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设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材制造设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规划.doc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增材制造设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规划增材制造设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规划目录一、 公司基本情况3二、 风险衡量的概念4三、 风险衡量的作用7四、 损失程度的估计8五、 概率的基本概念12六、 中心趋势测量15七、 变动程度的测定16八、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企业目标的关系18九、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标准18十、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总体框架19十一、 业务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及职责设计25十二、 风险管理职能部门26十三、 其他职能部门及各业务单位27十四、 政治风险的识别28十五、 政治风险评估30十六、 我国的价格管理体制34十七、 商品价格风险的含义38十八、 政治风险含义及分类38十九
2、、 政治风险源41二十、 产业环境分析43二十一、 行业上下游关系44二十二、 必要性分析47二十三、 项目风险分析48二十四、 项目风险对策50二十五、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52劳动定员一览表53二十六、 发展规划54一、 公司基本情况(一)公司简介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
3、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二)核心人员介绍1、高xx,197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就职于xxx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副经理。2011年3月至今历任公司监事、销售部副部长、部长;2019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会主席。2、孔xx,中国国籍,1976年出生,本科学历。2003年5月至2011年9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
4、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4年4月至2011年9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18年3月起至今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3、郑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61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2002年11月至今任xxx总经理。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4、叶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8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职称。1994年6月至2002年6月任xxx有限公司董事长;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16年11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经理;2019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5、廖xx,1957年出生,大专学历。1
5、994年5月至2002年6月就职于xxx有限公司;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二、 风险衡量的概念风险衡量是在对过去损失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某一特定或者几个风险事故发生的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作出估计,以此作为选择风险应对技术的依据。对于风险衡量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一)风险衡量的基础是充分有效的数据资料为了使风险衡量的结果客观地反映过去发生的风险事故的状况,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状况,需要风险管理人员掌握完整的、一致的、有关主题的和有组织的相关资料,以增强风险衡量结果的准确性。对此,要求搜集到的资料需要
6、具备以下条件。1、数据是完整的风险管理人员不仅要了解损失金额,而且还要了解每次损失的环境情况,如货物列车出轨的地点、时间,出轨时的车组人员和所载的货物等,以便于分析特定损失发生的确切原因。风险管理人员还必须运用洞察力去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可能遗漏了某些重要资料。2、数据是一致的损失数据必须是在一致的基础上收集的。如果从不同的来源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资料,就会有很多不一致的数据。3、数据是有关主题的对过去的损失金额还应在与风险管理相关的基础上估计,一般以恢复损失前的费用来估计损失。财产损失是指损失发生时的修复费用或重置成本而不是财产的原始成本;责任损失不仅应包括赔偿金,还应包括调查、辩护和处理赔偿的费用
7、;营业中断损失必须包括营业中断所致的收入损失,还应包括恢复营业所需要的额外费用。某企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发现他收集的资料中的损失金额包括了每次出轨造成的所有损失,即包括了铁路财产损坏的重置费用、支付给货主的货物损失、铁路的收益损失和由于出轨造成的其他费用损失。这样,只要把这些损失数据按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后,就可以适用于风险管理了。如果这些数据不切题,风险管理人员就要会同会计和统计人员对损失金额进行调整。4、数据是有组织的如果按日历顺序列出损失,就可能不易发现损失的模式,而如果按损失大小列出就容易发现损失模式。这种调整的损失金额是把损失金额最小的列于最后一位,把损失金额最大的列于第一位。越严重的损失
