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健康设备公司风险管理措施分析(范文).docx
《生物医药健康设备公司风险管理措施分析(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医药健康设备公司风险管理措施分析(范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生物医药健康设备公司风险管理措施分析生物医药健康设备公司风险管理措施分析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2二、 生物医药健康3三、 必要性分析6四、 项目基本情况7五、 合同融资型风险转移措施14六、 风险自留14七、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18八、 建立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20九、 内部控制制度应规范的内容20十、 SWOT分析24十一、 项目风险分析32十二、 项目风险对策34发展规划分析35(一)公司发展规划35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未来几年内公司的资产规模、业务规模、人员规模、资金运用规模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随着业务和规模的快速发展,公司的管理水平将面临较大的考验,尤其在公司迅速扩大经营规模
2、后,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将进一步复杂化,在战略规划、组织设计、资源配置、营销策略、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问题上都将面对新的挑战。另外,公司未来的迅速扩张将对高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公司需进一步提高管理应对能力,才能保持持续发展,实现业务发展目标。35一、 产业环境分析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突出创新驱动和人力资本投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促进作用,持续增强经济
3、发展动力。城乡发展协调有序。发展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加快完善,巩固提升在全省四大都市区的战略地位。新型城市化有序推进,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70%左右,户籍人口城市化率提高到55%;市区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取得明显成效,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方面差距进一步缩小,县县建成全面小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突出生态资源环境的民生保障作用和经济转型倒逼作用,把控好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黑臭河和地表水劣V类水质全面消
4、除,PM2.5浓度明显下降,按照“不把违法建筑、不把污泥浊水、不把脏乱差的环境带入全面小康”的要求,打造生态低碳的绿色家园。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人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质量不断提升,社会分配更加公平,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5%,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明显。二、 生物医药健康以生物药创新化、制剂药高端化、原料药绿色化、兽药生态化、健康消费品品质化、中药现代化、医疗器械专业化为目标,提升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鼓励发展生物药,巩固发展制剂
5、药,推动原料药绿色产能置换,着力发展绿色高效的生物兽药,积极推动健康消费品品质化建设,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步伐,积极培育医疗器械产业,构建集生物医药、医疗康复器械、生命信息等多业态相融合的“健康+”产业生态圈。到2025年,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生物药。围绕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病毒,血液系统、糖尿病、眼科等治疗领域,加快研制新型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蛋白及多肽等生物药,发展治疗性疫苗、干细胞等生物治疗产品。依托“酶法定点偶联ADC技术”、“双特异性抗体”等技术平台,进行曲妥珠单抗-MMAE偶联物、CD20/CD47双特异抗体、PD-1抗体、GLP-1-Fc融合蛋白等重点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研究
6、。加快发展新型抗体、细胞因子、蛋白及多肽疫苗、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等大分子药物。重点研发重大传染病疫苗、新型佐剂疫苗以及多联多价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加快研究生物催化、缓控制剂、药力速释、靶向释药和工程细胞株的代谢工程改造、细胞培养、新型分离纯化介质、大规模纯化工艺、合成医学及中间体等技术及产品。争取在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免疫疗法等领域实现突破。鼓励运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拓宽生物技术在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领域的应用范围,做好生物安全保障,做大做强生物生化制药产业链。化学药。建立新药设计、筛选、评价体系,从临床需求出发,围绕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精神神经、自
7、身免疫、感染等疾病领域,开发具有靶向性、高选择性、新作用机理的创新药物,力争将抗肿瘤药物、降糖药物等重点创新药项目成功开发上市。在新型制剂领域,开发脂质体、原位凝胶、流体晶、微球、静脉乳、缓控释制剂、吸入剂等多种剂型,建立配套生产线,并进行相关新药用辅料的开发,以满足新型制剂需求。在原料药领域,推动原料药结构由大宗原料药向特色原料药、专利原料药转变,并优化原料生产工艺,把污染从末端控制变为源头治理。现代中药。加强中药新品种、现代中药、组分组方中药制剂、天然药物、中药配方颗粒等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中药经典名方研发,推进治疗冠心病、支气管哮喘、抗病毒、血管性老年痴呆等中药新药研发进程,开发
8、现代中药提取纯化技术,研发符合中药特点的粘膜给药等制剂技术,加快推动中药注射剂、中药软胶囊、中药颗粒、雾化给药等中药制剂发展,完善民族药的生产、加工、制剂等关键技术。加快塞络通胶囊、连花清瘟胶囊国际化注册进度,推动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发挥石家庄中药基础优势,打造中药黄金招牌,积极争取建立中国北方中医药健康城,全面推进中药产业发展。养老及康复器具。着力发展智能康复治疗设备、健康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等产品。重点开发智慧健康养老、功能障碍器具、康复机器人、仿生假肢、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智能轮椅、智能监测床、智能拐杖等产品研发与产业化。高端医疗器械。重点开发生物医用材料、便携
9、式全科诊断系统,研发心脑电图监测仪、体外诊断仪、生化分析仪、生命科学仪器等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智慧医疗。重点发展医用机器人、新型影像设备、体外诊断仪等智能医学诊疗设备。开发具备云服务和人工智能功能的移动医疗产品、智能医疗器械、有源植入式设备、可穿戴设备。重点突破大数据分析技术、个性化订制技术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生物医用新材料。重点发展血管介入类、非血管介入类、骨科植入、电生理类、体外循环及血液净化、眼科、口腔科等医用微纳米人工新材料。鼓励推动人工关节和脊柱、人工耳蜗等高端植介入、医用高分子敷料、耗材及新型诊断试剂等生物医用材料高端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生物兽药。加快新技术创新,研发安全可靠的世
10、界级疫苗、化学品和诊断试剂等兽用生物制品;已开发的原料及其制剂产品按照国家法定药品标准加快注册进度、获取新兽药证书,列入国家标准,加快实施产业化、规模化及其应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行业集中度。三、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
11、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四、 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杜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
12、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
13、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始终坚持 “服务为先、品质为本、创新为魄、共赢为道”的经营理念,遵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高端精品战略,提高最高的服务价值”的服务理念,奉行“唯才是用,唯德重用”的人才理念,致力于为客户量身定制出完美解决方案,满足高端市场高品质的需求。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
