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招商引资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襄阳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招商引资方案.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咨询/襄阳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招商引资方案襄阳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招商引资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8一、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情况8二、 行业竞争格局8第二章 市场预测10一、 锂电池正极材料概况10二、 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10三、 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3第三章 项目绪论18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18二、 项目承办单位18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19四、 报告编制说明21五、 项目建设选址23六、 项目生产规模23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23八、 环境影响23九、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23十、 资金筹措方案24十一、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24十二、 项目建设进
2、度规划25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5第四章 建筑技术分析27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27二、 建设方案27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27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28第五章 项目选址方案30一、 项目选址原则30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30三、 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33四、 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38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40第六章 发展规划分析41一、 公司发展规划41二、 保障措施42第七章 SWOT分析45一、 优势分析(S)45二、 劣势分析(W)47三、 机会分析(O)47四、 威胁分析(T)48第八章 节能方案56一、 项目节能概述56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57能耗分析一览表57三、 项目节
3、能措施58四、 节能综合评价59第九章 组织机构管理61一、 人力资源配置61劳动定员一览表61二、 员工技能培训61第十章 原辅材料供应及成品管理63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63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63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方案64一、 编制依据64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65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67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68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68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69七、 环境管理分析69八、 结论及建议71第十二章 工艺技术方案分析73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73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75三、 质量管理76四、 设备选型方案77主要
4、设备购置一览表78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79一、 编制说明79二、 建设投资79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80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81建设投资估算表82三、 建设期利息8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3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84四、 流动资金85流动资金估算表85五、 项目总投资8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87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8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88第十四章 经济效益评价89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89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8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8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3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9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5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96五、 偿债能
5、力分析9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98六、 经济评价结论98第十五章 项目风险分析99一、 项目风险分析99二、 项目风险对策101第十六章 总结评价说明104第十七章 补充表格10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6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07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0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9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1建设投资估算表111建设投资估算表11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3流动资金估算表11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6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
6、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一、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情况锂电池产业链的上游大致可以分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四大部分。其中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的核心部件,也是决定锂电池性能和制造成本的关键组成部分。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上游资源方面,磷酸铁锂的原材料是碳酸锂、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硫酸亚铁等。其中,硫酸亚铁、磷酸二氢铵是常巨大;锂资源方面,我国是全球第四大锂资源国,占据全球锂资源总量的22%。产业链下游方面,按应用比例大致可以区分为动力电池领域和非动
7、力电池领域。其中,动力电池领域主要对应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动力,约占全球锂电池应用结构的46.7%;非动力电池的细分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包括3C(含手机、便携式电脑和其他消费电子)、储能、其他应用(如电动两轮车)等方面。二、 行业竞争格局从市场竞争格局上看,与负极、隔膜、电解液等相比,正极材料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但目前磷酸铁锂材料市场集中度高,主要原因为:(1)受国家早期补贴政策影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重心转移至三元电池,带动磷酸铁锂电池及材料相关产业链需求下降,导致上游磷酸铁锂材料企业数量大幅减少;(2)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以及续航里程弱于三元,之前市场对于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少,磷酸铁锂材料企业
