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黄河颂》教学反思_3.docx
《2022《黄河颂》教学反思_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黄河颂》教学反思_3.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1页共 4646页20222022黄河颂教学反思黄河颂教学反思黄河颂教学反思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黄河颂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黄河颂教学反思 1黄河颂是一首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宏大精神的诗歌。它是黄河大合唱中其次部分黄河颂的歌词。诗歌以奔放热情的笔调歌颂了黄河精神,激发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激情。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往往会借助某种详细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假如写景就是借景抒情,假如咏物就是托物言志。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始终提示
2、自己,要引导学生学会从这些事物或景物中品析、理解诗歌内涵与作者感情。在上课一起先我向学生介绍了作品的有关背景,从九一八事变到黄河大合唱的几个组成部分;由介绍历史背景到倾听这段历史的荡气回肠;由对黄河大合唱的整体感知到对音乐作品的观赏、第 2 2页共 4646页感受,学生对这样宏大的作品的主题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上课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时,学生基本都能精确感知。他们对这首歌词中体现出的一种压迫下的呻吟,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愤,全民团结抗战的激情,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面对学生的这些感悟,我知道他们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基本可以驾驭了。接着,为了进一步激发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忱,我借助多媒体在音乐的背景
3、下,通过配乐朗诵引导学生反复体会歌词中激情澎湃的民族感情。学生在一次又一次地诵读实践中,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依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采纳多种方式读出诗歌的韵味。最终利用对课文歌曲的观赏渗透德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增加了中华民族的骄傲感。在一次又一次影像、音乐,视觉、听觉的冲击下,学生充分感受到黄河的英雄气魄与汹涌澎湃的形象,理解了黄河所凝合着的中华民族的宏大精神,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了他们的民族骄傲感与自信念。同时更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最终,我还依据自己的
4、见解和简洁的音乐了解给学生唱了黄水第 3 3页共 4646页谣、保卫黄河、满江红、我爱你中国等几首歌。学生在我的感染下激情高涨,这样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首歌词的理解,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忱,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黄河颂教学反思 2前一周上了黄河颂这篇课文,感觉效果还不错。在教学设计时,我有意识地在其中突出了朗读指导,因为这节课教学重点之一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宏大精神的内涵。现对这节课总结反思如下。一、教学课件的制作与运用。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磅礴雄浑、一泻千里的气概假如只通过文字来呈现,将会极大地减弱这首诗歌的壮丽与力度,学生也体会不出中华民族坚
5、韧执着、宏大刚毅的民族精神。于是,我将黄河颂配乐朗诵及歌曲、壶口瀑布视频以及保卫黄河的歌曲都纳入了教学课件。我信任,这些内容确定会激发并且感染学生,使他们身上的民族自尊心与民族骄傲感熊熊燃烧,使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升。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全部教学环节都围围着一个中心,那就是朗读指导、朗读训练、提升朗读实力。从初读课文、感知歌词,第 4 4页共 4646页到赏读课文、品尝歌词,从美读诗歌、升华主题,到课堂延长、学问反馈,都将朗读置于关键位置,予以高度关注。而且朗读指导方式多样,针对性强,切实将阅读课朗读指导落到了实处,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三、学生参加度的评价。本节课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行多种
6、方式吸引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朗读的主动性与主动性。粗略计算下来,整节课用于朗读诗歌的时间在 35 分钟以上。而且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老师的全方位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实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四、假如说本节课有什么缺憾的话,那就是因为学生的实际朗读基础与水平较为薄弱,所以尽管朗读训练设置的那么多,老师也进行了悉心指导,但朗读优秀的学生寥寥无几。这同时也说明日常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应的朗读指导也往往成了一句空话,无法落实。黄河颂教学反思 3观赏黄河颂音乐,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来感染、调动学生。第 5 5页共 4646页让学生自己介绍光未然和
