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检测装备项目工程咨询总结(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功能检测装备项目工程咨询总结(参考).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功能检测装备项目工程咨询总结功能检测装备项目工程咨询总结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一、 项目概况3二、 产业环境分析5三、 技术水平及特征7四、 必要性分析8五、 经济效益与费用的估算原则9六、 直接效益与直接费用的识别与计算9七、 项目费用效益分析12八、 项目费用效果分析19九、 分析原则及基本方法23十、 经济影响分析模型简介25十一、 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指标29十二、 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指标30十三、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框架31十四、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34十五、 公司简介37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38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39十六、 进度计划方案39项目实施
2、进度计划一览表39十七、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1建设投资估算表4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44流动资金估算表4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4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47一、 项目概况(一)项目基本情况1、承办单位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2、项目性质:新建3、项目建设地点: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4、项目联系人:肖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
3、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公司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
4、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36.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4525.5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1951.5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28%;建设期利息134.2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5、0.92%;流动资金2439.7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80%。(五)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14525.58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9044.86万元。(六)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5480.72万元。(七)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269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22254.18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3390.76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6.53%。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13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
6、衡点(BEP):11301.40万元(产值)。(八)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二、 产业环境分析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使创新成为引领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第一动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科技型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新格局。(二)发挥创新示范引领作用以建设沈阳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重要载
7、体,打造创新高地,引领、示范和带动全省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三)提升创新保障能力以提升创新基础能力,完善创新政策支持体系为重点,加强创新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切实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开创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发展集聚人才的良好局面。三、 技术水平及特征智能装备是一种集光学成像技术、机械运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和数据控制软件技术于一体,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自学习等功能的先进生产装备。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有着深厚的工业发展积
8、淀,装备设计理论成熟,底层技术积累丰富,材料、工艺和制造手段先进,促进了其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我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起步较晚,在技术领域较先进国家仍存在短板,新型传感器件、量测器具、控制单元等核心技术还需要向国外厂商采购,限制了行业的发展空间。此外,我国工业产业基础薄弱,高精度和超高精度数控机床加工能力较弱,为智能装备提供基础零部件、元器件、材料的工艺水平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行业的发展速度。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支持、下游客户需求增加、基础技术不断提高的三重有利因素推动下,国内的智能装备企业不断加强自身研发能力,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突破,在消费电子、光伏组件、新能源电池等行