14、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四)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是巩固行业地位的必要措施公司长期积累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研发成果。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司产品不断往精密化、智能
15、化方向发展,投资项目的建设,将支持公司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加快产品开发速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巩固并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优势竞争地位,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提供充实保障。2、公司行业地位突出,项目具备实施基础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专注于行业领域,已形成了包括自主研发、品牌、质量、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核心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突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生产方面,公司拥有良好生产管理基础,并且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与科研院所、高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已
16、形成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创新机制,具备进一步升级改造的条件;在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公司通过多年发展已建立了良好的营销服务体系,营销网络拓展具备可复制性。立足我市制造业现有基础,依托7大重点产业和县域特色重点产业,坚持开拓创新,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紧紧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战略机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场,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两化融合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新发展动力,培育新发展动能,催生新制造方
17、式,激活新主体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优化产业结构、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发展先进生产方式、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园区转型发展,在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的同时提升整体发展质量。全力开创我市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新局面,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五)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规模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33.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项目建筑面积39653.11,其中:主体工程
18、25768.60,仓储工程7722.0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4306.37,公共工程1856.14。(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4923.8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2131.7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29%;建设期利息258.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3%;流动资金2533.9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98%。2、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2131.75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0555.3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214.77万元,预备费3
19、61.59万元。(七)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14923.83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5268.75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八)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营业收入(SP):301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25906.67万元。3、净利润(NP):3050.66万元。4、全部投资回收期(Pt):6.90年。5、财务内部收益率:13.38%。6、财务净现值:782.75万元。(九)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十)项目综合评价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2000.00约
20、33.00亩1.1总建筑面积39653.11容积率1.801.2基底面积14300.00建筑系数65.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58.282总投资万元14923.832.1建设投资万元12131.752.1.1工程费用万元10555.39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214.772.1.3预备费万元361.592.2建设期利息万元258.172.3流动资金万元2533.913资金筹措万元14923.833.1自筹资金万元9655.083.2银行贷款万元5268.754营业收入万元301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25906.676利润总额万元4067.557净利润万元3050.
21、668所得税万元1016.899增值税万元1048.2010税金及附加万元125.7811纳税总额万元2190.8712工业增加值万元7717.7213盈亏平衡点万元15094.85产值14回收期年6.90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3.38%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782.75所得税后五、 合同融资型风险转移措施除了保险、套期保值这些比较常用的风险转移措施之外,还有一些基于合同的融资型风险转移方式。财务租赁合同就是一种合同融资型风险转移措施。在财产租赁合同中,出租人和承租人经常会在出租物的质量责任、维修保养责任和损坏责任等问题上产生纠纷。为了转移此类责任风险,出租人可以根据承租人的
22、租赁要求和选择,出资向供货商购买出租物,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并可在租赁期届满时,取得租赁物的所有权、续租或者退租,这就是财务租赁合同。在实践中,大多数融资租赁交易均把承租人留购租赁物作为交易的条件。这是因为出租人购买租赁物的目的,并不是要取得租赁物的所有权,而在于通过向承租人融通资金来获得利润。其之所以在租赁期间要保留租赁物的所有权,主要是为担保能取得承租人支付的租金,收回投资。租赁期满,出租人无保留租赁物的必要,而租赁物对承租人仍有价值。而且,对承租人来说,虽然承担了风险,但可以从其他渠道取得资金以保证正常经营。六、 风险自留风险自留也称为风险承担,是指企业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
23、动承担风险,即一个企业以其内部的资源来弥补损失。它和保险同为企业在发生损失后主要的筹资方式,是重要的风险管理手段。风险自留既可以是有计划的,也可以是无计划的。无计划的风险自留产生于以下几种情况:(1)风险部位没有被发现。(2)不足额投保。(3)保险公司或者第三方未能按照合同的约定来补偿损失,比如偿付能力不足等原因。(4)原本想以非保险的方式将风险转移至第三方,但发生的损失却不包括在合同的条款中。(5)由于某种危险发生的概率极小而被忽视。在这些情况下,一旦损失发生,企业必须以其内部的资源(自有资金或者借入资金)来加以补偿。如果该组织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则只能停业。因此,准确地说,非计划的风险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医药 健康 设备 公司 风险 管理 措施 分析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