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剂项目运营管理总结_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处理剂项目运营管理总结_参考.docx(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咨询/水处理剂项目运营管理总结水处理剂项目运营管理总结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2二、 必要性分析5三、 生产率的概念6四、 生产率的计算及改良8五、 订单资格要素与订单赢得要素9六、 KANO模型10七、 商业模式概述11八、 运营战略与商业模式的联系14九、 生产进度控制15十、 概述17十一、 作业计划要解决的问题17十二、 单一作业中心的排序20十三、 ISO9000:2015族标准的核心标准22十四、 ISO9000:2015族标准概述41十五、 过程能力分析与过程能力指数46十六、 质量检验48十七、 质量管理的几种常用方法51十八、 质量管理工具55十九、 公司概况58公司合并资
2、产负债表主要数据59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59二十、 进度计划60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60二十一、 经济收益分析6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6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6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6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6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70二十二、 投资方案分析71建设投资估算表7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74流动资金估算表7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7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77一、 产业环境分析“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站在新的起点上,既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从国
3、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互联网+”、3D打印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融合将对产业分工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经济复苏曲折,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围绕市场、资源、技术、标准等竞争更加激烈。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发起的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设置了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更加趋紧,地缘政治导致外部环境更加严峻。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达到新高度,发展的基础
4、更加坚实。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同时,国内传统要素优势减少,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增长动力减弱,风险挑战增多。从省内看,新一轮东北振兴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同步实施,必将使辽宁的发展动能和优势得到充分释放。我省产业基础较为雄厚,设施条件完备,为促进结构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提供
5、了有力支撑。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就,为推动新一轮全面振兴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和发展基础。同时,我省发展形势更为严峻复杂,经济增速下滑,有效供给不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体制机制弊端突出,市场发育不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欠佳,国企改革未迈出实质性步伐,发展理念落后,历史欠账较多,民营经济实力不强;结构性矛盾凸显,传统产业竞争力下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不畅,人才支撑不足;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近年来我国水处理剂行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有水
6、处理产品100种以上。各种水处理剂从产量到质量已基本满足国内需求,部分产品实现出口。从技术上讲,部分产品的生产技术和性能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我国水处理剂行业随着现代水处理剂技术的引进而发展,起步时间较发达国家晚约30年,但发展速度较快,现已形成了自主研制、产业化的体系。总的来看,我国水处理剂行业经历了引进吸收及国产化阶段、创新研发及产业化阶段和完全产业化阶段共3个阶段。我国水处理剂主要应用于电力、石化、冶金、矿业、造纸、印染、纺织、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领域的水处理,市场稳定性较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13-2020年我国水处理剂市场规模呈上涨趋势,2020年约为344亿元,同比增长约8%。
