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本教材及教案】高一尤溪历史人物.doc
《【中学校本教材及教案】高一尤溪历史人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校本教材及教案】高一尤溪历史人物.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尤溪历史人物尤溪自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开始置县,历属福州、剑州、南剑州、南剑路、延平路、延平府、建安道。1949年7月5日和平解放,历属南平专区、三明专区(地区)、三明市。尤溪人民勤劳勇敢、淳朴善良。他们祖祖辈辈在这方热土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为建设美好家园奉献智慧和力量。第一个进士林积林积(1021-1091年),字公济,尤溪县常平乡进溪里白泉村(今池田乡中心村下白泉)人。宋庆历六年(1046),登进士,是尤溪县有史志记载的第一个进士。他一生历官40多年,从岭南到豫鲁,从闽赣到两广,足迹遍及四方。林积少年时,上京赴考,途经蔡州(今河南省汝南)住旅店时,发现客房床上有个锦囊,打开一看,里面
2、有珍贵明珠数百颗。心想:这必是昨天住宿旅客遗失的。失落这么多贵重的珠宝,失主一定焦急万分,会返回寻讨的。他怕事情声张出去会遭人劫夺,就将锦囊收藏起来。并查问店家,得悉昨晚有个浔阳商人周仲津在此住过,就说:“周仲津是我的好友,可惜我来迟了,不能相会,他再来时,请您转告他到下一站找我。”次日临行,他在住房门上贴了留言:“某月某日剑浦林积住此”。他离店不久,周仲津果然赶回蔡州旅店。听到店家转告林积的留言,立即赶去,终于找到林积。林积听周仲津说的珠数和囊中珠数相符,就把一囊珍珠交还给他。林积初任循州判官时,承审一海盗案。上司提刑授意要从重惩办,还暗示办好了可以保举升迁。但是,林积经过反复侦讯,认为证据
3、不足,便秉公执法,将58名受冤者宣告无罪而释放。事后,他坦然地对人说:“这样,虽然失去保举升迁机会,但保全了58个人的性命,我毫不感到遗憾!”他在安徽六合担任知县时,十分重视发展农桑、兴建水利。他倡导开凿了36口陂塘,用于灌溉、防涝防旱。他担任提举广南东西二路矿冶、市舶时,深入矿山,对银铜矿的开发,精心规划,指导改进冶炼技术,增加了产量,疏通了运销,使矿坑课、利也随着增加,官民双方获益。他管理市舶港口,善于调处涉外关系,招徕安抚外国商人,使贸易兴盛。他在河南(民国福建通志作淮南)任转运使时,注意清理漕运,并督促所管辖的常平司和发运司,做好物价管理与运输调度。当时的改革家、宰相王安石很器重林积。
4、林积在泗州任内以政绩显著入觐朝廷,神宗皇帝亲口褒扬他“廉能”。宋哲宗元祐六年六月间,林积卒于河南任所,归葬尤溪县管前乡大罗岐。县城西门兜,后人建有昼锦坊纪念他。南宋最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朱熹,字元晦(1130-1200),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生于尤溪县。14岁时父病逝,寄居崇安五夫。19岁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他一生为官九年,先后担任同安县主簿、知江西南康军、湖南潭州知州、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焕章阁待制、侍讲(皇帝的老师和顾问)、知福建漳州等职。庆元六年(1200年)十一月初九,逝世于
5、考亭,归葬于建阳唐石里(今黄坑镇)大林谷。 他一生刚正不阿,无意仕途。平生致力于著书立说、创办书院、讲学传道,是我国继孔孟之后的一代宗师。如果说孔子是中国早期儒学的权威代表者的话,那么朱熹则是中国后期儒学的集大成者。他著的书被元、明、清三朝代定为开科取士的必读之收;他的哲学观点影响我国封建社会末期长达600多年时间;迄今仍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发展起到承先启后和无可替代的作用。朱熹一生活动中最突出的方面有:1.热心从事教育活动。在任官所到之处,都积极兴建、修复地方官学和书院,发展当地的教育,并常常亲监讲学。他的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就是在知南康军时、到白鹿洞书院讲学过程中拟订的。2编撰了大量的教材
6、。他所编的教材范围广泛,包括理学的入门书籍近思录,蒙学教材小学、童蒙须知,儒学基本读物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或四书,包括大学章句、论语章句、孟子章句、中庸章句)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影响最广,它刊印后很快便风行天下,元朝规定科举考试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成为科举出题和答题的重要依据,成为各级学校必读的教科书,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教育长达数百年之久。3集理学之大成。理学是中国传统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而形成的哲学观。一般认为理学的创始人是周敦颐,经过张载、二程(程颢、程颐),到朱熹集理学思想之大成。理学在中国统治达七百多年,明末清初一些启蒙思想家开始对理学进行批判,但这只是标志理学开始受到质
