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共6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阅读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共61页).doc(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散文阅读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 一、散文的分类(散文的概念) 二、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三、散文阅读题是怎样出的? 四、散文阅读题的解答有哪些技巧? 一、散文的分类(散文的概念)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品质(或阐明事情蕴含的道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背影 抒情散文:以写景状物为主,表现事物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白杨礼赞 二、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第一步:粗读文章,整体感知材料 第二步:精读文章,筛选整合信息 第三步:研读题目,回答文后问题 二、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一读-整体感知:了
2、解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意思; 分析题目含义。用一句话概括中心。 二理-理清思路:一抓抒情议论句;二抓过渡句;三 抓每层每段中心句。用铅笔作好标志。 三扣-找答题区域画出相关处。 四述-整合答案: 提炼组合:有的答案隐含于文中,须提炼;有的答案分散在各处,须组合。 组织归纳:围绕要点,句子通顺,言简意赅。-先打草稿再修改然后誊写。 例:与植物相处三、散文阅读题是怎样出的? (1) 整体感知题(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2)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和作用 (4)提取并整合文章的内容要点; (5)开放题 四、散文阅读题的解答有哪些技巧? 1、整体感知题 题目
3、示例: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喜欢“与植物相处”的原因。 (2)阅读全文,说说“小草令我怦然心动”的原因。 (3)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节画线句的深刻含义。 1、整体感知题解答技巧 (1)通读全文,概括中心 了解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意思; 分析题目含义 (2)找出中心句或自己概括中心 (3)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2、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技巧 分析词语常见题型: 1.词语在 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语境义) 2.代词指代的内容 3.词语可否省略,调换,是否矛盾 4.动词,形容词的作用 5.加点词语的思想感情. 词语的语境义 例:1.对文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
4、解的? 2.根据语境,解释“在生命的初期,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一句中“芬芳”的意思. 3.说说下面两个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天使的声音在耳边吹拂,这是老师吗?我怔了一下缓过神,这“批评”是对着我 的吗?怎么闻不到硝烟味? 硝烟味_ 2)我可大气不敢出,嘤嘤着说老师依旧闷葫芦. 闷葫芦_ 方法:采用代入法 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的答题模式 如:()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 答:“有电而无视”将“电视”一词分拆开(特殊用法)来使用,表现了家里虽有电视却常常不能看
5、(解释语句含义)的尴尬(情感)。 (二)答题模式 1、词语含义及其特殊用法 2、所在句子的含义 (注: 往往和词语的修辞义有关) 3、词句蕴含的情感 说明:有关词语的修辞意义 语言的使用是十分灵活的,一个词除了有词典义,还有在语境中临时获得的特殊含义,特别是因使用修辞手法而产生的种种修辞义,如比喻义、比拟义、双关义、象征义等。遇到这样的情况,要在把握词语固有含义的基础之上,弄清其因修辞含义、作用与效果,如比喻义要弄清比喻的本体和相似点,比拟义要分清是拟人还是拟物及其作用,双关义要注意是它所指的另一意思,象征义要弄清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要找出其反面的意思,等等。 【经典试题示例1】(一日的春
6、光) 14.“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案】“吞咽”的含义:尽情地享受。(释词)这里用通感(或夸张)的手法(修辞)表达了在冬末对春天强烈的期盼之情。(句意+情感) 【经典试题示例2】( 湿湿的想念) 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答案:因为值得回忆的人和事,往往是和河流密切相关的(与河水有关,取“湿之本意),浸润着深沉情感的(河水和情感之间有比喻色彩),鲜活、流动、有生命的(揭示“湿”之象征意味),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
7、湿”与泪水及感动也紧密相关联)。 二、“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题的答题模式 【经典试题示例3】() 16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义。(6分) 答:夜来香/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表面意思) “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修辞),与农夫决心留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修辞深意) 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观点态度) (二)、答题模式:(分四步) 1、表面意思 2、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 3、深层含义 4、作者的情感态度等 【经典试题示例3】灯火的温情 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云的
8、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5分) 答:在作者看来,人生路上的孤绝(困难和艰苦)环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表面意思),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深层含义)。这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作用型 (一)、“结构上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答题示例: 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
9、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段落的作用: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上海东华大学主页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总结全文,启发读者思考等作用。 答题模式:(从三个方面) 1 结构上的作用 2 内容上的具体体现(简析具体内容) 3 作者情感态度(如果能表现) 【经典试题示例4】泰山很大 “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0、。(5分) 答: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结构的作用):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阐述内容)。 (二)、“人称使用上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答题示例: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