8、在风险管理中所起的作用越大。这样调整并组织的历史损失资料,为预测将来损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二)风险衡量是对损失发生的频率和程度量化分析的过程风险衡量是对损失发生的频率和程度进行量化分析的过程,风险衡量的结果可以为风险评价提供依据,也可以为风险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统计分析和概率分析是衡量风险的重要工具,但是,统计分析和概率分析并不等于风险管理。(三)风险衡量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风险衡量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风险衡量不是风险管理的目的,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选择防范和处理风险的有效办法。三、 风险衡量的作用风险衡量的作用是降低不确定性的层次和水平。不确定性是人的
9、主观感受,是无法直接预测的、无法准确计算的,是复杂的,掺杂着人们对风险因素的评价和风险出现概率的认识。例如,一个风险回避者,可能不愿意投机购买股票,但是如果一位在证券公司做操盘手的亲属告诉他,他们将在近期内拉升某一股票的话,这位风险回避者可能购买这一股票,并在这次炒作中获利。这位风险回避者之所以能够获利,是因为他获得了准确的股票信息,降低了不确定性的层次和水平。可见,风险管理的过程是降低不确定性层次和水平的过程。(一)风险不确定性的层次和水平从上面的分析还可以看出,人们无法得到或准确预测风险的不确定性,但是,可以大致区分风险的层次和水平。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降低不确定的程度和水平,争取达到较低水平
10、的不确定性。(二)不同风险管理主体对于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水平认识是不同的风险管理主体不同,认识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水平是不同的。(三)合同的限制可以使不确定性的水平降低保险公司通过对承担的责任进行限制,可以使风险水平的不确定性得以降低。四、 损失程度的估计风险损失程度是指风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值,即风险价值。在衡量风险损失程度时,除了需要考虑风险单位的内部机构、用途、消防设施等以外,还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损失形态、损失频率、损失金额和损失的时间。(一)同一原因所致各种形态的损失同一原因导致的多形态的损失,不仅要考虑风险事件所致的直接损失,而且还要考虑风险事件引起的其他相关的间接损失。一般来说,
11、间接损失比直接损失更严重。例如,尽管汽车碰撞发生的次数大于因碰撞所致的潜在损失,但是因责任诉讼所致的责任损失往往大于汽车因碰撞所致的损失,因此,一般来说,汽车责任风险的所致损失大于财产损失风险。(二)单一风险事件所涉及的损失单位数单一风险事件所引起损失的单位越多,其损失就越严重,损失程度和风险单位数大多呈正相关关系。(三)损失的时间一般来说,风险事件发生的时间越长,损失频率越大,损失的程度也就越大。估计损失程度不仅要考虑损失的金额,还要考虑损失的时间价值。(四)损失金额一般情况下,损失金额直接显示损失程度的大小,损失金额越大,损失程度就越大。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损失金额的大小使损失频率、损失时
12、间的估计变得微不足道。1、单次风险事故所致损失金额单次风险事故所致的损失金额一般来说不能全部列举出来,它可以在某一区间内取值,因此它是连续型随机变量。对于损失金额的概率分布,很多经验数据表明可以利用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帕累托分布等来进行拟合估计。2、一定时期总损失一定时期总损失是指在已知该时期内损失次数概率分布和每次损失金额概率分布的基础上所求的损失总额。一定时期总损失金额为发生一次损失时的损失额,加上2次损失发生时的损失额,等等。为简单起见,以例子说明。3、随机模拟法的应用现实中,企业财产损失次数的分布和损失程度的分布可能是比较复杂的,所以以上逐个分析各种可能的方法太烦琐,甚至是不可能的
13、。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应用到随机模拟的方法。随机模拟法是一种仿真的方法,通过产生随机数的方法,模拟企业财产在较长时间内(如100年)发生损失的情况,从中得到年总损失额的分布。具体过程是:首先规定随机数大小与损失次数的关系、随机数大小与损失程度的关系,然后开始第一轮模拟。产生一个随机数,看其代表的损失次数,假如这个随机数代表该年发生N次损失,则再生成N个随机数,对应于每次损失中的损失额,把这N个损失额累加起来,就得到了第一轮模拟中的损失额。接下来开始第2轮,第3轮,一直模拟下去,直到达到要求的轮数。这样就可以得到年总损失额的概率分布。当然,由于总的模拟轮数偏少,表中的结果是不准确的。在这种少轮次模
14、拟中出现的损失额其概率是偏高的。在实践中,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模拟的计算,因而可以进行上万轮的模拟计算,以得到比较可靠的模拟结果。4、均值和标准差的估算有时人们只关心损失幅度的某个特征值,如均值和标准差。这时就可以直接对总体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区间估算。不同的数据量,采用的方法也不同。(1)样本容量较大,已知样本均值和抽样误差,估计总体均值。(2)样本容量较小,总体为正态分布而o未知时,估计总体均值。(3)样本容量较小,总体为正态分布时,估计总体方差。(五)所需暴露单位数量的估算根据大数定律可知,随着暴露单位的数量趋于无穷大,实际的损失频率将会趋近于期望的真实损失频率。但在实际中,一个组织的暴露单位
15、的数量绝不可能无穷大,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一个有限的数字。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这个数字几乎称不上“大”。因此,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当样本不够充分大时,会导致多大的错误?也就是说,风险评估并不是百分之百地以一种概率的说法对未来进行预测,尽管概率就已经体现了不确定性,但实际中由于许多统计原理所需的条件不能满足,这种预测本身也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于这种情况,风险经理可能会有另一种问法:“为了有95%的把握使最大可能损失的估计值与真实值的差别不超过5%,必须有多少暴露单位?”或者说,如果风险管理者希望有(1a)的把握保证,企业面临的某种实际损失率与给定的预期损失率之差的变动程度不超过E,则风险单位数要多大
