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道德经》读书笔记_2.docx
《2022《道德经》读书笔记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道德经》读书笔记_2.docx(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1页共 5858页20222022道德经读书笔记道德经读书笔记道德经读书笔记 15 篇当仔细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共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意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道德经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道德经读书笔记 1道德经学习笔记今日正式开篇了,以后我会以“李洛莉学习笔记”的方式,开启学习之路。道德经俗称老子,也被称为五千言,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庄子等都是国学经典,凝合了我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道德经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的经典著作,文约意丰,涵盖哲学、政治、
2、军事等诸多学科,其中的内容涵括百家、包涵万物,被后人尊为治国、齐家、为学、修身的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第 2 2页共 5858页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治学修身、处世待人,还是经商置业、从政为民,无论是从商、从政、从军,都能从今书中找到自己所需的才智。道德经一书共计八十一章,上篇道经讲解并描述的是宇宙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改变的玄机,揭示了阴阳改变的微妙;下篇德经讲解并描述的是处世方略,道出了人事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视之道。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我将从为人,从政,经商等领域,让大家能够更便捷地体会和感悟这部两千多年前的哲人圣典。我安排每次一章,通过原文、译文、解析三方面,给大
3、家详解道德经八十一章。历来道德经对三种人简单产生影响和有价值的作用,第一类是特殊聪慧的人,深知学习道家对人生的意义,所以比较自觉早悟,学习道德经就是他们的自然首选;其次类是失意的人,有才华,但又明珠暗投,因为失意者是处于逆境中的人,因为逆境中的人更须要找寻突破口,走出逆境,所以会在仔细研读道德经后受益匪浅;第三类人是年纪很大,经验过各种人生考验的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简单通过学习所得与生命阅历相对比,获得受益。正因为仔细阅读第 3 3页共 5858页道德经可以变更人生,所以许多人将道德经视为安邦治国的方略,看作修身养性的良方,以及当做道教的经典,讲辩证法的哲学等,因此我们更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4、,了解清晰为什么而学习道德经,应当从什么角度学习?又应当如何去学习?只有情愿晓其义,明其理,读懂原文,理解其意,才能达到真正的学习效果和获得有益的学习价值。道德经读书笔记 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盅,其用不穷。大直如屈,大巧如拙,大赢如绌。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真正大的成就反而似乎有缺陷一样,但它用起来却一点问题都没有。真正满的东西看起来似乎中空一样,它都始终用下去。笔直的大路看起来似乎曲曲折折似的,最高境界的奇妙看起来很笨拙,真正的胜利者看起来有许多不足。躁能够战胜寒冷,宁静能够战胜燥热,清静可以作为天下的规范。成,完成,成就。缺,缺陷。弊,弊病,弊害,引申为有问题。第 4
5、4页共 5858页悟道的领导者把国家治理得特别好,别人看起来有丰功伟绩,应当受到顶礼膜拜,但是领导者本人不要这些名誉、地位,他认为还有许多不足。这就是大成若缺。那么,这样的领导者来治理国家,管理公司,完全可以让人放心,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与缺失,这就是“其用不弊”。大成若缺,并不是有意不把事情做好,留有尾巴,留点缺憾,因为这本身不是大成。大成是前提,若缺是看起来似乎缺,其实并不缺,领导者不去追求表面的完备,不去迎合别人以获得赞誉。盈,满。盅,指酒盅,中空的;也有作“沖”,水冲出来的山谷。“大盈若盅”,其引申的意思是特殊高超的领导者,虽然任务完成得特别好,很圆满,但他始终保持低调、虚心的本色,所以能