11、标志,长城!(节选自长城) 问: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将长城拟人化:B.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或作用)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知识补充: 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真实的感受,便于直抒胸臆。缺点是容易受到时空的局限
12、,非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情就无法写进去。 第二人称: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抒情。但有环境限制,有明确的倾诉对象。 第三人称:它的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便于客观描述,但缺少真切感。 (三)、“选材上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答题示例: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第一问: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第二问: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试题设置: 如
13、果考题从选材组材方面设题,则主要考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等。 试题类型: 1、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的作用 插入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 插入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一般表示对生命、生活或事业的积极而深入的思考。 2、引用诗文或格言的作用 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强化作者的观点的作用。 有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加文采,前后照应等方面的作用。 例如:歌德之勺 文章倒数第二段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段话?这段话表达了恩格斯怎样的观点?(4分) 答案:
14、(1)借用伟人的话对歌德进行评价。答出因为恩格斯是伟人,他的话有着很强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广为人知,我们耳熟能详这样的意思也可。 (2)歌德在人格上具有两面性。把两面性答为矛盾性多样性、复杂性、双重性也可。 3、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 .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主人公的一生, .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 例如在向日葵一文中,以”向日葵”为题目,不外乎串起作者不同的人生阶段和人生感悟,同时借向日葵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4、引用一个或一些对立或类似的事物、对象 .起对比或衬托作用,突出主要对象的特点。 .可以起到丰富文章内容,避免平铺直叙的作用 .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例如:侯银匠 小说题为
15、“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答: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四、“概括归纳文中重要信息”的答题模
16、式 答题示例: 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 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17、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 (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经典试题示例5】1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6分) 答案:美丽、纤弱、稚嫩顽强、不怕困难充满活力。 方法步骤:1.审题干明确具体内容找小花特点,这一特点应与“精灵”有相似点。 2.还原题干找出对应语句找作者对小花盛赞的语句。(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顽强地举起美丽的萌芽;由纤纤的细径挑着,显得那样稚嫩和孱弱;纤细里
18、充满着坚韧,孱弱里蕴藏这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 3.根据题干要求整合归纳要点只保留符合要求的词汇,合并同类项,适当替换为更加符合要求的词汇。 【经典试题示例6】我爱水 文中描述了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井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冬雪皎白,薄冰试步;春天温柔,生机盎然:夏天明媚,夕阳辉煌;秋意渐深,秋荷摇曳。作用(4分)具体表现了什刹海景色之美;表达了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之情。 五、“概括文章主旨”的答题模式 试题示例:(阳光的香味) 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分) 答: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
19、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文章主要内容 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作者写作意图) (一)、概括主旨解题指导 1、整体把握,高度概括主要内容(人、事、物) 2、深入研读,全面理解写作意图(观点、感情)肯定、否定,该、不该,表现体现精神品志,感悟思考人生现实、感慨呼吁、爱与恨、忧虑与无奈、坚信和憧憬,歌颂赞美、批判揭露 3.关注标题、首尾和背景 (二)、答题模式 主要内容(写什么)写作意图(为什么写) 【经典试题示例7】(杨柳) 请概括本文的主旨。 答案:本文通过赞美杨柳“贱”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质,(文章主要内容)体现了作者对处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欲念的人生观念的肯定
20、。(作者写作意图) 六、艺术手法赏析 (一)、表现手法赏析类 从表现手法方面设题,则主要从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手法的好处,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作用等方面设计问点。 1、用典。能丰厚文章的文化底蕴,丰富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 2、寓庄于谐。能使文章行文活泼,幽默风趣。 3、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 4、对比:用什么与什么构成鲜明的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5、象征: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
