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新版.doc
《2023年安徽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安徽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新版.doc(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地区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1、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年8月30日),康熙批准了由吏部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见,其中,江南省正式分为 江苏 、 安徽 两省,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使安徽省三司健全,因此,康熙六年(1667)一般认为是安徽建省标志。2、安徽建省大体经历了元末明初的行政区域统一;顺治十八年(1661年)左、右布政使划片分治;康熙四年(1665年)调整左、右布政使辖区,使苏、皖两省分省分治奠定基础,拟定疆界;康熙六年七月甲寅,正式批准建省;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己亥,正式将省会定于 安庆 。因此,一般把公元166
2、7年8月30日作为安徽省诞生纪念日。3、解放战争后期,安徽境内的淮河南北、江淮地区先后解放,初建皖西、江淮、豫皖苏边区3个行政公署,下设专区,再下为县、市。1949年4月,撤消上述3个行政公署,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5月,随着江南地区所有解放并普遍建政,成立皖南人民行政公署。两个行署行使省的权力,但比省的规格要小。行署下辖直辖市、专区,再下为县及专辖市。1952年4月,撤消皖南、皖北2个人民行政公署,合并成立 安徽 省。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省。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会驻 合肥 。4、地区文化就是一定地区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的各种文化现象。地区文化具有
3、 历史性 、地区性和 独特性 的特点。5、安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的区域文化,即 淮河文化 、 皖江文化 、 徽州文化 ,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6、安徽文化具有 延续性 、兼容性、 多样性 、不平衡性、 开拓创新性 的基本特点。7、道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学派之一,春秋末年的 老子 初步创建了道家思想体系,战国中期的 庄子 是先秦道家学术的集大成者。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 老子 一书中。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8、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集中表现为提倡新文化,颠覆旧文化。具体内容
4、则可概括为四个方面:提倡 民主 ,反对专制、独裁;提倡 科学 ,反对愚昧、迷信;提倡 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提倡 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淮河文化圈:淮河文化圈一般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的区域文化带。由于淮河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道德经:道德经亦称老子。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老子一书中。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其基本范畴是“道”与“德”,相比较起来,“道”最为基本。新安理学:朱熹作
5、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学体系被后世称为“朱子学”。朱熹门生弟子众多,遍及闽中档南方地区,他们同尊朱熹并形成众多的流派,其中徽州的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在发明、诠释朱子学方面独树一帜,被称为新安理学。新安理学形成于南宋,在元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于明初达成鼎盛。新安理学一以贯之的学说宗旨、一脉相承的理学家群和鲜明的学派特性,对12世纪以后的中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的发展演变,以及徽州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1915-1923年),一批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针对内忧外患的时局发起的以反对封建文化为重要内容,旨在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实现资产阶级
6、民主共和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标语。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集中表现为提倡新文化,颠覆旧文化。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安徽的三大文化圈是什么?各有哪些特点?答:安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的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淮河文化圈一般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的区域文化带。淮河文化圈的形成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条件,有其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由于淮河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
7、区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皖江文化圈一般是指从远古到现在皖江地区发明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范围大体接近于现在的皖江经济区域,即安庆、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巢湖、宣城市(除绩溪县)和滁州市东部。皖江文化圈基本特点(1)古皖文化源远流长(2)皖江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异彩纷呈 (3)皖江文化具有水文化的特点 (4)开放创新意识浓。徽州文化是指原徽州府属下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和婺源(今属江西省)等六县所出现的既有独特性又有典型性的各种文化现象。徽州文化是安徽地区文化中最成熟、最具有代表性、最典型的地区文化。徽州文化重要特点是(1)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具有丰富性、辉煌性、
8、典型性(2)徽州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儒学文化。2、老子哲学中“道”的内涵涉及哪些方面?作为老子哲学体系核心的“道”的内涵重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答:第一,道是真实存在的,道是物,却是浑然一体之物。“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尽管它的存在是恍惚的,但却是真实可信的。 第二,道是万物的主线。在老子看来,整个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从“道”派生出来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所言“道生一”,既有指万物形成之前的状态,也表达道成为万物得以统一的原则,有了这样的状态和原则,分化为天、地,并通过阴阳变化产生和气,阴、阳、和三气化合再产生出万物来。 第三,道是万物运动的规律。万物的生长衰亡,皆由道支配
