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公司企业风险管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药公司企业风险管理手册.docx(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兽药公司企业风险管理手册兽药公司企业风险管理手册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3二、 下游养殖行业发展情况3三、 必要性分析4四、 项目基本情况5五、 可转换证券融资11六、 长期债券融资12七、 非保险风险转移的种类13八、 风险转移的条件17九、 风险评价的概念和特点20十、 风险评价的原则22十一、 风险度评价法23十二、 风险价值法(VaR)25十三、 确定风险评价标准需要考虑的因素31十四、 评价损失程度的几个概念33十五、 系统实施的步骤与问题34十六、 系统实施的任务、方法和手段37十七、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概述40十八、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48十九、 SWOT分析说明49二十、
2、 项目风险分析57二十一、 项目风险对策60二十二、 法人治理结构62发展规划分析73(一)公司发展规划731、发展计划73(1)发展战略73作为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技术支撑,正在转变发展思路,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公司顺应产业的发展趋势,以“科技、创新”为经营理念,以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产品升级和节能环保为重点,致力于构造技术密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品质优良、持续发展的新型企业,推进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73一、 产业环境分析(一)增强经济动力和活力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和出口的促进作用,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增强经济增长的均衡性、协
3、同性和可持续性。(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把握产业发展新方向,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集群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为路径,加快发展以节能环保产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以信息服务业为重点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以文化休闲旅游业为重点的新兴生活性服务业。(三)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内具有优势的装备制造、材料工业、食品工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围绕生产技术、商业模式、供求趋势的变化,满足新需求,采用新技术、新模式,实现优化升级。(四)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发展,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逐步完善政策、人才和市场环境,形成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格局。二、 下游养殖行业发展情况兽药行业直接服务于养殖业,养殖业
4、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市场广阔且需求增长稳定,随着国民收入逐步提升和人口结构转变,国内禽肉、猪肉、水产等消费需求呈不断增长趋势。国家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政策也为禽类、畜类、水产等养殖行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由于人口基数以及饮食习惯的双重影响,我国是世界上猪肉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2010年至2021年我国猪肉产量均在4,000万吨以上。受非洲猪瘟影响,2019年我国猪肉产量及年末存栏量分别较2018年下滑21%和28%,2020年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强度明显下降,生猪生产恢复势头良好,2020年末生猪存栏量已经恢复到2017年末的90%以上,2021年末存栏量同比增长10.51%。
5、2010年至2021年,我国家禽年出栏量从112亿只增长至157亿只,呈增长趋势。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猪肉产量下降,作为猪肉的替代品,禽肉消费增长明显,家禽的出栏量增长较快,将会直接带动禽用兽药市场的增长。2010年至2021年,我国水产品(包括鱼虾蟹等)总产量从5,373万吨增长到6,693万吨,水产养殖规模大且呈稳中有升的趋势,对水产养殖相关的兽药市场有较强的支撑作用。三、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
6、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四、 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有
7、限责任公司(二)项目联系人薛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公司不断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服务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公司积极申报注册国家及本区域著名商标等,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丰富品牌内涵,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区域内企业影响力。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