7、疑,但仍然居于官方哲学的统治地位。 朱熹一生著述繁多,主要教育著述有大学章句序、白鹿洞书院揭示、学校贡举私议、读书之要、童蒙须知等。 二, 朱熹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朱熹承继张载,二程的思想,进而加工和发展,形成了一个比较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他的教育作用论就是从他的理学思想体系出发论述的.(一)理与气朱熹认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又认为然理终为主,他的意思是说,天地万物的生成,要有理也有气.理是万物产生的本原,气是构成万物的材料.朱熹认为理是独立于自然界之外的绝对精神,就
8、是道.这些关于理的理论,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封建秩序.气则为金木水火,五行阴阳七者滚合,便是生物底材料,也就是器.但理和气是不可分离的.理是气的本体,气是理的体现.理和气的关系,也就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理是先于物质而永恒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物质世界和人类是由理这个绝对精神派生的.这就明确表达了朱熹的观点:理在先,气在后;理为本,气为末;理生气.(二)性即理朱熹认为宇宙的本源只是一个理,人禀受理这就是人性,所以他说:性只是理,以其在人所禀,故谓之性.性和理是一个东西:性即太极之全体(周子全书卷1).性即是万物之原.二者的区别只是:理是无人身的理性,而性是有躯壳和形象的精神.(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
9、朱熹认为人是理与气合的产物,人禀受天理就有天命之性,禀受气质则产生气质之性.论天地之性则专指理言;论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之.故天地之性是浑然至善,人所皆同的,而气质之性有善有恶,由于每人所禀受的气有昏明清浊的差异而定.朱熹认为道心与人心人人皆有.道心,人心是一个心的两个方面.道心是从纯粹的天理发出来的,是至善的.道心常受形气的私情所蒙蔽.人心来自人的形体,是从具体的气质发出来的,可善可不善.人心对外界的反应产生过与不及的偏向,不容易适得其中,故危殆而不安.(四)明明德与变化气质朱熹认为,由于每人所禀受的气有昏明清浊的差异,禀气之清者为圣为贤,如宝珠在清冷水中;禀气之愚者为愚为不肖,如珠在
10、浊水中.所谓明明德者,是就浊水中揩拭此珠也.那些资禀既偏,又有所蔽,须是痛加功夫,人一己百,人十己千,为学乃能变化气质耳.朱熹认为教育的作用并不是消灭气质之性(人心),而是变化气质,发挥气质之性(人心)中先验的善性,克服其恶性,进而按照四德,四端去做,便能使人心服从道心,使道心支配,主宰人心.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三,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朱熹教育目的是要造就封建社会的所谓圣人.他引荀子的话告诫学生说:古之学者,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关于圣人的规格,集中地表述在他手订的白鹿洞书院学规中.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五教之目.朱熹把五伦概括为五教,圣人必须掌握五
11、伦,即明封建道德伦理规范和宗法等级制度,他称之为定本.朱熹认为为学的目的就是要讲明这个封建义理,应用于自己的道德修养与日常生活中,以便巩固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秩序.朱熹规定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为学之序.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为修身之要.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为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接物之要.这是一个典型的以理学为指导思想的封建教育的总纲领.四,论教学任务(关于小学、大学教育)朱熹把人受教育的过程大略划分为两个阶段,十五岁以前受小学教育,十五岁以后受大学教育。他把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看成是统一的教育过程,看成是有区别而又有联
12、系的两个阶段。他认为小学阶段的任务是教以事,大学是教以理。关于小学教育思想朱熹特别重视小学教育,认为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他把小学教育比喻为打坯模,要打好做圣贤的坯模。也就是说小学教育对人的成长来说像是一个初加工或半成品,若小学的坯模没有打好,没有做出样子来,以后弥补起来就极不容易。朱熹还从儿童心理特点上分析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儿童时期是人的心智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如果对于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儿童的教化能够与心智发展相吻合(即习与智长,化与心成),就会达到一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孔子语)的效果,这时养成的一切品质都是很稳固的,若固有之者。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伦理道德规范的训练和基本
