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0页 共10页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王慧敏 审核人: 编撰日期:2009年9月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前言)一、课程性质与意义旅游心理学是针对旅游者和旅游业的特点,以心理学、旅游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旅游实践,研究旅游者心理及行为规律、旅游企业如何针对旅游者心理及行为开展有效服务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我院涉外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B类课程)。其前导课程主要是旅游学概论,后续课程为接待服务、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课程。该课程设置的意义:结合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面向
2、,通过了解社会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岗位素质与能力的需求,提出该课程的设置必须有助于提高学生在今后实践工作中的心理储备能力、分析能力、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二、教学目标与要求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紧跟高职教育和旅游行业形势的发展,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旅游者与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及行为规律,掌握激发旅游消费和旅游服务过程的心理策略及旅游企业管理心理的理论及运用,体现“培养和谐职业人”的特点;即以培养具备良好的旅游与酒店业员工所必须的职业心理素质为课程目标,强调将职业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与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技能培养融会贯通,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高职旅游与酒
3、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心理素质。为学生今后从事旅游与酒店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改革传统地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教学形式,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形成以学生能力发展和心理素质(职业情商)提升为主线的教学设计思路,具体体现为: 课程能力性质与心理相关的能力归纳能力领域归纳旅游心理学职业情商(职业素养养成)1职业心理素质2心理服务技能服务接待能力1旅游消费心理的调查分析能力2团队中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能3员工心理的激励与保健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三、教学课时及学分:旅游心理学课程计划课时:54学时,3学分;其中理论教学课数:36学时,实践教学课数:18学时。四、课程
4、主教材、参考书主教材:李一文主编的旅游心理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年7月第二版推荐教材:1、刘纯主编旅游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甘朝有编著旅游心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第二部分 理论教学内容描述一、教学内容:依据上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确立为三大模块:具体如下:课程模块模块学习目标具体学习目标基础职业心理素养基于旅游活动,能系统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解释旅游活动中的心理现象,达到基础职业心理要求1明确课程学习的目的、内容和方法2能回答人为什么需要旅游的原因3会运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过程4会分析旅游活动中的人格特征服
5、务职业心理素养基于旅游服务过程,会运用心理服务技能,达到服务职业心理要求1会运用心理服务的基本技能和投诉处理方法2具体掌握酒店心理服务技能,达到酒店服务职业心理要求3具体掌握导游心理服务技能,达到导游服务职业心理要求管理职业心理素养基于旅游企业管理活动,会运用管理心理策略,达到管理职业心理要求1具体掌握团队中人际交往与沟通的策略2具体掌握员工心理的激励与保健的策略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基于旅游活动,能系统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解释旅游活动中的心理现象,达到基础职业心理要求。难点:要求学生领悟对游客服务本领,能综合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服务职业心
6、理素养。三、教法和学法教法: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质疑、探究、交流、尝试等多种方式获得知识的过程。新课程下的高职教师,其责任除了教学生知识、技能和策略外,还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能力及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和品质,以提高学生今后在实践工作中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我通过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心理测试、分组作业、角色扮演、3分钟演讲等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做、用效果。学法:在教师提供帮助和设置疑问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获得信息,实际上就是展示学生利用学案进行的主动
7、学习的过程。具体操作:1、角色扮演法对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采用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模拟完成工作任务,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1:任务:小品设计根据旅游知觉的知识,模拟练习接待不同国家的旅游团。教学目的:通过情景教学,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实施过程:第一步小品创编: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创造性的进行小品创编;第二步:情景模拟演示:由学生分别扮演游客、服务员、部门经理角色演示案例情况;第三步讨论分析: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第四步主讲教师点评;实施效果: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素质能力培养的结合,把职业
8、心理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贯穿于案例实践教学全过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人际表达能力。2、工作任务导向法例2,任务:人格特征分析。教学目的:通过了解人格的基本理论,掌握人格的特征、类型、结构和影响其形成的因素,达到“会分析人格特征”的目的。实施过程:第一步,课堂教学;第二步指导开展心理测试活动,将“人格特征奥秘”的教学内容项目化;第三步,邀请心理咨询中心的专家做一次心理咨询方面的技能培训,实施效果:通过学生骨干,有效带动了其他同学参与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实现教师从“能教什么”“会教什么”向“需要教什么”“应该教什么”转变,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使
9、教师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为在导学上下功夫,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思维方法,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3、3分钟演讲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围绕旅游中的心理学,上台演讲3分钟,按学号顺序进行。可制作PPT讲解,当场打分记入课程的平时成绩。让学生平时注意查找文献、收集资料,精心准备。4、大作业法分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二类。内容包括:课外阅读、课外活动设计、心理学原理运用等。四、教学手段:根据课程内容,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和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幻灯片等,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
10、趣大增,有利于知识点的理解消化。五、各章节教学内容描述课程第一模块:基础职业心理素养第一章 旅游心理学概论(一)旅游与旅游心理学教学内容:1、什么是心理?心理素养与人生2、什么是旅游职业心理?学什么和怎样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好的心理素养对人生的作用2、理解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3、掌握旅游心理学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学难点:用案例法、观察法进行案例分析,完成教材中的实训练习。课堂讨论(1):职业心理素养与人生作业:(大作业1):课外阅读后感(二)影响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1、 旅游知觉教学内容:(1)感觉与知觉理论概述;(2) 旅游知觉概述;(3) 旅游活动中的社会
11、知觉。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旅游知觉的概念;(2)理解旅游知觉的特征;(3)了解旅游知觉中社会知觉的种类和心理效应;(4)掌握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利用。教学重点: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教学难点:运用旅游知觉知识完成实训练习。(大作业2):调查某旅游场所,分析感知觉在旅游设施设计中的运用-实验课2、 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教学内容:(1)旅游者的心理需要;(2)旅游动机的产生条件、多源性特点与动机激发。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旅游者的各种心理需要;(2)掌握需要层次理论;(3)理解旅游动机的激发策略。教学重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教学难点:创造旅游需要,学会“把梳子卖给和尚”。 课堂研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厦门 城市 职业学院 旅游心理学 课程 教学大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