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2023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规定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2.请在答题卡上制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做答的,不得分。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给定材料材料1:秦岭保护,北麓尤为关键,其中,西安又是关键中的关键,为保护秦岭生态的有效机制,2023年,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以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行为契机,西安市通过实行浅山坡复绿
2、、环山路点亮、停车场规划、休闲绿道建设、“铁锤”治理行动等一系列举措,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对秦岭的保护,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已通过西安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自2023年12月25日起施行。2023年1月21日,西安市召开秦岭生态环境集中整治会议,西安市政府重要负责人提出,要加快制定秦岭保护工作问责规定,贯彻约谈制度,用刚性的制度管人、管事,用问责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倒逼各级干部积极担当、认真履职尽责,对失职渎职行为进行严厉问责,坚决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部分材料)材料2: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铁腕保护秦岭的同时,“保护秦岭人人有责”的理念也日益升入人心。2023年11月,陕西省环
3、保厅、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新闻媒体共同推出了“大美秦岭环保行”大型公益活动,500余名环保志愿者参与。“尽管山路崎岖,行走不便,但是没有一个人掉队,大家身着统一的服装,分散在秦岭北麓田峪峡谷间,捡拾河道、路边和林间的垃圾,通过自己的双手,为我们的父亲山秦岭做了一次大扫除。”志愿者徐先生说。在徐先生看来,必须树立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随手捡拾垃圾、不乱扔垃圾做起的环境保护意识,才干为打造“大美秦岭”“美丽陕西”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四年来,在徐先生的感染下,身边的同学、朋友和亲人都加入到了保护秦岭的行动中来。据了解,从2023年开始,西安市每年都组织开展“感恩秦岭我为秦岭植
4、棵树”志愿者活动,以唤醒全体市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倡绿色生活方式,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同加强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和提高秦岭北麓生态环境面貌。新浪微博搜索显示,自2023年至今,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是上升趋势,新开通微博账号亦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23年全年,秦岭环境保护的相关微博共计1638条,“秦岭环保调研小组“换树1加1美丽秦岭行动”“心随绿动环保秦岭”等来自高校和民间的环保组织官方微博账号增长至14个。自媒体平台拓展了向社会公众传递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通道,也吸引了高校学生和社会团队的积极参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秦岭的行动中来。“每次到秦岭里爬山的时候,只要看到垃
5、圾都会积极捡捡起来。我要以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爱惜秦岭从我做起。”华阴市市民李先生说,“保护秦岭,关键是要唤起每一位公众的意识,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养成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秦岭的生态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材料3:自美国人卡逊于1962年发表寂静的春天,对传统工业文明导致环境破坏作了反思后,引起各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对西方工业化国家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模式的可连续性提出了严重质疑。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强调通过新资源的开发和有效运用,提高现有资源的运用效率,同时减少污染排放。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等人在绿色经济
6、蓝图中初次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我国社会各界已经充足结识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统一的极端重要性,通过对资源环境产品和服务进行适当的估价,作出了相应的的发展战略抉择。近年来,我国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消化,对重点行业、重点公司、重点项目以及重点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生产效率,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安全、能耗、水耗、资源综合运用技术标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规模。依法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有安全生产的落后产能。采用信息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据测算,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要加大节能关键和共性