13、知识技能的学习,简单地说就是教事、学事。他说: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教儿童只是教他如何去做,不必教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即便是和儿童讲道理,也要求浅近具体,教小儿只说个义理大概,只眼前事。小学的教育方法,尽可能具体、明确;教法应尽量生动形象。朱熹认为,为了养成儿童最基本的道德行为习惯,实行一定的强制性是必要的,只有到了一定时期以后,才能积久成熟,自成方圆。关于大学的教育思想十五岁以后是大学教育阶段大学教育的任务是穷其理以理教。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是发明此事之理。(朱子语类卷七)大学是在小学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是因其所已知者推而致之以及
14、其所未知者,而及其至也。(小学辑说)是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小学所学到的知识经验去推测未知的事物。朱熹认为大学主要是要去读书,读书穷理。而且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主要靠自觉,认为学习的成败在于学习者的自觉性。大学阶段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自学能力,朱熹对他的学生说:书要你自己去读,理要自己去究索,老师只是做得个引路的人,做得个证明的人,有疑难一同商量。所以朱熹认为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读书、穷理。六,关于道德修养的主张(一)立志朱熹认为学者首先要立志,树立明确高尚的志向.问为学功夫,以何为先 曰:亦不过如前所说,专在人自立志.既知这道理,办得坚固心,一味向前,
15、何患不进.又说: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而今人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要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二)主敬第一,所谓主敬,是培养严肃的或不放肆的道德态度.第二,所谓主敬,是培养谨慎小心的道德态度.第三,所谓主敬,是培养精神专一或始终一贯的态度. 怎样做敬的工夫呢朱熹答道:只是内无妄思,外无妄动.(三)存养孟子讲过养心莫善于寡欲,操者存舍者亡的思想. 朱熹继承了孟子的思想,认为道德修养必须注意把无有不差的心存养起来,使它都安顿在义理上.(四)省察所谓省察的工夫,就是要求学生对人欲之私意在将发之际和已发之后进行反省和检察. 朱熹的省察工夫,即求放心的工夫
16、.七,关于教学思想(一)教学思想的基础朱熹的认识论是唯心主义的,他的格物致知,即物穷理是他认识论的概括,也是他教学思想的基础.(二)朱子读书法1,循序渐进所谓循序,是遵循教材的客观顺序与学生的主观能力去规定学习的课程或进度.所谓渐进,是不求速的意思.2,熟读精思所谓熟读,就是要把书本读得烂熟.所谓精思,即是反复寻绎文义.3,虚心涵泳所谓虚心涵泳,即是客观的态度,还古书的本来面目,并不执着旧见,接受简明平正的说解,而不好高务奇,穿凿立异.4,切己体察所谓切己体察,即是读书时,使书中道理与自己经验或生活结合起来,并以书中道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5,着紧用力所谓着紧用力,即是以刚毅勇猛的精神去读书,以
17、坚持到底而不懈怠的精神去读书.宽着期限,紧着课程.6,居敬持志所谓居敬,即是收放心,严肃认真与精神专一的态度.所谓持志,即是树立一个具体目标,或根据一个特殊问题去书中搜集及整理相关资料.朱子读书法是千百年来人们读书经验的总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循序渐进含有量力性原则,熟读精思含有巩固性原则,虚心涵泳含有客观性原则,切己体察含有结合实际的原则,着紧用力含有积极性原则,居敬持志包含有读书的目的性原则.八,教学原则方法朱熹中庸上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当做教学过程,并认为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在教学过程中,他提出了几项教学原则和方法 。1.自动和适时的启发朱熹很重视学习
