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文言文虚词预习复习教学教案.doc
《2017年高考-文言文虚词预习复习教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文言文虚词预习复习教学教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李兵 2016-11-17一、 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 18 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考试说明中确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所谓“用法” ,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有些资料书把代词也归入虚词范围) 。与文言实词相比较,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二是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三是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
2、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四是在汉语的发展历史中,变化比实词大。近几年高考文言虚词的考查,并不直接单独设题,而是着眼于应用与理解,对文章整体阅读有着一定的帮助,在翻译中会有适当的体现。文言虚词用法辨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语境推断法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理解。如“之”字称代内容就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对“之”字所指内容进行确定。再如“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一句里两个“之”:前“之”用在“饶” (州)与“德兴” (县)之间,州与县是从属关系,故应是“的”意思;后“之”用在动词“送”后作宾语,属代词无疑。、全句关照法判断
3、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有全句意识,许多虚词的意义不实在,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如作语助词的“也、矣、焉、哉” ,在疑问句末助疑问语气,在感叹句末助感叹语气,在陈述句末助陈述语气,它们始终是与全句语气“息息相关” 。、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比如“也” ,句末助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再如“其” ,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其李广将军之谓乎” ,因为“其”不能作主语;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荆轲)破璧” ,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语气副词,一定)无忘乃父之志”
4、 。、语法分析法|比如有虚词“以”的四个句子?俅以幸臣躐跻其位;得全首领以没;扈从以行;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以”字用法有一个规律,即“以”字的后面是名词, “以”为介词;“以”后面是动词, “以”为连词。由此可知,题中、两句是介词,用于名词之前,与名词构成介宾短语,但一用在身份前,一用在工具前,意义不同;、同为连词,都是用于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用法意义相同(表目的,用来) 。、代入检验法将判断出来的意义代入句子中,若结合上下文,语意通畅,即可验证准确。如而、且都有表承接、转折的意义,若判断为承接关系,可用就、随后、那么替代,若判断为转折关系,则可用可是、但是替代,替代后
5、若前后语意不通畅,则说明判断不准。综上所述,在辨别虚词含义及用法时,如能辅之以技巧,的确有事半功倍之效。当然,要想攻克文言堡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关键靠平时的日积月累。解题方法一、对照教材例句区别用法分析近几年选自教材的例句可以看出,大多出自如史记 过秦论 促织游褒禅山记等传统篇目。因此,只要熟悉教材中传统篇目中的常见虚词用法,再加以比较,就能推断出答案。这是解答虚词用法题的主要方法。例 1、五千人因衔枚击之。 相如因持璧却立。 后句出自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 , “因”字是连词,相当于“于是” ,前句句式与后句相似, “因”字用法相同。二、分析虚词语法特点(1)、 “以”字前后是动词性(
6、形容词性) 词语或短语, “以”是连词;“以”字后面是名词性词语或短语, “以”是介词。例 2.吾将以身死白之。 险以远,则至者少。前句“以”字后的“身死”是名词性结构,组成介宾短语做“白”的状语,“以”在句中是介词。后句“以”字前后的“险”和“远”都是形容词, “以”在句中是连词,两句“以”字用法不同。例 3.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前句“以”字前后的“缓攻”和“待其事”都是动词性结构, “以”是连词;后句“以”字前后的“穷予生之光阴”和“疗梅”也都是动词性结构, “以”是连词,两句“以”字用法相同。(2)、 “以”或 “于”两字常和后面的名词性结构组成介宾短语,搭
7、配对象类|别不同, “以”或“于”字用法也不同。例 4.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两个“以”字都是介词,前句搭配的“百骑”是“人” ,后句搭配的“钟磬”是“物” ,由不同类推出意义不同。例 5.遣使约降于燕。 故内惑于郑袖。前句“于”字后面的“燕”是国名,后句“于”字后面的“郑袖”是人名,类别不同。 “于”在前句中相当于“到” ,在后句中相当于“被” ,意义不同。三、看虚词出现的位置(1)、 “其”字用在感官动词或心理动词后,是能充当主语的人称代词;用在名词前是指示代词或是充当定语的人称代词;用在主语和谓语间表委婉语气;出现在句中和句首用法不同。例 6
8、.一则羡其不孤; 秦贪,负其强。前句的“羡”是羡慕,是感官动词, “其”是代词“他” ;后句“负”是一般动词, “其”是代词“他的” ,意义不同。例 7.其孰能讥之乎?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前句“其”在句首,表反问语气;后句“其”在句中,表委婉语气,意义不同。例 8.秦王恐其破璧。 则或咎其欲出者。前句的“恐”和后句的“咎”都是感官动词,前句的“其”能充当主语,是人称代词“他” ;后句的“其”不能充当主语,是指示代词“那个” ,意义不同。(2)、 “之”字前后分别是名词和动词(或形容词) , “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之”字前后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结构和名词, “之”是助词,译为
9、“的” 。例 9.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前句“之”用在名词“海”和形容词“深”之间,后句“之”用在名词“李渤”和形容词“陋”之间,用法相同。例 10.太子之死也。 从容受死之意。前句“之”字用在名词“太子”和动词“死”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句“之”字用在动词性结构“从容受死”和名词“意”之间,是助词“的” ,两句用法不同。四、基础知识。1.文言虚词的作用:汉语语法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语序和虚词而不是词类的形|态变化。文言虚词的具体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与实词一道组成某些结构(如结构助词“者” “所” “之”等) ;联系词、词组、句子乃至段落(如
10、连词、介词以及语气词中的发语语) ;表示语气(如语气助词、词气副词) ;修饰限制(如副词) ;称代(代词) ;调整语序乃至规定语序(如:“惟利是图”中用虚词“是”将宾语“利”提到动词“图”的前面,就是调整语序;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一定位于动词之前,这便是规定语序) ;表示一定的声音或使音节匀称(前者如叹词,后者如音节助词) 。五、重点文言虚词用法例释补充:本学案是对一轮复习资料虚词用法的补充,请仔细对照。1 【而】 。本义阐析:“而”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形象。后来, “而”字用作虚字,那是属于假借。(1)连词,见一轮复习资料。(2)代词1)第二人称,今译
11、为:你(们) 、你(们)的。它与“尔”是同源字,在上古之时音近义通。例释:妪每谓予曰:“其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勾践灭吴 。蚤缫而绪,蚤织而缕种树郭橐驼传 。2)近指代词,今译为:此、这样。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 孔雀东南飞(3)用作动词(有书称之为“比况词”) ,译为“如、好像、像” 。它与“如”是同源字,在上古时读音相近,意义相通。例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新序 。(4)音节助词,不译。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
12、5)语气词,用在句尾,今译为:啊、吧。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若敖鬼馁: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馁:饿。若敖氏的鬼受饿了。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6)通“耐” 、 “能” ,今译为:能够、才能。例释:行柔而刚,用弱而强淮南子原道训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 庄子逍遥游(7)与“而” 有关的复合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13、。【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月而后成。【而况】即“何况”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2 【何】 。本义阐析:“何”在金文中的个独体字,像人扛着戈,是“荷”的本字。后来, “何”字成了“曷”的假借字,便另造“荷”字来表示原义。另:“何” “曷” “盍”三字音同,词义相通。如,“王欲行之,则盍反
14、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五人墓碑记“大王来何操?” 鸿宴门(一)用作疑问代词。见一轮复习资料。(二)用作疑问副词。见一轮复习资料。(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 ,喝问。例释: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 (过秦论 )【何如】 【奈何】 【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 “怎么办” “为什么”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鸿门宴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年高 文言文 虚词 预习 复习 教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