8、谐发展环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
9、公司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符合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了多项发展规划或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政策的出台鼓励行业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促进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本
10、行业健康快速发展。2、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广阔的终端消费市场及逐步升级的消费需求都将促进行业持续增长。3、公司具备成熟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工艺研发,公司已经建立了丰富完整的产品生产线,配备了行业先进的染整设备,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工艺,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染整综合服务。公司通过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等方式,建立了一支团结进取的核心管理团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核心管理架构。公司管理团队对行业的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管理、人才管理等均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及时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对公司战略和业务进行调整,为公司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4、建设条件良好本项目主要基于公司现有研发
11、条件与基础,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对研发测试环境的提升改造,形成集科研、开发、检测试验、新产品测试于一体的研发中心,项目各项建设条件已落实,工程技术方案切实可行,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提高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具备实施的可行性。从产品类别的角度分析,全球兽药市场(不含中国市场)主要包括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和药物饲料添加剂,其中兽用化药(抗感染药、抗寄生虫药等)市场份额最大,市场占比接近60%。(五)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规模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25.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项目建
12、筑面积28107.53,其中:主体工程19600.38,仓储工程4495.03,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3414.77,公共工程597.35。(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1263.7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917.1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17%;建设期利息192.8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1%;流动资金2153.8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12%。2、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8917.12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7979.6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
13、用724.66万元,预备费212.85万元。(七)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11263.78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3935.35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八)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营业收入(SP):246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20189.52万元。3、净利润(NP):3221.77万元。4、全部投资回收期(Pt):5.94年。5、财务内部收益率:21.02%。6、财务净现值:3537.93万元。(九)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十)项目综合评价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