16、才能满足上述要求?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假设损失是以二项分布假定的方式发生的,即风险单位发生损失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每个风险单位损失发生的概率不变。这样,当n足够大时,损失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从以上影响损失的因素可以看出,风险的大小取决于损失的程度而不是损失发生的频率。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事件导致的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的大小具有随机性,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是衡量风险的两个重要指标。但是,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损失的程度而不是损失的概率。五、 概率的基本概念随机事件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发生,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问题是如何度量随机事件中各种不同结果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在统计学中,用“
17、概率”这样一个概念来度量随机事件中某一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随机事件中某一结果发生的次数占所有结果发生的次数的比率就是该结果发生的概率。损失概率越高,表明事故发生越频繁;损失概率越低,表明事故很少发生。在运用概率衡量风险时,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运用概率衡量风险是在假设风险发生事件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估算的。如果发生风险事故的条件发生变化,则根据以往发生事故统计资料预测的风险,就不一定代表未来风险事故发生的情况。确定风险事件的观察期。一般来说,观察现实风险事故发生的资料,需要确定一个考察期。考察期限越长,越能够说明发现事故发生的大致情况;考察期限越短,越无法说明风险事故发生的大致情况。风险的
18、衡量具有时间单位的限制。如果选择20年的风险事故统计资料作为观察期,估算每年发生风险事故的概率,则损失的概率就是每年损失的平均值。损失的大致范围。确定损失频率或者损失程度的大致范围,实际上是确定事故造成损失的大致范围,确定事故的期望损失和最大可能损失。概率有古典概率、试验概率和主观概率之分。古典概率的方法是当随机事件中各种可能发生的结果及其发生的次数都可以由演绎或外推法得知,因此无须任何统计试验即可计算各种可能发生结果的概率的一种方法。按古典概率方法计算的概率,称为古典概率。古典概率的基本特点是:可知性,即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及其发生的次数可以通过演绎法或外推法得知;无须试验,即不必做统
19、计试验即可计算各种可能发生结果的概率;准确性,即依古典概率方法计算的概率是没有误差的。试验概率的方法是根据大量的,重复的统计实验结果计算随机事件各种可能发生结果的频率,视频率为概率的一种方法。如上例某公司车队在过去一年发生事故的例子。试验概率的基本特点是:实验性,即必须经过统计试验结果才能计算各种结果出现的频率,即试验概率;大量重复性,即试验次数必须足够大,重复进行每次试验的条件和程序必须相同;误差性,即每做一轮(100次或1000次)试验,各种结果出现的频率都可能各不相同。这种现象表明频率只是概率的逼近值或估计值,因此存在误差。从理论上来说,当试验次数不断增大时,这种误差归于消失,频率将近似
20、于概率。主观概率的方法是依据个人对随机事件的认识,主观地确定随机事件中各种可能发生结果的概率的一种方法。在实践中,有的随机事件既不能按古典概率法,也不能按试验概率法计算其各种可能发生结果的概率,因而不得不依靠决策者的主观估计来决定概率。主观概率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风险管理者对风险认识的态度决定主观概率;风险管理者搜集的信息决定主观概率;主观概率是在无法对事件作长期观察和试验的情况下作出的主观判断。例如,甲乙两个球队实力相当,如果要预测甲乙两个球队的胜负,只有凭借主观概率。频率和概率都是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它们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就是试验概率与古典概率之间的关系。当被研究对象是总体的全部单位
21、时,频率就是概率;当被研究对象是总体的部分单位(即样本)时,频率只是试验概率。因此可以说,概率是频率的期望值或理论值,频率只是概率的估计值或试验值。在试验次数或抽样次数非常大时,频率逼近概率。六、 中心趋势测量中心趋势测量是确定风险概率分布中心的重要方法。在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指用平均数表示的统计指标,分为总体的一般平均指标和时序平均指标。一般平均指标是指同质总体内某个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时序平均指标是某一个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的数量平均值。(二)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期望值)是用每一项目或事件的概率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三)中位数
22、衡量损失、预测损失的另一种方法是计算中位数。中位数也称值,位于数据的中心位置。(四)众数众数是一种根据位置确定的平均数。顾名思义,众数就是分布数列中最常出现的变量值,即频数或频率最大的变量X的观测值。数列中最常出现的变量的观测值说明该变量观测值最具有代表性,因此以之反映变量的一般水平。众数具有这样的特点:众数是一种位置平均数,它不受数列中各单位变量观测值的影响,因此难以准确地反映数列变量观测值的平均水平。但是,当数列中有异常变量观测值时,它不受数列两端异常变量观测值的影响,增强其作为变量观测值数列的一般水平的代表性。由于众数是频数最大的变量观测值,因此,当分布数列没有明显的集中趋势而趋于均匀分
