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麻醉病人的护理-.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四章麻醉病人的护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麻醉病人的护理-.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 麻醉病人的护理【重点和难点】第一节 概述一、分类麻醉方法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两大类。前者又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及复合麻醉;后者又分为表面麻醉、局部浸润、区域阻滞、神经阻滞及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及硬膜外腔阻滞) 。二、麻醉前准备1.病情评估 为了增强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麻醉前应尽力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纠正生理功能紊乱,治疗潜在内科疾病,使病人各实质器官功能处于良好状态。2.为预防麻醉下的呕吐和误吸,成人选择性手术,麻醉前 12 小时内禁食、4 小时内禁饮。乳婴儿于麻醉前 4 小时内禁饮和哺食。术前晚应灌肠或给轻泻剂。急症手术亦应适当准备,饱胃病人又不得不在全麻下施行
2、手术时,可先作清醒气管插管,能主动地先控制呼吸道为佳。3.改善病人的精神症状4.麻醉前还应检查和准备麻醉时必需的器械和药品。二、麻醉前用药(一)目的: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和紧张情绪。提高痛阈,增强止痛效果。 减少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以便于麻醉操作和|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抑制迷走神经反射,预防手术中发生呕吐,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的意外。(二)常用麻醉前用药1镇静催眠药与安定药:常用者有苯巴比妥钠、安定、异丙嗪等。2镇痛药:常用哌替啶和吗啡。3抗胆碱药:常用阿托品或东莨菪碱。(三)麻醉前用药选择 术前晚可口服催眠药或安定药,术日麻醉前半小时肌注镇静催眠药或安定药,剧痛病人加用镇痛药,全麻或椎管内麻
3、醉病人加用抗胆碱药。第二节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是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呈现可逆的知觉和神志消失状态,也可有反射抑制和肌肉松驰。临床上常用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和复合麻醉。一、吸入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进入血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麻醉作用者,称为吸入麻醉。常用的吸入麻醉药有乙醚、氟烷、安氟醚、异氟醚及氧化亚氮等。二、静脉麻醉将麻醉药注入静脉,作用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麻状态者称静脉麻醉。常用药有硫喷妥钠、氯胺酮和羟丁酸钠等。三、复合麻醉|复合麻醉又称平衡麻醉。为了弥补单一的麻醉药及方法不足,常以多种药或方法合理组合,借以发挥优势,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病人生理功能的不利影响
4、,充分满足麻醉和手术的需要。复合麻醉是当前临床研究和使用最广的一种方法。复合麻醉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安静或意识抑制。镇痛和抑制反射。肌肉松弛。四、全身麻醉的并发症(一)呼吸系统的并发症1.呕吐、反流与窒息 呕吐或反流物易造成误吸,而引起呼吸道阻塞、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等,为全麻主要危险之一。2.呼吸道梗阻 按部位分成呼吸道梗阻和下呼吸道梗阻或两者兼而有之。按性质分成机械性梗阻如舌后坠、分泌物或异物阻塞及机能性梗阻如喉或支气管痉挛。(二)循环系统并发症1.低血压 2.心律失常3.心搏骤停 五、全麻病人的护理(一)护理诊断1.焦虑和恐惧2.知识缺乏|3.潜在并发症:恶心、呕吐、窒息、麻醉药过敏、麻醉意外
5、、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坠积性肺炎等4.有受伤的危险5.疼痛(二)护理措施1.缓解焦虑和恐惧。2.告知病人有关麻醉须知和配合方面的知识。3.加强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和处理。4.保持呼吸道通畅。5.维持循环功能。6.防止意外发生。第三节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应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的神经传导而产生麻醉作用,简称局麻。常用的局麻药有酯类如普鲁卡因、丁卡因及酰胺类如利多卡因等。一、局部麻醉方法(一)表面麻醉 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施用于粘膜表面,使其穿透粘膜而阻滞其浅表的神经未稍以产生粘膜麻醉。用于眼、鼻、口腔、咽喉、气管、尿道等处的浅表手术或检查。方法有点滴、
6、涂敷、喷雾、灌注等。常用药为 051丁卡因,一次限量为 40 毫克,2利多卡因,一次限量为 200 毫克。因粘膜供血丰富,药物可|被迅速吸收而易中毒,故表面麻醉药的剂量应减至相当于浸润麻醉药最大剂量的 1412。(二)局部浸润麻醉 将局部麻药注射于手术部位的各层组织内,使神经末稍发生传导阻滞,称为局部浸润麻醉。其方法是先在皮肤切口一端皮内注射一皮丘,继沿切口走行方向作成一连串皮丘,作新皮丘时注射针应在前一皮丘内刺入,故局麻药只有第一针刺入时才有痛感,此即一针技术。然后分层注射,即由皮丘按解剖层次向四周及深部扩大浸润范围。注药时应将较大量麻药在短时内加压注入,使麻药在组织内产生水压作用,即为张力
7、性浸润,因此麻药能与神经未稍广泛而均匀地接触,使麻醉效果更为增强。每次注药前都要回抽注射器,以免误注入血管内。常用 051普鲁卡因,一次总量不超过 1 克。(三)区域阻滞麻醉 采用局部浸润的方法,由皮丘向四周及深层组织扩大浸润,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许多面而成为一立体阻滞区域,对手术区形成一包围圈,以阻滞神经纤维的向心传导,即为区域阻滞麻醉。常用于囊肿切除,肿块活组织检查等。其优点是能避免穿刺病理组织,不会使手术区的局部解剖因注药难以辩认。(四)神经阻滞麻醉 将局麻药注射于神经干(丛或节 )的周围,以阻滞其神经传导,使该神经支配区产生麻醉作用,称神经阻滞麻醉。此法能以少量的局麻药产生较大的无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麻醉 病人 护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