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调控管理法与财务知识分析概论.pptx
《宏观经济调控管理法与财务知识分析概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调控管理法与财务知识分析概论.pptx(8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节第一节 宏观经济调控法的概念宏观经济调控法的概念 一、宏观经济与宏观经济调控一、宏观经济与宏观经济调控 宏观经济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宏观经济宏观经济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宏观经济的运行有许多市场机制不能达到的领域,需要国家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出发,的运行有许多市场机制不能达到的领域,需要国家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出发,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从社会经济的宏观和总体角度,运用国家计划、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从社会经济的宏观和总体角度,运用国家计划、经济政策和各种调节手段,引导和促进社会经济活
2、动,以调节社会经济的经济政策和各种调节手段,引导和促进社会经济活动,以调节社会经济的结构和运行,维护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结构和运行,维护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必须依托市场,以间接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必须依托市场,以间接调控为主,以计划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为主,以计划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第四章第四章 宏观经济调控法概论宏观经济调控法概论(一)宏观经济法的概念:(一)宏观经济法的概念:宏观经济法是指调整国家为确保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调节和控制宏观宏观经济法是指调整国家为确保国民
3、经济的正常运行,调节和控制宏观 经济过程中发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过程中发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宏观经济法的法律特征:(二)宏观经济法的法律特征:1.1.宏观经济发具有宏观性、总体性特征宏观经济发具有宏观性、总体性特征 2.2.宏观经济法的主体一方必定是国家机器及其授权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宏观经济法的主体一方必定是国家机器及其授权宏观经济管理部门 包括经济职能部门或综合经济部门。包括经济职能部门或综合经济部门。3.3.宏观经济法中各主体经济权利与义务之间具有相对不对等性宏观经济法中各主体经济权利与义务之间具有相对不对等性 4.4.宏观经济法具有变动性宏观经济法具有
4、变动性二、宏观经济调控法的概念及法律特征二、宏观经济调控法的概念及法律特征第二第二节节 宏宏观经济调观经济调控法的渊源和体系控法的渊源和体系 一、宏观经济调控法的渊源一、宏观经济调控法的渊源(一一)宪法;宪法;(二二)法律;法律;(三三)行政性法规;行政性法规;(四四)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五五)涉外经济法。涉外经济法。宏观经济调控基本法宏观经济调控基本法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法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法统计法统计法产业政策法产业政策法税收法税收法投资法投资法审计法审计法价格法价格法国际收支平衡法国际收支平衡法财政法财政法金融法金融法经济审判法经济审判法(
5、一一)宏观经济基本法宏观经济基本法(二二)宏观经济调控部门法宏观经济调控部门法二、宏观经济调控法的体系二、宏观经济调控法的体系第三第三节节 宏宏观经济调观经济调控法性控法性质质、地位和任、地位和任务务 一、宏一、宏观经济调观经济调控法的性控法的性质质和地位和地位 (一)性质:宏观调控法是以国家宏观调控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为(一)性质:宏观调控法是以国家宏观调控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为统率,以计划法为中心,以各项经济政策法为主体,以各种调节手段运统率,以计划法为中心,以各项经济政策法为主体,以各种调节手段运用的法律为启动机制组成的有机体系。是经济法体系中三个基本法律构用的法律为启动机制组成的有
6、机体系。是经济法体系中三个基本法律构成之一,是经济法的一个部门法。成之一,是经济法的一个部门法。(二)地位:宏观经济法在各国经济法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出现(二)地位:宏观经济法在各国经济法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出现了取代反垄断法而上升为各国经济法的核心地位的趋势。我国在了取代反垄断法而上升为各国经济法的核心地位的趋势。我国在19941994年年后,逐步形成宏观经济的调控体系,相对于经济法体系中的其他经济法后,逐步形成宏观经济的调控体系,相对于经济法体系中的其他经济法律,宏观经济法已逐步处于经济法中的核心地位。律,宏观经济法已逐步处于经济法中的核心地位。二、宏二、宏观经济调观经济调控法的任
7、控法的任务务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我把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规定为: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规定为:“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是指:保持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是指:保持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结构优化是要求资源配置合理化。结构优化是要求资源配置合理化。第五章第五章 财政法律制度财政法律制度 第一节第一节 财政法概述财政法概述一、财
8、政法及调整对象一、财政法及调整对象(一)财政法是由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和确认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一)财政法是由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和确认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财政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财政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财政法以财政关系作为自己的调整对象。(二)财政法以财政关系作为自己的调整对象。具体包括:具体包括:1.1.预算、决算关系;预算、决算关系;2.2.财政收支划分关系;财政收支划分关系;3.3.国有资产管理关系税收关系;国有资产管理关系税收关系;4.4.财政监督关系;财政监督关系;5.5.国家信用关系财政活动中
9、的行政隶属关系。国家信用关系财政活动中的行政隶属关系。二、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及财政法的体系结构二、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及财政法的体系结构(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 19501950年实行的第一个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年实行的第一个财政管理体制就是“统收统支统收统支”的高度集权的体制。的高度集权的体制。19511951年开始到年开始到19791979年,先后出现过诸如:年,先后出现过诸如:“划分收支、分级管理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以收定支,五年不变以收定支,五年不变”、“总额分成,一年一变总额分成,一年一变”、“收支包干,收支包干,财权财权下放下放”、“收支挂钩,总额分成,增收分成收支挂
10、钩,总额分成,增收分成”等财政管理体制。等财政管理体制。19791979年以后,年以后,“分灶吃饭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开始确立的财政管理体制开始确立 ;到到19941994年,正式确立年,正式确立“分税制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包括:包括:1.1.财政管理体制法财政管理体制法 2.2.预算法预算法 3.3.税收法税收法 4.4.国债法国债法 5.5.转移支付法转移支付法 6.6.财政监督法。财政监督法。(二)财政法律体系(二)财政法律体系三、三、财财政法的地位和作用政法的地位和作用 (一)(一)地位:地位:现代各国都已放弃对宏观经济的直接控制,转而适用经济手段进行间现代各国都已