23、布的情况下,就无众数可言了。如果分布数列有多个众数出现就应重新分组,或将各组频数依序双双合并,求得一个有明显集中趋势的分布数列,然后再确定众数。七、 变动程度的测定衡量风险大小取决于不确定性的大小,取决于实际损失偏离预期损失的程度,而不确定性的大小可以通过对发生损失距离期望的偏差来确定,即风险度。风险度是衡量风险大小的一个数值,这个数值是根据风险所致损失的概率和一定规则的计算得到的。风险度越大,就意味着对将来越没有把握,风险就越大;反之,风险就越小。(一)方差和标准差对于随机变量X,如果X1,X2,Xn是随机变量的n个观测值,X是随机变量的算术平均数,称(Xi-X)2(i=1,2,n)为观测值
24、Xi的平方偏差,称(X1-X)2,(X2-X)2,. ,(Xi- X)2的算术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平均平方偏差,简称方差(或均方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是标准差或根方差。标准差是衡量测量值与平均值离散程度的尺度,标准差越大,数据就越分散,损失波动的幅度就越大,较大损失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二)变异系数风险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变异系数反映出来。变异系数越大,风险的稳定性越弱,风险也就越大;相反,风险的稳定性越强,损失的风险越小。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或期望值的比例,也称标准差系数或平均偏差系数。风险衡量中,风险的稳定性对衡量具有重要意义。某一事故偏离预期损失的方差越大,管理人员就越担心,损害也就越大。对
25、变异系数的大小没有统一的规范,可以根据需要在一定幅度内灵活确定。一般情况下,变异系数越小,则偏差就越小,据此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就越可靠,重大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三)偏态前面讲过平均数与中位数的概念,在这两个指标相等的情况下,变量的频数分布呈对称分布,即没有偏态。当中位数与平均数不相等时,分布就会出现偏态。当中位数大于平均数时,表明分布聚集于左边而向右边偏斜。当中位数小于平均数时,表明分布聚集于右边而向左边偏斜。八、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企业目标的关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目的无疑是要保证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保证企业在可承受的风险水平下运行,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各个企业
26、的风险管理目标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战略定位和发展阶段,会有所不同。但一般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生存和使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化。生存是企业的基本保障,只有生存下去了才能去实现企业的其他目标。风险管理就是以最小的代价降低企业风险,所以,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化也是风险管理目标的一部分。除了上述两个主要目标,企业风险管理一般还包括保证资源在损失后的充足性,满足法律与合同的义务,等等。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这些风险管理目标所设计的,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为企业完善风险管理提供了基础。九、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标准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都有适合自己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设计更像是
27、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人们仍然需要适宜的决策机构,来破除许多企业中风险管理责任空缺和重叠的僵局。关键是要在现有的管理结构的基础上发展,并把企业的经营模式、目标、文化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纳入考虑的范围。在较小的企业中,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可以像执行委员会那样简单,通过行使管理特权来识别风险、排定风险和轻重缓急顺序、任命风险责任人、分析缺陷、批准行动计划和监督执行结果。但是,在规模较大且复杂的企业中,则需要设立风险管理总监和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十、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总体框架1、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业务单位与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与相关职能部门是企业中的业务经营单位,有特定的目标、战略、市场、客户
28、和产品。成功的业务单位了解自己的竞争对手、客户及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它们管理和监督经营活动,以创造利润、服务客户、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周期和降低成本;按足以能负担相关成本和风险的价格,向目标的细分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还要能够为股东挣得在风险扣除后仍可接受的回报。业务单位向总经理和企业执行委员会汇报业务活动。业务单位与相关职能部门包含了企业大部分的资产和业务,它们在日常工作中直接面对各类风险,风险是他们最先要考虑的。在推出新产品、进入新市场或投资新的研发项目时,业务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经常要承受风险。此外,在客户关系、供应商关系、雇员关系及自己所管理的专有资产等方面,业务单位与相关职能部门也面临