8、的市场话语权较弱,导致磷酸铁锂材料企业较少,因此在2020年磷酸铁锂材料需求骤增时,可提供高性价比材料的企业数量有限,因此集中度较高;(3)目前我国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逐渐退出市场,而一些锂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商凭借着前驱体核心制备技术占据着市场主要份额,市场竞争加剧且集中度不断上升。第二章 市场预测一、 锂电池正极材料概况锂电池又被称为摇椅式电池。1980年,Armand等提出了摇椅式电池概念: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正负极层状化合物之间来回不停穿梭。当对电池进行充电时,电池的正极上有锂离子生成,生成的锂离子经过电解液运动到负极。而作为负极的碳呈层状结构,它有很多微孔,达到负极的锂离子就嵌入
9、到碳层的微孔中,嵌入的锂离子越多,充电容量越高。同样,当对电池进行放电时,嵌在负极碳层中的锂离子脱出,又运动回正极。回正极的锂离子越多,放电容量越高。鉴于含Li的负极材料在空气中一般不稳定,安全性较差,目前开发的锂电池均以正极材料作为锂源。为了使锂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较好的循环性能及可靠的安全性能,对正极材料的要求较高。二、 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1、行业磷酸铁锂生产的技术水平与特点LiFePO4的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无毒,是新一代绿色环保锂电池正极材料。目前主流制备磷酸铁锂的方法主要分为:固相法如高温固相法、碳热还原法;液相法如水热法、溶胶-凝胶法。(1)固相法固相法是目前研究
10、最成熟的,同时也是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合成磷酸铁锂的方法。高温固相法是合成LiFePO4最为早见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采用草酸亚铁为铁源,这种以Fe2+为铁源的合成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制备条件容易控制的优点,但是生产出的产品也有晶体尺寸较大,粒径不易控制、分布不均匀,形貌也不规则,导致磷酸铁锂质量波动大。碳热还原法是由高温固相法衍生而来的制备技术,在原材料混合中加入碳源(淀粉、蔗糖等)做还原剂,以三价铁为铁源,碳源在高温煅烧中可以将Fe3+还原为Fe2+,避免了反应过程中Fe2+变成Fe3+,从而不必严格控制防止Fe2+氧化,降低了成本,较易于实现工业上的大批量生产。但是该制备方法反应时间相对较
11、长,对条件的控制更为严苛。固相法最大的优点是制备条件相对较容易控制,工艺简单,设备成本较低,较为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但同时因原材料固相混合不均匀,化学反应产物颗粒较大,粒度分布范围宽,产品批次一致性较差的缺点。(2)液相法液相法主要包括水热法、溶胶-凝胶法。通过使用大量有机络合剂,溶胶-凝胶法可以实现锂、铁、磷元素在原子或者分子水平的均匀分布,但是该制备方法成本较高,大规模生产难度较大。水热法的制备方法是在密封的压力容器中以水为溶剂,通过原料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纳米前驱体,最后经高温煅烧后得到磷酸铁锂。水热法制备磷酸铁锂具有容易控制晶型和粒径、物相均一、粉体
12、粒径小、过程简单等优点,但对设备可靠性和工艺控制要求较高,对安全有着较高的要求,成本高,且不容易制备压实密度高的磷酸铁锂。液相法的优点是容易控制晶型和粒径,物相均一,过程简单,但由于对生产条件控制的要求较高,工艺复杂,设备造价高,其产业化难度相比固相法要大。2、行业磷酸铁生产的技术水平与特点液相法是生产磷酸铁普遍采用的制备方法,可以细分为水/溶剂热法、共沉淀法及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的加工工艺和设备较为简单,兼顾了能耗、安全性以及成本,是当下主流的商业化生产方法。共沉淀法的铁源一般采用硫酸亚铁、硝酸铁,磷源采用净化磷酸、磷酸一氢铵或者磷酸二氢铵,并选择没有副产的双氧水作为必要的氧化剂,氢氧化钠
13、或氨水作为PH值控制剂。3、行业锰酸锂生产的技术水平与特点锰酸锂的产业化生产主要基于高温固相法,主要步骤包括混料、预烧、粉碎分级、多次烧结、粉碎过筛。除此之外,锰酸锂的制备方法还包括熔融浸渍法、微波合成法、水热合成法、共沉淀法及溶胶凝胶法。三、 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行业面临的机遇全球范围内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普及以及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将有力刺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能源安全、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因素影响驱动下,全球范围内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普及、减少燃油车的销售与使用,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重要趋势。全球多国正竞相淘汰燃油车,以更加清洁的电动或混合
14、动力汽车取代。2019年,我国海南省正式印发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制定了2030年全区域禁售燃油汽车的发展目标。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发布的中国传统燃油车退出时间表研究中提出,中国有望于2050年以前实现传统燃油车的全面退出,尤其在特大型城市,公交车、物流车、出租车以及网约车市场或将提前实现全面新能源化,私家车领域则将在2030年前后完成这一目标。未来,随着保护环境的全球性协议以及禁售燃油车等各国政府政策的正式出台,汽车产业研发、生产的整个产业链重心从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移,传统燃油车的逐步替代与退出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全球性趋势,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预期将带动锂电池及其材料的需求持
15、续增长。(1)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十三五”期间,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不断丰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开启了快速发展的大潮。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有量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79。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80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随着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产业链的日趋成熟,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在从政府导向下的示范运行,向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将持续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我国“十四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坚定支持的战略方向。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
16、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的发展愿景。(2)内生动力增长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长远健康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大幅退坡,拉动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最大内生动力将源于消费者的主动购买,有利于促进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良性发展。新能源汽车内生动力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随着国民收入水平提高所带来的生活质量改
17、善方面的消费要求;随着三孩政策82的落实所带来的新增人口的消费需求;开拓二手车市场、汽车金融、报废更新和农村市场带来的增量需求。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阶段基本上是在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实现的,未来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新增人口消费需求的释放及新需求领域的开发,新能源汽车行业内生动力带来的拉动效应将更有利于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3)产业生态的日益丰富,推动行业向纵深方向发展宁德时代“CTP”、比亚迪“刀片”电池等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技术的突破有力的推动了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推广;磷酸铁锂电池在“Model3”83、“比亚迪汉”84、“宏光MINI”85、“小鹏P7”86等车型的应用促使磷酸铁锂
18、技术路线更加受到终端消费市场的认可;新能源汽车价格的降低、充电桩的广泛部署、快充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换电模式发展等都将为搭载磷酸铁锂电动汽车创造更便捷高效的使用环境。上述技术进步、产品性能的提升及使用环境的改善使得新能源产业生态日趋丰富,有助于产业链达成共识与长期合作,推动行业向纵深方向发展。2、行业面临的挑战(1)行业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受市场需求推动导致终端需求的不断增长,大量资本涌入正极材料行业,产能急剧扩张,低端正极材料投资规模已超过市场需求,出现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紧张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局面。随着终端应用场景对材料安全性、能