9、业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行业技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各行业客户对智能装备的功能、性能、效能等方面均提出了更加细致的要求,部分国内从业企业抓住市场需求变化的机遇,在定制化开发、制造成本、销售渠道、客户业务理解和客户服务能力等方面增强竞争优势,从而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产生了一批设计研发能力强、服务质量良好的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四、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
10、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五、 经济效益与费用的估算原则(一)支付意愿原则项目产
11、出正面效益的计算应遵循支付意愿(WTP)原则,分析社会成员为项目产出愿意支付的价值。(二)受偿意愿原则项目产出负面影响的计算应遵循接受补偿意愿(WTA)原则,分析社会成员为接受这种不利影响所要求补偿的价值。(三)机会成本原则项目投入的经济价值的计算应遵循机会成本原则,分析项目所占用资源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应按该资源的最佳可行替代用途(也称次优用途)所产生的效益计算。(四)实际价值计算原则项目经济分析应对所有效益和费用采用反映资源真实价值的实际价格进行计算,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但可考虑相对价格变动。六、 直接效益与直接费用的识别与计算(一)直接效益项目直接效益是指由项目产出(包括产品和服务
12、)带来的,并在项目范围内计算的,体现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受益的经济效益,一般表现为项目为社会生产提供的物质产品、科技文化成果和各种各样的服务所产生的效益。例如工业项目生产的产品、矿产开采项目开采的矿产品、邮电通讯项目提供的邮电通讯服务等满足社会需求的效益;运输项目提供运输服务满足人流物流需要、节约时间的效益;医院提供医疗服务满足人们增进健康减少死亡的需求;学校提供的学生就学机会满足人们对文化、技能提高的要求;生产者获得的成本节约;等等。项目直接效益有多种表现:1项目产出用于满足国内新增加的需求时,项目直接效益表现为国内新增需求的支付意愿。2当项目的产出用于替代其他厂商的产品或服务时,使被替代厂商减
13、产或停产,从而使其他厂商耗用的社会资源得到节省,项目直接效益表现为这些资源的节省。3当项目的产出直接出口或者可替代进口商品,从而导致进口减少,项目直接效益还表现为国家外汇收入的增加或支出的减少。以上所述的项目直接效益大多在财务分析中能够得以反映,尽管有时这些反映会有一定程度的价值失真。对于价值失真的直接效益在经济分析中应按影子价格重新计算。4对于一些目标旨在提供社会服务的行业项目,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在财务分析中所描述的营业收入无关。例如,交通运输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体现为时间节约、运输成本降低等,教育项目、医疗卫生和卫生保健项目等产生的经济效益体现为人力资本增值、生命延续或疾病预防等。(二)直接
14、费用项目直接费用是指项目使用社会资源投入所产生并在项目范围内计算的经济费用,一般表现为投入项目的各种物料、人工、资金、技术以及自然资源而带来的社会资源的消耗。项目直接费用也有多种表现:1当社会扩大生产规模满足项目对投入的需求时,项目直接费用表现为社会扩大生产规模所增加耗用的社会资源价值。2当社会不能增加供给时,导致其他人被迫放弃使用这些资源来满足项目的需要,项目直接费用表现为社会因其他人被迫放弃使用这些资源而损失的效益。3当项目的投入导致进口增加或减少出口时,项目直接费用还表现为国家外汇支出的增加或外汇收入的减少。直接费用一般在项目的财务分析中已经得到反映,尽管有时这些反映会有一定程度的价值失
15、真。对于价值失真的直接费用在经济分析中应按影子价格重新计算。(三)转移支付项目的有些财务收入和支出,是社会经济内部成员之间的“转移支付”。从社会经济角度看,并没有造成资源的实际增加或减少,不应计作经济效益或费用。经济分析中,转移支付主要包括:项目(企业)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等;政府给予项目(企业)的各种补贴;项目向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支付的贷款利息和获得的存款利息。在财务分析基础上调整进行经济分析时,要注意从财务效益和费用中剔除转移支付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税费体现的是资源价值的补偿,若没有更好的方式体现资源真实价值时,一般可暂不作为转移支付处理,主要有体现资源稀缺价值的资源税和补
16、偿费、体现环境价值补偿的税费等。七、 项目费用效益分析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当费用和效益流量识别和估算完毕之后,应编制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报表,并根据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进行经济效率分析,判断项目的经济合理性。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指标1经济净现值经济净现值(ENPV)是指用社会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经济净效益流量折算到项目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是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主要指标。经济净现值是反映项目对社会经济净贡献的绝对量指标。项目的经济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示社会经济为拟建项目付出代价后,可以得到符合或超过社会折现率所要求的以现值表示的社会盈余,说明项目的经济盈利性达到或超过了社会折现率的基本要求,从经济效
17、率看,该项目可以被接受。经济净现值越大,表明项目所带来的以现值表示的经济效益越大。2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是指能使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经济净效益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是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辅助指标。经济内部收益率可由上式采用数值解法求解,手算可用人工试算法,利用计算机可使用现成的软件程序或函数求解。经济内部收益率是从资源配置角度反映项目经济效益的相对量指标,表示项目占用的资金所能获得的动态收益率,反映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等于或大于社会折现率时,表明项目对社会经济的净贡献达到或者超过了社会折现率的要求。(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报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主要报表
18、是“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辅助报表一般包括建设投资调整估算表、流动资金调整估算表、营业收入调整估算表和经营费用调整估算表。如有要求,也可以编制国内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本章只介绍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用以综合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按项目投资口径计算的各项经济效益与费用流量及净效益流量,用来计算项目投资经济净现值和经济内部收益率指标。该表的编制与项目的融资方案无关。(三)编制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的两种方式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可以按照前述效益和费用流量识别和计算的原则和方法直接进行编制,也可以在财务现金流量的基