7、这首歌词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诗中的情感。师配乐范读课文后,按序曲主体尾声的思路指导读。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诗中激情。在读中赏析诗歌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思索你认为哪些诗句干脆描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而哪些诗句又集中地赞颂了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2、“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三次,读法是否一样,为什么?3、文章结尾应带着怎样的情感去读,为什么?让学生边读边思索,然后探讨、沟通,再总结。在对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读出诗中的豪迈气概。明确读中应留意的问题。最终师生配乐合作读,展示成果,感受爱国豪情。我认为这节课胜利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导入
8、新课时的音乐做到了渲染气氛,调动心情的作用,学生带着热忱走进课文,所以学习效率高了。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第 6 6页共 4646页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忱、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歌颂了黄河气概雄伟,历史源远流长。学生听后,激情澎湃,情不行遏,在其中激越飞腾,在其中濡染陶冶。2、学生了解了歌词的写作背景,一种爱国豪情油然而生,所以心情高涨,使课堂上多了一此豪壮气概。3、学生带着激情诵读,加深了对唱词的理解,而对唱词的理解又反过来使诵读显得更有感情。美读现代诗,首先必需把握其思想内容
9、,依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依据情感的须要,确立语速。黄河颂唱出黄河的翻天覆地之势,奔腾咆哮之声,更写出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联为您服务!为您服务!系时代特征,读出激扬、雄健、悲壮!再依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读出诗歌的韵味。形式敏捷多样,老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第 7 7页共 4646页从这节课的胜利可以想到,课堂效率的提高,最重要的还是想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主动的学习效率最高。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读文时对作品的主旨把握和文中个别语句、词语的引申义挖掘深度不够。当然,还有许多缺点,希望广阔同仁指出。为您服务!黄河颂教学反思 4黄河
10、颂一课的总体教学设计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挖掘出本课教材的特色,同中求异,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别出心裁的收获。我知道:反思是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索对象,对自己的观念、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谛视和分析,是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实力发展的过程,是进行创建性劳动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回顾刚刚在学校小组公开课上展示的黄河颂一课,自我反思如下:一、运用“美”的课件给学生以直观生动的感性相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声像文相结合,打破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第 8 8页共 4646页制,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引发大量的联想和想象,创设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
11、。黄河,历来被誉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如同聚龙般横亘祖国东西,涛涛河水培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绚丽的华夏文明。然而亲眼见过黄河之壮丽的同学却几乎没有。因此,我制作了“美”的课件,声像文结合,给学生以直观生动的感性相识。在导入新课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黄河的配乐视频(配的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目的是以图象来显示情境,以音乐来渲染情境,给学生以直观生动的感性相识。视频中的黄河惊涛澎湃,气概磅礴,又配以雄浑的钢琴曲,给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感受。因此,当我问观赏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都激烈的近乎抢答,能畅谈其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想、感中所生。在学生的激情中,我说:这就是黄河,黄河以它
