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考点版版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考点版版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考点版版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2.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属于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教育现象:教育现象是人们通过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教育事物各个方面的外部表现形态,是教育事物的外部联系(关系)。4.教育本质:教育本质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5.书院: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6.中世纪大学:从12世纪开始,中世纪大学是研究和传授世俗科学知识,重视人们的理
2、解能力,启迪辩论的风气。不仅为科学的繁荣发明了客观条件,为当时一流学者提供活动舞台,同时也成为培养新一代学者的苗圃。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为欧洲近代大学的崛起准备了精神条件。7.赠地学院: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即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重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这些学院后来多半发展为州立大学,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美国的经济腾飞作出了重大奉献。8.社区学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满足社会多层次人才的需求,缓解中学生的升学压力,美国创办了二
3、年制的初级学院(后改称社区学院),并授予毕业生“副学士”学位。以转学教育、职业教育和闲暇教育等多种功能服务社会,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这也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项创举。9.院系调整:1952年,按前苏联的高等教育体制实行了院系调整,即改造文理工医农学科齐全的综合大学为文理综合大学,设立其它科类的单科和多科学院,且以单科学院为主。建立“大学系”,系内设专业、教学教研组(室)的大学内部组织结构,系成为校以下重要教学行政单位,而专业是大学教学制度的核心。10.高教60条:为了解决1958-1960年我国高等教育超常发展带来的问题和全盘学习苏联带来的不良后果,1961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重点
4、高校工作会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提出了对我国高校实行“定规模、定任务、定方向、定专业”。9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即高教60条,保证了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恢复。11.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成15%-50%。质的变化涉及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的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立、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12.民主化:高等教育民主化,一是涉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二是体现在高等教育管理上。13.终身
5、化: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思潮,出现在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并传人我国。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确认“终身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制度”。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终身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通过“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发明条件”。终身教育观念成为构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和制度,特别是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14.普及化:根据马丁特罗的分类,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成50%以上。15.开放大学:60年代诞生在英国,是随着成人教育兴盛、教育
6、广播电视兴起和教育民主化运动三种趋势聚合演化而生的。入学无需正式学历,积累一定学分即可获得学位,授课方式为广播、电视、函授并举。以学费低廉、办学效益高广受欢迎,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化作出了很大奉献。16.国际化: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亦即高等教育所应有的国际意识、国际交流、国际合作和国际理解。是面向世界和未来,以具体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载体,吸引、借鉴各国办学理念和模式及其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本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过程。17.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连续发展。18.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即是对教育条件下人的发
7、展的预期结果的规定。19.教育价值:教育价值是教育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即对社会发展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的满足。20.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在时间与状态上的具体化,是由多种发展要素,多种发展层次所构成的具有可检查性的指标体系,是教育思想、教育目的与教育实践之间首要的中介环节,它决定教育内容、教育途径与方法以及其他教育条件,并对教育过程起直接的调控作用。21.教育适应性:适应有两种,生物学适应是生物体的“以变应变”,是一种悲观被动的适应;社会学适应不仅仅是“以变应变”,还要“以变促变”,是一种积极积极的适应,是顺应环境与改造环境、继承与发明的统一。教育的适应性指的就是这种积极的发明性的适应。22.高
8、级专门人才:是一种复合型的概念,具有多层涵义,是具有全面性、专业性、发明性统一的人才。23.社会本位: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的。24.教育功能:功能是指事物的作用,教育功能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25.个人本位:主张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拟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个人价值为取向的。26.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毕中档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27.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限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互相关系。如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