7、从水处理剂种类来看,2020年我国水处理剂品种划分的市场结构中,絮凝剂的市场份额占比为23%、缓蚀剂的市场份额占比为19%;杀菌剂的市场份额占比为17%、pH调节剂的市场份额占比为14%、阻垢剂的市场份额占比为6%。整体来看各类型水处理剂用途不同,均存在市场需求。根据MarketsandMarkets的数据,2020年我国市政水处理、电力、油气、采矿、化工、食品和饮料、造纸及其他领域水处理剂市场占比中,用于市政水处理的水处理剂市场规模最大,占比达30%,其次是电力领域和油气领域,分别占比15%和13%。综上所述,我国水处理剂行业已进入产业化阶段,行业发展稳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各种水处理剂需求
8、较为均衡。从用途来看,各类水处理剂均存在市场需求,互不冲突;从行业来看,市政水处理对水处理剂需求最大。二、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
9、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三、 生产率的概念生产率即投入产出比。生产率反映了产出(产品和服务)与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劳动、材料、能量及其他资源)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对指标。生产率既可以从国家或行业宏观层面上来度量,也可以从企业微观层面上来度量。当从国家或行业宏观层面上来度量时,般用总产值或国民收入来计量产出。当从企业微观层面上来度量时,一般用企业产量或创
10、造的价值来计量产出。投入和产出可以是实物量,也可以是价值量。所以,生产率有多种表现形式。以实物表示投入与产出,生产率所表示的结果直接、明了,可以在不同企业间进行比较,也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比较。但是,实际中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不是单一的,这时,通常是选取某一代表产品,利用换算系数把其他产品或服务折算为代表产品。当涉及的投入不是单一的时,只能以价值来统计投入。事实上,当以价值来表示投入与产出时,生产率就与企业的效益建立起了联系。此时,就体现出了计算生产率的意义,即企业可以借助分析生产,率水平来改进自身的管理和技术。实际运用中,企业通常使用生产率的倒数来评价资源的利用情况,此即单位消耗。
11、当把单位消耗与劳动定额、机时定额、原材料消耗定额等进行比较时,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生产率对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和国家都有重要的意义。对营利性组织,较高的生产率意味着较低的成本及较高的利润;对非营利性组织,较高的生产率意味着利用较少的社会投入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对国家,提高生产率意味着经济运行状况更加良好,国家的实力得到增强。美国20世纪90年代长时期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它的生产率提高了。值得指出的是,生产率不同于效率。生产率反映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是指在给定的资源下实现的产出。四、 生产率的计算及改良(一)生产率的计算生产率可按单一投入、两种以上的投入
12、或者全部投入来度量。与这三种度量方法相对应的是三种生产率,即单要素生产率、多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二)影响生产率的因素影响生产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管理、资本、质量和技术等。除了这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外,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如标准化、工作场所的设计与布置、激励制度等。一个错误观点是:工人是生产率的主要决定因素。照此观点,让工人更卖力地工作是提高生产率的途径。然而,事实上,历史上很多生产率的提高是技术改进的结果。技术是影响生产率的主要因素,但是,技术本身并不能保证生产率的提高。事实上,没有先进的管理,反而会降低生产率。早些年,中国在引进外资时就有过沉痛的教训:要么引进了过时的设备和技术;要么只引
13、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而没有引入软件和管理。如果把管理和技术比作企业发展的两个车轮,那么这两个车轮一定要匹配。否则,企业不可能向前发展,只会原地打转。(三)提高生产率的步骤生产率度量可用于很多方面。通过度量生产率,可以评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业绩,分析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并针对不足采取改进措施。企业可采取以下步骤来提高生产率:(1)确定生产率测评指标;(2)识别影响整体生产率的“瓶颈”环节;(3)以管理、资本、质量、技术等为切入点提高“瓶颈”环节的生产率;(4)巩固提高生产率的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五、 订单资格要素与订单赢得要素2000年,伦敦商学院的特里,希尔教授首先提出了订单资格要素和订
14、单赢得要素的概念。订单资格要素是指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值得购买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订单赢得要素是指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优于其竞争对手,从而赢得订单所必须具备的要素。订单资格要素和订单赢得要素会发生转变。例如,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进入世界汽车市场时,改变了汽车产品原先的订单赢得要素,从成本导向变成了质量和可靠性导向。美国的汽车厂商就是在产品质量方面输给了日本的汽车厂商。到了80年代后期,福特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菜斯勒提高了产品质量,才得以重新进入市场。现在,汽车的订单赢得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的个性化。顾客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特征(如可靠性、安全性、设计特征、外观和油耗等),然后希望以
