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教学教案.doc
《第三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教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教学教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第 01 课时课题:3.1 平均数(1)目标:1、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并会用频数计算平均数和选取适当基数计算平均数。2、在求实际问题的平均数的过程中,体会简化平均数算法的必要性,能灵活地用 3种方法求平均数。3、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这一过程,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养成用数学的良好意识。重点: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1、数据 17,19,16,21,19,22 的平均数是;2、数据 2、3、x、4 的平均数是 3,则 x=_;3、5 个数的平均数是 14,3 个数的平均数是 6,则这 8 个数的平均数是;4
2、、若两组数 x1,x 2,x n和 y1,y 2,y n的平均数分别为 和 ,则xyx1y 1,x 2y 2,x ny n的平均数是_;5、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给玉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某校九年级二班 45 名同学在学校举行的“爱心涌动校园”募捐活动中捐款情况如下表所示:捐款数(元) 10 20 30 40 50捐款人数(人) 8 17 16 2 2则全班平均捐款为_元;6、强烈某食品厂为加强质量管理,对某天生产的罐头抽查了 10 个,样本,净重如下(单位:克)342,348,346,340,344,341,343,350,340,342求样本的平均数。7、某班有 50
3、 名学生,数学期中考试成绩 90 分有 9 人,84 分的有 12 人,73 分的有10 人,65 分有 13 人,56 分有 2 人,45 分有 4 人,计算这个班学生的数学期中考试平均成绩(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一位)有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和小丽所在的 A、B 两个小组的同学身高如下:A 组(10 人)/cm B 组(12 人)/cm159,164,160,152,154,169,170,155,168,160,160,160,170,158,170,168, 158,170,158,160,160,168,哪个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较高?你是如何判断的?A 组同学的平均身高约为161cm,B 组同学
4、的平均身高约为 163cm,小明一定比小丽矮吗?(二)引入新课,梳理知识题 1、2、3、4 引入平均数的定义及直接算法,题 5、6 引入平均数的简便运算,题7 是平均数的简单运用,体现平均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与板演,教师适时点评、质疑、讨论、归纳,穿插引入新课:1、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常,我们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即:这组数据都“接近”这个数。对于 n 个数 x1、x 2,x n, 我们把 (x 1x 2x n) ,叫做这 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为平均数,记为 ,即 (x 1x 2x n) (公式一) 读作:“x 拔”|剖析:公式 (x 1x 2x n) ,
5、是平均数的 “直接算法”;n公式中:n 是数据的总个数、x 1x 2x n 是 n 个数据的和、 是平均数x2、平均数的简便运算一般地,如果在一组数据中,x 1 出现 f1 次,x 2 出现 f2 次, ,x k 出现 fk 次,(f 1,f 2,f k 为正整数) ,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剖析:当 n 个数据中某些数据中 x1 、x 2 、x k 出现时,用该公式较简洁;f 1+f2+fk =n(数据的总个数)注意:题 5 中,在计算 B 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时,小丽同学用了下面的方法:列频数分布表,整理数据.身高/cm 158 160 168 170个数 3 4 2 3频数 3 4 2 3平均身
6、高: 163(cm)x32170681058一般地,如果一组数据都在某个数 a 上下波动时,就可以采用把原来每个数据都减去 a,得一组新数据,再算得这组新数据的平均数 ,这样原来数据的平均数是:xa (公式三)x注意:题 6 中,小明在计算 A 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时,发现 A 组同学的身高都在 160cm左右波动,小明采用了下面的方法:首先将各个数据同时减去 160,得到一组新数据:1,4,0,8,6,9,10,5,8,0再计算这组新数据的平均数,得 (14086910580)1.1 x于是,平均身高 160161.1161(cm)x二、平行训练1、数据 15,23,17,18,22 的平均数是
7、2、5 个数据的和为 405,其中一个数据为 85,那么另外四个数据的平均数是3、若 4,x,5 的平均数是 7,则 3,4,5,x,6 五个数的平均数是4、已知 a、b、c 、d、e 的平均数是 m,那么 a1,b5,c3,d9,e7 的平均数是5、某同学在使用计算器求 30 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 105 输入为15,那么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 )A、3.5 B、3 C、5 D、36、两组数据 x1,x 2,x n;y 1,y 2,y n 的平均数分别是 ,那么新数yx,据 x1y 11,x 2y 21,x ny n1 的平均数等于( )A、 B、 1 C、 (
8、1) D、 ( 1)7、如图是小敏五次射击成绩的折线图,根据图示教学设计与设想|信息,则此五次成绩的平均数是_环8、利用公式 xa 求下面各组数据的平均数;x(1)105,103,101,100,114,108,110,106,98,102(共 10 个) 。(2)4203,4204,4200,4194,4204,4210,4195,4199(共 8 个).9、在一个班的 40 名学生中,14 岁的有 5 人,15 岁的 30 人,16 岁的 4 人,17 岁的有 1 人,求这个班的学生的平均年龄.10、在一段时间里,一个学生记录了其中 7 天他在完成家庭作业时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单位:分