7、技术。装备与部生研发和攻关力度,重点攻克低品位余热发电,高效节能电机、高性能隔热材料、中低浓度瓦斯运用等量大面广的节能技术装备。要采用财政、税收等措施,促进成熟的技术、装备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我国累计堆存工业固体废弃物近70亿吨,大量的废旧资源没有得到回收运用,随着蓄积量的不断增长,产业发展空间很大。要组织开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运用、“城市矿产”餐厨废弃物资源化运用、秸秆综合运用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要大力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要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尽快建设完善以城市社区和乡村分类回收站和专业回收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分类加工为目的的“三位一体”再生资源回
8、收体系。要推动再生资源国际大循环,增强国际再生资源的获取能力。新能源具有低碳清洁的特点,目前几乎供应着世界电力的1/5。其中风能发电正以每年30%的增长速度增长,太阳能增速超过40%。有关机构预计,到2050年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结构的比重将达成32.2%。我国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每年可再生能源资源可获得量达73亿吨标准煤,而现在开发量局限性5000万吨标准煤,提高空间巨大。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快速发展。太阳能集热面积居世界首位;2023年风电装机容量突破2023万千瓦,已居世界第二位,在建规模达成1000万千瓦;在建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已达19台;国内第一个兆瓦级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已经开
9、展。生物质能运用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要加强水环境保护,加快城乡污水解决厂及配套网建设。要加强大气环境保护,进一步推动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加快推动重点耗能行业二氧化硫综合整治;加快实行燃煤电厂和机动车氮氧化物解决设施建设,加快城乡生活垃圾解决设施建设,推动垃圾焚烧发电场建设,大力推动污垢无害化处置和医疗废物及危险废物解决设施建设,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材料4:在陕南,茶产业既是绿色产业,生态产业,更是富民产业,朝阳产业。陕南三市是南水北调工程水源保护地和涵养地,水和空气洁净,是我国第二大富硒区,茶叶生态条件在全国独树一帜。茶叶农业总产值在陕南“茶,畜,桑”三大产业中居首位。2023年,全省茶园
10、在面积达222.17万亩,茶叶加工公司1280多家,产值300亿元。茶产业正成为陕南绿色发展最亮色。浩渺云烟,茶叶梯田坡坡相偎,屡屡茶香的清新空气沁人心脾。茶山上云雾缭绕,万亩茶园郁郁葱葱。独特的地缘和生态环境,成就了陕茶卓越的品质。“陕南是中国茶区中纬度最北的江北茶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与高温高湿的南方茶区相比,病虫害发生概率低,群众很少使用农药。汉中市茶产业办公室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汉中市在8个县随机抽取了18个样品送往中国茶科所进行检查检测,报告显示,不仅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都为零,茶多酚,氨基酸,硒,锌等含量在国检范围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曾
11、指示强掉,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绿色,陕南发展经济的主色调,也恰恰是陕南茶产业的生态命脉。在拥有优良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物质资源等优势的情况下,如何把每一片茶园管理好,让每一棵茶树长出优质的好茶叶,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西乡县大力推动茶叶种植区域战略转移,集中在良田好地发展良种茶叶园,规模发展,绿色种植,精细管理,标准采摘,不断提高茶叶产量,质量和效益。从2023年起,县政府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镇村予以配套补贴,以奖代补
12、支持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在西乡县罗镇延宾茶园绿色安全基地,一块块黄板与翠绿的茶园形成鲜明对比。每亩茶园放置25张黄板与防虫灯一起,就可以实现绿色防控,提高茶叶品质。“为了保证茶叶品质,我和收购茶叶的老板签了协议,不能使用农药,并且施肥要用有机肥。”与延宾茶园有着“合作”关系的村民胡先生帮茶园人工除草、施肥。茶园显得干净疏朗。记者走访城固、西乡、南郊等县一些茶叶公司的车间均看到,各种大型的制茶机器一应俱全,传统茶乡正快步走在现代化大展的路子上。实行清洁化不落地生产,精制加工实行无菌化操作,车间里面的所有员工都需先消毒才可以进入,参观人员只有隔着一层玻璃才可以看到车间的工人们的工作流程,包装环节。
