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读本.docx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读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读本.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限空间事故特点从事故情况看,有限空间事故主要发生在化粪池、污水井、地下管道、密闭设备的施工、维修、清理作业和建筑防水作业过程中。事故发生主要具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事故发生的时间集中在每年的3月至10月,春、夏两季尤为突出。二是市政地下管线的中毒窒息事故所占比例较大,以污水井(池)为主;三是因盲目施救造成事故伤亡扩大的情况较多;四是事故单位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设施不完善、对从业人员培训教育没有落实到位;五是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事故发生。什么是有限空间和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
2、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有限空间如何分类?有限空间分为三类:(1)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有限空间存在哪些危害?(一)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比较常见的有
3、:(1)硫化氢 。如清理、疏通下水道、粪便池、污水池等作业容易发生硫化氢中毒。(2)一氧化碳。如煤气管道损坏,煤气渗透到有限空间内,造成一氧化碳积聚,以及在设备检修时,设备内残留的一氧化碳泄漏等。(3)苯、甲苯、二甲苯。如在有限空间内进行防腐涂层作业时,由于涂料中含有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的挥发,造成中毒等。(二)缺氧危害:有限空间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比较常见的有:(1)二氧化碳 。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长期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内部,易挤占空间,造成氧气浓度低,引发缺氧。(2)惰性气体。工业上常用惰性气体对反应釜、贮罐等容器进行冲洗,容器内残留的惰性气体过多,当工人进入时,容易发生单
4、纯性缺氧或窒息。(三)燃爆危害:有限空间中存在的甲烷等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着火源会引起燃烧或爆炸。(四)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如高处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如何保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配备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援装备生产经营单位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应急救援装备包括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
5、,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先检测后作业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检测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未经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整个作业过程中,只检测一次是远远不够的,当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的检测;当作业人员工作面发生变化时,应视为进入新的有限空间,应重新检测后再进入。实施检测时
6、,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危害评估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采取消除和控制危害的措施,如加强通风、佩戴正确的防护用品等,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危害评估依据: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氧浓度在19.5%-23.5%间是安全的。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通风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使用呼吸防护用品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T1866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限 空间 作业 安全生产 读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