15、最低价格购进一辆能满足特定要求的汽车,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六、 KANO模型KANO模型是由日本的狩野纪昭提出的。KANO模型是按照影响顾客满意的模式把顾客需求分为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三类,并描述每类需求与顾客满意之间辑关系的一种模型。基本型需求是指使顾客达到基本满意而必须满足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过度满足这类需求未必使顾客很满意;可一旦不能满足基本型需求,顾客会极不满意。相比之下,期望型需求是可以持续地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需求。然而,兴奋型需求是能最显著地增加顾客满意度的需求。虽然不能满足兴奋型需求,顾客不会很不满意,但是,一旦某种兴奋型需求得到了满足,就会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极大地
16、提高产品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从而使企业赢得订单,获得竞争优势。例如,如果烤肉机不但易于清洗、操作简便,而且具有人工智能,不会把肉烤烟,用户就会争相购买。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兴奋型需求将成为明天的期望型需求或基本型需求。在企业制定运营战略时,应确保满足基本型需求,即确保订单资格要素,然后把关注点集中在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上,以此来识别并培植企业的订单赢得要素,进而形成企业现实竞争力。七、 商业模式概述1、商业模式及其九大要素商业模式是针对所细分的客户,在明确为客户所提供的价值基础上,充分利用企业的核心资源,并管控其重要业务,创建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运营系统,以满足和保障顾客需求,和利益相关者权益
17、,同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经济效益的商业逻辑或整体解决方案。商业模式由九大要素构成,即客户细分、客户关系、渠道通路、价值主张、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伙伴、成本结构、收入来源。九大要素构成了四个模块,即为谁提供、提供什么、如何提供、成本收益如何。在“为谁提供”模块中,需要确定客户细分、客户关系与渠道通路。在“提供什么”模块中,需要明确价值主张。在“如何提供”模块中,明确了核心资源、关键业务与重要伙伴。在“成本收益如何”模块中,描述了成本结构与收入来源。以下将解析九大要素的含义,并以快件收发最后100米和最初100米的智能快递柜为例来说明各个要素的具体内容。(1)客户细分就是企业要向其提供价值的消费
18、者群体。智能快递柜有两个细分市场,即大学和职业高中的学生和教师、小区居民。(2)客户关系描述了企业同顾客之间的联系。对智能快递柜这种新的业态,通过创建最后100米快递社区来经营同顾客之间的关系。(3)渠道通路是企业接触顾客的途径和接触点。渠道通路说明了企业如何接触其每个细分市场的顾客,来传递其价值主张。对于智能快递柜,其主要渠道通路是自有App。(4)价值主张即企业通过其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提供的价值。价值主张确定了企业对消费者来说的存在价值。以智能快递柜为例,其价值主张应定位于让顾客收发快件更方便、更安全。(5)核心资源就是公司执行其商业模式所需要的核心资源或能力。事实上,正是企业拥有了核心资
19、源才使企业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并持续赢得收入。就智能快递柜来说,要想在众多的快递柜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与众不同的功能。(6)关键业务即企业所要从事的主要业务或活动。智能快递柜的关键业务是快件的收发与提取。当然,平台运营、广告推送等应作为其增值业务。这些增值业务将成为智能快递柜的重要收入来源。(7)重要伙伴是指为使商业模式得以有效运营而与其他企业所建立的伙伴网络。企业通过创建联盟来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是优化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智能快递柜来说,其重要伙伴首先是学校的后勤公司或小区居委会以及各个快递公司。(8)成本结构即运营一个商业模式所引发的所有成本。为培植核心资源或能力,创建渠道通路、完成关键
20、业务、维系重要伙伴都会引发成本。对某些行业而言,成本结构在商业模式中起关键作用。(9)收入来源是指从每个客户群体中获取的现金收入。收入无外乎有两种形式:因客户一次性支付而获得的交易收入;因客户持续支付而获得的经常性收入。以智能快递柜为例,其先期主要收入来源是快件的分拣配置费;随着增值业务的开展,广告收入与流量收入会逐步增加;此外,顾客支付的超时保管费用也是收入的一部分。2、商业模式画布及其绘制步骤把商业模式的四个模块、九大要素整合在一块画布中,就是商业模式画布。商业模式画布是以价值主张为中心的。这实际上是在强调:无论是成功创业,还是保持企业的永续经营,必须时刻想着企业为客户带来了什么价值。一般
21、按照以下顺序来绘制商业模式画布:(1)明确客户细分,即确定目标用户;(2)思考如何维系所确定的目标用户,做好客户关系管理;(3)思考如何接触到目标客户,即确定渠道通路;(4)确定目标用户的需求,明确价值主张;(5)明确所拥有的、能够实现价值主张的核心资源;(6)思考通过哪些关键业务为目标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实现价值主张;(7)思考企业运营过程中所涉及的重要伙伴,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8)思考企业运营过程中将引发的成本以及成本结构;(9)思考收入来源,明确价格定位。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展示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尽可能多地列出初始方案,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展开广泛的讨论。反复论证、筛选,直到选