14、注1占地面积16667.00约25.00亩1.1总建筑面积28107.53容积率1.691.2基底面积9333.52建筑系数56.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51.822总投资万元11263.782.1建设投资万元8917.122.1.1工程费用万元7979.61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724.662.1.3预备费万元212.852.2建设期利息万元192.832.3流动资金万元2153.833资金筹措万元11263.783.1自筹资金万元7328.433.2银行贷款万元3935.354营业收入万元246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20189.526利润总额万元4295.69
15、7净利润万元3221.778所得税万元1073.929增值税万元956.5710税金及附加万元114.7911纳税总额万元2145.2812工业增加值万元7320.9113盈亏平衡点万元10021.12产值14回收期年5.94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1.02%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3537.93所得税后五、 可转换证券融资可转换证券是指可被持有人转换为普通股的债券或优先股,它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依据具体情况设计出不同的报酬率,且这些报酬率一般比较低,这样就使资本成本降低;同时可转换证券一般要转换为普通股,故可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本供给。六、 长期债券融资企业的财务杠杆(即
16、负债与权益之比)不会影响企业本身的风险暴露,但会影响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后的生存能力和机会。但是,与完全权益融资相比,负债有其特定的好处。负债融资产生的利息费用可以在计算所得税之前扣除,从而可以产生节税效应。而企业权益融资后对股东的回报,如股利只能在企业所得税之后支付,并且股东个人在收到股利收入时还要支付个人所得税,存在双重征税的问题。因而负债融资比权益融资具有税收方面的优势。此外,负债融资由于筹资程序简化、获取资金时间较短、还款期限固定且不会稀释企业控制权,而对经理的约束较强、可以防止经理过于任意地支配资源,并且资本成本要低于权益融资的资本成本,所以很受国内企业青睐。负债融资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首
17、先,由于金融中介机构的介入,增加了融资成本;其次,我国法律对企业贷款有较严格的限制,贷款数额也非常有限,因此需要大量资金的企业一般不采用这种方式。财务杠杆的存在给企业带来了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风险,为此企业应设置几道对付损失的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用资本金吸收非预期损失,第二道防线是债券持有人为重大损失提供的保障。对于银行来说,最后一道防线就是存款人。当损失超过所有者权益后,企业就可能违约。负债水平越高,企业违约的可能性越大。当然,较高的负债率提高了发行新债券的难度。这说明企业杠杆比率越大,风险管理的努力越有价值。换言之,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利用债券融资的优势。目前关于最优的或合适的负债水平尚无定论,
18、但需要大量从外部融资的企业倾向于负债融资,也许是因为这些企业所经营的业务具有广泛的规模经济。预期现金流风险不高的企业倾向于保持较高的杠杆比率。比如,房地产企业由于预期现金流(租金)非常稳定,方差很小,可以使用高杠杆比率。高杠杆比率在高风险企业中不太常见,当企业管理层希望保持较大的业务控制权限时,杠杆比率也不会太高。七、 非保险风险转移的种类一般说来,非保险风险转移的方式主要有:租赁财产;业务外包;联盟或合资;签订免除责任协议。非保险风险转移大多需要借助于协议或者合同,将损失的法律责任或财务后果转由他人承担。(一)租赁财产财产租赁可以使企业部分地转移自己所面临的风险。财产租赁是指一方把自己的房屋
19、、场地、运输工具、设备或生活用品等出租给另一方使用,并收取租赁费。财产租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失主要有:有关的物质损失,因财产受损而引起的租金损失或贬值;由财产所有权、使用权引起的对第三者的损失赔偿责任。但是,如果租赁协议中规定,租借人对自己过失造成的租借物的损坏、灭失,应该承担赔偿责任。这样,出租人就将财产面临的潜在损失转移给了承租人。(二)业务外包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强调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业务,在某一方面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必然要求企业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即所谓的业务外包。对业务外包最直接的解释是“外部寻求资源”,即把自己并不擅长、不
20、属于自己核心竞争力范围内的业务交由他人去做。企业在充分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资金运用效率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业务外包的基本出发点在于: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内部优势资源集中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活动上,剩余的其他企业活动交给最好的专业企业。在企业竞争过程中,环境、技术、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企业投资于非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业务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戴尔企业外包了所有的零部件、软件和非装配生产流程的设计和创新,重点投资于理解客户需求、物流管理和部件集成,发现核心能力的任何增值机会。通过外包策略,戴尔避免了零部件生