21、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其表达效果是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被象征对象的什么特点 6、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重彩浓墨的描写,以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 7、伏笔:在文章的前边将下文要表现的人物或时间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8、前后(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密,中心更加突出。 9、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或者人物命运急切期待,从而引起下文。 10、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从人们熟悉的实体写到蕴含哲理的象征体,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便于读者的理解逐步深入。 11、细
22、节描写:的作用在于具有真实性,能够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和增强艺术感染力。如2006年湖北卷第16题考了细节描写的作用和好处。 12、白描手法::能使文章语言朴实,格调清新,平中见奇,含义深邃,真实感人。 13、景物描写:景物往往构成环境或背景,所以写景的基本作用就是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某种气氛。而景物更重要的作用是以景衬人,它又可细分为两类 ( 1)正衬:即以景物之优美衬托人物心灵之美好,或以景物之凄凉衬托人物命运之悲惨。 ( 2)反衬:即用景物之美好或气氛之欢快来反衬人物悲惨的命运或人物凄凉的境遇。2006年安徽卷第17题考了景物描写的作用和好处。 例如:第12题 小说两次写到“一
23、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6分) 【1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2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每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14、以小见大: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可以以点带面地反映某种现象。 15、欲扬先抑:突出后文内容,使行文曲折有致等作用。如2005年全国卷I第15题:“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就考了欲扬先抑手法所具有的突出下文内容的作用和好处。 答题模式:手法效果内涵情感 (二)、赏析修辞手法【试题示例】秋光里的黄金树17题 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6分)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
24、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答: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修辞效果语句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
25、“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作者情感)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答题模式: 1、指出使用的修辞; 2、修辞效果+语句内容; 3、作者的情感 【经典试题示例8】炉火19题 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请简要赏析。(5分) 答案:运用了对比、拟人、比喻手法(指出修饰手法)。通过冷暖对比突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馨之感。文中“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炉火像“明眸”等拟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内涵效果)地传达出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之情,表现出炉火对作者的特殊义。(情感态度) (三)、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答题示例: 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即刻提出了质疑。那时我正站在
26、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雇我,是因为我看上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 我示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节选
27、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 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 按总分(分总)来回答。 1、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 2、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 3、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或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等) 【经典试题示例9】河的第三条岸 17、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 答: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整体定
28、性分析)。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出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在物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具体定量分析)。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定性式的总括)。 (四)主题思想的赏析 答题示例:谈静 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谈静 答:本文的主旨是关于静的修养。能够领略静趣的人,才能在尘世喧嚷中蓦然获得无穷妙悟,心静不仅能使人领略乐趣,于人的身心也有极大裨益。(归纳主题) 赏析就当紧扣文本进行,角度可
29、以多样。例如:B主题在全文构思中的作用。“静”是全文的中心一枢纽。所有的范例、事理都体现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的内容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段落层次也围绕着主题来安排。B主题与个人修养的关系。“静”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忙里可“偷闲”,闲中能觅静,它全在于个人的修炼。静中企图的趣味,不仅使自己受益,也给朋友带来快慰。D从结构技巧的角度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全文先谈“感受”,再从“心灵”所获得的“静趣”,引出“静修”于人身心都有裨益的结论。D从表现技巧的保外就医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如人生哲理、物理定律的妙用,生动范例(自然现象、社会场景)的精选、俳句、诗句的引用等对于阐释主题的作用,以及由此
30、所启发的读者对静的审美理解的艺术享受。 答题技巧:、首先归纳本文的主题。 、其次答主题的作用、主题与主要事物或事理的关系、主题的展开形式等。 七、作品的思路结构 (一)、结构特点或方式 【经典试题示例10】朦胧的敬慕 17、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段分写: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时的所见所感;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是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答题模式: 1、指明结构特点或方式; 2、具体分析; 3、作用或效果 (二)行文思路 【经典试题示例11】08年雾 19.