29、许多风险。他们需要了解这些会对其产生影响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并且应该有能力对其进行管理。实质上,身处第一线的业务与相关职能单位的管理层不仅负责管理所选定的经营模式中许多固有风险,也是防范这些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最前线。企业必须把风险管理的手段和内控程序融入到业务单位的工作与流程中,才能建立好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企业建立第一道防线,就是要各业务单位就其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进行系统化的识别、衡量、评价、管理和监控。要建立好第一道防线,企业的各业务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调整风险排序、风险容忍度和风险战略,使其符合全企业的政策和指导方针
30、。(2)按照企业的整体风险承受能力,调整经营和产品开发活动的针对性,从而为企业开辟新的价值来源。(3)识别和度量风险,查明风险的来源。(4)为各项流程确定基准,交流最佳实践方法,以期持续地改进各项措施和流程。(5)向主要的经理分派风险管理职责和责任。(6)就风险应对措施、控制活动以及信息与沟通的整体质量进行报告。2、企业风险管理的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第二道防线是在第一道防线基础上建立一个更高层次的风险管理功能,它的组成部门可以包括董事会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投资审批委员会、信贷审批委员会等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是企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中一个选设的部门。在企业经
31、营模式中,有些固有的特定风险不由业务单位予以管理,或者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那么,按照风险组合观,这些特定的风险就由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管理。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目标是使同一个或多个风险相关的管理工作发展成为企业的一项核心能力。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可能负责管理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货币风险、商品价格风险、信用风险、气候风险及灾难风险等。它们评估、集中控制、降低、转移和利用自己负责的这些风险。当业务单位考虑承担某些风险,而自己又没有相关知识和专门技能予以管理时,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就和它们合作,给予帮助。对企业经营战略实施来说,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常常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可
32、以由企业的某个职能部门或独立运作的单位组成,责任是领导和协调企业内各单位在管理风险方面的工作,它的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点。(1)编制规章制度。(2)对各业务单位的风险进行组合管理。(3)度量风险和评估风险的界限。(4)建立风险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厘定关键风险指标。(5)负责风险信息披露,沟通、协调员工培训和学习的工作。(6)按风险与回报的分析,为各业务单位分配风险管理相关资源。相对于业务部门而言,风险管理部门会克服狭隘的部门利益,能够从企业整体利益角度考察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此外,风险管理部门还可以综合平衡各部门风险。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部门所面临的风险往往是不同的。而作为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33、,则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将风险分配于不同部门,对每个部门进行风险上限控制。风险管理总监(风险经理或首席风险官)对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负责,但对总经理(执行总裁)负有汇报责任。同样,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经理直接对风险管理总监负责,但对策略性业务部门负责人负有汇报责任。3、企业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第三道防线涉及一个独立于业务单位的部门,监控企业内控和其他企业关心的问题,这就是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所下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审查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企业的价值和改进经营。内部审计通过系统的方法,评价和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流程的
34、效益,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师应就管理层的决策提出劝告和质疑或表示支持,而不是对风险管理作出决策。依据上述观点,内部审计师协会还确定了在企业风险管理实施中内部审计的核心角色及不应承担的角色。其中核心角色包括以下几点。(1)为企业风险管理流程提供保障。(2)确保风险得到正确的评估。(3)评估风险管理流程。(4)评估关键风险的报告工作。(5)检查对关键风险的管理工作。内部审计不应承担以下职责。(1)设定风险承受能力。(2)批准和命令实施风险管理流程。(3)在就风险及风险管理绩效提供保障方面承担管理角色。(4)决定风险应对的决策。(5)代表管理层实施风险应对措施。(6)接受对风险管理的责任。另