9、钟)80,70,90,60,50,80,60.在这段时间里,该学生平均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所需要的时间约是多少?三、交流合作1、同桌互阅互批2、让学生指出板演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3、重点点评第 4、5、6 题,并借此进行规律总结(由知识梳理部分提炼)四、巩固训练:1、如果一组数据:x 1、x 2、x 3、x 4、x 5 的平均数是 3,分别求下列数据组的平均数:一组数据:x 1 +2 、x 2 +2 、x 3 +2 、 x4 +2 、x 5 +2 的平均数_一组数据:x 1 -2 、x 2 -2 、x 3 -2 、 x4 -2 、x 5 -2 的平均数_一组数据:3x 1 、3x 2 、3x
10、3 、3 x 4 、3x 5 的平均数_一组数据:3x 1 -2 、3x 2 -2 、3x 3 -2 、 3x4 -2 、3x 5 -2 的平均数_2、玉树大地震发生后,某中学八年级(一)班共 40 名同学开展了“情系玉树”的捐款活动. 活动结束后,生活委员小林将捐款情况进行了统计 ,并绘制成图的统计图.(1)求这 40 名同学捐款的平均数;(2)该校共有学生 1200 名,请根据该班的捐款情况,估计这个中学的捐款总数大约是多少元?五、总结反思平均数定义公式和两个简化计算公式都很重要,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选用.定义公式: (x 1x 2x n)n简化公式(二): ax如果一组数据:x 1、x
11、2、x n 的平均数是 ,则数据组:ax 1 +b 、ax 2+b x、ax n+b 的平均数是 a +b一组数据 x1,x 2,x n 的平均数为 ,若每个数据都扩大 a 倍,即xax1,ax 2,ax n,则平均数也相应地扩大 a 倍,即 a ;若每个数据都增加 b,即xx1b,x 2b,x nb,则平均数也相应地增加 b,即 b;若每个数据都扩大 a 倍后又都增加 b,则平均数也相应地扩大 a 倍后增加 b,即 a bx当数据组中数据较大又在某个数值左右波动或数据之间存在某种倍数关系时,利用这3912金额(元)人数(人)20 30 50 10016教学设计与设想|些规律求平均数比较直接、
12、简便,当然关键是紧扣住平均数的定义第三章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第 02 课时课题:3.1 平均数(2)目标:1、会求加权平均数,并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通过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2、通过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发展学生的求同和求异的思维,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加权平均数中权对结果的影响及与算术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难点: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1、从一组数据中取出 a 个 x1,b 个 x
13、2,c 个 x3 组成一个样本,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是( )A、 B、 C、 D、 32x321acbax3212、将 100 克 3%的盐水,200 克 4%的盐水,300 克 5%的盐水混合在一起,不通过计算估计混合后的盐水浓度约为_A、3% B、4% C 、4.3% D、5%3、小凯家上月用于伙食的费用为 720 元,用于教育的费用为 240 元,其他费用为1100 元本月小凯家这三项的费用分别增长了、和小凯家本月的总费用比上月增长的百分数是多少?小明的算法是: ();13小丽的算法是:(7202401100)(720+240+1100)9.8%小明、小丽的算法哪一个正确呢?为什么?4、
14、学校举办一次英语竞赛,该竞赛由阅读、作文、听力和口语四部分构成,小明,小亮和小丽参加了这次竞赛,成绩如下:阅读 作文 听力 口 语小明 90 分 80 分 80 分 70 分小亮 80 分 90 分 80 分 80 分小丽 70 分 80 分 80 分 80 分(1)计算他们每人四项比赛成绩的算术平均数,谁的竞赛平均成绩最高?(2)根据这 4 项比赛的“重要程度”,将阅读、作文、听力和口语分别按30%、30%、20%和 20%的比例计算他们 3 人的竞赛成绩,谁的竞赛成绩最高?(3)你认为(1) (2)的计算结果有区别吗?(4)把阅读、作文、听力、口 语的成绩按 2:4:3: 5 的比例,计算
15、 3 个人的素质测试平均成绩,那么谁又将被录取呢?(二)引入新课,梳理知识通过学生对题 1、2、3 的回答,教师适时点评,让学生感受“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与设想|质疑、讨论题 3、4、归纳,穿插引入新课:1、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在日常的生活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很多的“平均”现象并非简单的算术平均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根据其重要程度,分别给每个数据一个“权” ,由此求出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如本题 3 中 720、240 和 1100分别是、和的“权”2、感受加权平均数中的“权”重在这个计算平均数的公式中,相同数据 x1 的个数叫做权,这个“权”含有所
16、占分量轻重的意思。 1 越大,表示 x1 的个数越多,于是,x 1 的“权”就越重,因此,这个公式又称为加权平均数公式.若 n 个数 x1,x 2,x n 的权是分别是 1, 2, n则 叫做这 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n 21当 1 2 n 即各项的权相等时,加权平均数就是算术平均数因而,算术平均数实质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的特殊情形二、平行训练:1、一个班级有 45 名学生,其中 14 岁的有 16 人,15 岁有 17 人,16 岁有8 人,17 岁的有 4 人,那么这个班的平均年龄是。2、一名射手连续射靶 20 次,其中 2 次射中 10 环,7 次射中 9 环,8 次射中 8 环,3次射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数据 集中 趋势 离散 程度 教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