22、出最合理的方案。八、 运营战略与商业模式的联系显然,商业模式不同于发展战略,也不同于运营战略。商业模式解决的是为谁提供产品和服务,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如何提供产品和服务,成本收益如何等。商业模式是对企业的整体布局。发展战略解决的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及发展能力问题。运营战略则重点考虑目标市场定位、价值主张、核心能力培养、产品服务提供等。但是,因为运营战略所考虑的目标市场定位、价值主张、核心能力培养以及产品和服务提供等均是商业模式中的关键要素,所以,运营战略与商业模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企业对其商业模式进行创新时表现得尤为突出。运营战略与商业模式的联系决定了企业在制定运营
23、战略的时候必须要考虑与商业模式的匹配性。同时,在对所制定的运营战略进行测评时,要以商业模式中所确定的收益结果为依据。九、 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进度控制就是依照预先制订的作业计划,检查各种零部件的投入和出产时间、数量以及配套性,保证产品能准时装配出厂。生产进度控制的目标应是准时出产,即只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品种生产需要的数量,既不拖期,也不提前。生产进度控制是生产作业控制的中心任务之一,贯穿于作业准备到作业结束为止的全部生产过程。生产预计分析和生产均衡性控制是生产进度控制的两项主要内容。1、生产预计分析生产预计分析是指根据进度统计资料所反映的计划完成进度和生产计划趋势,对本期计划指标可能完成的程度
24、做一种预测,再根据预测结果,采用不同的调度措施,适时增加或减少资源的投入。下面介绍生产预计分析常用的一种方法:差额推算法。差额推算法常用于对产量、产值等绝对指标的预测。应用差额推算法,首先要计算出实际完成产量的差额,然后根据生产条件分析趋势,从而推算出计划期末可能达到的数量和计。划完成程度。其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报告期已经完成的每日(或月)的生产统计数据,计算从报告期至当前时间为止实际累计与计划累计的差额以及计划完成的程度。(2)初步预测期末生产计划完成的可能性。计算到预计日(即报告期末)为止的计划完成及尚需完成的计划产量,再按平均日(或月)产量的初步计划完成尚需的日(或月)数和期末计划可
25、能完成程度。(3)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及生产发展趋势,调整初步预计数据。2、生产均衡性控制所谓生产的均衡性,就是不仅要完成整个计划期的生产任务,而且要完成每个具体时段(如周、日、小时)的生产任务,即实现均衡生产。企业类型不同,时段的细致程度会有区别。但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企业普遍采用了柔性加工单元,所以至少要控制每天的实际产量,使其与计划产量相一致。图表法是根据企业(或车间、工作地)在各时期的计划产量、实际产量和产量完成的百分数,绘制成产量动态曲线图和产量计划完成曲线图,以此反映生产均衡性。十、 概述生产作业控制就是对作业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发现作业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之间的偏差,采取调节和校正
26、措施,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如果说作业计划的功能是预先安排作业活动,那么生产作业控制的功能就是根据产量、质量、进度、成本、收率等评定生产实绩的各种标准,对与生产相关的活动实施实时调度。生产作业控制是生产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实现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的重要手段。十一、 作业计划要解决的问题作业计划就是把企业的作业任务分解为短期的具体任务,规定每个环节(如车间、工段、生产线和工作站)、每个单位时间(周、日、班或小时)的具体任务,并组织计划的实施。作业计划的目标不仅在于安排并完成作业任务,而且要使每个作业环节达到均衡,进而全面完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生产类型不同,作业计划要解决的问题的侧重点也不同。1、大量
27、生产系统的作业计划大量生产系统的产品如汽车、家用电器、玩具、器械、石化、制药、造纸等。在服务业中,也有大量生产的例子,如自助餐、大规模接种疫苗、新闻广播等。大量生产系统采用的是标准化的设备,实行了高度专业化的劳动分工。大量生产系统总是采用流水生产线,其核心是生产线平衡。这些工作属于系统设计的内容,但是,大量生产系统也有进度安排问题。在实际生产中,企业很少只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即使同一种产品,也有不同的规格与型号。所以,要想在有限的生产线均衡地生产规格型号各异的产品,不可避免地会改变投入的材料,工序也会改变。为了使生产线连续流畅地进行,应最小化设备的调整时间,最小化在制品库存,在实际生产
28、中应做好以下六项工作。(1)最优化产品组合。利用线性规划等技术确定最佳产出组合,使转换时间最短,制造成本最低。(2)采取预防性维修制度。把设备维持在最佳运行状态,使作业流中断次数降到最小。(3)授权。把尽可能多的权力下放到一线工人,以快速消除故障。例如,在丰田的生产线上,当发现任何自己无法解决的异常情况时,任何工人都有权利和义务拉动“生产停止拉线”。(4)把质量问题降到最小。生产线上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但产品不合格或必须降级处理,还浪费了材料、工时、动力等资源。(5)资材供应的精益化。一种有效的方式是对不同的资材采取不同的供应策略。例如,北京现代汽车公司的资材就有三种主要供应模式:“一般大品”
29、“直序列”和“准序列”。一般大品即大宗物料,订单到达后进入自备仓库;直序列物料由供应厂家根据企业的作业计划直接供应;准序列则介于一般大品与直序列之间。(6)多面手的培养与使用。专业化的劳动分工与多面手的培养与使用并不矛盾,在生产线使用一些多面手不但可以减少工人数量,而且可以更灵活地应对需求的波动。2、成批生产系统的作业计划成批生产系统的产品如印刷品、罐头食品、日化产品、颜料等。在服务业中的典型例子是会务。成批生产系统的产量比大量生产系统的低,比单件小批生产系统的高,间歇性轮番生产更为经济。这种生产类型的作业计划的核心是如何更经济地从一项作业转换到另一项作业,即如何确定每一种产品的生产批量,经济