6、够把事情始终做下去。治理国家如此,管理企业如此,一般人的生活也是如此。用到一般人的生活中,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四周许多有很大成就的人,他们总是保持着恒久学习的心态,而且成就越大的人,这种心态越明显,越不耻下问。一个人的成就再大,总是还有上升空间。另外就是功夫在诗外,通过学习其他学科的学问、学问来提高、升华自己的专业。不要总想着“抄近路”,正直的道路是不行以取巧的。“大直如第 5 5页共 5858页屈”是我们真正做人应当秉持的信念,我们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挫折,许多诱惑,各种各样的波动,但是我们要坚信,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努力,给大家带来有用的学问、有用的帮助、有用的产品等等,始终做下去,你走
7、的就是直路。而成天想着整别人、踩别人、算计别人的,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曲”,可能恒久达不到从容的人生境界。“大巧如拙”,真正高超的人,做事境界高,看上去似乎很笨的一样,可是他驾驭了精髓,这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思维方式。真正的“巧”是靠下“笨功夫”得来的,做事贵在坚持。所谓匠人精神,就是扎扎实实做工作,不搞投机取巧,把工作做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也一样,真正把心静下来,一点点下笨功夫的,将来都有出息。但现在大家都不愿下笨功夫,其实许多事情都是在低水平不断的重复,重复多了以后就会上到高水平上。真刚要把工作做好有三个要素:一是这事是你喜爱的;二是对众生有益的,能帮到众生;三是坚持十年以上,下笨
8、功夫,精益求精,你确定能够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绌,不足。越是不在意的结果最终越会有好的结果追随而来。真正的胜利者,人生大赢家,根本不在意自己的名誉、地位以及光鲜的外表,穿一般的衣服,开一般的车子,把胜利的光环全部去掉。唐朝第 6 6页共 5858页的郭子仪一生成就很大,平定安史之乱,几乎靠人一人之力保大唐天下三十年的平安。因为他功高盖主,位极人臣,手握重兵,监军鱼朝恩不断诬告,朝廷也三番五次释他的兵权,他都毫不在意,须要他带兵打仗时也不讲条件、不推脱,家里的大门放开随意别人进出,从不居功自傲,所以他不仅自己活到八十五岁高龄,而且家里几代人都身居高位,荣华富贵,是位真正的人生大赢家。从身体、生命
9、角度讲,寒是没有生命或者生命很弱的低端状态,躁,就是动起来,脱离这种状态,运动之后可能会过热、虚热,这时候就要静下来,把虚热清掉,让身体进入一种中正、平和状态。从经济生活角度讲,寒是赤贫的状态,那么就要不断努力工作,让自己脱贫,但当财宝积累到许多的时候,就要心静,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限制自己的欲望。所以,身要动,心要静,保持中正平和,清空欲望,是提升境界的关键。道德经读书笔记 3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第 7 7页共 5858页此章历代的释意多数,
10、而我以为皆难着边际,无以更深刻的对老子思想与道德经进行阐释。我从道家修身根本动身,得出新论如下:此章重点为“致虚极,守静笃”,全文以此而绽开,不理解“致虚极,守静笃”,后面的文字说明也只是牵强。老子是从道家修炼“返观内照”而得之境界来引申对世间常道的说明。首先“虚”与“静”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是一种状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虚”为空灵,体会为散发状;“静”为沉静,呈收敛状。“致”往之意,可从“虚其心”来体会,道家修习养身的过程,以虚其心起先,虚至四肢百骸,而四肢百骸皆空灵,无时空地域限制,无往而不至,真空无象,可以满屋、满天地、满宇宙,而今日而远古。过程或潜移或发散,以至无我无身无世界。此“极
11、”为无极,或为八极,或为宇宙洪荒。而“静”的过程从守起先,“守”者,抱元守一,让思想沉静,从时空与外界空间收敛至自身至一点,而达到某种衡定、稳定、笃定的境界。此“笃”为笃定,为极细小,或如针尖,无缝隙如无物般恒定。于是,老子方有“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第 8 8页共 5858页的感慨。“复”与“归其根”才是此篇的点题。“虚”与“静”是道家修身中必习的两手,如“阴阳、有无”既对立又统一。虚至极为无,静到笃是有。虚为绽开,至极为空灵为“作”;静是回来,回到现在,是“复”,静到笃定属回来本原为“归根”。从养性功夫来说,“虚静”的过程如佛家心的起灭过程,虚为心起,静为心灭,有无相
12、生,互有你我之佛道原旨。此章之后节皆为老子从修身之虚静感悟绽开对天道、人道常理的延长分析,万变不离其踪,这才是“道”的至理呵!由此,我独推崇清之宋常星说:“造其极曰致,真空无象曰虚,虚而至虚曰极。”:“专一不二曰守,寂然不动曰静,虚一浑厚,静而至静曰笃。”但,全部释意皆不够细致,皆独不能从修身的体验与角度来理解与感悟,想老子思想无欲无求,其经意当从本原动身理解,而不应当依据时代思维做论证也。道德经读书笔记 4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从”道可道,特别道”起先,至”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为止,其中除了极个别的章节中没有出现”道”这个字眼之外,几乎全部篇目都一而再再而三地提第 9 9页共
