、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p136(1) 自我意识逐渐萌发 独立自主反:无法自己做主(培养独立、探索精神;引导、劝告、诱导)(2)人际信任水平逐渐提高 年龄增长信任也升高
10、;(了解信任身边的人,适应集体生活)(3)辨别能力弱 (思维特点缺少分析力引导、思考、分析)(4)公私观念处在感性阶段 2、 小学德育内容的侧重点 p141小学德育目的的体现和具体化,是进行小学德育工作的依据。小学德育内容重要是向小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和社会常识教育。具体内容应侧重: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热爱人民教育、热爱集体教育、热爱劳动与艰苦奋斗教育、努力学习与热爱科学的教育、文明礼貌与遵守纪律教育、民主法制观念启蒙教育、良好意志品格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蒙教育等10类。3、 小学德育的重要实行途径p156德育途径是指学校为了向青少年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组织进行的各个不
11、同方面的活动与工作。我国中小学德育实行的途径重要有:(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5)班主任工作4、 小学德育的方法p159德育的方法是指德育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影响方式的总称,它是用来提高学生思想结识、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德育方法:(1)说服法(2)角色扮演法(3)情境体验法(4)合作学习法(5)楷模示范法(6)实际锻炼法(7)品德评价法1、 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定即为德育原则。我国学校的德育原则有:(1)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抱负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对的的方向发展。基本
12、规定:坚定对的的政治方向;德育目的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规定;要把德育的抱负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把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与引导他们进行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结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知行统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基本规定:理论学习要结合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3)疏导原则(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结识入手,调整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基本规定: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诱导;以
13、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4)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悲观因素原则(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它们品德上的悲观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规定:一分为二看待学生;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陷;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5)严格规定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热爱学生,既要向学生提出合理的、严格的德育规定,又要尊重、信任他们品德发展的内在规定与也许。使学生既得到关爱和温暖,又得到成长和进步的动力。)规定:爱惜、尊重和信赖学生;严格规定学生;(6)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从学生的思想
14、结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性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佳发展。)规定: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性有计划地进行教育。(7)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充足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规定: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把教师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8)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指进行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应当有目的、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
15、、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一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规定发展)规定: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互相配合;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2、 各科教学与德育的关系3、 德育方法的特点我国德育方法的特点概括:(1)方向性和目的性;(2)整体性和有序性;(3)辩证性和灵活性1、 小学德育的实行途径2、 小学德育方法的运用第三章 小学班主任工作一、班级1、班级:是指将年龄相近、知识水平限度基本相同、有共同学习任务的同一年级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学生群体。2、班级的意义班级是学校系统的细胞,是学校开展各
16、类活动的最基本且稳定的基层组织;班级是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基地,更是学生心理上的“家”。二、班主任1、班主任:是受学校委托,按照学校的教育规定和班级教育目的,全面负责和主持一个教学班各项具体工作的教师。2、班主任角色:是班集体的哺育者;是班集体的教育者;是班集体的管理者。三、班主任工作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哺育者、教育者和管理者;班主任是联系校内各种教育力量的纽带;班主任是沟通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桥梁。班主任工作的优劣,不仅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且直接关系到能否把一个班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等方
17、面都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新一代。2、班主任工作的职责(1)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规定,联系本校本班实际,对全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着重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2)与任课教师协调联系,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保证学习质量提高;(3)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教育,指导学生强身健体,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4)指导班委会和少先队工作,培养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5)指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培养热爱劳动的习