13、如今在陕南,独具特色的茶歌、茶舞、茶艺等民间艺术和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艺、茶食”为一体的茶园生态观光旅游品牌已经形成。陕南三市依托独一无二的生态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将生态资源连续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特色之路。汉中、安康、商洛三市28个县区有22个县区成为本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西乡、紫阳、平利、商南等县,茶产业总产值已占到本地GDP的20%以上。绿色,不只是色彩,是陕南发展的基因,更是农民增收的“法宝”。现在,随着一大批茶园景观打造、道路绿化等工程实行,陕南天空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村庄更美了、集镇更靓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带动了陕南地区茶食品
14、、茶药品、茶保健品的开发运用。茶馆、茶楼、茶叶贸易、茶叶包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逐渐升温。陕南茶农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材料5:1976年,丹麦政府专门设立能源署,之后于2023年,又专门设立了丹麦气候变化正常委员会。1976年的“丹麦能源政策”作为丹麦第一部能源领域的整体规划明确提出:进口天然气来源限于北海和德国;运用发电废水供热;发展区域供暖系统;大力发展风能;增长国家支持的能效技术、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鼓励工业和生活节能等。在随后的数十年中,丹麦不断细化和完善相关能源政策,例如运用财政补贴和价格激励,推动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涉及对“绿色”用电和近海风电的定价优惠,对生物质能发
15、电采用财政补贴激励。丹麦采用固定的风电价格,以保证风能投资者的利益,风能发电进入电网可采用优惠价格,在卖给消费者之前国家对所有电能增长一个溢价,这样消费者买的电价都是统一的。另如,丹麦政府在建筑领域引入了“节能账户”的机制。所谓节能账户,就是建筑所有者每年向节能账户支付了一笔资金,金额根据建筑能效标准乘以取暖面积计算,分为几个等级,如达成最优等级则不必支付资金。通过能效改造的建筑可重新评级,作为减少或免去向节能账户支付资金的依据。另一方面,丹麦规定新建筑必须遵循严格的能耗指标,同时,丹麦计划到2023年前完毕电、热、气、水的入口计量工程,这种能耗计量方式的普及对激励居民积极减少生活能耗效果显著
16、。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有了法律法规的正面引领,促使建筑业也更具有前瞻性。近些年来,大量新建筑不仅是严格按照“2023建筑能耗规定”(BR2023)设计建造,有的甚至依照“2023建筑能耗规定”(BR2023),使得能耗标准再多减低25%。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出台有助于自行车出行的道路安全与公交接轨等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后,自行车成为涉及王室人员及政府高官在内多民众平常出行的首选。如今,全国人口550万,自行车拥有量超过420万辆,人均拥有量为0.83辆(中国现为0.32辆),成为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丹麦绿色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公私部门和社会各界之间的有效合作。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绿色大型项目时,在
17、商业中融合自上而下的政策和自下而上的解决方案,这种公私合作可以有效促进领先公司、投资人和公共组织在绿色经济增长中取长补短,更高效地实现公益目的。哥本哈根将于2025年建成全球第一个零碳首都;第二大城市奥胡斯2030年实现碳中和;在南部森讷堡地区致力于2029年建成零碳社区。上述“零碳项目”均是公私合作的典型案例。丹麦政府和国民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把发展创新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作为发展的主线动力,究其因素有三:一方面,丹麦是资源贫乏的小国,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第二,全球气候变化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呼声日高,给丹麦公司界和研究界提供了动力和商机,把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减排温室气体的最有
18、效手段;第三,由于美国页岩的价格十分低廉,所以无论是丹麦,还是中国、日本,其能源价格和电价都高于美国(国际能源署预估美国的优势将连续2023),丹麦公司要与美国公司竞争,必须借助于创新的节能减排技术提高竞争力,填补能源价格方面的竞争劣势。近年来,能源科技已成为丹麦政府的重点公共研发投入领域。通过制定能源科技研发和示范规划,保证对能源的研发投入快速增长,以最终将成本较高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向市场。此外,丹麦绿色发展模式调动了全社会的力量,在政府立法税收的引领下,新的能源政策始终强调加大对能源领域的研发的投资力度,工业界积极参与,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进行技术创新,催生出一个巨大的绿色产业。通过数年努力
19、,丹麦已经掌握许多与减排温室气体相关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使丹麦的绿色技术远远走在了世界前列,丹麦成为欧盟国家中绿色技术的最大输出国。丹麦今天“零碳转型”的基础,与其一百数年前从农业立国到工业化现代化转型的基础同样,均是依靠丹麦特有的全民终生草根启蒙式的“平民教育”,通过发明全民精神“正能量”而达成物质“正能量”,从而完毕向着更以人为本、更尊重自然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的“绿色升级”。自从上世纪70-80年代两次世界性能源危机以来,丹麦人不断反思,从最初对国家能源安全的焦急,进而进一步到可连续发展及人类未来生存环境的层级,关照到自然环境、经济增长、财政分派的社会福利等各方面因素,据此勾勒出丹麦的