30、生产批量模型为这种生产方式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此外,模块化设计与制造、作业排序、离线备料是成批生产系统作业计划与生产控制的有效手段。3、单件小批生产系统的作业计划单件小批生产系统的产品如定制化的服装、非标配件等。单件小批生产系统的产品品种、数量和交货时间都不稳定,产量少、很少重复生产,生产的数量完全取决于订单需求。单件小批生产系统作业计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任务指派和作业排序。以下介绍任务指派,作业排序将设专题讨论。实际中,一般先进行任务指派,然后进行作业排序。任务指派可以分为有限能力载荷和无限能力载荷。有限能力载荷是指分配给作业中心任务不能超过该作业中心能力的限制;无限能力载荷是指分配
31、给作业中心任务时不考虑作业中心的能力限制。甘特图是一种直观的用于任务指派的图示方法,一般人员不需经过培训就可使用。十二、 单一作业中心的排序对于多个作业在一个作业中心加工的情况,无论以什么样的顺序把待加工作业安排到作业中心,都不会影响作业中心的负荷,即作业中心的资源占用都是一样的。但是,如果考虑全部作业的平均流程时间、作业的延迟时间等指标,就有了作业排序问题。以下介绍三种常用的排序准则及其主要优缺点。(一)FCFS准则FCFS准则是服务业排队中最常用的一种准则。可以把这种准则推广应用到制造业,即按照作业到达作业中心的先后顺序进行加工。FCFS准则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简化企业内部的物流组织。这种准则
32、的主要缺点是当一项作业时间过长时,会使其他作业延迟。(二)SPT准则SPT准则就是把加工时间短的作业排在前面。其效果是:作业平均流程时间最短。SPT准则的最大优点是可使作业平均流程时间最少和在制品库存最少。这种准则的主要缺点是,当新的加工时间短的作业不断到达作业中心时,会使加工时间长的作业一直等待。(三)EDD准则EDD准则就是把交工时间最紧迫的作业安排在最前面。这种准则贯彻优先为下一道工序服务的管理思路。EDD准则的主要优点是使平均延迟时间最短。这种准则的主要缺点是没有考虑作业的加工时间,可能造成某些作业等待加工的时间过长,从而增加在制品库存。十三、 ISO9000:2015族标准的核心标准
33、1、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虽然ISO9000:2015修订版会有很多变化,但因为没有正式发布,本书仍然以ISO9000:2005为基础介绍ISO9000:2015族标准的基础与术语。ISO9000:2005由引言(阐明了质量管理原则)、范围、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术语和定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为方便和帮助使用者正确理解术语的定义和术语之间的相互关系,该标准给出了提示性的附录,在附录中首次利用概念图来说明术语之间的相互关系。(1)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为了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需要采用一种系统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业绩的管理,可使组织获得
34、成功。质量管理是组织各项管理的内容之一。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已得到确认,最高管理者可运用这些原则,领导组织进行业绩改进。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2)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为组织带来收益。4)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5)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
35、效率。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的。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ISO9000:2005修订版在质量管理原则上将会有所变化。主要的变化将是:由八项原则变更为七项原则,去掉了“管理的系统方法”这一原则,把“持续改进”更改为“改进”,把“与供方互利的关系”更改为“关系管理”。(2)标准的范围ISO9000:2005标准是ISO9000:2015族标准的基本标准。它阐明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并确定了相关的术语。它不仅帮助生产不同种类产品和不同规
36、模的组织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供理论基础,也适用于其他相关方。具体包括: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寻求竞争优势的组织;对能满足其产品要求的供方寻求信任的组织;产品的使用者;就质量管理方面所使用的术语需要达成共识的人们;评价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或依据ISO9001的要求审核其符合性的内部或外部人员和机构;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建议或提供培训的内部或外部人员;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3)质量管理体系基础ISO9000:2005标准阐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这一标准把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着眼于指导组织如何以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来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管
