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学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教育学考试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育学考试真题及答案.doc(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华中师范大学2023 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君子一乐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我国的私学开始于 A.殷商 B.春秋战国 C.汉朝 D.宋朝( )3.教育的质的规定性重要体现在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4.教育产生于 A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 B人类特有的生产活动 C儿童对成人的模仿 D意识( )5.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_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体因素( )6.我们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重
2、要是强调教育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C.对政治经济起决定作用 D.有自身的规律( )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我国要有环节地实行 A普及义务教育 B九年义务教育 C六年制义务教育 D十二年制义务教育( )8.“以尽也许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是 A布鲁纳课程结构论的思想 B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核心 C赞可夫教学论的观点 D赫尔巴特教学论的思想( )9.在教学任务中处在基础地位的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能力 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10.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政治课和各科教学 B.课外活动和校外活
3、动 C.班团队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1.当学生道德观念不断得到加强,并相应地产生道德体验时,就会变为 A.道德结识 B.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 D.道德信念( )12.学生道德结识、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的结合,就成了 A.道德品质 B.道德情操 C.道德信念 D.道德行为( )13.“要尽量多地规定一个人,也要尽也许地尊重一个人。”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 A凯洛夫 B马卡连柯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14.我国古代教育家十分重视_,孟子就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A.楷模 B.修养 C.陶冶 D.实
4、际锻炼( )15.运用校园文化去影响学生,这种方法属于 A楷模 B修养 C陶冶 D参观( )16.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培养和组织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规定二、名词解释1.教育(狭义) 2.(影响学生发展的)环境3.教育目的4.活动课程5.综合实践活动6.研究性学习三、判断题( )1.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2.个体的活动是其得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 )4.在我国,基础教育属于义务教育。( )5.中小学生素质的重要部分是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6.我国的学校教育系统涉及初
5、等教育,中档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部分。( )7.在中小学分快慢班的做法符合分组教学的精神。( )8.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是我国当前实行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9.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毕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10.教学工作的第一个环节是上课。四、简答题1.教育目的有哪些作用?2.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3.教学过程通常涉及哪几个阶段?五、案例分析题1.请你从下列材料中寻找三处情节或语句,结合教育学知识加以分析或批判。爱迪生8岁上学,他不仅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才干,反而经常使老师深感不快。一次,爱迪生对学校的新教具很好奇,他把教具全拆了,又装不回去,气得老师请来了他妈妈。老师对他妈
6、妈说:“你的儿子太爱拆东西了,你要让他改改这个毛病!”“老师,我看你不对哟!我观测儿子很久了,他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喜欢拆东西,你叫他改掉这一点,那我儿子不就跟别人同样了吗?”爱迪生的妈妈坚信这是儿子最大的优点。上数学课时,恩格尔老师在讲解算术题,爱迪生忽然向老师发问:“老师,22为什么等于4?”老师觉得他又笨又调皮,他反问道:“不等于4难道等于5?”爱迪生很想弄明白数字的奥秘,他想了又想,忍不住又问老师:“22为什么不可以等于5呢?”老师大为恼怒,他厉声谴责道:“爱迪生,你故意捣乱,给我滚出去!”爱迪生遭到责骂,委屈地奔出教室。爱迪生回家以后告诉母亲:“妈妈,我想要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师却骂
7、我。”母亲听了儿子的叙述很气愤,她找到学校批评老师:“恩格尔先生,你作为一个教师太不了解学生的心理。”恩格尔说:“我只管教书,不管什么学生的心理。”母亲说:“你这样教孩子,孩子怎么学得会?”这位老师带着爱迪生到一位有名的医生那里,请他检查一下爱迪生的头脑。由于爱迪生的脑袋是扁的,这位医生检查后说:“他的脑子坏了。”恩格尔告诉爱迪生的母亲:“你的孩子又笨又调皮,不管我怎么教,他都学不会。我不乐意教这样的学生。”结果,爱迪生只上三个月的学就离开了这所学校。爱迪生的母亲曾经当过小学老师,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她深知自己儿子的个性,不逼着孩子勉强上学,便挑起了“家庭教师”的重担。母亲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给他
8、讲历史、文学、科学,与他讨论物理、化学问题。在母亲的辛勤哺育下,爱迪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2.下列材料中,陶行知先生的做法符合哪些德育规定?请具体分析。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责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由于你准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由于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当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
9、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由于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当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由于你对的地结识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六、论述题:试论教师良好素养的内容,并列举一个案例来分析其中一种素养。华中师范大学2023 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一、单项选择
10、题(每题1分,共16分)1.B 2.B 3.C 4.B 5.B 6.D 7.B 8.C9.C 10.A 11.C 12.C 13.B 14.D 15.C 16.A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1.教育(狭义)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将其培养成为既适应社会需要,又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的一种社会活动。2.(影响学生发展的)环境是围绕在人周边的,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