19、础上进行调整编制。1直接计算法直接进行效益和费用流量的识别和计算,并编制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1)识别(包括量化)经济效益和经济费用,包括直接效益、直接费用和间接效益、间接费用。(2)分析确定各项投入和产出的影子价格,对各项产出效益和投入费用进行估算,同时可以编制必要的辅助表格。(3)根据估算的效益流量和费用流量,编制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4)对能够货币量化的外部效果,尽可能货币量化,并纳入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的间接费用和间接效益;对难以进行货币量化的产出效果,应尽可能地采用其它量纲进行量化;难以量化的,进行定性描述。(5)采用直接编制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方式的项目,其直接效益一般比较复杂
20、,而且与财务效益完全不同,可结合项目目标,视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分别估算。交通运输项目的直接效益体现为时间节约的效果,可按本章第三节所述的时间节约价值的估算方法并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计算。教育项目、医疗卫生和卫生保健项目等的产出效果表现为对人力资本、生命延续或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影响,可按本章第三节所述的人力资本增值的价值、可能减少死亡的价值,以及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等的价值估算方法并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计算。水利枢纽项目的直接效益体现为防洪效益、减淤效益和发电效益等,可按照行业和项目具体情况分别估算。2调整计算法在财务分析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基础上调整编制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1)调整内容在财务分析基础上
21、编制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主要包括效益和费用范围调整和数值调整两方面内容:1)效益和费用范围调整识别财务现金流量中属于转移支付的内容,并逐项从财务效益和费用流量中剔除。作为财务现金流入的国家对项目的各种补贴,应看作转移支付,不计为经济效益流量;作为财务现金流出的,项目向国家支付的大部分税金也应看作转移支付,不计为经济费用流量。前已述及,国内借款利息(包括建设投资借款建设期利息和生产期利息,流动资金借款利息)被看作转移支付,不计为经济费用流量。但实际上,因财务分析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中本不包括借款利息,该项调整并不存在。对流动资金估算中涉及的不属于社会资源消耗的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款项和现金部分予
22、以别除。遵循实际价值原则,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剔除建设投资中包含的涨价预备费。识别项目的外部效果,分别纳入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流量。2)效益和费用数值调整鉴别投入和产出的财务价格是否能正确反映其经济价值。如果项目的全部或部分投入和产出没有正常的市场交易价格,或者财务价格不能正确反映其经济价值,那么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测算其影子价格,并重新计算相应的费用或效益流量。投入和产出中涉及外汇的,需要用影子汇率代替财务分析中采用的国家外汇牌价。对项目的外部效果尽可能货币量化计算。例如,一个大型林业项目的财务效益主要是林木出售获得的收入,但由于种树引起的气候改善,使该流域农田增产,农民可由此受益。在经济分析中
23、农田增产的效益应作为该林业项目的间接效益,合理估计后纳入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再如,一个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项目,尽管项目并未因此付费,但社会经济为此付出了代价,应尽可能将该影响货币量化后作为间接费用,纳入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2)具体调整方法1)调整直接效益流量项目的直接效益大多为营业收入。产出需要采用影子价格的,用影子价格计算营业收入。应分析具体供求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确定产出影子价格。出口产品用影子汇率计算外汇价值。重新计算营业收入,编制营业收入调整估算表。2)调整建设投资。将建设投资中涨价预备费从费用流量中剔除。根据具体情况,建设投资中的劳动力可按影子工资计算费用,也可不予调整。有进口用
24、汇的应按影子汇率换算并剔除作为转移支付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建设投资的国内费用中内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根据市场定价的非外贸货物(投入)影子价格定价原则以及各类投入的市场供求情况决定是否剔除,也即采用含税价格还是不含税价格。其他费用通常不必调整。应重视建设投资中土地费用的调整,按照本章第三节土地影子价格确定方法及要求进行调整。其他的费用一般可认为等同于财务价值,通常不必调整。八、 项目费用效果分析()费用效果分析概述费用效果分析是通过对项目预期效果和所支付费用的比较,判断项目费用的有效性和项目经济合理性的分析方法。效果是指项目引起的效应或效能,表示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往往不能或难于货币量化
25、。费用是指社会经济为项目所付出的代价,是可以货币量化计算的。费用效果分析是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的基本方法之一。当项目效果不能或难于货币量化时,或货币量化的效果不是项目目标的主体时,在经济分析中可采用费用效果分析方法,并将其结论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例如医疗卫生保健、政府资助的普及教育、气象、地震预报、交通信号设施、军事设施等项目。作为一种方法,费用效果分析既可以应用于财务分析,采用财务现金流量计算;也可以应用于经济分析,采用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计算。用于前者,主要用于项目各个环节的方案比选、项目总体方案的初步筛选;用于后者,除了可以用于上述方案比选、筛选以外,对于项目主体效益难以货币量化的,则取代
26、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作为经济分析的最终结论。(二)费用效果分析的要求与应用条件1费用效果分析的要求费用效果分析是将费用与效果采取不同的度量方法和度量单位,在以货币度量费用的同时,采用某种非货币单位度量效果费用效果分析遵循多方案比选原则,通过对各种方案的费用和效果进行比较,选择最优或较好的方案。对单一方案的项目,通常不易直接评价其合理性。2备选方亲应具备的条件进行费用效果分析,项目的备选方案应具备以下条件:(1)备选方案是互斥方案或可转化为互斥方案;(2)备选方案目标相同,且均能满足最低效果标准的要求,否则不可进行比较;(3)备选方案的费用可以货币量化,且资金用量不突破预算限额;(4)备选方案的效