19、量密度等要求越来越高,行业可能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2)下游锂电池行业洗牌加剧截至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排名前两位企业装机量占比达到66.36%,排名前十企业装机量已从2018年的83%提升至2021年的90.7%;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洗牌将进一步加剧,市场份额不断向头部厂商集中,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同质化严重,无法满足高端需求,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的加剧,将降低上游正极材料生产厂商对龙头动力电池企业的议价能力。(3)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经过多年快速发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及规模都有较大进步,但是整体研发投入水平仍较低,正极材料生产企业更加注重扩建产能,对技术进步和研发人员的培
20、育不足,导致行业整体创新能力较弱。(4)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受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行业供需格局变化、矿业企业扩产周期及突发性事件等因素的影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定价一般根据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而进行相应调整,而电池原材料涨价使动力电池企业成本上升,并向下游传递。终端价格的提升势必会影响新能源电动车的渗透,不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的发展。(5)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尚不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新能源产业发展十分重要的一环。目前报废动力电池回收主要有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两大方向。但行业存在电池残值量难以估计、金属价格波动影响再生利用经济性、梯次利用缺乏技术标准等现实难题,有待完善行业标准、健全法
21、律法规。第三章 项目绪论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襄阳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技术改造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戴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
22、出贡献。 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公司不断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服务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公司积极申报注册国家及本区域著名商标等,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丰富品牌内涵,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区域内企业影响力。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锂电池产业链的上游大致可以分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四大部分。其中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的核心部件,也是决定锂电池性能和制造成本的关键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世界经济环境仍然
23、较为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挑战与机遇仍是相互交织,襄阳面临着育先机、开新局的诸多有利条件。从国际看,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等逆全球化趋势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愈演愈烈,世界经济重心、政治格局调整加快,全球治理、世界秩序演变加剧,中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恢复阶段,黑天鹅、灰犀牛事件迭出,规避风险成为各国共同追求,全球新一轮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加快重塑。科技与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以5G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突破性发展,人工智能迭代升级,将对产业结构、贸易结构、产业链、价值链等产生巨
24、大影响,我国产业发展进入从规模增长转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面对发达国家的高端产业打压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中低端产业挤出的双重挤压,以工业为主导的襄阳必须放眼全球、顺时应势,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将战略机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发展形势总体有利,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和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决心没有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及相继出台“两新一重”等抓“六保”促“六稳”系列措施,建设国内强大市场、优化营商环境、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力度持续加大,特别是中部地区崛起
25、、长江经济带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等战略加速实施,中央支持湖北疫后重振一揽子政策加快落地,以及湖北“三个没有改变”,为我市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窗口期。省委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等区域发展布局,强化了襄阳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新的重大使命,进一步提升了襄阳在区域发展格局和产业布局中的功能性支撑地位。从区域看,国家坚持推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产业加快向内陆地区梯度转移,促进经济发展空间从沿海地区向沿江内陆扩展,将有利于襄阳承接产业转移和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国家坚持推进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区域发展,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平原“四大城市群”快速崛起,襄阳作为重要
26、节点城市,有利于承接其溢出效应、形成比较优势。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要求襄阳加快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以及我省推进“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步伐加快,将有利于强化襄阳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战略引擎作用。特别是高铁时代的到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提升,将显著增强襄阳吸纳集聚要素和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功能。襄阳虽然会面临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城市间竞争加剧的挑战,但也将获得加快融入国家战略、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机遇。四、 报告编制说明(一)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建设方针,政策和长远规划;2、项目建议书或项目建设单位规划方案;3、可靠的自然,地理,气候,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4、其他必要资料。(二)报告编制原则为
27、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报告确定按如下原则编制: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能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及主管部门制定的环保、职业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设计规定、规范及标准。3、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力求节能降耗。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二) 报告主要内容报告是以该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和国家有关法令、政策、规程等以及该项目相关内外部条件、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该项目建设工程的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建设内容及规模、市场需求、建设内外部条件、项目工程方案及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