37、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第1项基础: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本条目是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的总纲,阐明了以下三个问题: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要帮助组织增强顾客满意;在任何情况下,由顾客最终确定产品的接受性,由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以及竞争的压力和技术的发展,这些都促使组织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方法鼓励组织分析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规定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实现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满意。第2项基础: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ISO9000:2015族标准把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区别开来。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所有行业或经济领域,不论其提供何种类别的产品。产品要求
38、可由顾客规定,或由组织通过预测顾客的要求规定,或由法规规定。在某些情况下,产品要求和有关过程的要求可包含在诸如技术规范、产品标准、过程标准、合同协议和法规要求中。第3项基础:质量管理体系方法ISO9000:2005标准为帮助组织采取合适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取得预期效果,特提出以下八个工作步骤: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
39、系的过程。第4项基础:过程方法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都可视为一个过程。为了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使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ISO9000:2005鼓励采用过程方法来管理组织。并提出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明确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以及与顾客和其他相关方之间的关系。把顾客的要求作为输入,经过生产过程,输出产品,并达到顾客满意是组织的主过程。这一主过程又分为四个子过程,即落实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以及测量、分析和改进。这四
40、个子过程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其中,产品实现是实际生产运作过程,落实管理职责是管理过程,资源管理是资源保证过程,测量、分析和改进是支持过程。四个子过程又由更为详细的过程组成。当组织建立了有关质量的方针和目标,并通过管理上述过程致力于实现所制定的目标时,就构成了质量管理体系。为了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组织可采取PDCA循环模式。第5项基础: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为组织提供了关注的焦点。前者确定了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后者确定了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确定有助于组织有效地使用其资源来实现在质量方面的预期效果。质量方针为建立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质量
41、目标需要与质量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相一致,并且是可测量的。质量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具有挑战性。质量目标的实现对产品质量、作业有效性和财务业绩都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对相关方的满意和信任也产生积极影响。第6项基础: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最高管理者应通过其领导作用创造一个员工充分参与质量活动的环境,以使质量管理体系得以有效运行。基于质量管理原则,最高管理者可发挥以下作用:制定并保持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在整个组织内促进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以增强员工的意识、积极性和参与程度;确保整个组织关注顾客要求;确保实施适宜的过程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并实现质量目标;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
42、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这些质量目标;确保获得必要的资源;定期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决定有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活动;决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活动。第7项基础:文件文件是“信息及其承载媒体”。信息是文件的实质性内容,信息不同,文件的性质也不同。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样件,或它们的组合。文件的形成应是一项增值活动。文件的具体作用在于:满足顾客要求和质量改进;提供适宜的培训;重复性和可追溯性;提供客观证据;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适宜性。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常使用六种类型的文件,即质量手册、质量计划、规范、指南、文件形成流程与指导书以及记录等。组织的类型和规模,过