13、5858页到了”道”。可见”道”的概念在道家哲学中的核心地位。而这个最核心的概念就包含了相当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道家哲学典籍中”道”这个概念包含的意思,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宇宙。即指天地万物的总和或宇宙的本原。二是规律。即大自然、人类社会及思维运行的必定性。三是方法。即完成某件事情比如治理一个国家或教化一国人民的方法。这三层意思中无不包含着朴实的唯物主义观点。道家诸子莫不承认宇宙万物的客观存在性,并相识到全部的客观存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道家崇尚“无为之治”。道家先哲们认为一国之君应当遵循万物运行的规律,即道,并根据道的要求去治理国家;千万不能妄动,不能逆道而行;这样才能政治稳固,人民安康
14、。道家提倡“清心寡欲”。个人修身养性也必需遵循自然规律,以道养生则可以长生。“无为”不是让你什么事都不作,而是劝诫人们不要违反规律胡作非为;“清心寡欲”乃是让人们不要好高骛远,去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否则只能是白白地耗费并摧残了生命。换用今日的话来说,不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和“一切从实际动身”么?道德经第一章的结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家经常第 1010页共 5858页与“玄学”并提。清华的一门公共课的名字就是道家与玄学。许多时候,道给人的感觉就是“玄”。什么是玄呢?玄就是改变。因为改变,所以玄妙、深邃。老子对宇宙的说明是,宇宙最初是虚空的,即“无”;道的力气使得宇宙渐渐形成,但混沌
15、一片,即所谓“道生一”;然后混沌之气渐渐化解为阴阳二气,此二气又交互对流运动渐渐滋生许多存在物,即“一生二,二生三”,再到后来,各种存在组合而成天地万物,即“三生万物”。总括起来一句话:“无中生有”。怎么一个无中生有呢?那是通过种种困难的运动、改变才得以形成的。运动的观念始终是道家哲学一个永恒的话题,贯穿于其全部的理论当中。道德经其次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很早就深刻地相识到全部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而且事物的对立面之间总是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这不是冲突论的原型吗?这是相当难得的。假如你想得到一件东西,这件东西许多人都想得到,怎么才能使它
16、最终落在你的手里呢?智者的选择是“不争”。因为不争,所以别人不会把你当作竞争对手,不会打你压你。这时候,你反而最有机会第 1111页共 5858页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你想名垂千古吗?智者的回答是不想。假如一个人并不在乎名利,只是用心做他该做的一些时事,他反而能做的相当精彩,自然而然地得到别人的敬重甚至流芳百世。柔可以克刚,不争者得。道家思想中隐藏着深刻的辨证思维,假如你不懂得用辩证的思维去考虑,你是很难理解道家思想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行得而亲,不行得而疏,不行得而利,不行得而害,不行得而贵,不行得而贱。故为天下贵。”道德经读书笔记 5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胜人
17、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亡者寿也。了解别人是一种才智,了解自己,叫做明达。战胜别人的是因为有实力,战胜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强大。知道满意的,心灵富有。努力前行者有志向。不轻易离开你所处位置的人,你的生活会许久的。到死也不傲慢的人,长寿。第 1212页共 5858页了解别人并不简单,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别人的表面而并不了解其内心真实的想法,所以了解别人须要才智。而知道自己其实更难,所谓自知之明,做到更不简单。人,往往会高估自己,有的甚至严峻高估自己,很多错误的决策往往都是因为决策人对自己不了解。人生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超越别人上面。在乎超越别人的人,全部优势都
18、在比较中产生,但这种比较的结果是不稳定的,这样的人总是在担忧自己被超越。另外,这种比较虽然可能产生进取的动力,其实比较的过程中也不断积累起负能量,也可能损害四周的人,也可能损害到自己。战胜自己,可以战胜昨天的自己。战胜自己的内容许多,譬如人的动物性、懒散、享乐的想法。其实,人最须要的是战胜自己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进步。欲望无穷无尽,不知足者无法感受富有,所以对于自己要求知足。而强行者,是为他人做事,为大众获得华蜜。所,你所处的位置,或者居所,借指根基、平台。这里强调一个平台、根基的重要性。亡,可能是妄,错字,意为傲慢;也有作忘的,第 1313页共 5858页意为遗忘。到死都不妄作妄为的,知道自己
19、的份量,管理好自己的健康,这样才会长寿。譬如长期汹酒,就是对身体妄作妄为的行为,将严峻损害自己的身体,造成不良的后果。作者:高风清扬道德经读书笔记 6(山顶洞人,自幼孤僻、倔强,喜好斗争。曾致力于财色名利的追求,为达目的挖空心思,甚至不择手段,结果碰得头破血流。在无路可走的状况下,他起先接触佛道,却为了追求神通而屡屡被邪师所骗。但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五毒俱全的他猛然醒悟,于是悬崖勒马,弃恶从善,精进修行,同时发愿解出道德经,因为这一念善心,最终获得上天的垂青)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山顶洞人佛道一如道德经解析:中