31、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 答: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 其次写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欣赏”、“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 中间写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最后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 答题模式:(如果没有指出线索的,需要指出“线索是什么”) 1、如何开头; 2、中间是如何展开的; 3、如何乡结尾的。 (三)谋篇布局的技巧的赏析 【经典试题示例13】在山阴道上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16分) (1)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参考答案: 本文重点写参观,其选材并不限于对鲁迅故居的访问,而是前伸后延,写了“道上”所见所闻所
32、感所思,剪裁别具匠心。 文章以参观鲁迅故居的游程为外部线索,以追寻精神家园和赞颂鲁迅精神为内部线索,两条线索互为表里,相互映衬(如,百草园中欢乐的孩子们与住闸门的“勇士雕像”的映衬,归途中田园风光与鲁迅的“好的故事”的映衬),完美地表现了文章主题。 开头与结尾先抑后扬,前后照应,思想和情感逐层推进,逐层深入,从而巧妙地将文章导向了高潮。 一高考散文阅读题设置问题的基本类型 第一类:就结构形式设问 1.开头;2.结尾;3.标题。 第二类:就内容表达设问 1理解;.赏析。 第三类:就构思和主旨设问 1.思路;2.情感;3.意象。 二高考散文阅读题答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例析 第一类:就结构形式设问 (
33、一)问“开头”。 例(1):08年天津卷敦煌 第18题:本文对敦煌的哪些描写再现了“最鲜活的历史”?(4分) 答案: 绕楼穿窗而过的飞天;迈着舞步的马;美丽的菩萨;童子嬉戏图一笔一划抄出的经书顶天立地的佛像; 【解题思路】 文章开头“一段最鲜活的历史”是统领全文的句子,答案为以下各自然段的段首概括句。“鲜活”即对历史遗迹的生动解读,一语贯穿全篇。 例():年福建卷吟风 第一题:为什么作者在开头写了一盆银杏?(分) 答案:写银杏是为了引出风,从而以有形写无形,以银杏状风,突出风的形象。 【解题思路】 考查对思路的理解。可改为“开头写银杏有什么作用”。 对内容的把握:开头写“银杏”,引出“主体形象
34、”风,具有真实感,增强可读性。 备选思考角度:由实到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日常生活到文化历史,由叙事描写到抒情议论;由娓娓而谈到激情澎湃。 (二)问“结尾”。 例():08年北京卷碧云寺的秋天 第20题:文章结尾说:“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 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作者通过对古代诗人赞美秋色的诗句的引用,说明了古人与今人的感受也是有相通之处的。因此,“过去”与“现在”并不是割裂的,两者之间是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 【解题思路】 1把形象的句子所寓含的抽象的道理说出来。 2涉及第7.8.9自然段的内容的把握:作者的认识(主旨)与
35、向来对古人悲秋倾向的理解的区别;古人还有爱秋、乐秋、赞秋的另一面。 例():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 第17题:文章写到“不朽”的“时间”“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者对“人”和“时间”关系的观点和态度。(6分) 答案:作者认为时间并不是无情地抛弃我们,而是我们的情侣,伴随我们走过一生。因此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让生命在时间里充满意义。 【解题思路】 难度高,抽象性强。要关注“表达作者感悟”的句子,即“说理句”,提取“寓意精辟”的句子; 2是“作者”的认识,分析的角度要正确; 3“卒章显志”,散文惯用的章法。结尾句的特点。 例(3):08全国卷之二马缨
36、花 第17题: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8分) 答案:(1)(4分)“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过去的马缨花是影,是底片,现在的马缨花是光,是照片)“光”中的马缨花在阳光下,充满生机和活力;“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厦门中绿 广告部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 (2)(4分)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每点2分) 【解题思路】 1提炼作品主旨:年代,社会变迁; 2文中句子:深院、夜雨、黄昏、孤寂、绿云红雾、生机勃勃、含笑怒放。 3比喻修辞:光、影。 4标题:马
37、缨花,托物言志。 例():福建卷吟风 第题: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惟有其风骨不变”这句话的理解。(分) 答案:()风从外在看,有温暖的春风,凉爽的夏风,气爽的秋风,寒冷的冬风。它是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时时在重新塑造着一个新的世界。 (2)风从本质上看,不变的是,它有情,磊落坦荡,敢爱敢怒;它更有骨,心高气豪,义无反顾,颇有英雄气度。 【解题思路】 1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要关注句子本身的内容:“四时之变”与“风骨不变”,两点所涉及的采答区段:第1、2段;第7段。 2概括提取。抓七年级英语阅读题关键词语。 (三)问“标题” 例(1):08辽宁卷雨韵 第17题:怎样理解“雨