11、放弃对宏观经济的直接控制,转而适用经济手段进行间接控制,因此财政手段的作用更加突出。与此相适应,把财政手段法律化接控制,因此财政手段的作用更加突出。与此相适应,把财政手段法律化的财政法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更加重要。的财政法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更加重要。(二二)作用:作用:1.保证国家管理和经济建设所需的资金;保证国家管理和经济建设所需的资金;2.保证财政支出的合理分配,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保证财政支出的合理分配,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3.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4.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第六章第六章 银行法律制度银行法律制度第一节第一节 银行法律制度
12、概述银行法律制度概述 三、国外银行法的比较与借鉴三、国外银行法的比较与借鉴一、银行及银行法一、银行及银行法 二、我国二、我国银银行体制的改革行体制的改革 (一)我国银行的建立(一)我国银行的建立(二)我国银行体制的初步改革(二)我国银行体制的初步改革 19791979年年19921992年年(三)(三)我国现代金融体制改革我国现代金融体制改革 19931993年年现在现在(四)我国现代银行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就(四)我国现代银行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就(一)美国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一)美国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二)日本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二)日本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三)英国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三)英国对银
13、行业的监督管理第二节第二节 中央银行法律制度中央银行法律制度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和地位一、中央银行的性质和地位 二、中央银行的职责二、中央银行的职责 (一)(一)货币发行的银行。货币发行的银行。(二)(二)银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三)(三)政府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一一)中中央央银银行行在在性性质质上上属属于于调调节节宏宏观观经经济济、监监督督管管理理金金融融业业的的特特殊殊的的国国家家机机关关。作作为为国国家家机机关关,中中央央银银行行与与一一般般的的政政府府机机构构相相比比,它它带带有有金金融融企企业业的的性质。性质。(二)(二)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是指通过法律形式规定的中央银行在国家机
14、构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是指通过法律形式规定的中央银行在国家机构体系中的地位,主要指中央银行与国会、政府和财政的关系。根据我国体系中的地位,主要指中央银行与国会、政府和财政的关系。根据我国中中国人民银行法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相对独立的国家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相对独立的国家金融行政监督管理机关,其地位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具有自己的特金融行政监督管理机关,其地位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具有自己的特色。色。三、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三、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 (一)行长的设置(一)行长的设置 (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货币政策委员会 (三)总行内设职能机
15、构(三)总行内设职能机构 (四)分支机构(四)分支机构四、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四、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 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是指它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利用各种法定手段对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是指它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利用各种法定手段对货币和信用进行的调节和控制。这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货币和信用进行的调节和控制。这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内容和核心部分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其主要内容和核心部分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第三节第三节 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法 一、商业银行和商业银行法一、商业银行和商业银行法 (二)(二)商业银行法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商业银行法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6、。狭义的商业银行法是规范商业银行组织及其行为的法律,主要对商业狭义的商业银行法是规范商业银行组织及其行为的法律,主要对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及其设立条件、业务范围及业务规则、监督管理、接管和银行的组织形式及其设立条件、业务范围及业务规则、监督管理、接管和终止作出规定,立法上体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专门法终止作出规定,立法上体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专门法中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广义的商业银行法是指规定商业银行组织和行为,调整商业银行与客广义的商业银行法是指规定商业银行组织和行为,调整商业银行与客户、国家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户、国家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
17、的总称。(一)商业银行是提供金融中介和交易服务的机构,以经营工商业存款、(一)商业银行是提供金融中介和交易服务的机构,以经营工商业存款、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二、商业银行设立管理制度二、商业银行设立管理制度(一)商业银行的设立原则(一)商业银行的设立原则 1.1.核准主义原则。对一般公司的设立,多数国家采取准则主义的原核准主义原则。对一般公司的设立,多数国家采取准则主义的原 则,而对于商业银行则,而对于商业银行 的设立,多采用标准主义。的设立,多采用标准主义。2.2.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与适度竞争的原则。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与适度竞争的原则
18、。(二)商业银行的设立条件(二)商业银行的设立条件 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第第1212条的规定,设立商业银行应当具备五条件。条的规定,设立商业银行应当具备五条件。(三)商业银行的设立程序(三)商业银行的设立程序 我国商业银行的设立分为筹建申请、正式申请、审批、登记和公告五我国商业银行的设立分为筹建申请、正式申请、审批、登记和公告五个阶段。个阶段。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制度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制度 我国我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第第3 3条规定,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全部条规定,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全部业务:(一)吸收公众存款;(二)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三)业务:(一)吸收公众存款;