12、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它,是因为它古老,它蕴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化;人们歌咏它,是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历史;人们歌咏它,还因为它沧桑,它和它的人民一起经验过抗争。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就以磅礴第 9 9页共 4646页的力气,激励它的儿女奔赴前线。那是在 1938 年 9 月,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文艺工作者,一起来到了黄河,来到壶口瀑布,被这惊涛澎湃、气概磅礴的黄河水所感动,于是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下面我们就相识一下诗人光未然。(利用多媒体展示光未然的照片和简介)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也异样激烈,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13、,他一连写了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般作品-黄河大合唱,激励着当时的抗日人士,迸发出了他们黄河般勇往直前、坚毅不屈的宏大精神。(出示冼星海的照片及简介)就这样通过直观的照片配以文字的形式把词、曲作者展示给学生。并通过学问链接介绍黄河大合唱简介及其八个乐章的名称。让学生了解其有关学问。在听读课文时,我把收集到的黄河图片,根据歌词的内容,描写的角度不同细心支配展示的依次、时间、方式,力求图片和诗歌内容一样,让学生有图文并茂之感。整个课件集视频、图片、文字、课文朗读、音乐于一体,在幻灯片中,或以美丽的美术字为教学环节的名称,或以养眼颜色的图片为背景,或用雄浑的黄河图片展示黄河宏大坚毅的形象,让学生充分感
14、第 1010页共 4646页受黄河的魅力,进而感知课文思想内涵。二、将听、说、读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本课设计以读为主线,各个环节中又分别有所侧重。如以下几个环节:诗歌观赏:1、学生朗读诗歌:请一名同学领读(读朗诵词),其他同学齐读歌词。2、范读: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音频朗读,学生听的同时观赏黄河图片集。3、学生自由朗读:先跟音频朗读一遍后,再自由朗读。(老师巡察指导)4、分角色朗读:一学生领读朗诵词,四个小组各读一个层次,最终四句齐读。5、学生齐读全诗。自由论坛请学生畅谈自己读诗的感受。(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展示自我风采:第 1111页共 4646页把你最喜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
15、么喜爱?(激励学生自由发言)合作探究: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全诗探讨质疑。诗歌观赏环节,就是要学生反复的读,无论是跟读,自由读,还是分角色读、齐读,都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既是听的训练,又是读的示范,更是读的训练。自由论坛和展示自我风采环节是在上个环节的基础上读与说的双重结合。通过朗读,学生对诗歌有了新的感受:生 1:这首诗有美丽的旋律,让人读着读着,不觉低声吟唱,从心里流出音符,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生 2:这首诗语言形象,勾画了黄河的轮廓,形神兼备,让我这个从未见过黄河的人,砰然心动,想一睹黄河英雄的风采。生 3:我喜爱这首诗,雄浑奔放,节奏显明,引
16、人高歌,催人奋进,越读越激烈。生 4:我喜爱这首诗的画面,诗歌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的立体的美,远近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的呈现了黄河的美(雄浑、壮阔、蜿蜒),第 1212页共 4646页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概、勇不行挡的气度和力气,激发我们每位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信念。生 5 我喜爱这首诗的语言,特殊是修辞的运用。如合作探究则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将自己的疑问说出来并解决;等等。在环环相扣的训练中,学生的朗读实力、诗歌观赏实力、理解实力、想像实力、思维实力及写作实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三、挖掘主题的深度,激发学生的骄傲感和自信念。对本课主题的挖掘,我是分三步走的:通过美文听读这一环节,
17、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是浅层次的;通过美文美读,学生此时对主题的感知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实切的;通过美文研读中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本文的主题的理解是有深度的,不再停留在感受领悟作者对黄河的理解上,同时揣摩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激发我们的民族骄傲感与自信念,增加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气。四、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的主动参加。整个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的,除了听读这一环节,其他的学习第 1313页共 4646页过程都是以学生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自由畅谈感受、合作探讨等活动形式进行的,整个课堂是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真诚对话过程。
18、在轻松的学习沟通中,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育了学生的感悟实力及学习方法。五、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在拓展延长环节中,展示了话说长江的主题曲长江之歌的歌词,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忱豪迈。不仅使学生领会了黄河长江的风采,而且还感受歌词中洋溢的爱国热忱。既与教材和谐的统一在一起,又使教材学问得以延长拓展,开阔学生视野,拓展阅读空间。正是以上这些方面的努力,使得我的这节看似简洁的课有了很多的亮点,学生学习的眼睛亮起来,激情高涨了起来,我的课才随之而“亮”了起来。受到同事们的一样好评。但是,课堂教学好像恒久是一种残缺的艺术,欣喜之余也有诸多缺憾:比如本人的嗓音假如很清亮的话,亲自示范朗读,