18、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关心学生课余生活,大力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广泛爱好和专长优势;(6)抓好班级平常管理,加强常规训练,做好品德评估和学籍管理工作;(7)经常与家长联系,发挥社会的教育力量,增大教育合力。3、班主任工作的任务班主任工作的任务涵盖着对班级的全面管理和对全体学生的全面负责,具体表现为思想品德教育、文化学习指导、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等方面。4、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1)了解和研究学生:一般采用观测法、访谈法、分析和研究书面资料、调查法进行。(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4)营造优雅的班级环境:布置好教室,办好班报,建好图书角、生态角。(
19、5)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加强与任课教师的团结合作;做好少先队工作;做好家长工作。(6)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计划基本内容涉及班级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工作内容及时间安排,具体措施等。总结分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全面总结的基本内容涉及基本情况概述,重要的做法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教训,改善工作的意见等。总结要做好,就必须注意平常班级管理和活动资料的积累。总结既要有典型事实,又要有理论分析,探索出有规律的经验。专题总结是指就本班学生发生显著变化的某个方面进行进一步而具体的总结。第四章 小学课外校外活动与少先队工作一、课外校外活动 1、概念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
20、的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故意义的教育活动。校外活动:是指学生参与校外文化教育机构组织的课外活动。 2、课外校外活动的意义 (1)可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更加生动活泼地、积极地得到发展; (2)可以适应学生的各种需要,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更有助于提高教育效果; (3)有助于发展学生专长,使学生个性尽也许得到发展。 3、课外校外活动的特点 灵活性;综合性;自主性;爱好性。 4、课外活动的内容 科技活动;学科活动;文体活动;课外阅读活动;游戏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主题活动。 5、课外活动的形式 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群众性活动 6、课外校外活动的基本规定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统
21、一性; (2)活动要符合学生年龄特性,爱好专长; (3)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4)活动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发明性。二、少先队 1、少先队的性质 群众性和先进性的统一;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服务生与自主性的统一。 2、少先队的任务团结教育少年儿童,听党的话,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惜公共财物,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培养能力,立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奉献力量,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维护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3、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内容 (1)基础的共产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起点的共产主义抱负教育;以学英雄为重要内容的革命传统教育;以集体主义为重要内容的道德品质教育。 (
22、2)劳动教育 (3)科学教育 (4)体育和美育活动 4、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形式 队会;礼仪活动;阵地活动(队室、鼓号队、队报、红领巾广播站、知识角等);参观、访问及各种社会实践;夏(冬)令营活动。 5、少先队辅导员的职责和基本条件 职责: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少年儿童,辅导少先队的所有生活,使少先队员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预备队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基本条件:热爱儿童,献身事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勤奋学习,精通业务;潜心研究,敢于创新。第五章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一、感知:(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领略)1、小学儿童的视觉、听觉、和运动觉发展不久。视觉方面
23、:视觉在人们的结识活动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人们所获信息量绝大部分来源于视觉。小学儿童视觉在整修感知觉中已占有主导地位。其发展重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视敏度的发展。视敏度俗称视力,指在一定距离上感知和辨别细小物体的视觉能力。视敏度的发展趋势是:10岁前视敏度不断提高;10岁时儿童的视觉调节能力的范围最大,远近物体都能看清楚;1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视力逐渐下降。(2)颜色视觉的发展。颜色视觉发展不久,视觉感受迅速提高。小学一年级儿童已能对的辨认各种颜色;能对各种不同颜色进行配对游戏;对于经常接触的一些颜色也能叫出名称。听觉方面:在学校教学,特别是音乐教学、语文教学的影响下,儿童的听觉能力得到
24、显著的发展,表现在他们辨别声调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起来。他们的言语听觉能力也发展得较快。阅读活动和言语交往促进听觉的结果。运动觉方面:小学儿童的运动觉比幼儿时期有较大发展,特别是手的运动觉有明显的进步,表现在他们可以进行书写,绘画以及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反过来,这些活动又促进了他们的手部运动觉的发展。但是,小学儿童的肌肉、骨骼尚未发育成熟,手部运动的精确性和灵活性还是不够的。因此,不能规定他们做细微的动作和持久性工作。2、感知的故意性、目的性逐渐加强。小学低年级儿童还不能自觉地根据一定的目的来控制自己的感知活动,不善于使自己的感知服从于规定的任务和规定。他们在感知的过程中,无意性和情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深圳市 教师 招聘 考试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