9、,尽管道作为规律并非故意识、有目的的主宰,但万物的存在和发展又莫不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法则,这就是“道恒无为而无不为”。3、如何对的看待庄子的人生哲学?答: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对人生的抱负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它立足个人生存的困境并试图超脱出来,这是庄子思想的核心部分。 庄子认为,人之所以不自由,一方面是受到外界物质条件的束缚,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自身肉体的限制,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有待”和“有己”。真正的自由是一切条件都不需要依靠,一切限制都没有,在无穷的天地之间自由地行动,即“无待”,同样,也要摆脱自己的肉体和精神的限制和束缚,以达成“无己”。庄子在对生命短暂的慨叹中蕴涵着对现世生活、生命的积极肯定
10、,并强烈希望从这种人生的主线困境中超脱出来。庄子的人生抱负,是追求无待、无累、无患的绝对的精神自由,其最基本的人生实践就是个人的修养。庄子认为恬淡无欲的精神修养,是形成安宁、恬静的精神境界的基础,一个恬淡去欲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必能与世无争,超脱形体和功利的束缚。与庄子的人生抱负相相应,其人生实践一方面表现为自我的精神修养,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他对于世俗生活的态度超世、遁世和顺世。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一个沉沦的时代,庄子深刻理解并怜悯时代的痛苦,因此,如何从怜悯世人的苦难与罪恶的精神重压下求得解脱,就成为他的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取法老子的“道”和“无为”,强调个体生命对痛苦的解脱,但由于在现实
11、中无法实现,所以只能作精神上的无为和逍遥,在虚静的心灵世界幻想与自然冥合为一,获得精神自由。4、为什么朱熹被看作理学的集大成者?答:朱熹作为二程的嫡传弟子,继承程颢、程颐的天理论思想,同时吸取了周敦颐关于太极的学说和张载关于气的理论,朱熹将这三者糅合在一起,并综合北宋理学诸家学说,建立起庞大的哲学体系,将传统儒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哲理化高度,成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以“理”为最高哲学范畴的哲学体系,这个体系涉及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致知说和知行并进说等各方面内容。四、考察论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当今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安徽传统文化?答:一、进一步挖掘安
12、徽传统文化资源 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建设安徽文化的基础和依托。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安徽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通过了历代文化的选择与组合,有着非常深厚的沉淀与累积。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安徽文化史上,不仅涌现了象老子、庄子、桓谭、朱熹、戴震这样的大思想家,象管仲、曹操、包拯、朱元璋、李鸿章这样的大政治家,象“三曹”、稽康、梅尧臣、张孝祥、方苞、吴敬梓这样的大文学家,并且也涌现了象华佗、王藩、方以智、梅文鼎等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巨大奉献的著名人物,以及许多在经济开发中作出卓越成绩的历史人物,也不乏在政治经济领域进行改革和探索的杰出人物。他们的思想、理论、科技文化成果,构成了安徽传统
13、文化的丰富内涵,他们就象一座座富饶的矿藏同样,只有对之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筛选,才干继承和发扬他。 二、弘扬和发展安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悲观不利因素 与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同样,安徽文化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同样具有积极性与悲观性两方面的不同影响。如安徽文化传统中的重教兴学的风尚,安徽文化中的兼容并包的精神,安徽文化中开拓创新的精神,徽商的讲求信义和道义的儒商精神,这些对促进安徽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是值得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和光大的。而安徽传统文化中重人文轻科学、重功名轻经济、重经验轻理性以及道家文化中的悲观出世思想等一些观念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则在一定限度上影响了安徽经济社会的
14、发展,是我们要努力克服和消除的。 三、借鉴吸取外来文化发展新文化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是每个文化体系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文化交流日益广泛的当今世界,更需要不断学习、吸取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来充实发展自己,才干使自己获得繁荣与进步。安徽文化有着借鉴、吸取外来文化并融会贯通加以发展的优良传统,道家文化、朱子理学都是在借鉴吸取基础上产生的,安徽文化的现代化,仅靠自身的积极因素是难以达成目的的,必须借助于对外开放与交流,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加以创新、发展,建设新的安徽文化。 四、努力构建安徽文化的时代精神 安徽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徽州文化
15、三个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它们为安徽文化建设提供了极为富余的条件和基础。但由于三个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和不同内涵,因而使得安徽文化内在的凝聚力和合力显得局限性,难以形成统一的安徽文化精神和安徽文化形象。文化是一种表面的现象,隐藏在文化背后的文化精神、民族精神才是文化实质性的内涵。对于地处内陆而又包含三个区域文化的安徽来说,构建统一的当代安徽文化精神,是非常迫切与必需的。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安徽的决策者和领导者曾提出了以拼搏精神、进取精神、自强精神、团结精神、开放精神和奉献精神为内涵的“黄山松”精神作为安徽的文化精神。以黄山松作为安徽文化精神的形象标志,可以使人们感受到这个文化精神的地区和历史的
16、鲜明与特色,也显示了它的壮丽与豪迈,这对于树立安徽的整体文化形象,增强安徽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动力,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充足发挥文化对经济的激活功能,运用文化发展区域经济 政治经济的文化性与文化的经济性,已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显著特性。一种文化可以在多种层面上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活力,文化激活经济的功能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一个区域的竞争力如何,也在很大限度上取决于这个区域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现代区域经济和现代区域文化的互相渗透,呈现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提出了“文化兴省”、“文化兴市”的标语。我省作为文化大省,完全可以运用自己丰富的、有特色的文化资