9、究生教育。28.科类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一般以高等教育机构所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我国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2个学科门类。29.形式结构: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可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形式;也可分为全日制、半日制、业余制高等教育;又可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夜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干部学院等。30.地区(区域)结构:指高等教育结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31.能级结构:重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规定和培养目的的各类高校间的比例关系。我国目前的高校大
10、体可分为三个能级:设有研究生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教学与科研兼顾的重点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一般院校;以培养应用性、技艺性人才为主的专科院校。32.大学职能:指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得以存在的依据和价值和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能。换言之,大学是干什么的,能为社会作哪些事情,且所干的事情是其它社会组织所不可完全替代的,这些就是大学的职能。33.单一职能观:英国的纽曼(1801-1890)主张“大学就是传授所有知识的场合,其目的一方面是理智的培养而非道德的训练;另一方面是知识的传播与推广而非知识的发展”。34.双职能观:大学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的双职能观,始自德国洪堡。坚持培养人才和基础研究,强
11、调科研与人才培养的统一,与社会保持适当的距离是双职能观所坚守的基本原则。35.三职能观:威斯康辛思想认为,作为学校,培养人才当然是它首当其冲的职能;同时又具有开展科学研究的条件。实践证明,大学还可以培养大量的应用性人才,广泛开展应用性的研究,从而直接为社会服务。37.院校研究:是把现代管理科学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高等学校管理,旨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一门学科和一个实践领域。院校研究协会拟定了院校研究的五个领域,涉及学生事务、教学事务、教师事务、资源事务、计划政策与管理等。38.教学: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人为的可以控制的系统。39
12、.教学过程:将其本质理解为教学条件下学生结识与发展的过程,这样就较完整地揭示了教学过程的独特性质,并同其他结识活动过程加以了明确的区分。40.自我统合:指一种个人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也简称统合或统合感。41.学生活动共同体:为了完毕由教到学的转化,真正建构学生主体,关键是要抓住教与学之间的“中项”,即学生活动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学生的自我作用。学生必须作为主体去活动,才干在活动中实现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42.权威:是指在一个社会控制系统中某个特定规则的制定者、解释者或执行者,拥有权力,并使其别人处在服从状态。43.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
13、成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自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积极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44.课程:是一个复合概念,一是课,指的是教学内容,是教学科目的总合;二是程,即教学过程的顺序与进程。从整体上讲,课程即“教学内容和进程的体系”。45.显性课程:狭义课程是指计划课程即显性课程,是通过组织的教学内容,是有目的有计划实行的课程,目前在教学计划中所安排的课程即是这种课程。46.隐性课程:广义课程,除涉及计划课程外,还涉及非计划课程即隐性课程,包含学生在计划的教学内容之外,通过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对学生
14、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47.课程结构:指课程设立各门类之间的互相关系与组合方式。涉及,一是课程设立的门类,涉及课程门类学科性质的划分与课程的门数;二是各门课程间质的关系与量的关系,重要指学时学分分派上的比例关系,是课程空间结构与时间结构的体现;三是组合方式,即根据各门课程间质的关系与量的关系按一定的方式加以整合,形成课程的整体结构。48.课程结构优化:是指课程体系在整体联系上达成最适宜的有序状态,并能在整体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49.教学方法:是为完毕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
15、律的教学方法。50.自学法:是学习者通过独立学习获得知识、技能的方法。学校学生的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学习获取知识、技能,发展能力的方法,是学校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51.自学能力:是指独立地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涉及记忆、理解、评价、研究性学习、自我评价调节控制等能力。52.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53.网络课件:为运营于web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软件,涉及按一定教学目的、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它是通过网页文献的形式在Internet网
16、上进行公布。54.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它是以计算机为重要教学媒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运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55.多媒体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用于执行教学任务的多媒体软件,它根据教学目的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的教学策略,具有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的计算机教学秩序,它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和解决教学信息。56.多媒体教学系统: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上,为开展网络多媒体教学所提供的控制系统,涉及多媒体控制与教学管理系统两部分。57.情景化学习:58.心理健康:是指在对待环境和问题冲突的反映上,能更多
17、地表现出积极的适应倾向。59.自卑: 自卑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是一种自己看不起自己、认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的心理状态。60.焦急:是大学生在对生活环境中也许引起某种挫折、危险或心理冲突的事物或情境作出反映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61.嫉妒: 就是对别人的成就、专长、地位和既得利益的一种不和谐、敌视与憎恨的心理与不健康情感,是一种悲观的心理体验。62.教学评估:广义的教学评估是指对影响教学活动的所有因素的评估。它既涉及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如教学管理的评估等),又涉及教学质量的评估(如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双边活动的评估等)。狭义的教学评估则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系统检测,并评