20、绿色发展战略。【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3,概括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产业着力点(10分)规定:全面、准确,简明,50100字参考答案: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产业着力点:1、采用信息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2、采用财政、税收等措施,发展节能服务产业;3、组织开展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发展再制造产业;4、加强环境保护,发展新能源和生物质能运用。第二题、给定资料4中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简要陈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规定:全面、准确,条理清楚,150200字。参考答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指:梳理生态发展的理念和意识,依托生态资源优势,走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特色之路,实现农民增
21、收。1.发展茶产业,政府投入专项资金,促进健康发展;2.将传统制茶升级为现代化产业;3.发展以茶为核心的民间艺术,茶园生态观光旅游品牌;4.建设茶园景观等工程设施,发展乡村旅游。因此,保护好绿水青山,发展生态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第三题、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丹麦发展模式,对我国的绿色发展有哪些可借鉴之处?(20分)规定:内容精确,切合实际,200-300字。参考答案:一、完善组织机制。成立专门机构,设立政策委员会。二、完善政策法规。1.再生能源领域,运用财政补贴,价格激励和税收,减免政策推动再生能源入市场,调动社会力量,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2.运送领域,电动车免税,
22、提高生物燃料使用比例,鼓励自行车出行方式。3.建筑领域,拟定严格划分的建筑节能标准,对节能改造进行补贴。规定新建建筑必须遵循能耗指标,并引入“节能账号”机制。三、加强世界合作。公私部门和社会各界之间有效合作,在商业中融合自上而下的政策和自下而上的解决方案。四、加强宣传教育。坚持全民启蒙式的“平民教育,通过发明全民精神”正能量而达成物质“正能源”,从而完毕绿色升级。第四题、请根据给定资料1和2,总结现有秦岭生态保护系列举措,并就此提出自己的建议(25分)规定:总结全面,内容具体,切合实际,200-300字。参考答案:现有举措:1.完善法律制度,制定并不断修订法规条例;2.形成保护制度,省市县积极
23、贯彻。成立机构,制度考核办法,分派任务并贯彻监管责任,形成长效机制;3.建立执法队伍,加强执法监查,推动规范化管理;4.加强综合整治,严厉处罚,坚决取缔,加大投入防治污染;5.发展生态产业,实现双赢;6.制定问责规定并贯彻问责制度;7,唤醒环保意识,开展志愿者公益活动,畅通媒体平台,全社会参与。建议:1.制定、修订并细化相关规定,推动保护工作法制化;2.加大问责监管力度;3.层层分解任务,细化目的,推动保护工作全省一体化;4.加强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消除污染;5.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生态乡村;6.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运用媒体,开展公益活动,唤醒意识。第五题、请以某环保公益组织的名义,以“从我做
24、起,打造大美秦岭”为主题,写一篇致全省人民的倡议书(30分)规定:内容具体,层次分明,语言流畅,300-400字。参考答案:从我做起,打造大美秦岭全省各界朋友们:秦岭作为我国天然的生态屏障和地理分界线,不仅是我省的优势资源,更是我们中国的“父亲山”。然而,秦岭当前也面临着生态危机和挑战,依靠政府铁腕保护的同时也需全社会参与其中。为此,我们倡议如下:一、我们应牢固树立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意识,特别是要贯彻到行动中,具体到小事里,出行中不乱扔垃圾;二、我们应积极投身植树、环保等各类志愿者活动中;三、我们应努力发挥自身宣传作用,运用自媒体等平台;四、我们应认真践行绿色的生活方式,贯穿于平常生活;五、我
25、们应感染、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促进更多参与。朋友们,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打造“大美秦岭”和“美丽陕西”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XX环保公益组织X年X月X日第六题、给定资料1中提到“这样的自然生态美景,谁都不能破坏”,请以这句话为主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规定:观点明确,见解深刻,论证充足,结构合理,语言流畅,1000-1200字。参考答案:示例一:打造山水中国 共筑生态屏障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秦岭的指示说开去茶香飘溢,南麓秦岭。生态绿茶鼓起汉水人民的钱袋子;八水围绕,北麓秦岭。再写盛世“八水润长安”,让群众看见蓝天,听得鸟鸣,盼得幸福。一南一北的喜悦
26、,是“父亲山”秦岭无私的馈赠,是二千万秦岭人的日夜坚守。精心的保护,如画如诗。正如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秦岭时指出“这样美的生态环境,破坏不得。”如是,生态环境是发展之基,是民生之福,是复兴之愿,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底钱,必须筑牢生态屏障,打造山水中国。打造山水中国,保护生态环境是发展之基。只有底线原则,没有从头再来的说法。长期以来,部分地方发展目光短浅,引进粗放工业、落后产能,表面上看地方经济发展,但工业污染、水源污染、环境污染.这种以牺牲生态环境的发展理念,不仅难以四线经济连续发展,更将付更大的代价来投入治理,得不偿失。正如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兵库县为了发展港口工业,引入高耗能,高
