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1求解一元一次方程.doc
《【公开课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1求解一元一次方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1求解一元一次方程.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授课教师陈淑华课题 5.2.1求解一元一次方程课时1授课班级七年级( )班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能(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分析、归纳出移项法则,并能运用这一法则解方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2)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并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移项法则,利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
2、利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时,移项要变号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复习引入复习上节课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过程,观察、分析、概括出移项法则.要求: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5x-2=8 解:方程两同时加上2,得 也就是 5x8+2. 方程两边同除以5,得x2. 设问:在变形过程中,比较画横线的方程与原方程,可以发现什么?设问:上述变形过程中,方程中哪些项改变了原来的位置?怎样变的?设问:为什么方程两边都要加上2呢?目的是什么?归纳:像这样把原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 后,从 一边移到 ,这种变形叫做移项思考: (1)移项的依据是什么?(2)移项的目的是什么?二达标训练1把下列方程进行移项变形(未知
3、数的项集中于方程的左边,常数项集中于方程的右边)(1)移项,得 ;(2)移项,得 ; (3)移项,得 ;(4)移项,得 ;2. 下列变形符合移项法则的是( )A BCD总结:移动的项要;移项通常是将未知项 ,已知项 ;(移项法则)三例题讲解例 解方程: (1) ;(2)解方程: (1) ;解: 移项,得 化简,得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得(2)解: 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 例2 解方程解: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或同乘以),得四课堂练习课本第136页 随堂练习(1)(4)五课堂小结1.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些思想方法?2. 移项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还要学习移项法则呢?六布置作业:习题5.3 必做题1,3;选做题把一批图书分给七年级某班的同学阅读,若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若每人分4本,则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板书设计 板 书板书设计5.2.1求解一元一次方程1. 移项:移项的依据:移项的目的: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教学反思: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通过思考提出的问题,归纳总结移项法则(等式的基本性质;移项的目的使含有未知数的项集中于方程的一边,常数项集中于方程的另一边) 及时训练训练移项变形,并由学生总结出移项的注意事项加深对移项法则的记忆学生上黑板(随堂练习)学生思考,自己总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开课教案 公开 教案 北师大 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5.2 求解 一元一次方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