21、产设备、人力资源和库存等巨额投资,而将这种风险转移给外包商(供应商)。业务外包有助于企业实现以下3方面的风险转移。(1)质量方面的风险转移。在业务外包中,企业通过采取严格、有效的合同契约方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交货质量等质量问题将会由外包商来承担,同时由质量问题所导致的风险也将转移给外包商。(2)资金占用的风险转移。通过外包,合同制造商将帮助企业分担一部分资金占用,从而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风险。具体表现在:通过外包,可以帮助组织重构财务预算,从而改善企业的平衡报表并避免企业对未来投资的不确定性;通过外包将不能创造价值的业务单元或者设备资产转交给外包商,组织能够获得一笔现金流,从而解放一部分资源
22、用于其他战略投资;外包信息服务能够避免或者减少未来持续的或大量的资本投入;外包将固定成本业务转化为可变成本业务,有利于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的扁平化。(3)技术风险转移。外包有利于企业获得原先无法凭借自身实力获取的技术和技能,通过外包,企业可以将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都由最适合企业情况的、最好的专业企业来完成,常常能够获得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和技能。除此之外,企业能够获得外部可利用的设备、服务等方面的资源,能够将某些技术和技能易于过时的风险转移给外包商,能够使企业与外包商分担新技术的风险或将新技术的开发风险转嫁给外包商。由于对于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大多数企业由于费用和学习曲线的缘故,很难立即将新技术纳入到
23、实际应用中,然而借助外包商与现有的、未来的技术保持同步的优势,改善技术服务,提供接触新技术的机会,企业可以花费更少、实效性更强、风险更低的方式推动技术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效用。业务外包得以实现风险转移的原因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能力的差异性。由于不同企业的资源数量、竞争优势领域等存在差异,不同企业在实际中对于风险的识别、防范、处理能力是不同的。另外,由于企业自身资源的有限性和主观判断的局限性,它也不可能在业务领域中面面俱到、处处争锋。能力的差异性使得达成某项业务目标所需的资源投入和成本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在综合考虑成本、质量、时间、风险等因素之后,将业务外包给最合适的专业化企业。(2)风险感知
24、的对象性。由于企业与外包商能力的差异性,对于同一经营领域或是同一项目交由不同的企业来打理,最终的成效和可能导致的风险是不同的。投保人和保险企业处理风险的经验和能力不同,因此保险企业乐意接受合适的投保人购买保险。同样的道理,企业认为存在很大风险的难题对于外包商来说,风险可能很低甚至接近于零。从风险的心理感知角度出发,企业与外包商对于同一风险的感知度是不同的,这种风险感知的对象性也促使企业愿意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三)联盟或合资通过建立联盟或合资经营企业,把企业投资新市场和新产品的风险和回报转移出去,这也是非保险转移风险的一种方法。(四)签订免除责任协议签订免除责任协议是指合同的一方运用条款对合
25、同中发生的对他人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责任转移给另一方承担,即主要是针对合同中的条款来实现风险的转移。例如,医生在给生命垂危的病人实施手术之前,会要求病人家属签字同意,若手术失败,医生不负责任。在这纸协议中,医生不是转移带有风险的活动,而是转移了可能引起的责任风险。例如,建筑工程的工期一般来说比较长,承包方面临着设备、建材价格上涨而导致的损失。对此,承包商可以在合同条款中写明:如果因为发包方的原因,致使工期延长而带来的损失,合同价额需要相应地上调。承包方使用这项条款就把潜在的损失风险转移给了发包方。计算机的租赁合同可以规定租赁企业对计算机的维修、保养、损坏负责。再如,一个出版商在出版合同中可以加
26、入转移责任条款,规定作者对剽窃行为自负法律责任。八、 风险转移的条件风险管理单位是否能够顺利转移风险,是有条件的;相反,如果不具备风险转移的条件,就无法转移风险。风险转移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一)转移责任条款必须是一个合法有效合同的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单位要顺利转移风险,需要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载明;违反法律和国家政策签订的合同、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签订的合同、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签订的合同、违反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签订的经济合同均属无效合同。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在运用合同条款转移责任时,必须熟悉相关的法律条文,合同条款不应该同国家的法律、
27、法规相抵触。例如,有商场声明,商品出售后保修期内,只负责对故障商品实行免费修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如果商品在保修期内修理两次以上时,顾客有权选择退货。因此,该商场的单方约定由于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无效。因为这种风险转移的方式,违反了社会公共政策、法律或者对公众不公平。(二)受让方具有偿付能力受让方是否具有偿付能力,是风险真正转移的条件。如果受让方没有能力赔偿损失,那么,转让方必须对已经转移出去的风险承担责任。例如,一份合同规定,乙方在作业时,由于疏忽而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时,由乙方承担。当乙方接受此条款为甲方施工时,并不意味着能免除甲方对由于乙