19、是不是会更好的感染学生呢?假如在课堂有足够的时间,给每个学生足以展示的机会课堂效果会怎么样呢?假如大胆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仿写一段歌颂第 1414页共 4646页家乡或祖国其他景物的歌词会怎样?课前假如和音乐老师沟通,请她先讲黄河大合唱这部音乐作品的有关学问或教唱其中的歌曲,结果会这样呢?我想,只要每个老师在教学设计的环节多设计一些亮点并且努力实践,你的课也可以“亮”起来。今后,我会倍加努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挖掘出教材的特色,同中求异,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别出心裁的收获。黄河颂教学反思 5黄河颂是闻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其次乐章的歌词,作品以热情的颂歌形式塑造
20、了黄河宏大而坚毅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心情慷慨激扬,是学生接受诗歌教化、领会新诗艺术的好范本,更是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化、强化爱国热忱的好题材。在备课时,我本能的认为像这类诗歌类文体的教学,调动学生情感当然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于是,我的教学设计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为主,将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作为深化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我请学生借助教辅书完全解读对这篇诗作写作的时代背景进行充分了解,同时通过初读课文大致体会本文字里行间渗第 1515页共 4646页透出的朴实的爱国感情。在课堂上,我第一阶段的教学以扫除生字词障碍为主,在学生可以通读课文的前提下,再进入其次阶段的有
21、感情的诵读领悟的教学环节。在进入诵读领悟的教学环节之前,如何引导聋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这曾是一度困扰我许久的难解的症结之处。在普校,老师们大多采纳播放保卫黄河为背景音乐作为铺垫来点燃学生读的热忱,以达到喧染感情加深诗歌理解的教学效果。而我们聋生听不到,无法感受音乐带来的撼动心灵的力气。于是,我依据聋生的特点,指导学生将诗歌以口语+手语+体态语的朗读形式呈现出来,竟然也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我的详细做法是:首先,读前要统一手语。在这篇诗歌中,大部分的词句都可以用手语表达出来,但是还有个别的语句不能恰当地得以表达,遇到这种状况我就指导学生以口语+体态语的方式解决。其次,朗读时正确运用手势动作的轻重
22、“读”出诗歌的情感,力求读得热忱悲壮,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概,读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宏大而又坚毅的精神,这样的朗读才符合本课整体的诵读基调。最终,在熟读理解诗作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背诵、默写课文。回顾黄河颂的教第 1616页共 4646页学,我以聋生极富特色的手口并用的“读”来贯穿课堂始末,很好地将黄河的气概磅礴和英勇豪迈通过大量的读呈现了出来,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读”剧烈体会到本文力透纸背的歌颂黄河、歌颂宏大的中华民族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聋生的民族骄傲感与爱国热忱,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黄河颂教学反思 6还记得某一次校内教研活动时,我对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成老师说:“成老师,我好想重温初中的感
23、觉,你给我们上节课听听吧。”成老师豪爽地拍着胸脯大声说:“行,你们想听什么课?”我们组内一样大叫黄河颂。笑言已过。十多年来,校内公开课听过多数,只是黄河颂始终无人问津。我想,这就是有一类课文,语文老师始终高兴不得,恒久不会选择来上公开课的。今日,我上了黄河颂,此刻自信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思绪却掀起万丈狂澜。我仔细备课了。教学视频看了两个,教学实录打印若干。充分取长补短后,又实际探讨了其次单元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三:1。反复朗读,感知思想内容 2。学习语言运用技巧 3。培育爱国主义情操。我第 1717页共 4646页知道这样的一篇诗歌,可以简洁上。朗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可是,只有朗读,怕语
24、言品析落空,缺少语文课堂最实效的内容;怕缺少爱国情感的渲染,又失去课堂的深度。我纠结了很久,确定一个不放手。三大板块,遂在我脑海中成形。先朗读(蓄势)品语言(实质)扣现实(升华)但,这样割裂的板块,却让我忽视了语文中最重要的“品读”实为一家。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学生知道要抓关键词,学生说“奔向东南”的“奔”和“劈成南北两面”的“劈”要重读,可以表现黄河水的气概,“望黄河滚滚”的“望”要读得拖长一些我频频点头,我想顺势深化,“奔”写出水流的速度,呈现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概;再启发“望”换成“看”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可是,突然脑海中又清楚出现我早已设计好的课堂思路,现在品析了语言,下个环节怎么办?我还设
25、计了名师洪镇涛上诗歌课的形式呢,学着他先从语言的角度提出示范问题,让学生用换词、比较的角度再自己提出问题,整个课堂既形式活泼,学生主体又有效体现,教学效果也特殊好。假如我现在自然而然解决语言赏析,那下一步我上什么呢?第 1818页共 4646页刹那的迟疑冲突之后,还是确定按预设的走,至少在我的掌控范围内。可越往下,越觉得凶险茫然。这个词语赏析已经在朗读指导时浅尝辄止了,关键是学生再怎么找词语替换其实质都差不多。“奔”、“掀”、“劈”、“滚滚”、“狂澜”等等都呈现黄河的气概力气之美。这一赏析环节实质上进入了无聊重复阶段。马老师的点评一语道破,我方才悟得缺乏实质品析的朗读指导如空中楼阁,“品”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河颂 2022 黄河 教学 反思 _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