19、(二)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三)办理国内外结算;(四)办理票据贴现;(五)发行金融债券;(六)办理国内外结算;(四)办理票据贴现;(五)发行金融债券;(六)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七)买卖政府债券;(八)从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七)买卖政府债券;(八)从事同业拆借;(九)买卖、代理买卖外汇;(十)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事同业拆借;(九)买卖、代理买卖外汇;(十)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十一)提供代理收付款项服务及代理保险业务;(十二)提供保保;(十一)提供代理收付款项服务及代理保险业务;(十二)提供保管箱服务;(十三)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管箱服务;(十三)
20、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四、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管理制度四、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管理制度 (一)商业银行的接管(一)商业银行的接管 (二)商业银行的终止(二)商业银行的终止第四节第四节 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 一、我国建立政策性银行的意义一、我国建立政策性银行的意义 (一)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一)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产业政策,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产业政策,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直接
21、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非营利性的专门金融机构。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非营利性的专门金融机构。(二)政策性银行设立的意义:政策性银行的设立是我国金融体制的一(二)政策性银行设立的意义:政策性银行的设立是我国金融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它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两个基本问题:次重大改革,它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解决我国国有专业银行政企不分,管理行政化的问题。第一,解决我国国有专业银行政企不分,管理行政化的问题。第二,可以割断政策性银行贷款与基础货币之间的直接联系,更好确保第二,可以割断政策性银行贷款与基础货币之间
22、的直接联系,更好确保中国人民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主动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中国人民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主动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好的金融环境。二、国家主要政策性银行二、国家主要政策性银行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是根据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是根据19931993年国务院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而创立的。而创立的。19941994年,我国相继建立了中国进出口信贷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年,我国相继建立了中国进出口信贷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一)国家开发银行主要为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
23、业的大(一)国家开发银行主要为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大中型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等政策性项目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设而进行融资,中型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等政策性项目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设而进行融资,从资金来源上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进行控制和调节,优化投资结构,提高从资金来源上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进行控制和调节,优化投资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捷、健康的发展。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捷、健康的发展。(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承担国家粮棉油储备、农副产品收购、农业开(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承担国家粮棉油储备、农副产品收购、农业开发等方面的政策性贷款为主要业务的政策性银行。其设立宗旨
24、是为了完善发等方面的政策性贷款为主要业务的政策性银行。其设立宗旨是为了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促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三)中国进出口银行是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为机电产品和成(三)中国进出口银行是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为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进出口办理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进出口办理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第七章第七章 价格法律制度价格法律制度一、价格调控和价格法一、价格调控和价格法 价格通过价格机制价格通过价格机制(
25、含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运行机制含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运行机制)发挥其在市场发挥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由于价格在国民经济的运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经济中的作用。由于价格在国民经济的运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国家通过价格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使国家通过价格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使 价格保持平稳,促进国民经济的价格保持平稳,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发展。价格法是调整价格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包括国家立法机价格法是调整价格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价格法,也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及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价格法规关制定的价格法,也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及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价格法规和规章。和规章。第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 调控 管理 财务 知识 分析 概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