27、果应采用同一非货币单位度量。如果有多个效果,可通过加权的方法处理成用单一度量单位表示的综合效果;(5)备选方案应具有可比的寿命周期(三)费用效果分析的基本程序1确立项目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可量化的效果;2拟定各种可以完成任务(达到效果)的方案;3识别和计算各方案的费用与效果;4计算指标,综合比较,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5推荐最佳方案或提出优先采用的次序。(四)费用估算要点1费用应包括整个计算期内发生的全部费用;2费用可采用现值或年值表示,备选方案计算期不一致时应采用年值。(五)效果计量单位的选择效果可以采用有助于说明项目效能的任何度量单位。选择的度量单位应能切实变量项目目标实现的程度,且便于计算。
28、例如供水工程可以选择供水量(吨)、教育项目选择受教育人数等。若项目的目标不只一个,或项目的效果难于直接度量,需要建立次级分解目标加以度量时,需要用科学的方法确定权重,借助层次分析法对项目的效果进行加权计算,处理成单一度量单位表示的综合效果。(六)费用效果分析基本方法1最小费用法当项目目标是明确固定的,也即效果相同的条件下,选择能够达到效果的各种可能方案中费用最小的方案。这种满足固定效果寻求费用最小方案的方法称为最小费用法,也称固定效果法。例如优化一个满足特定标准的教育设施项目,比如一所学校,其设施要达到的标准和可以容纳的学生人数事先确定下来,可以采用最小费用法。2最大效果法将费用固定,追求效果
29、最大化的方法称为最大效果法,也称固定费用法。例如用于某一贫困地区扶贫的资金通常是事先固定的,扶贫效用最大化是通常要追求的目标,也就是采用最大效果法。3增量分析法当备选方案效果和费用均不固定,且分别具有较大幅度的差别时,应比较两个备选方案之间的费用差额和效果差额,分析获得增量效果所花费的增量费用是否值得,不可盲目选择效果费用比大的方案或者费用效果比小的方案。采用增量分析法时,需事先确定基准指标。如果项目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进行增量分析,应按下列步骤选优:(1)将方案费用由小到大排队;(2)从费用最小的两个方案开始比较,通过增量分析选择优胜方案;(3)将优胜方案与紧邻的下一个方案进行增量分析,并选
30、出新的优胜方案;(4)重复第三步,直至最后一个方案,最终被选定的优势方案为最优方案。九、 分析原则及基本方法(一)分析原则项目的经济影响分析应遵循系统性、综合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1系统性原则重大项目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但从国民经济的全局来看,它又是国民经济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子系统的产生与发展,对于原有的大系统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将会带来冲击。原有的大系统会由于重大项目的加入而改变原有的运行轨迹或运行规律。按照系统协同原理,系统可以按照自身的结构与机制,使得原有的大系统能够“容忍”或“接纳”重大项目的存在。这种协调的过程,或者使重大项目与区域经济融为一体;或者重大项目适当改变
31、自己的结构与机制,以适应区域经济大系统的运行规律。而一旦重大项目被排除在区域或宏观经济大系统之外,就意味着重大项目的失败。为了保证重大项目的建设成功和国民经济系统稳定运行,应从全局的观点,用系统论的方法来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对区域经济和宏观经济的影响。2综合性原则重大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影响面广。其在建设期和生产运营期的投入将给原有经济系统的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就业结构、供给结构、消费结构、价格体系和空间布局等)、状态和运行带来重大的影响。它不仅影响到经济总量,而且影响到经济结构;不仅影响到资源开发,而且影响到资源利用,人力、物力、财力配置;不仅对局部区域有影响
32、,而且对国民经济整体产生影响。因此,分析重大项目对区域和宏观经济影响要坚持综合性原则,进行综合分析。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重大项目对区域和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既包括实实在在的有形效果和经济效果,可以用价值型指标进行量化;也包括更大量的无形效果和非经济效果,难以用价值型指标进行量化。对于前者无疑要以定量分析为主,对于后者必须进行定性分析或进行比较性描述,或者用其他类型指标或指标体系进行描述或数量分析,以便得出可靠结论,为项目决策提供充分依据。(二)基本方法项目的经济影响分析,可以采用各种指标,通过各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但其基本方法包括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两种方法
33、。1客观评价法在对项目的产出与其影响后果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影响后果进行预测分析。如通过对项目关联对象的产出水平或成本费用变动的客观量化分析,进一步对项目的区域经济影响进行量化分析计算。2主观评价法以真实的或假设的市场行为的可能后果为依据,通过项目评价人员的主观判断,对项目的区域或宏观经济影响进行分析评价。这种方法建立在评价人员偏好的基础之上,是人们根据对某种后果的认知程度或所占有的信息量,对某种影响的价值进行的主观判断。十、 经济影响分析模型简介(一)定量分析模型重大项目的区域经济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可将项目的总产出、总投入、资源、劳动力、进出口总额等作为区域或宏观经济的增量,通过构造
34、各种既有科学依据又反映项目特点的经济数学模型,分别计算“有项目”与“无项目”情况下的总量指标、结构指标、国力适应性指标及收益分配效果指标,并根据有无对比的原则对项目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常用的经济数学模型有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宏观经济递推优化模型、全国或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动态系统计量模型等。1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是在一定的经济假设下,依据一定的经济理论,建立众多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式,利用变量的历史序列数据对关系方程式组成的联立方程组进行回归分析运算,确定方程式中的经济参数和其他参数数值,从而得出方程的确定形式,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或者判定经济变量或经济参数
35、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模型一般包括生产、收入、投资、消费、劳动力、财政、金融、价格、贸易、能源等模块,能较全面地反映现实经济结构及其数量关系。模型还应包括受拟建重大项目影响的区域经济模型块,并进行联立计算求解。利用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分析重大项目对区域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是考察有无该项目的两种情况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运算结果,从而判定项目对区域和宏观经济影响的大小和好坏。2宏观经济递推优化模型宏观经济递推优化模型是统筹考虑国家中长期战略目标和近期发展目标的协调配合,在国力约束和供需平衡条件下,以年度国民收入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的模型。具体约束条件还包括产业间投入产出均衡、年度产业产出能力、消费年增长水