18、的自动性问题,他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他说: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千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道不能安坐等其自至,只待别人理会,来放自家口里。依他的看法,做学问主要*自己主观努力,以积极的态度去掌握知识或寻求真理。既然这样,那么教师起什么作用呢?他说,指引者,师之功也,师友之功,但能示于始,而正之于终尔。他还说了自己的经验,某此间讲说时少,践履时多。事事都用你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底人,做得个证明底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他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占有重要地位,但终不能代替学生的作用。教师只是做一个引路
19、人,在学生开始学习时给予引导指点;在一个阶段学习完结时,检查学生学习是否正确,是否有成效,给予适当的评价、证明和裁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一同商量。在商量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启发。他在论语不愤不启一章注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又说:此五所谓时雨之化。譬如种植之物,人力随分己加。但正当那时节,欲发生未发生之际,却欠了些小雨,忽然得这些小雨来,生意岂可御也。不愤不悱,很难教导;待其愤悱,就豁然贯通了。朱熹认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也不是消极等待学生自发地出现主动性,而是*教师积极主动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他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20、,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使无疑者有疑,便有疑者无疑,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见解。2.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所谓勇猛奋发,是指在学习开始时,动员全部精力,以勇猛奋发的精神去学习,应如兵士在开始战时,抱有进无退、有死无生的决心一样。他说,圣贤千言万语,无非只说此事。须是策励此心,勇猛奋发,拨出心肝,与他去做,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得功夫。若半上半下,半沉半浮,济得甚事?他又把学习比做炼丹、煎药、推车。开始用猛火炼丹,方好微微火养教成就。譬如煎药,先猛火煎,数百沸大滚,直涌坌出来,然后却可以慢火养之。如推车子,初推却用些力;车
21、既行后,自家却赖他以生。这就是说,开始学习时,应动员全部精力,以勇猛奋发的态度去做学问,才能克服客观的困难和主观的惰性。但朱熹以猛火之后,再用微火养之譬喻,并不等于说以后的学习可以松懈下来,所以他又提出了温故时习的原则。依朱熹的看法,时习是重要的。他说:人而不学,则无以知其所当知之理,无以能其所当为之事。学而不习,则虽知其理,能其事,然亦生涩危殆,而不能以自安。习而不时,虽日习之而其功夫间断,一暴十寒,终不足以成其习之功矣。这就是说,如果不学习,就不能获得必需的知识技能;如果不随时复习或练习,就不能巩固其所获得的知 识技能;如果不随时复习或练习,就不能收到复习的功效。他又说:学贯时习,须是心心
22、念念在上,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所谓时习,即随事、随时、随处都复习、练习其已获得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不间断的 温故的过程。他说,时时温习,觉滋味深长,自有新得。须是温故方能知新,若不温故便要求知新,则新不可得而知,亦不可得而求矣。他认为温故是知新的基础。 温故能便其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转化为技能,并应用无穷。他认为那种只知机械地重复旧闻而不能触类旁通的人,是不能当教师的。所以他说:温故又要知,唯温故而不知新,故不足以为人师。朱熹种既强调学习要勇猛奋发,又主张持之以恒;既重视时习温故,又不忽视探索新知的思想,对我们仍是有启发意义的。3.教人有序不可取等朱熹承了张载的思想,也提出教人
23、有序不可说等的原则。他说:事有大小,理无大小,故教人有序,而不可说等。又说: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远者大者。他很注意由近到远、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他说: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又说, 于显处平易处见得,则幽底自在里许。且于切近处加功。还说:据某看学问之道只在眼前日用底便是,初无深幽妙。这就是说,学习必须从低处到高处,从平易处到幽微处,从眼前日用底到深深远幽妙底。低处、平易处、眼前日用底是基础。怎样循序渐进?朱嘉说:学不可躐,不可草率,徒费心力,须依次序,如法理会,一经通熟,他书亦身着。他又说:读书须是遍布周满,某尝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校本教材及教案 中学 校本 教材 教案 尤溪 历史人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