28、估算及资金筹措、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项目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测算和论证,以确定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效益的合理性。五、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占地面积约16.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六、 项目生产规模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x吨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生产能力。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本期项目建筑面积16454.76,其中:生产工程10393.92,仓储工程3374.31,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863.06,公共工程823.47。八、 环境影响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该项目建成后落实本评价要求
29、的污染防治措施,认真履行“三同时”制度后,各项污染物均可实现达标排放,且不会降低评价区域原有环境质量功能级别。因而从环境影响的角度而言,该项目是可行的。九、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7292.5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811.4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69%;建设期利息141.1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4%;流动资金1339.8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37%。(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5811.49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4915.25万元,
3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35.90万元,预备费160.34万元。十、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7292.51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2880.34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十一、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120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9783.63万元。3、净利润(NP):1619.38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6.63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15.35%。3、财务净现值:87.81万元。十二、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
31、规划24个月。十四、项目综合评价综上所述,该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的项目,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客观,项目的投产将改善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10667.00约16.00亩1.1总建筑面积16454.761.2基底面积6186.861.3投资强度万元/亩347.312总投资万元7292.512.1建设投资万元5811.492.1.1工程费用万元4915.252.1.2其他费用万元735.902.1.3预备费万元160.342.2建设期利息万元141.132.3流动资金万元1339.893资金筹措万元7292.513.1自筹资金万元44
32、12.173.2银行贷款万元2880.344营业收入万元120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9783.636利润总额万元2159.177净利润万元1619.388所得税万元539.799增值税万元476.6610税金及附加万元57.2011纳税总额万元1073.6512工业增加值万元3815.6413盈亏平衡点万元4691.62产值14回收期年6.6315内部收益率15.35%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87.81所得税后第四章 建筑技术分析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1、建筑结构设计力求贯彻“经济、实用和兼顾美观”的原则,根据工艺需要,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及地需条件综合考虑。2、为满足工艺生
33、产的需要,方便操作、检修和管理,尽量采取厂房一体化,充分考虑竖向组合,立求缩短管线,降低能耗,节约用地,减少投资。3、为加快建设速度并为今后的技术改造留下发展空间,主厂房设计成轻钢结构,各层主要设备的悬挂、支撑均采用钢结构,实现轻型化,并满足防腐防爆规范及有关规定。二、 建设方案主要厂房在满足工艺使用要求,满足防火、通风、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做到布置紧凑、节省用地。车间立面造型简洁明快,体现现代化企业的建筑特色。屋面防水、保温尽可能采用质量较高、性能可靠的新型建筑材料。本项目中主要生产车间及仓库均为钢结构,次建筑为砖混结构。考虑当地地震带的分布,工程设计中将加强建筑物抗震结构措施,以增强建筑
34、物的抗震能力。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本期项目建筑面积16454.76,其中:生产工程10393.92,仓储工程3374.31,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863.06,公共工程823.47。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类别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投资金额备注1生产工程3464.6410393.921338.591.11#生产车间1039.393118.18401.581.22#生产车间866.162598.48334.651.33#生产车间831.512494.54321.261.44#生产车间727.572182.72281.102仓储工程1670.453374.31403.012.11#仓库
35、501.131012.29120.902.22#仓库417.61843.58100.752.33#仓库400.91809.8396.722.44#仓库350.79708.6184.633办公生活配套363.171863.06272.843.1行政办公楼236.061210.99177.353.2宿舍及食堂127.11652.0795.494公共工程680.55823.4776.66辅助用房等5绿化工程1662.9927.81绿化率15.59%6其他工程2817.1511.997合计10667.0016454.762130.90第五章 项目选址方案一、 项目选址原则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
36、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襄阳市,湖北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湖北省新型工业基地和鄂西北中心城市。全市共辖3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3个县,总面积1.97万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襄阳市常住人口为5260951人。襄阳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是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2020年,襄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01.97亿元。襄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肇始于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已有2800多年建制历史,
37、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量化细化实化“十四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加快建设经济发达的实力之城、活力迸发的创新之城、功能完善的魅力之城、生态一流的绿色之城、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全面提升区域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打造“产业兴、经济活,环境优、市场旺,功能强、生活美,治理好、百姓乐”的大美襄阳,建成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经济发达的实力之城。坚持在“产业强”上求拓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优势支柱产业质量效益显著提高,传