35、外,内部审计师学会特别指出内部审计还可以承担上述两种极端角色之间的其他一些“合理合法的内部审计职责”,但前提是要有适宜的安全保障措施存在。(1)协助风险的识别和评估。(2)指导管理层对风险作出应对。(3)协调企业风险管理活动。(4)综合对风险的报告。(5)维持和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6)领导建立企业风险管理。(7)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呈报董事会审批。总之,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评估风险识别的充分性,评价已有风险衡量的恰当性,以及评估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等三方面参与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不应主导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对各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再监督,而不是亲自参与每
36、项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内部审计总监对审计委员会直接负责,但对执行总裁负有汇报责任。同样,内部审计员直接对内部审计总监负责,但对各策略性业务部门负责人负有汇报责任。十一、 业务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及职责设计在风险管理方面,上述各部门的职责如下。1、执行总裁(1)对董事会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的执行情况负最终的责任。(2)对处理各种具体风险的执委会进行责任分配。(3)定期听取风险总监的工作汇报,确保及时了解风险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2、行政管理执委会(1)监管并控制企业整体性风险,确保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策略与董事会对风险的取向相一致。(2)审阅资产负债及资本分配执委会提议的政策、程序,制定企业整
37、体的资产负债策略。3、资产负债及资本分配委员会(1)主要专注于研究提出资本在各个业务中的分配,研究提出企业整体的资产负债策略,提交行政管理执委会审核。(2)由专注于市场风险管理的财资管理执委会提供协助。4、业务部门(1)在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规范下执行日常运营活动。(2)确保风险信息传递给相关的风险管理部门及经理。(3)参与对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的定期检讨(包括对支持系统的适当性,对风险管理的测定方法,汇报渠道,信息科技和人力资源提出意见)。5、一般的职能部门(1)基本责任是向营业单位的经营运作提供支援。(2)有责任就它们在处理风险管理方面遇到的情况向风险管理单位定期汇报。十二、 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38、企业应设立专职部门或确定相关职能部门履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职责。该部门对总经理或其委托的高级管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部对包括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研发等在内的各业务和职能部门运营流程中的各环节进行监控,检查其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的情况,并针对各项检查结果,向总经理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报。具体而言,风险管理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1)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2)研究提出跨职能部门的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3)研究提出跨职能部门的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报告。(4)研究提出风险管理策略和跨职能部门的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并负责该方案的组织实施和对该风险的日常监控。
39、(5)负责对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评估,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的改进方案。(6)负责组织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7)负责组织协调全面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8)负责指导、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各业务单位,以及全资、控股子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9)负责风险管理其他有关工作。需要明确的是,虽然风险管理部门涉及不同的部门,但是绝不能说风险管理部门可以控制不同部门的风险。实际上,多数企业风险都是在风险管理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控制并有效管理的。在风险管理部门内部,也会设立不同的专业团队或组织,重点控制和管理某一方面的风险。十三、 其他职能部门及各业务单位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及各业务单位在全面风险管理
40、工作中应当接受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这些部门的管理人员既包括直接运营部门的经理,也包括财务经理等支持部门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风险并汇报其结果,评估风险与管理过程,按照企业层面的风险排序和风险承受程度投入相应资源,并确定与企业层面战略保持一致的业务单位战略。这些管理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1)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2)研究提出本职能部门或业务单位的企业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3)研究提出本职能部门或业务单位的企业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报告。(4)做好本职能部门或业务单位有关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5)做好培育风险管理