27、污染的石化公司,短期内工业经济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工业污染、海洋生态破坏,让日本兵库县成为“环保错位的反面典型。正如日本专家所言“这样污染治理需要12023”,停工停产,投入巨资,让日本兵库县再发展起来。日本兵库县的例子再次印证,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基础,不也许超越生态环境搞特殊发展,更不能牺牲生态环境,搞“面子”经济。而相反,吉林省长白山湿地,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布局规定,依托长白山湿地资源,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打造生态产业,释放生态红利,让水美人间,共享发展。“生态美景,破坏不得”,我们必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持发展底线,以“零容忍”的态度,打造山水中国,筑牢生态屏障。打造
28、山水中国,保护生态环境是民生之福。只有群策群力,没有单打独斗的说辞。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拟定位,绿色发展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总基调。要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生态文明”,“生态保护”瞬间从理论走向群众生活。虽然生态不能作为商品,但却是群众的必需品,更是人类发展的保障,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正如光明日报在采访著名公司家马云“你最紧张什么?”,马云说“我不紧张我的员工不努力工作,我只是紧张我的孩子能不能河喝道安全的水”,一语中的。生态环境、生态产品是没一个人的必需品更应当梳理战略思维,鼓励群众参与,树立忧患意识,以积极“保护”行动来调动各方力量。“山重水复”让人期待,“绿水青山”让人
29、向往,让我们笃立信念,筑起山水中国,筑牢生态屏障,让香飘过秦岭,飘绿中国。示例二:生态美景不容破坏生态美景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无私馈赠。蓊郁俊秀的秦岭为八百里秦川送来了风调雨顺;一望无垠的呼伦贝尔草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更新迭代;淡妆浓抹的西子湖畔又承载了几多文人骚客的传世经典自然生态美景不仅满足了人们平常生产生活的需要,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文化,更是当今社会发展绿色经济的基础条件。因此,我们必须要像保护眼睛同样保护我们的生态美景,任谁都不能破坏!自然生态美景之所以不容破坏,不仅在于自然的馈赠孕育了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和谐的生态环境承载了历代劳动人民丰产丰收的梦想。我国的农业传统历史悠久,靠
30、天吃饭的质朴理念也早已渗透进入炎黄子孙的血脉,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向来都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方能带来秋收时的粮谷满仓,实现农人一年的丰收梦想。从东汉王景治理黄河时对两岸环境的保护,到如今“陕南茶园”这一富民产业的兴兴向荣,无一不彰显着保护生态美景的现实意义。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绿色经济、生态产业的发展,自然生态美景不容破坏!保证生态美景不被破坏,不断完善立法并加强“铁腕举措”的真正贯彻显得尤为重要。法律天然具有权威性与强制力,将保护生态美景纳入法律保障的序列,能在最大限度上防止破坏环境行为的发生。例如,2023年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这一首部针对某一山脉
31、的地方法案,走在了全国前列。并通过不断的调试修正,为秦岭的保护工作做出了积极奉献。除了立法层面的跟进,保证“铁腕举措”的落地实行同样不容忽视,秦岭沿线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强力执行,也恰是条例得以发挥巨大作用的必要保障。生态美景不容破坏,并且是任谁都不能破坏!要做到这点,势必要不断完善立法,并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加强宣传引导,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普遍共识,方能从根源上保证自然美景不被辜负,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思想意识是一切行动的先导,假如没有形成广泛的意识共同体而空谈环保,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唯有通过大范围的宣传与鼓励,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呼吁普通民众参与到环保事业之中,才是保障生态美景不被破坏的长远之计。西安市政府正是通过组织大型公益环保活动,成功吸引了普通民众参与对秦岭自然环境的保护,让民众在植树、捡拾垃圾的过程中,真正树立并扩散了环保意识,助力自然生态美景的长期存续。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陕西时指出,“这样的自然生态美景,谁都不能破坏”。的确,生态美景不容破坏,不仅由于自然生态美景孕育了我国多彩的民族文化,更由于它承载了绿色经济的富民之路。唯有不断完善立法,加强执行,扩大宣传,方能久久为功,保证自然生态美景谁都不能破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