38、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培育若干具有区域影响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特色集聚、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新格局,综合经济实力走在中部城市前列,经济的首位度、创新度、开放度、健康度明显提升,成为汉江流域名副其实的经济中心,经济总量突破70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活力迸发的创新之城。坚持在“科技强”上求突破,科技创新投入稳步增加,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体系不断完善,多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快集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科技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科技型创业企业显著增加,高技术、高成长、高价值企业加速涌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学研协
39、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机制加速探索,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打造主体多元、活力迸发的创新体系,建成全国有影响的区域创新中心。功能完善的魅力之城。坚持在“功能强”上求提升,市域城镇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走在中部地区前列;构建更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骨干型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襄阳自贸片区改革开放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引领区以及中西部内陆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口岸、贸易、金融等服务功能日臻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全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显著提高;数字
40、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配套、配置高效、承载有力的城市功能体系,山水园林城市魅力彰显,城市品质实质性提升。生态一流的绿色之城。坚持在“生态美”上求成色,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转变,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相适应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生态系统完整,主体功能优化,山水特色突出,城乡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机制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明显下降,空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有效
41、改善,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先行区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坚持在“百姓乐”上求实效,建成全国创新创业示范城市,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社会财富和家庭财产持续增加;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居民普遍享有优质的公共服务;森林城市建设持续加强,形成综合公园、街头游园、城市绿道等为一体的城市公园体系;健全完善面向大众的文化体育设施,满足大众日益高涨的文化体育需求;社会治理能力和依法治市水平显著提升,法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诚信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建成宜居宜业城市,人民群众充满幸福感、归
42、属感、安全感和自豪感。三、 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坚持“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有效聚合、集群发展”思路,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核心,强化数字引领和绿色转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构建多点支撑、接续发展、迭代升级、交替领先的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争创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一)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体系着力增强先进制造业核心优势。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推进制造业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高端发展,建设智能装备应用示范城市。加
43、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强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应用,促进产业迭代升级、接续发展。重点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突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布局,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强链补链,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汽车产业集群,争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和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城市;突破性发展航空航天、智能装备、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打造中部地区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大力发展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新产品,深度参与全省“光芯屏端网”产业链分工,加快打造中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新城;积极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用品等制造业。大力开展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创建,加快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到20
44、2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培育汽车及零部件1个3000亿级,装备制造、轻工食品、纺织服装3个千亿级和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节能环保5个500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储能、人工智能等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地耗、能耗等资源消耗率持续下降。全面增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强基础、强产业、强主体、强动能、强质效、美乡村“五强一美”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壮大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夯实农业基础地
45、位,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高质量、高效益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全面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检验检测认证体系建设,探索建立质量分级制度,实施产业精品工程,推动汽车、食品、纺织、装备制造等产业的质量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强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引导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龙头企业,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提升行业话语权,营造良好品牌建设环境,推进集群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引导企业从产品经营转向品牌经营,逐步将技术优势、质量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提升襄阳品牌影响力。(二)构建融入大循环双循环的内需体系着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把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运转、稳定可靠循环作为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的重要任务,加快引进培育产业链头部、龙头企业,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提升强链延链补链行动,推进供应链关键环节备份和替代,加快形成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态势,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和行业“小巨人”企业。更加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新产品新服务提供应用场景支持为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