43、程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产品的复杂性,顾客要求,适用的法规要求,经证实的人员能力以及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所需证实的程度都会不同。每个组织应根据上述企业特征来确定其所需文件的详略程度和所使用的媒体。第8项基础:质量管理体系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评审和自我评定。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评价是针对组织中每一个被评价的过程来确认其有效性。为得到综合评价结果,应确认以下四个基本问题:是否识别并确认了过程?是否分配了职责?是否实施和保持了程序?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有别于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评价,审核用于确定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
44、程度。审核有助于发现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识别改进的机会。审核有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三种类型。第一方审核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顾客或由其他人以顾客的名义进行;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审核服务组织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评审是最高管理者的任务之一。最高管理者要对质量管理体系关于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评审还包括:为响应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变化而修改质量方针和目标,确定采取措施的需求等。审核报告与其他信息源一道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自我评定是一种参照质量管
45、理体系或优秀模式对组织的活动和结果所进行的全面和系统的自我评审。自我评定可提供一种对组织业绩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成熟程度的总的看法,它还能帮助识别组织中需要改进的领域并确定优先开展的事项。第9项基础:持续改进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从这种意义上说,改进是一种持续的活动。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反馈,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评审也能用于识别改进的机会。持续改进包括下述活动: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范围;设定改进目标;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做出选择;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
46、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满足;将更改纳入文件。第10项基础:统计技术的作用在许多活动的状态和结果中,甚至是在明显的稳定条件下,可通过产品和过程的可测量特征观察到变异。并且,在产品的整个生命期(从市场调研到顾客服务和最终处置)的各个阶段均有变异存在。统计技术可帮助测量、表述、分析、说明这类变异并将其建立模型,甚至在数据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也可实现。这种数据的统计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变异的性质、程度和原因,从而有助于解决甚至防止由变异引起的问题,并促进持续改进。第11项基础: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任何组织都存在多个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等。每
47、个管理体系都有其目标并致力于实现这些目标。各个管理体系的目标不同,如质量目标关注顾客要求的满足,环境目标关注环境影响,财务目标关注成本与效益。但是,这些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都是组织总目标的组成部分。ISO9000:2015族标准正是考虑了各个管理体系目标的一致性和管理活动的共同点,提出了各个管理体系可以通用的原则、要素以及规范的管理模式,致力于把一个组织的各个管理体系整合为一体。通过统一的管理体系的策划、资源配置、互补目标的确定来评价组织的整体有效性。第12项基础: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之间的关系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之间的不同在于其应用范围和要求程度不同。ISO9000:2015族标准为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要求,并为业绩改进提供了指南。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确定这些要求是否满足。优秀模式包含能够对组织业绩进行比较评价的准则,并能适用于组织的全部,活动和所有相关方。优秀模式评价准则提供了一个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业绩相比较的基础。(4)术语和定义ISO9000:2005标准共提出80个术语,分为10个方面,即有关质量的术语、有关管理的术语、有关组织的术语、有关过程和产品的术语、有关特性的术语、有关合格(符合)的术语、有关文件的术语、有关检查的术语、有关审核的术语以及有关测量过程质量保证的术语。表88给出了全部80个术语的名称。ISO9000:2015族标准使用术语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