36、平、积累率上下限、非生产性和更新改造投资比例、外汇平衡能力、进口需要量等。模型通过调整投资、消费结构和状态转移方程,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在国力适应性等约束条件下寻求重大项目对宏观经济的有利影响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合理途径。3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模型是指依据著名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创立的投入产出经济学的原理,利用大量实际经济数据,构造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关联关系的投入产出表,根据该表计算出各部门的投入系数(即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并进一步计算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析判断各部门对国民经沪其他部门的影响或其他部门发展对某一部门的影响,从数量上系统地揭示经济体内部的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关
37、系。这个经济体可以是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也可以是一个省、地区、企业或行业部门。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分析重大项目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增长和结构的影响。4系统动力学模型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动态地模拟经济发展的演进趋势。系统动力学建模不是建立纯数学符号的数学模型,而是借助于DYNAMO语言编写计算机仿真程序,再借助计算机的模拟技术定量地进行系统结构、功能与行为的模拟。模型可考虑短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对比其他工程项目,分析其财力承受能力。在处理重大项目时,以不同融资方案或不同投资时机,动态模拟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对比有无该项目情况下的经济发展状态,分析判断国家财力对重大项目的承受能力。5动
38、态系统计量模型动态系统计量模型是专门用于模拟长远发展态势的一种模型。它按照一定的规则,把经济计量模型及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模思想和方法,以及优化搜索技术和控制思想组合为一体,使模型能够更加合理地反映系统的长期理性行为,描述系统的长期变化。模型由主导结构、时变参数和决策结构的方程以及控制结构组成,可用来分析评价重大项目对国民经济的长期影响。(二)多目标综合评价分析模型重大项目的经济影响分析,由于是重点关注项目的间接影响、对区域或宏观经济的影响、对就业和居民收入的影响和贡献等,所以要站在更高的视野和更广的角度全面评价拟建项目宏观及区域经济影响的价值,分析这些影响最终导致的受影响地区的企业、政府、居民
39、及其他社会组织福利增长的效果。因此,对重大项目的经济影响评价通常强调进行多目标综合评价,评价项目满足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社会公平等目标的程度。多目标综合评价一般都要组织若干专家,包括各行业和各学科的专家学者,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当地社会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结合拟建项目的具体情况,对项目各项指标视其对项目的重要程度赋予一定的权重,并对各个指标进行量化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综合影响效果。多目标综合评价通常采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德尔菲法、矩阵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十一、 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指标(一)土地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主要用地
40、类型、面积及其分布,土地资源利用上线及开发利用状况,土地资源重点管控区域等。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分析需要考虑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土地对经济社会的承载,以及土地与人口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匹配协调程度。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率、单位土地产出、规划人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禁建区比例等。(二)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水资源总量及其时空分布,水资源利用上线及开发利用状况和耗用状况(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与再生水利用状况,水资源重点管控区等。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人均水资源量、单位土地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强度、水资源可利用量、地下水开采率、人均供水
41、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耕地灌溉率、生态用水率等,分别表示了水资源的丰沛程度和水资源对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承载水平。(三)矿产资源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矿产资源类型与储量、生产和消费总量、资源利用效率等。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单位用地矿产量、单位用地实际采矿能力、单位用地矿产从业人员数量、矿业从业人员比率、矿业工业增加值比例等。十二、 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指标()水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是在一定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条件下,以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协调为前提,区域水环境系统能够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