11、想或者规定。4.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而组织的课程。5.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6.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爱好,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拟定研究专题,积极地获取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2. 3. 4. 5. 6. 7. 8. 9. 10.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教育目的有哪些作用?(1)是拟定学生发展水平的标准;(2)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3)是思考教育学具体内
12、容的依据。【观点共5分,简明解释共3分】2.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1.知,即道德结识,其概念,道德结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必要条件,基础阶段。老师可以告诉、说服、讨论提高学生的道德结识。 2.情,即道德情感,其概念,起着动力作用,教师通过激发、体验、熏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3.意,即道德意志,其概念,是一种克服内外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教师通过特殊事件、委托重任、长期训练等方式来培养。4.行,是衡量品德形成的标志,通过言行一致,遵守规范、积极实践、楷模示范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观点共5分,简明解释共3分】3.教学过程通常涉及哪几个阶段?(1)引起求知欲;(2)感知教
13、材;(3)理解教材;(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观点共5分,简明解释共3分】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请你从下列材料中寻找三处情节或语句,结合教育学知识加以分析或批判。爱迪生8岁上学,他不仅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才干,反而经常使老师深感不快。一次,爱迪生对学校的新教具很好奇,他把教具全拆了,又装不回去,气得老师请来了他妈妈【这是儿童本性和爱好的正常表现,应当具体分析和疏导】。老师对他妈妈说:“你的儿子太爱拆东西了,你要让他改改这个毛病!”“老师,我看你不对哟!我观测儿子很久了,他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喜欢拆东西,你叫他改掉这一点,那我儿子不就跟别人同
14、样了吗?”爱迪生的妈妈坚信这是儿子最大的优点。上数学课时,恩格尔老师在讲解算术题,爱迪生忽然向老师发问:“老师,22为什么等于4?”老师觉得他又笨又调皮,他反问道:“不等于4难道等于5?”爱迪生很想弄明白数字的奥秘,他想了又想,忍不住又问老师:“22为什么不可以等于5呢?”【这是爱迪生好动脑筋,敢于提问的突出表现】老师大为恼怒,他厉声谴责道:“爱迪生,你故意捣乱,给我滚出去!”爱迪生遭到责骂,委屈地奔出教室。【老师不了解儿童的心理和现代教育理念,不尊重儿童,判断武断,莽撞从事】 爱迪生回家以后告诉母亲:“妈妈,我想要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师却骂我。”母亲听了儿子的叙述很气愤,她找到学校批评老师:
15、“恩格尔先生,你作为一个教师太不了解学生的心理。”恩格尔说:“我只管教书,不管什么学生的心理。”【教学怎么能不管学生的心理呢?这违反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母亲说:“你这样教孩子,孩子怎么学得会?”这位老师带着爱迪生到一位有名的医生那里,请他检查一下爱迪生的头脑。由于爱迪生的脑袋是扁的,这位医生检查后说:“他的脑子坏了。”恩格尔告诉爱迪生的母亲:“你的孩子又笨又调皮,不管我怎么教,他都学不会。我不乐意教这样的学生。”结果,爱迪生只上三个月的学就离开了这所学校。【老师不尊重家长,没有与家长谐调好关系】爱迪生的母亲曾经当过小学老师,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她深知自己儿子的个性,不逼着孩子勉强上学,便挑起了“家
16、庭教师”的重担。母亲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给他讲历史、文学、科学,与他讨论物理、化学问题。在母亲的辛勤哺育下,爱迪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爱迪生的母亲非常信赖和赏识自己的孩子,懂得激发孩子的爱好和求知欲、尊重孩子、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因材施教】【除了这几处以外,学生找到的其他地方,只要合理就行。答对三个观点即给满分6分,具体分析共4分】2.(1)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悲观因素;(2)因材施教;(3)疏导原则;(4)尊重与严格规定学生;(5)说服方法;(6)奖励方法。【答对三个观点即给满分6分,具体分析共4分】六、论述题:(12分)(1)良好的职业道德;(2)现代人的素质;(3)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干;
17、(4)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华中师范大学2023 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 )1.汇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的著作是 A.学记 B.孟子 C.中庸 D.论语( )2.182023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作者是 A卢梭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杜威( )3.提出著名的“从做中学”观点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杜威( )4.苏联在1939年出版了以_为主编的教育学,这本教育学对苏联和我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A苏霍姆林斯基 B凯洛夫 C赞可夫 D巴班斯基( )5.“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_对
18、人发展的重要性。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体因素( )6.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_制定了教育目的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的分为认知目的、情感目的和动作技能目的三大类。 A.布卢姆 B.布鲁纳 C泰勒 D博比特( )7.学生身心发展的动力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积极能动性( )8.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9._年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了壬戌学制,通称“六三三制”。 A.1903 B.1904 C.1922 D.1928( )10.“以尽也许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是 A布鲁纳课程结构论的思想 B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核心 C赞
19、可夫教学论的观点 D赫尔巴特教学论的思想( )11.在教学任务中处在基础地位的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能力 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1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3.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是 A.学生自身的思想矛盾斗争 B.教师的正面教育 C.生活中的交往 D.学校教育和家庭的影响( )14.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其具有 A社会活动能力 B自我教育能力 C道德结识 D道德意志( )15.“要尽量多地规定一个人,也要尽也许地尊重一个人。”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 A凯洛夫
20、B马卡连柯 C苏霍姆林斯基D赞可夫( )16.“师者,人之楷模”这句话说明了教师劳动的 A.示范性 B.发明性 C.复杂性 D.永恒性二、名词解释:1.遗传素质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3.学校教育制度4.个人本位论5.课程6.研究性学习三、判断题()1.教育的性质、目的和某些教育内容,直接被生产力所决定。( )2.教育和政治经济发展具有同步性,又具有不平衡性。( )3.遗传素质、环境都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只有教育才干决定人的发展。( )4.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5.中小学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 )6.教育目的即是培养目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教育学 考试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