28、方疏忽而造成的对第三者损害应负的赔偿责任。对于甲方而言,要切实避免这种风险对自身的影响,应确认乙方有能力支付一旦发生损失后的赔偿金;否则,无法真正将风险转移出去。(三)风险转移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风险转移是需要支付给风险受让方一定费用的,这是受让方承担风险的条件。例如,销售商可以签发银行汇票,然后把银行汇票同业务文件一起寄到客户的开户银行。客户可以通过银行汇票付款,可以在得到业务文件之前向自己开户的银行确认债务。客户的开户银行把汇票或者客户对债务的确认文件以商业承兑汇票的形式提交给售货方。如果客户的支付能力难以保证,那么销售商可以要求客户的开户银行以银行承兑汇票的形式提供保证,银行承兑汇票不仅对
29、客户具有约束力,而且对银行也具有一种约束作用。由于银行为客户提供了信用担保,客户的信用风险转移给了银行,银行需要收取一定的担保手续费。例如,在国际贸易中,有时售货方要求客户提供本国银行签署的信用证。来自客户的开户银行的信用证,表明客户已经在其本国建立了自己的信用。当客户的支付能力难以保证时,持有信用证的售货方对本国的这家银行享有追索权,因此,售货方也就不需要向国外的银行追索债务。由于本国银行为客户提供了一定的信用担保,因此可以收取一定的担保费用。九、 风险评价的概念和特点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把损失频率、损失程度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分析风险的影响,并对风险的状况进行综合
30、评价。风险评价是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融资技术管理的基础。风险评价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风险评价的阶段划分,风险评价可以分为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按照评价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技术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按照评价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尽管风险评价分类方式不同,风险评价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风险评价是对风险的综合评价在引起损失的各类风险中,有些风险是相互联系的。不同风险之间的联系可能提高或者降低这些风险对风险主体的影响。在风险评价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对可能引起损失的风险事件进行综合评价。例如,失业的增加可
31、能导致员工索赔诉讼、犯罪活动和公司利润的减少等。在预期的这些损失中,单独评价某一风险造成的影响,对于风险管理决策的作用不大,这就需要风险管理者能够综合考虑这些风险因素,评价风险的危害。(二)风险评价需要定量分析的结果随着风险管理越来越复杂,很多企业试图更准确地评价风险。然而,在风险管理中,很难找到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各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为风险评价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例如,保险人承保时,必须对标的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才能确定是否承保或者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保险费率,对被保险人或者保险标的进行风险评价,也是保险人对保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三)风险评价离不开特定
32、的国家和制度风险主体往往以发生损失的频率和程度来评价风险,但是,对风险单位的风险评价又离不开特定的国家、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例如,在欧洲,星罗棋布的古老建筑物成为财产损失评价的特有问题,而环太平洋国家因台风和其他风暴引起的灾难性损失也是风险评价的重要方面,同时,对正在经历恶性通货膨胀的国家(如巴西和阿根廷)进行风险评价就面临很大的挑战,因为对这些国家财产价值的评估会迅速失效。政局不稳定的动态风险使风险管理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四)风险评价受到风险态度的影响风险评价者的风险态度也会影响风险评价的结果。例如,风险评价者的人类属性、个性和风险的类别等,都对风险评价的结果有很大影响。又如,风险评价者对自
33、然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的反应不同,风险评价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十、 风险评价的原则风险评价的原则是贯穿于风险评价过程中的基本原则,风险评价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一)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风险评价的最基本原则。风险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多方面的,风险评价必须考虑整体,系统地考虑造成损失的各种因素,并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因此,在评价潜在损失程度时,由同一事件所引起的各方面的财务损失必须一起考虑。例如,某集团企业的一个分企业办公室发生火灾,火灾会使企业财产遭受损失、员工受伤、重要文件遗失,其他分企业需要提供一些重要物资设备,以保证该分企业维持最低程度的运转。因此,在评价风险时,不
34、仅要考虑直接损失,还要考虑由此而带来的间接损失和责任损失。(二)统一性原则风险评价是针对某一风险事件或者风险单位进行的,这就要求风险评价要保持统一性的原则,不能将与风险因素或者风险单位无关的材料考虑进去,作为风险评价的依据。例如,考察某建筑物发生火灾的概率,与该建筑相邻的单位发生火灾风险的概率是考察这幢建筑发生火灾的因素;相反,与该建筑不相邻的单位发生火灾的概率不在风险评价的范围内。只有坚持统一性的原则,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风险。(三)客观性原则风险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衡量和评价风险的方法可以获得不同的结果,这是不可避免的。风险评价的原则是尽可能使风险预测、评价的结果与实际发生