42、展的合理规模。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水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保护目标及各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主要水污染因子和特征污染因子、水环境控制单元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及允许排放量、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地表水控制断面位置及达标情况,主要水污染源分布和污染贡献率(包括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等。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污径比、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强度等。(二)大气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所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最大可能负荷的支撑阈值。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保护目标及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和
43、特征污染因子、大气环境控制单元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及允许排放量、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主要大气污染源分布和污染贡献率(包括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等。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空气优良率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等。(三)土壤环境承载力土壤环境承载力是在维持土壤环境系统功能结构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其所能承受的人类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土壤主要理化特征,主要土壤污染因子和特征污染因子,土壤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区及防控目标等。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等。十三、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框架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的逻辑框架是:以某一区域为评价单元,通过区域资源环境要素的
44、全面评价和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专项评价,分析区域资源禀赋、环境本底和生态条件;通过影响因素识别,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和分析评价方法,集成资源环境要素单项评价结果,得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结论,全面反映评价单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结论,提出引导区域资源环境综合开发与合理布局的规划方案,制定差别化的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政策,使区域经济和社会获得稳定发展的同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实现区域人地关系优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一)资源环境要素基础评价基础评价是采用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单元资源环境要素进行全面评价,对区域资源禀赋、环境本底
45、和生态条件进行整体摸底。基础评价以土地资源水资源评价为重点,分析区域可利用水土资源的供给能力、已开发利用强度、结构和未来开发利用潜力;以环境容量为基础,分析水、大气、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确定环境本底条件和剩余环境容量;分析主要生态系统的功能条件,确定生态重要性的保护区域范围和重点。在具体工作中,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或评价单元,选取有针对性的基础要素指标进行专项评价。例如,针对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等评价单元,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选择针对性的基础要素进行承载力评价。(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是针对区域综合功能开展分析
46、评价,其重点是采取多种方法集成国土资源禀赋、环境本底和生态条件单项分析评价结果给出综合评价结论,揭示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以及承载力构成的差异。根据基础评价和专项评价结果,针对识别出的资源、环境、生态要素,叠加环境质量、生态功能和资源利用现状,分析支撑要素(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可利用(配置)上线和主要环境影响要素(大气、水等)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在充分考虑累积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分析可利用的资源量和剩余污染物允许排放量。选取符合实际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核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要求。(三)制定差别化的资源环境政策在
47、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分析评价基础上,提炼区域限制性资源环境要素,给出其资源环境容量的等级与确定等级的阈值。识别和定量评价超载关键因子及其作用程度,解析不同区域资源环境超载原因。从自然禀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管理等维度分析超载成因,包括资源环境的自然本底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规模、结构、速度等,以及资源环境管理与政策管理的水平、方式、范围、强度等。根据单要素和综合承载力的高低确定不同地区的重要资源环境利用配额和利用标准,从财政、投融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等方面,制定差别化的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政策,(四)提出空间开发适宜方向和最终规划方案根据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同特点和高低,建立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准入”制度和“空间开发管制”策略,探索不同管控强度的差异化限制性措施,引导和约束区域严格按照资源环境承载力谋划发展。优先安排相关产业向高承载力区域集聚,并对该地区用地指标、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低承载力区域则在土地上实行更严格的建设用地增量控制,在产业政策上引导转移占地多、能耗水耗大的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逐步以高效低耗、新型产业替代传统产业。十四、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早在20世纪初期,“承载力”的概念被引入生态学领域,相继出现了种群承载力、土地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资源环境综合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