18、估其价值及优缺陷,以求改善的过程。63.学生评教:即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估。学生就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估最大的、最重要的、最可靠的“信息源”。64.高等教育认证:是一个以院校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价为基础、以满足公众问责和提高学术质量为目的的过程。65.同行评估:是教师之间的互评,也是发扬民主的一种评价方法,在具体操作上通过教案诊断与课堂听课的形式进行。66.教案诊断:是从教法的角度,对教师准备的教案目的是否清楚具体、内容是否得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67.课堂教学评估:它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更为直接的作用。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的主体有学生、同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教
19、师自我评估。68.大科学:现代科学的大规模性,面貌一新且强而有力使人们不得不以大科学一词来美誉之。70.问题研究:是大学管理干部和教师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途径。71.基础研究:20世纪以前欧洲的大学中科学研究称为纯学术研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基础研究,其目的是结识世界和解释世界。72.应用开发研究:应用开发研究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和发明世界(第二自然)。73.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体系化的高等教育管理组织制度,重要涉及高等教育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立,从属关系和权限划分。74.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高校内部事务可以分为学术事务和非学术事务(或行政事务)。与此相相应,大学内部存在着两大并行的权力系统。一种是以
20、高校管理机构为网络的行政权力系统,一种是以专家、专家、学者为核心,以“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为主体的学术权力系统。75.集权与分权:集权型管理体制,即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集举办权、办学权、管理权于一身,学校基本上没有自主办学的权力。权力分散型管理体制,即高等教育的决策权力不在中央政府,而是由地方政府或利益集团来独立行使并且权力分散在高等教育组织中,如各高校拥有很大的办学自主权,是独立的面向社会的法人主体。76.高等学校领导体制: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法对高等学校领导体制作了明确的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
21、长负责制。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和有关规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77.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是对高校整个教学活动所进行的质量监督和控制。二、简答题:1.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理论?(1)高教实践需要高教理论的指导;(2)学习与研究高教理论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2.学习高等教育理论的方法有哪些?(1)注意把握概念及概念间的逻辑联系;(2)理论联系实际;(3)将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3.试析高等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互相关系。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的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从结构上讲,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
22、成部分,是教育的最高层次,同教育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就规律性而言,教育同高等教育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高等教育同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存在共同的规律,这种共同的规律即教育的一般规律,同时,高等教育又有其自身的特殊的规律。4.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1)高等教育的高级性;(2)高等教育的专业性;(3)高等教育的学术性;(4)高等教育的公益性;(5)高等教育的主体性。5.简述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推动科学技术发展;(3)服务社会发展需要。6.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途径(方法)有哪些?从广义上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都是服务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大学直接面向社
23、会、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有: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装备服务。教育推广、人力培训、决策征询、技术转让等诸多形式均为高校服务社会的途径和方法。7.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有何特性?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8.欧洲中世纪大学有何特点?欧洲封建社会(约公元476年一公元1453年)史称中世纪。欧洲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创建于12世纪,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但它不仅为科学的繁荣发明了客观条件,为当时一流学者提供活动舞台,同时也成为培养新一代学者的苗圃。其传播的学术自由、学术自治、专家治校等办学理念为欧洲近代大学的崛起准备了精神条件。
24、9.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一方面是观念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制度的现代化;最后,观念和制度的现代化,最终要保证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体的现代化。10.高等教育如何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重要是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校的一切工作,首要是为学生服务的,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各类人才。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高等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享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和劳动市场需要的各类人才。11.简述教育目的与教育目的的关系。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在时间与状态上的具体化。教育目的与教育目的在涵义的共同点都是对学生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考点 高等 教育学 考试 要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