35、的损失相一致,尽可能反映客观存在的风险。偏差过大,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例如,风险管理者对某一风险评价过高,会提高管理成本,造成风险管理单位不必要的浪费;评价过低,会忽略风险,造成未预见的财产和人身的损失。(四)可操作性原则风险评价是涉及面广、管理难度较大的项目。这就要求风险管理人员掌握评估方法,灵活运用风险评价方法,对风险的评价要具有可操作性和通用性,避免使用高深繁杂的评价方法。这一方面可以减少风险评价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为风险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十一、 风险度评价法风险度评价是指风险管理单位对风险事故造成故障的频率或者损害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风险度评价可以分为风险事故发生频率评价和风险事故造
36、成损害程度评价。例如,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了将有限的监管资源有效地投入到企业监管中去,对企业的信息披露监管进行风险分类管理。企业风险分类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在信息披露监管上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和分类,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别,施以不同的监管力度,合理分配监管资源。上海证券交易所对企业信息披露监管的风险评级,还将根据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最近,上证所有关部门在对企业年报事后审核后,对部分公司,的风险级别进行了重新分类。监管风险分类管理制度,结合企业信息披露核查工作制度,标志着上证所正逐步将企业监管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这种风险分类管理属于上证所内部的工作制度,而且主要是针对上
37、证所在对企业信息披露监管工作上的风险进行分类,并不代表对公司股价或投资价值的判断。上证所现在还未考虑将这些风险分类情况进行公布,而是主要运用于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监管效率上。针对各类监管风险的公司,上证所采取了相应不同的监管措施和手段,如对于高风险公司采取专家小组会诊、专人负责监管、实地走访调研、重点监控股价等方法,督促公司及时准确地披露重大信息,充分揭示风险。风险度评价法可以按照风险度评价的分值确定风险的大小,分值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则风险越小。十二、 风险价值法(VaR)(一)VaR方法的背景传统的ALM(资产负债管理)过于依赖报表分析,缺乏时效性;利用方差及B系数来衡量风险太过于抽象,不直
38、观,而且反映的只是市场(或资产)的波动幅度;而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又无法糅合金融衍生品种。在上述传统的几种方法都无法准确定义和度量金融风险时,G30集团在研究衍生品种的基础上,于1993年发表了题为衍生产品的实践和规则的报告,提出了度量市场风险的VaR(风险价值)方法,该方法目前已成为金融界测量市场风险的主流方法。稍后由J.P.Morgan推出的用于计算VaR的RiskMetrics风险控制模型更是被众多金融机构广泛采用。目前国外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已将其所持资产的VaR风险值作为其定期公布的会计报表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列示。(二)VaR方法的定义VaR按字面解释就是“在险价值”,其含义是指
39、:在市场正常波动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的最大可能损失。更为确切的是指,在一定概率水平(置信度)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价值在未来特定时期内的最大可能损失。计算VaR的步骤如下。(1)确认经济单位持有的头寸。(2)确认影响头寸价值的风险因素。(3)为所有风险因素确定可能的背景并确定发生概率。(4)建立所有头寸的定价函数,以此作为风险因素的价值函数。(5)使用定价函数为所有头寸在各种环境下重新定价,建立结果分布模型。(6)在给定的概率水平下求分布的分位点。VaR从统计的意义上讲,本身是个数字,是指面临“正常”的市场波动时“处于风险状态的价值”。即在给定的置信区间和一定的持有期限内,预期的最大
40、损失量(可以是绝对值,也可以是相对值)。(三)VaR方法的特点(1)可以用来简明表示市场风险的大小,没有任何技术色彩,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投资者和管理者都可以通过VaR值对金融风险进行评判。(2)可以事前计算风险,不像以往风险管理的方法都是在事后衡量风险大小。(3)不仅能计算单个金融工具的风险。还能计算由多个金融工具组成的投资组合风险,这是传统金融风险管理所不能做到的。(四)VaR方法的系数由上述定义出发,要确定一个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的VaR值或建立VaR的模型,必须首先确定以下三个系数:一是持有期间的长短;二是置信区间的大小;三是观察期间。1、持有期持有期,即确定计算在哪一段时间内的持有资产的
41、最大损失值,也就是明确风险管理者关心资产在一天内、一周内还是一个月内的风险价值。持有期的选择应依据所持有资产的特点来确定。从银行总体的风险管理看持有期长短的选择取决于资产组合调整的频度及进行相应头寸清算的可能速率。巴塞尔委员会在这方面采取了比较保守和稳健的姿态,要求银行以两周即10个营业日为持有期限。2、置信水平一般来说对置信区间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机构对风险的不同偏好。选择较大的置信水平意味着其对风险比较厌恶,希望能得到把握性较大的预测结果,希望模型对于极端事件的预测准确性较高。根据各自的风险偏好不同,选择的置信区间也各不相同。3、观察期间观察期间是对给定持有期限的回报的波动性和关联