41、文化的有关工作。(6)建立健全本职能部门或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子系统。(7)负责风险管理其他有关工作。十四、 政治风险的识别企业应当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一国的国际关系与社会局势以及东道国的法律、政策变化等等情况以识别可能的政治风险。其程序一般是收集一国国际关系状况、政局稳定性、法律政策等方面的资料,然后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评估,从而明确一国政治风险的变化情况并预测其政治风险。政治风险识别工作重点应是了解和预测有关导致投资环境突然出现变化的政治力量和政治因素,这样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1)政治稳定性与连续性;(2)一国的政治体制;(3)一国政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政策;(4)以往的政府类型、党派
42、结构和各政派的政治实力及其政治观念;(5)有可能取代现执政者的政治势力;(6)政策的历史走向和政策形成的公共选择程序;(7)政治、社会、宗教、少数民族和其他冲突;(8)政府效率与廉洁状况;(9)国民经济重心与发展重点;(10)一国国际关系;(11)东道国政府与本国政府关系的亲疏程度等。十五、 政治风险评估政治风险评估要针对经营地政治环境变动可能性,评估投资所在国发生预料之外的政治环境变化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政治风险具有相对性,即投资者因国别的差异会对某一国或地区的政治风险有不同的预期,这是由于政治风险本身要受到国与国之间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风险评估者也会受到自身的立场和观点的影响。此外,
43、适用于评估宏观政治风险的方法不完全适合于特定项目的微观政治风险评估。应当在把握所在国家政治风险宏观方面的基础上,分析特定项目对于东道国政治的敏感性,然后综合评估两者的影响,形成在某一东道国实施特定项目的总政治风险。(一)宏观政治风险的评估对宏观政治风险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指标系统评估法该方法是根据积累的历史资料,对其中易诱发政治风险激化的诸因素加以量化,测定风险程度。2、定级评估法该方法是将资源国政治因素、基本经济因素、对外金融因素、政治的安定性等可能对项目产生影响的风险因素的大小分别量化。然后,将各种风险因素得分汇总起来确定一国的风险等级,最后进行国家之间的风险比较。对政治风险进行
44、国别比较可参照国际上较有影响的国际投资风险指数。例如,上文中所提到的美国国家风险国际指南综合指数,美国BERI公司的世界各国的政治风险指数。其他著名的指数还有富兰德指数,该指数是由英国“商业环境风险情报所”每年定期提供;国家风险等级,是由日本“公司债研究所”、欧洲货币和机构投资家每年定期在“国家等级表”中公布对各国的国际投资风险程度分析的结果。3、分类评估法例如,伦敦的控制风险集团将政治风险按照严重程度分为4类:可忽略的风险、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1)可忽略的风险。适应于政局稳定的政府。(2)低政治风险。往往孕育在那些政治制度完善、政府的任何变化通过宪法程序产生、缺乏政治持续性、政治分歧
45、可能导致领导人突然更迭的国家。(3)中等政治风险。往往会发生在那些政府权威有保障、但政治机构仍然在演化的国家,或者存在军事干预风险的国家。(4)高政治风险国家。则是指那些政治机构极不稳定、政府有可能被驱逐出境的国家。(二)微观政治风险的评估微观政治风险评估中,需要考虑以下诸多因素。1、东道国政治环境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政治因素。考虑东道国政府对待本项目在该国投资的态度等。政治稳定性。考虑东道国政权更替的频率和政治冲突是否会导致项目中断。执政党的更替,意味着政府经济政策的变更或调整;政治冲突预示着政府对涉外投资的政策的变化;恐怖活动对跨国投资项目的影响等。政治干预。考虑项目是否会影响东道国国防
46、力量;是否会被东道国认为涉及外交、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如能源、高科技企业)、市场垄断;是否会危及东道国就业,致使东道国政府进行政治干预等。东道国的国际关系。考虑东道国与跨国经营企业母国的关系;东道国企业及政府谈判地位、强弱;跨国投资企业在国际语言、国际公关、国际策略能力方面的强弱;公众支持程度等。2、法律环境评估需评估母国、东道国以及国际法的影响。母国法律,需了解母国法律对于跨国投资经营的相关规定;东道国法律,需了解东道国法律对跨国投资行业、范围等的相关规定或限制;国际法,需了解国家之间所签订的双边和多边条约、公约和协定对跨国投资的影响。3、经济环境评估包括以下内容。东道国筹资的可能性。东道国
47、政府是否可能对本项目提供融资资助、本项目进入东道国资本市场的可能性。资金汇回的规定。了解将现金流从东道国子公司汇回母公司的规定。转移价格、管理费、特许费、借款偿还、股利分配的规定。公司治理环境。东道国对当地外国公司所有权的限制。行业环境。投资项目是否必须利用当地资源才能有效生产经营,如石油开采,近期内是否会出现与本项目竞争的产业。(三)特定项目的总政治风险评估综合评估某特定项目的整体政治风险,可考虑采用以下具体方法和步骤。第一步:采用专家意见法、头脑风暴法等方法确定不同投资项目在某个国家的政治影响因素(可采用01分制和赋值方法),并确定每一项因素的权重,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特定项目的微观政治风险值。第二步:评估特定国家的宏观政治风险。可选择参照权威数据而评估。第三步:确定特定项目的总政治风险指数。第四步: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特定项目在其他国家的风险指数,并进行国家间的风险比较,以选择适当的国家和适当的投资项目。然而,尽管各机构采用了各种政治风险评估方法,对政治风险的评估实际上是不能做到十分精确的,至少政治风险发生的时间就很难确定。只能在对政治风险进行评估之后,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政治风险。十六、 我国的价格管理体制1978年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商品价格是实行高度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价格管理权限绝大部分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定价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价格改革
限制150内