17、源来激活带动经济发展,如各地可通过定期举办各种文化节、文化展来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如淮南的“中国豆腐文化节”、铜陵的“青铜文化节”就起到了很好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作用。此外,各地公司应故意识地将本地特色文化融入产品设计和公司文化建设中。如此则文化服务了经济,且在服务经济的同时提高了文化的知名度,发展了特色文化。 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 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文明限度的提高,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重要。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安徽是文化资源大省,较大的文化影响力
18、、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各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资源,是我省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的优势。但由于历史、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安徽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运用上尚有明显欠缺。很多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或因保护不力,或因宣传不够,或因开发运用不到位,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效应,在全国的知名度还没有真正打响,还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知名品牌。安徽文化的产业化发展还比较落后,离文化强省目的尚有较大差距。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发展战略,为安徽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要依托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弘扬我省文化资源的精华,加快安徽地
19、区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打造优秀的地区特色文化品牌,把我省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使我省文化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安徽文化为安徽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也使安徽文化在服务经济的同时取得新的成就。2、实地参观并考察一些历史名胜、古迹或纪念馆、博物馆,并结合实际谈谈安徽文化的基本特点。答:一、安徽文化具有延续性 所谓延续性,是指安徽文化历史悠久,自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就处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过程中,其间从未中断过。安徽具有丰富的史前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安徽文化在夏商时期开始萌芽,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秦汉大一统的文化局面下,安徽文化继续发展,在学术思想、文学方面成就尤为突
20、出,涌现了一大批杰出人物。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汉文化和山越文化在安徽地区发生碰撞、融合,安徽文化在继承先秦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在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都有重大奉献。隋唐五代时期,由于安徽远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这一时期的安徽文化虽没有什么杰出成就,但也没有中断。宋元时期,安徽文化在第三次南北文化碰撞交流中,发展到了精致和成熟阶段,新安理学是这一阶段的标志。明清时期,安徽文化在前期相续发展基础上进入了繁荣和鼎盛时期,在文化的诸多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涌现了一大批大家,特别是桐城派和徽州文化的全面繁荣,标志着安徽文化的鼎盛,取得了一系列总结性和开创性的成果,对全国文化
21、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社会和文化都处在新旧交替时期,安徽文化也具有着鲜明的新旧交替的时代特性,一方面是传统的血脉仍在延续,另一方面是新文化因子开始生成,在古今、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中,产生了许多文化名人和杰出大家,如胡适、陈独秀、陶行知等。纵观安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安徽文化发展是环环相扣,阶段相接,从而形成了一条从未中断的文化链。 二、安徽文化具有兼容性 安徽文化的兼容性一方面表现在安徽文化对南北文化的兼容吸取上,如老庄的道家学派就既体现了北方文化的影响,又有南方楚辞文化的影响。兼容性的另一方面表现在,安徽的学人注意吸取其他学派学者的成果,如作为道家学派集大成的著作淮南子,就是在
22、发挥先秦道家思想基础上,同时兼采儒、墨、名、法各家之长而成。朱熹是新安理学的祖师,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其严密完整的理学体系则是在融通北宋程颢、程颐、张载、周敦颐诸儒以及道、释学说基础上形成的。安徽文化的兼容性还表现在安徽历史上的很多学者,在学术上的成就,既是专精,同时又精通诸多方面学问。如方以智既是哲学家,而其对天文、礼乐、律数、书画、文字、琴剑等又无不通晓,其所著物理小识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再如皖派经学的代表人物戴震也精通多种学问,既是哲学家又是考据学家,他对训诂、算数、天文、地理、制度、名物、音律等无不精通,足见其学问之广博。 三、安徽文化发展具有多样性 淮河、长江从安徽北部和东南部流
23、过,自然地将安徽分为北部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块,淮河沿岸及以北地区是平原旱作农业地区,其文化上长期受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的直接影响,其经济结构、生活习俗、民情风尚等都包含了较多的北方文化因素。江淮之间是我国旱地农业区和水田农业区的过渡地带,在经济结构上与淮北地区有较大差异,而该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碰撞与交融的重要地带,因此文化风貌兼有南北特性。而沿江平原与皖南山区是典型的水田农业区,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其文化风貌也更多地包含了南方文化的因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安徽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安徽文化也在这种区域差异性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三个较为成熟的、具有丰
24、富内涵和个性特性的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徽州文化三个区域文化圈。 四、安徽文化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安徽文化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区域却表现出不平衡性。春秋战国时期,安徽文化开始在淮河流域地区形成,但在以后的数千年历史中,安徽文化几度兴衰,差不多呈波浪式发展。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安徽文化在继承先秦安徽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然而在隋唐五代的近42023间,虽然安徽地区也不乏杰出人才与成就,但较之前代与周边地区却显得较为冷清,直至北宋王朝建立以后,安徽文化才开始扫除隋唐时期寂寞冷清的局面。两宋时期,安徽虽然烽火不断,但由于北方中原文化的南下交流,安徽在学术文化方面却取得了突出成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安徽 地域 文化 形成 考核 答案 新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