38、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8分) 答案:第一问(4分)雨韵是人生四季的旋律;雨韵是增强生命记忆的媒介;雨韵是大自然美丽的乐意。第二问(4分)先议论,谈四季之雨与人生四季;再叙事,讲老人与小男孩在雨中的故事;最后抒情,表达作者对雨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题思路】 问“标题”,答“ 结构”。 从标题发文,从主旨感悟。实际是考查对结构的认识及对表达方式“术语”的理解。 抒情散文的行文风格。 第二类:就内容表达设问 1“理解”类:考查对某些句子的理解。 例():天津卷敦煌 第19题: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4分) 答案:用实物来记录历史,再
39、现了千年前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解题思路】 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要善于解析句子内容:“这”“最鲜活的历史金诺会展”所指的内容;“历史”古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另一种写法”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实物来“写”(记录)历史。 本题关联上段和所有下文,与第一题角度相同,但上一题是分述具体的段落中心,本题是概述,更抽象,也提高了难度。 例():年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 第14题: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分) 答案:梳下来的白发让我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 【解题思路】 1修辞手法:比喻、通感。 2上下文;以有形写无形。 3思路:作者
40、思维转换处。 例(3):年北京卷马缨花 第15题: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2)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 答案:(1)(2分)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处。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2)(2分)表西安电子科大bbs明在新的生活环境中,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就像作者喜悦幸福的心情。 【解题思路】 1理解重要句子:(1)“空谷足音”取字面意;()今昔对比,第9、10段显示语意转折,联系时代背景; 2本文是歌颂新社会新生活的文学作品。 例(4):08辽宁卷雨韵 第14题
41、:根据文意,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生哪几个阶段?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4分) 答案: 第一问(2分):春雨象征着人生的童年;夏雨象征着人生的青年;秋雨象征的人生的壮年;冬雨(雪)象征着人生的晚年。每答对两点给1分。答对一点不给分,依此类推。意思答对即可。 第二问(2分):秋天的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也是萧条的季节、悲凉的季节,所以“秋天的雨声”中有“欢乐”,也有“忧伤”。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题思路】 1议论语段的观点归纳与领悟,考查文字上的简缩整理功夫。 2第一问:句子意六年级课内阅读题思的简缩或主干化;第二问:解实悟虚,由显推隐,实际是
42、文化底蕴的检测。 2“赏析”类:赏析文章“中间”的某些句子 例():天津卷敦煌 第20题: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6分) 答案: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将静态画面赋予动态美,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 【解题思路】 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来回答。形式:修辞(不难)。内容:关注“画中人”:静的形象,“动”的神韵;生命,自由;舞女,民族。 2参照上下文,融汇段落主旨(中心)。 例(2):08北京卷碧云寺的秋色 第18题: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属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 糊的季节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题。(5分) 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3分) 作者使用了“惊醒”一
43、词,好在哪里?(2分) 答案: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 【解题初中物理总复习资料思路】 1问局部,看全文; 2善于把握文章思路转换之处,峰回路转之处:上文,“绿色的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下文,对秋意的几种描写、古人的秋思、作者的感悟与评论。 3诀窍:大视野通览,关键处立足;粗点看,细点想。 例(3):08湖北卷雾 第18题:“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根据第自然段的内 容,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5分) 答案:因为朦胧模糊的东西有时反而更美。因为模糊的东西比清晰的东西更能激发观赏者自由地想像,从而增强审美情趣。 【解题思路】 着眼本段文字的理解,谈“大自然”中的“审美理念”; 看上下文句,了解句间关系; 依据文章思路,定位局部观点。 例():08安徽卷我与地坛 第16题: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上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答案:(1)运用拟人手法,通过“走下“”爬东华大学成教网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 (2)运用对比的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