20、国有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译文为:能了解、相识别人叫做第 1414页共 5858页才智,能相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慧。这样翻译从文字上来说似乎没什么问题,但从内容上来说是完全错误的。老子最反对的是“智”,这种“智”也就是现代社会大家都具有的世智辩聪,说白了就是小聪慧,我们被自己的小聪慧害惨了。老子高瞻远瞩,早就知道我们要被“智”所害,所以反复提示,缺憾的是我们看不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正确翻译应当是:能了解、相识别人叫做聪慧,能相识、了解自己才算大才智。有句话叫做相识一个人难,相识自己更难,还有几分靠谱。就我们的人体而言,经络、穴位
21、究竟是怎么回事?科学发展到如今,只是承认了有,还是说明不了。我们究竟有没有灵魂?现在的科学不敢完全否认了,甚至有科学家起先偷偷探讨,但依旧模棱两可。为什么同样是人,性格、命运会相差那么悬殊?我们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还特别少。然而,佛陀、老子早已经把这些问题洞穿了,惋惜我们学不懂!我们对法界有多无知,对自己就有多无知,反过来,假如能够完全彻底地把自己搞明白,也就明白了十法界。明白自己才是大才智!“自知者明”的“明”就是破除“无明”之后的“明”,就是开悟!不开第 1515页共 5858页悟的人哪怕拥有世界上最聪慧的脑袋,依旧只是小聪慧而已。不过,有些人的确很“自知”,觉得自己悟性不够,要开悟唯恐很难。
22、再说极乐世界又那么好,于是退而求其次,追求极乐世界去了。又不要读经,又不要打坐,只要凭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去极乐世界,何乐而不为呢?这种想法实在是把我们世俗人的小聪慧体现得淋漓尽致。现实中别说做买卖,哪怕交友,我们都考虑投入产出比,而现在竟然将这一招用到出世间来了。我们怎么不想一想,要是这样能去极乐世界,那极乐世界岂不个个都是人精!那既然大家都是人精,各种争斗岂不是更厉害?“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译文为: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毅。译文从文字上看很清晰,但想想还是模糊。这句话的真实义就是,要战胜别人并不是难事,要战胜自己就太难了。俗语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我们用钱、用权势
23、、用武力就能够让别人臣服,但是要真正看清自己的真面目,变更自己的命运就太难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被自己的因果业力捆绑着,不管我们表面上多牛,我们的都是业力捆绑下的囚徒!再大的权势、再多的金钱也第 1616页共 5858页解脱不了!而要挣断这根绳索,除了行善、修行,别无他法。有人说,我有钱有势还要变更什么命运?请问,生老病死哪一个我们能用金钱和权势解决得了?所谓家大业大,金钱和权势假如不擅长应用,只是造业的工具而已,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阎王那一关我们是想凭本领闯过去呢?还是凭金钱买通过去呢?或许有人会说这是迷信,随意,到那时不信也得信。人都有懦弱的时候,或贫困,或疾病,这时候,谁都渴望得到特殊
24、的帮助,但能得偿所愿的实在少之又少!从表面上看,这些弱者实在值得怜悯,但假如谁能看到他们的过去世,或许会发觉他们过去世其实是很风光的,而且落到今生这个样子也是有缘由的。那我们再反推,现在市面上的风光人物下辈子会怎么样呢?所以,风光也好,困苦也好,都只是短暂的假象,我们只有不跳出轮回,就只能恒久在苦乐间摇摆。当我们乐的时候,往往以为自己多了不得,谁要告知我们将来要受苦,基本上是不会信的,而当果报现前的时候,谁又救得了?所以,我们的苦是自己造成的,自己选择的。假如不觉悟自心,即使谁能救得我们眼下一时之苦,接下去无尽轮回之苦谁来救?观音难救世间苦,就是这个道理。第 1717页共 5858页“知足者富
25、”。这个“富”不是世间财宝的“富”,是精神上的欢乐安详。我们的华蜜指数是与欲望成反比的,不在乎我们拥有多少,而在乎我们感觉够不够。哪怕我们有十个亿,假如我们觉得在千亿富翁面前抬不起头,就依旧是穷人。再说许多人虽然富有,但内心无时不被苦痛、苦恼、担心困扰着,生活过得很惊慌、很劳碌,这些钱对我们究竟是一种束缚,还是一种欢乐呢?这样的“富”有意义吗?所以,真正的富有是内心的安详、自由、欢乐,即所谓知足常乐。“强行者有志”的“强行”是什么意思?不是努力读书,舍命搞事业就算“强行”,更不是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叫“强行”。所谓“强行”就是我们把世俗的人物看明白了,觉得这样无止境的轮回没意思,扔掉不玩了,摆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经 2022 读书笔记 _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