42、性考察的整体时间长度,是整个数据选取的时间范围,有时又称数据窗口。综上所述,VaR实质是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经过某段持有期资产价值损失的单边临界值,在实际应用时它体现为作为临界点的金额数目。(五)VaR方法的优点(1)VaR模型测量风险简洁明了,统一了风险计量标准,管理者和投资者较容易理解掌握。风险的测量是建立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之上,既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又表现出方法操作上的简便性。同时,VaR改变了在不同金融市场缺乏表示风险统一度量,使不同术语(例如基点现值、现有头寸等)有统一比较标准,使不同行业的人在探讨其市场风险时有共同的语言。另外,有了统一标准后,金融机构可以定期测算VaR值并予以公布
43、,增强了市场透明度,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对市场的把握程度,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稳定金融市场。(2)可以事前计算,降低市场风险。不像以往风险管理的方法都是在事后衡量风险大小,不仅能计算单个金融工具的风险,还能计算由多个金融工具组成的投资组合风险。综合考虑风险与收益因素,选择承担相同的风险能带来最大收益的组合,具有较高的经营业绩。(3)确定必要资本及提供监管依据。VaR为确定抵御市场风险的必要资本量确定了科学的依据,使金融机构资本安排建立在精确的风险价值基础上,也为金融监管机构监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供了科学、统一、公平的标准。VaR适用于综合衡量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以及商品价格风险和衍生
44、金融工具风险在内的各种市场风险。因此,这使得金融机构可以用一个具体的指标数值就可以概括地反映整个金融机构或投资组合的风险状况,大大方便了金融机构各业务部门对有关风险信息的交流,也方便了机构最高管理层随时掌握机构的整体风险状况,因而非常有利于金融机构对风险的统一管理。同时,监管部门也得以对该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资本充足率提出统一要求。(六)VaR方法的注意问题尽管VaR模型有其自身的优点,但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数据问题。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量分析、利用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时要有足够的历史数据,如果数据库整体上不能满足风险计量的数据要求,则很难得到正确的结论。另外数据的有效性也是一
45、个重要问题,而且由于市场的发展不成熟,使一些数据不具有代表性,而市场炒作、消息面的引导等原因,使数据非正常变化较大,缺乏可信性。(2)VaR在其原理和统计估计方法上存在一定缺陷。VaR对金融资产或投资组合的风险计算方法是依据过去的收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来预测其价格的波动性和相关性,从而估计可能的最大损失。所以单纯依据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客观概率,只关注风险的统计特征,并不是系统的风险管理的全部。因为概率不能反映经济主体本身对于面临的风险的意愿或态度,它不能决定经济主体在面临一定量的风险时愿意承受和应该规避的风险的份额。(3)在应用VaR模型时隐含了前提假设。即金融资产组合的未来走势与过去相似,但金
46、融市场的一些突发事件表明,有时未来的变化与过去没有太多的联系,因此VaR方法并不能全面地度量金融资产的市场风险,必须结合敏感性分析,压力测试等方法进行分析。(4)VaR主要使用于正常市场条件下对市场风险的测量。如果市场出现极端情况,历史数据变得稀少,资产价格的关联性被切断,或是因为金融市场不够规范,金融市场的风险来自人为因素、市场外因素的情况下,这时便无法使用VaR来测量市场风险。总之,VaR是一种既能处理非线性问题又能概括证券组合市场风险的工具,它解决了传统风险定量化工具对于非线性的金融衍生工具适用性差、难以概括证券组合的市场风险的缺点,有利于测量风险、将风险定量化,进而为金融风险管理奠定了
47、良好的基础。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等,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综合考虑、衡量信用风险和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在内的市场风险的必要性越来越大,这为VaR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VaR本身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中国金融市场现阶段与VaR所要求的有关应用条件也还有一定距离。因此VaR的使用应当与其他风险衡量和管理技术、方法相结合。要认识到风险管理一方面需要科学技术方法,另一方面也需要经验性和艺术性的管理思想,在风险管理实践中要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既重科学,又重经验,有效发挥VaR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十三、 确定风险评价标准需要考虑的因素预测正常期望损失、可能的最大损失和最大可能损失,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财产的物质特性和财产对损害的承受力确定财产的物质特性和财产对损害的承受力是确定正常期望损失、可能的最大损失和最大可能损失的依据。例如,保险公司风险经理认为,某幢楼房在装有喷水装置和防火墙的情况下,发生火灾的正常期望损失将不超过大楼价值的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